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清朝」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國號
行 14: 行 14:
 
 清朝以前“中國”的詞義基本上為[[地理]]、[[民族]]和[[文化]]意義,而現代國體意義上的“中國”,直至1689年9月7日《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後才首次正式出現於外交文件上{{RefTag|吳志良<十六世紀葡萄牙的中國觀>,《澳門研究》,第4期,1996年,第24-42頁}}。
 
 清朝以前“中國”的詞義基本上為[[地理]]、[[民族]]和[[文化]]意義,而現代國體意義上的“中國”,直至1689年9月7日《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後才首次正式出現於外交文件上{{RefTag|吳志良<十六世紀葡萄牙的中國觀>,《澳門研究》,第4期,1996年,第24-42頁}}。
  
 自入主中原之后,清朝皇帝正式以“中国”({{lang-mnc|ᡩᡠᠯᡳᠮᠪᠠᡳ<br />ᡤᡠᡵᡠᠨ|v = dulimbai gurun |a = dulimbai gurun}})称其全部统治区{{RefTag|1={{Cite web |title = 满人早期对中国尊称“天朝” 入关后自称“中国” |url =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hixueyuan/detail_2010_11/04/3000045_0.shtml }}}}<ref name="histoybasd02">《欽定大清會典》,《禮部·主客清吏司·賔禮·朝貢》卷五十六「夫 對遠人頌述朝廷,或稱天朝,或稱中國,乃一定之理」</ref>。1689年,清朝[[康熙帝]]在与[[俄罗斯帝国|俄国]]签订的具有现代[[国际法]]水准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中,首次将“[[中國的稱號|中国]]”作为正式國家名稱使用,与“俄羅斯”相对{{NoteTag|《[[尼布楚条约]]》满文本中亦采用“Dulimbai Gurun-i enduringge xôwangdi”(“中国的至圣皇帝”或“中国大圣皇帝”)的称谓。}}{{RefTag|1={{cite book |language = zh |author = 徐俊 |title = 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publisher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date = 2000年11月 |location = 湖北武昌 |page = 27 |ISBN = 7-5622-2277-0 }}}},該「中國」指包括[[蒙古高原|蒙古]]以及中國東北等地在內的整個清帝國}}。
+
 自入主中原之后,清朝皇帝正式以“中国”({{lang-mnc|ᡩᡠᠯᡳᠮᠪᠠᡳ<br />ᡤᡠᡵᡠᠨ|v = dulimbai gurun |a = dulimbai gurun}})称其全部统治区{{RefTag|1={{Cite web |title = 满人早期对中国尊称“天朝” 入关后自称“中国” |url =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hixueyuan/detail_2010_11/04/3000045_0.shtml }}}}<ref name="histoybasd02">《欽定大清會典》,《禮部·主客清吏司·賔禮·朝貢》卷五十六「夫 對遠人頌述朝廷,或稱天朝,或稱中國,乃一定之理」</ref>。1689年,清朝[[康熙帝]]在与[[俄罗斯帝国|俄国]]签订的具有现代[[国际法]]水准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中,首次将“[[中國的稱號|中国]]”作为正式國家名稱使用,与“俄羅斯”相对{{NoteTag|《[[尼布楚条约]]》满文本中亦采用“Dulimbai Gurun-i enduringge xôwangdi”(“中国的至圣皇帝”或“中国大圣皇帝”)的称谓。}}{{RefTag|1={{cite book |language = zh |author = 徐俊 |title = 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publisher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date = 2000年11月 |location = 湖北武昌 |page = 27 |ISBN = 7-5622-2277-0 }}}},該「中國」指包括[[蒙古高原|蒙古]]以及中國東北等地在內的整個清帝國</ref>}}。

於 2018年11月12日 (一) 11:03 的修訂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註 1]),正式國號為大清滿語ᡩᠠᡳᠴᡳᠩ
ᡤᡠᡵᡠᠨ
穆麟德daicing gurun太清daiqing gurun[參 2],對外使用大清國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註 2],是中國歷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統治者為建州女真愛新覺羅氏。

滿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國東北地區為建州衛。建州衛是明朝在東北設立的一個衛所,一個邊防的行政單位,曾隸屬於奴兒干都司管轄。1616年,女真族人努爾哈赤在今中國東北地區建國稱,建立後金,定都赫圖阿拉,又稱為興京(今遼寧新賓)。1636年,努爾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極盛京(今瀋陽)稱,定國號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順國李自成率軍攻陷北京,明朝滅亡。同年,清軍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關內,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從清軍入關到其後的數十年時間內,清朝陸續消滅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軍、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明鄭等勢力,統一中國全境。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統治着遼闊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亦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參 4][參 5][參 6]Template:註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Template:注。清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參 7]Template:註。軍事方面在建朝初期建樹巨大,原先以旗人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所進行的領土擴張,奠定了現代中國的統治面積,清極盛時可達1310萬平方公里,在中國歷史上僅次於元朝,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參 8]

外交接觸方面,除了與周邊東亞國家有往來,當時正值航海時代的歐洲人,直接透過海路來與中國貿易和傳教活動,當時主要集中於廣州,不過西方列強在18世紀左右憑藉著工業化的突破,開始大幅拉開國力差距,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強入侵的同時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洋務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參 9]。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擊,並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雖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許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個年號(包含太祖天命太宗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如果自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開始算起,共經歷11位皇帝,12個年號。國祚長276年。如果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參 1]

國號

名稱來源

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入關後成爲元朝以來中國歷史上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把「大」字加入正式國號之中的大一統皇朝[參 10]。皇太極改國號的原因,未有史料明確記載,有說法認為是為了掩蓋女真曾臣服於的歷史以鼓舞士氣;「清」之國號,或云是金的諧音,而且滿人尚青,加水字邊以符合五德終始說,用水免去朱明(朱是指明朝皇帝的姓氏,明是明朝國號)之「火」[參 11];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大清」這一國號並非來自漢語,而是滿語中的一個蒙古借詞「ᠳᠠᠢᠼᠢᠨ」(Daičin[[Category:含有Template:ISO 639 name la的條目]]),原意為「好戰者」[參 12],故「大清國」的意思是「上國」或「善戰之國」[參 13]

對「中國」一詞的重塑

清朝以前「中國」的詞義基本上為地理民族文化意義,而現代國體意義上的「中國」,直至1689年9月7日《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後才首次正式出現於外交文件上[參 14]

自入主中原之後,清朝皇帝正式以「中國」(滿語ᡩᡠᠯᡳᠮᠪᠠᡳ
ᡤᡠᡵᡠᠨ
穆麟德dulimbai gurun太清dulimbai gurun)稱其全部統治區[參 15][1]。1689年,清朝康熙帝在與俄國簽訂的具有現代國際法水準的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中,首次將「中國」作為正式國家名稱使用,與「俄羅斯」相對[註 3][參 16],該「中國」指包括蒙古以及中國東北等地在內的整個清帝國</ref>}}。
引用錯誤:使用群組名稱 "參" 的 <ref> 標籤已存在,但查無對應的 <references group="參"/> 標籤,或缺少 </ref> 結束標籤。


引用錯誤:使用群組名稱 "註" 的 <ref> 標籤已存在,但查無對應的 <references group="註"/> 標籤,或缺少 </ref> 結束標籤。

  1. 《欽定大清會典》,《禮部·主客清吏司·賔禮·朝貢》卷五十六「夫 對遠人頌述朝廷,或稱天朝,或稱中國,乃一定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