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清荷联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清荷联军清朝荷兰东印度公司为了对抗郑氏家族所组成的联盟。荷兰人因为郑成功来袭而丧失台湾后,亟思夺回,便与清朝结盟[1]。1663年,清荷联军于金门乌沙头击败郑军,顺势占领金门、厦门,迫使郑氏王朝退守台湾岛。此战役后,荷兰人夺回鸡笼,并以此为贸易基地,与郑氏王朝对峙。到了1668年,因补给困难和清朝实施迁界令,鸡笼营运毫无起色,荷兰人遂退出鸡笼。另一方面,清朝也因缺乏强大水军,暂时放弃进攻台湾,让郑氏王朝得以在台湾存续。

初次接触

1653年,为了让清朝开放贸易,荷兰人与镇守广东的尚可喜、耿继茂交涉,却被两人以须得到顺治帝同意为由所拒绝。为此,巴达维亚当局于1655年派出使节团前往北京,获得顺治帝接见。不过顺治帝只把荷兰看作系前来朝贡的藩属,只同意每八年一次的朝贡贸易,而非自由通商。

虽然这次交涉并不如预期,但至少清朝已不再视荷兰人为海盗,扭转了五十年来中国朝廷对荷兰人的刻板印象,为日后合作打下了基础。因此自郑成功崛起后,清荷双方便兴起了对抗共同敌人的念头。

1661年,耿继茂得知郑成功进攻台湾后,打算趁虚进攻郑成功所据守的金门厦门,便邀请荷军共同作战。不过这次的行动因荷军统帅擅自返回巴达维亚而宣告失败。

金厦海战

1662年8月,为了从郑氏王朝手中夺回台湾,荷军统帅博特(Balthasar Bort)从巴达维亚率领艘舰队抵达福州,准备与清军交涉进攻郑氏。然而,此时逢郑成功过世,继任者郑经寻求与清朝和谈,因此福建政府的主政者耿继茂、李率泰要博特等待康熙帝的回复,只是博特迟迟未等到回复,遂于3月返回巴达维亚。

10月21日,博特再次率领舰队来到泉州,并向耿继茂、李率泰提出协议,要清朝同意攻陷金门、厦门后,马上进攻台湾,并于战胜后把台湾移交给荷兰人。耿、李两人虽未答应进攻台湾,不过为了拉拢荷军,仍在协议书上签章,清荷联军遂告成立[2]

11月14日,郑军统帅周全斌派2年前遭俘虏的荷兰翻译员,向博特提议合作,博特以早与清军结盟而回绝。此翻译员却把郑军的部署告诉荷军,此时厦门的郑军有4000~000人,而金门有100~150人,两岛都无炮台;另外有100艘船停于附近的海域。

18日,博特打算与清军一起进攻金门,但是清军以未获耿继茂的命令为由,拒绝与荷军共同行动。博特遂单独出击,派100人攻打金门城。虽然荷军击溃城外的郑军,却不敢继续追击,以免脱离舰队火炮的射程。郑军遂逮到重新集结的机会,以大量弓箭回击,逼迫荷军暂时撤退。不久,荷军再次攻城,但攻城竹梯给士兵踏毁了,荷军只得撤退。

这时清军分三路出击,分别为同安的耿继茂、李率泰;泉州的马得功;海澄的施琅、黄梧。荷军接获消息,决定与清军会合,19日上午,荷军与马得功所率领的400艘战船于烈屿沿海会合。郑军因人数不敌,打算先撤退到厦门,到了中午,于金门乌沙头遭遇清荷联军。

《第二、三次荷兰东印度公司使节出使大清帝国记》书内插图,清荷联军于金门乌沙头与郑军交战。

荷军先和郑军交战,以火炮击伤郑军50艘战舰。郑军奋力突围,并绕至联军后方,周全斌亲自突击,击溃清军。马得功因座舰遭到包围而跳海自杀,船上300人皆身亡:66-67。荷军虽然赶来支援,但因船速较慢,让郑军顺利退往厦门。晚上,战役结束,荷军仅1人阵亡,16人受伤,便于烈屿下锚过夜;清军则退至浯屿,等待明日进攻厦门。

20日,郑军先和清军交战,并占了上风。待荷军抵达时,郑军为避免与荷军强大的火力作正面冲突,遂放弃厦门,往南撤退。郑军依靠灵活的只,强行突破荷军舰队,只有3艘船被俘虏,其余皆平安撤离战场。战后郑军退守铜山,清军则趁机攻陷了金门、厦门,摧毁城砦、民舍,并残杀劫掠岛上居民。

视频

清荷联军 相关视频

了解一下荷兰东印度公司
郑氏王朝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