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洗涤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洗涤液(scrubbingsolution)指在分馏萃取时,从洗涤段加入,用于从负载有机相中洗去杂质或裂片元素的溶液。洗涤液简称洗液,根据不同的要求有各种不同的洗液。

碱性

碱性洗液用于洗涤有油污物的仪器,用此洗液是采用长时间(24小时以上)浸泡法,或者浸煮法。从碱洗液中捞取仪器时,要戴乳胶手套,以免烧伤皮肤。

常用的碱洗液有:碳酸钠液(Na CO ,即纯碱),碳酸氢钠(Na HCO ,小苏打),磷酸钠(Na PO ,磷酸三钠)液,磷酸氢二钠(Na HPO )液等。[1]

强酸性

强酸氧化剂洗液是用重酸铬钾(K Cr O )和 浓硫酸(H SO )配成。K Cr O 在酸性

溶液中,有很强的氧化能力, 对玻璃仪器又极少有侵蚀作用。所以这种洗液在实验室内

使用最广泛。

配制浓度各有不同,从5~12%的各种浓度都有。配制方法大致相同:取一定量的K C

r O (工业品即可),先用约1~2倍的水加热溶解,稍冷后,将工业品浓H SO 所需体积

数徐徐加入K Cr O 不溶液中(千万不能将水或溶液加入H SO 中),边倒边用玻璃棒搅

拌,并注意不要溅出,混合均匀,俟冷却后,装入洗液瓶备用。新配制的洗液为红褐色

,氧化能力很强。当洗液用久后变为黑绿色,即说明洗液无氧化洗涤力。

例如,配制12%的洗液500mL。取60克工业品K Cr O 置于100mL水中(加水量不是固定

不变的,以能溶解为度),加热溶解,冷却,徐徐加入浓H SO 340mL,边加边搅拌,

冷后装瓶备用。

这种洗液在使用时要切实注意不能溅到身上,以防“烧”破衣服和损伤皮肤。洗液

倒入要洗的仪器中,应使仪器周壁全浸洗后稍停一会再倒回洗液瓶。第一次用少量水冲

洗刚浸洗过的仪器后,废水不要倒在水池里和下水道里,长久会腐蚀水池和下水道,应

倒在废液缸中,缸满后倒在垃圾里,如果无废液缸,倒入水池时,要边倒边用大量的水冲洗。

用碱性高锰酸钾作洗液,作用缓慢,适合用于洗涤有油污的器皿。配法:取高锰酸编辑 钾(KMnO )4克加少量水溶解后,再加入10% 氢氧化钠(NaOH)100mL。

4纯酸纯碱编辑 根据器皿污垢的性质,直接用浓盐酸(HCL)或浓硫酸(H SO )、浓硝酸(HNO )浸泡

或浸煮器皿(温度不宜太高,否者浓酸挥发刺激人)。纯碱洗液多采用10%以上的浓

烧碱(NaOH)、氢氧化钾(KOH) 或碳酸钠(Na CO )液浸泡或浸煮器皿(可以煮沸)。

有机溶剂

带有 脂肪性污物的器皿,可以用汽油、甲苯、二甲苯、丙酮、酒精 、三氯甲烷、 乙醚等有机溶剂擦洗或浸泡。但用有机溶剂作为洗液浪费较大,能用刷子洗刷的大件仪 器尽量采用碱性洗液。只有无法使用刷子的小件或特殊形状的仪器才使用有机溶剂洗涤,如活塞内孔、移液管尖头、滴定管尖头、滴定管活塞孔、滴管、小瓶等。[2]

洗消液

检验致癌性化学物质的器皿,为了防止对人体的侵害,在洗刷之前应使用对这些致

癌性物质有破坏分解作用的洗消液进行浸泡,然后再进行洗涤。

在食品检验中经常使用的洗消液有:1%或5%次氯酸钠(NaOCl) 溶液、20%

HNO 和2%KMnO 溶液。

1%或5%NaOCl溶液对黄曲霉素在破坏作用。用1%NaOCl溶液对污染的玻璃仪器

浸泡半天或用5%NaOCl溶液浸泡片刻后,即可达到破坏黄曲霉毒素的作用。配法:取漂

白粉100克,加水500mL,搅拌均匀,另将工业用Na CO 80克溶于温水500m

L中,再将两液混合,搅拌,澄清后过滤,此滤液含NaOCl 为2.5%;若用漂粉精配制

,则Na CO 的重量应加倍,所得溶液浓度约为5%。如需要1%NaOCl溶液,可将上述溶

液按比例进行稀释。

20%HNO 溶液和2% KMnO 溶液对苯并(a)芘有破坏作用,被苯并(a)芘污染

的玻璃仪器可用20% HNO 浸泡24小时,取出后用自来水冲去残存酸液,再进行洗

涤。被苯并(a)芘污染的乳胶手套及微量注射器等可用2%KMnO 溶液浸泡2小时后,再进行洗涤。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