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清朝」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9: 行 9:
 
== 國號 ==
 
== 國號 ==
 
[[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后金]]政權,[[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为「大清」,入关后成爲[[元朝]]以來[[中國歷史]]上第三個(也是最后一個)把“大”字加於正式國號之中的大一統[[中国朝代|皇朝]]{{RefTag|1={{Cite book |author = [明][[朱國禎]] |title = 《湧幢小品》 |volume = 卷二 |chapter = 「國號」條 |quote = [[國號]]上加大字,始於[[元朝|大元]],我朝因之。……其言[[漢朝|大漢]]、[[唐朝|大唐]]、[[宋朝|大宋]]者,乃臣子及外夷尊稱之詞。”除此以外,[[辽朝]]、[[金朝]]、[[大順 (政權)|大順]]、[[大西]]等亦曾在国号上加大字,但它们皆非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皇太極改国号的原因,未有史料明確記載。可能為掩蓋[[女真]]曾臣服於明朝的歷史,以鼓舞士氣,進攻明朝;「清」之國號,或-{云}-是金的諧音,而且滿人尚青,加水字邊以符合[[五德終始說]],用水免去朱明之「火」{{RefTag|1={{cite book |language = zh |author = 徐俊 |title = 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 |publisher =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date = 2000年11月 |location = 湖北武昌 |pages = 308-313 |url = |doi = |ISBN = 7-5622-2277-0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大清”这一国号并非来自汉语,而是满语中的一个蒙古借词「{{MongolUnicode|ᠳᠠᠢᠼᠢᠨ}}」({{lang|la|Daičin}}),原意为“好战者”{{RefTag|《蒙汉词典》,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所蒙古语文研究所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1122页}},故“大清国”的意思是“上国”或“善战之国”{{RefTag|1={{cite web |language = zh |author = 张世明 |title = 传统考据与跨语际分析:对一个世纪性学术争论问题的求解私见 |publisher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date = |location = 北京 |url = http://www.iqh.net.cn/info.asp?column_id=3291 }}}}。
 
[[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后金]]政權,[[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为「大清」,入关后成爲[[元朝]]以來[[中國歷史]]上第三個(也是最后一個)把“大”字加於正式國號之中的大一統[[中国朝代|皇朝]]{{RefTag|1={{Cite book |author = [明][[朱國禎]] |title = 《湧幢小品》 |volume = 卷二 |chapter = 「國號」條 |quote = [[國號]]上加大字,始於[[元朝|大元]],我朝因之。……其言[[漢朝|大漢]]、[[唐朝|大唐]]、[[宋朝|大宋]]者,乃臣子及外夷尊稱之詞。”除此以外,[[辽朝]]、[[金朝]]、[[大順 (政權)|大順]]、[[大西]]等亦曾在国号上加大字,但它们皆非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皇太極改国号的原因,未有史料明確記載。可能為掩蓋[[女真]]曾臣服於明朝的歷史,以鼓舞士氣,進攻明朝;「清」之國號,或-{云}-是金的諧音,而且滿人尚青,加水字邊以符合[[五德終始說]],用水免去朱明之「火」{{RefTag|1={{cite book |language = zh |author = 徐俊 |title = 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 |publisher =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date = 2000年11月 |location = 湖北武昌 |pages = 308-313 |url = |doi = |ISBN = 7-5622-2277-0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大清”这一国号并非来自汉语,而是满语中的一个蒙古借词「{{MongolUnicode|ᠳᠠᠢᠼᠢᠨ}}」({{lang|la|Daičin}}),原意为“好战者”{{RefTag|《蒙汉词典》,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所蒙古语文研究所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1122页}},故“大清国”的意思是“上国”或“善战之国”{{RefTag|1={{cite web |language = zh |author = 张世明 |title = 传统考据与跨语际分析:对一个世纪性学术争论问题的求解私见 |publisher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date = |location = 北京 |url = http://www.iqh.net.cn/info.asp?column_id=3291 }}}}。
 
===對「中國」一詞的重塑===
 
 
清朝以前“中國”的詞義基本上為[[地理]]、[[民族]]和[[文化]]意義,而國體意義上的“中國”,直至1689年9月7日《中俄尼布楚界約》簽訂後才首次正式出現於外交文件上{{NoteTag|吳志良<十六世紀葡萄牙的中國觀>,《澳門研究》,第4期,1996年,第24-42頁}}。
 
 
自入主中原之后,清朝皇帝开始正式以“中国”({{lang-mnc|ᡩᡠᠯᡳᠮᠪᠠᡳ<br />ᡤᡠᡵᡠᠨ|v = dulimbai gurun |a = dulimbai gurun}})称其全部统治区{{RefTag|1={{Cite web |title = 满人早期对中国尊称“天朝” 入关后自称“中国” |url =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hixueyuan/detail_2010_11/04/3000045_0.shtml }}}}。[[1689年]],清朝[[康熙帝]]在与[[俄罗斯帝国|俄国]]签订的具有现代[[国际法]]水准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中,首次将“[[中國的稱號|中国]]”作为正式[[国号]]使用,与“俄羅斯”相对{{NoteTag|《[[尼布楚条约]]》满文本中亦采用“Dulimbai Gurun-i enduringge xôwangdi”(“中国的至圣皇帝”或“中国大圣皇帝”)的称谓。}}{{RefTag|1={{cite book |language = zh |author = 徐俊 |title = 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publisher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date = 2000年11月 |location = 湖北武昌 |page = 27 |ISBN = 7-5622-2277-0 }}}},這裡的“中國”指包括[[蒙古]]以及中國東北等地在內的整個清帝國。{{RefTag|1={{cite journal |url= http://mcx.sagepub.com/content/32/1/3.abstract |archivedate = 25 March 2014 |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325231543/https://webspace.utexas.edu/hl4958/perspectives/Zhao%20-%20reinventing%20china.pdf |jstor = 20062627 | doi = 10.1177/0097700405282349 |title= Reinventing China: Imperial Qing Ideology and the Rise of Modern Chinese National Identity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last1= Zhao|first1=Gang |last2= |first2= |volume= 32 |number=  Number 1 |date= January 2006|website= |publisher= Sage Publications |deadurl=no |accessdate=23 May 2014}}}}
 

於 2018年11月12日 (一) 10:56 的修訂

(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10月30日-1912年2月12日[註 1]),正式國號為大清滿語ᡩᠠᡳᠴᡳᠩ
ᡤᡠᡵᡠᠨ
穆麟德daicing gurun太清daiqing gurun[參 2],對外自稱大清帝國大清國,又有稱為中華大清國中國等等名稱[註 2],是中國歷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帝國,也是最後一個專制王朝。統治者為建州女真愛新覺羅氏。其最早前身為1616年努爾哈赤滿洲地區建立的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定國號為「大清」,1644年藉協助明帝國軍隊平定民變的名義進軍中國本土,徹底消滅明帝國後統治整個中國,直至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後滅國。

1616年,女真族人努爾哈赤在今中國東北地區建國稱,建立後金,定都赫圖阿拉,又稱為興京(今遼寧新賓)。1636年,努爾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極盛京(今瀋陽)稱,定國號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起兵叛明的李自成建國大順,並於同年攻陷北京城,明朝滅亡。同年,清軍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關內,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國本土的入侵行動。從清軍入關到其後的數十年時間內,清軍陸續消滅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軍、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明鄭等勢力,統一中國全境。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建立龐大的領土與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參 4]。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滿洲」政策[參 5][參 6]而不認同康乾盛世為文化意義上的盛世[參 7],亦有學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參 8],而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參 9]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天下秩序的中心變成歐洲國際秩序的普通一員。面對列強清朝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西方文化的引入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參 10]。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擊,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運動引來八國聯軍干涉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雖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許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於2月12日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十二個皇帝,十三個年號,歷時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關並遷都北京以來,一共十帝,歷時268年[參 1]

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然而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提升行政效率,皇帝也能充分掌權。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成千上萬人受害[參 11]。軍事方面原先以滿族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漢人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極盛時可達1310萬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參 12]

目錄

國號

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入關後成爲元朝以來中國歷史上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把「大」字加於正式國號之中的大一統皇朝[參 13]。皇太極改國號的原因,未有史料明確記載。可能為掩蓋女真曾臣服於明朝的歷史,以鼓舞士氣,進攻明朝;「清」之國號,或云是金的諧音,而且滿人尚青,加水字邊以符合五德終始說,用水免去朱明之「火」[參 14];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大清」這一國號並非來自漢語,而是滿語中的一個蒙古借詞「ᠳᠠᠢᠼᠢᠨ」(Daičin[[Category:含有Template:ISO 639 name la的條目]]),原意為「好戰者」[參 15],故「大清國」的意思是「上國」或「善戰之國」[參 16]
引用錯誤:使用群組名稱 "參" 的 <ref> 標籤已存在,但查無對應的 <references group="參"/> 標籤,或缺少 </ref> 結束標籤。
引用錯誤:使用群組名稱 "註" 的 <ref> 標籤已存在,但查無對應的 <references group="註"/> 標籤,或缺少 </ref> 結束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