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滇油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滇油杉

滇油杉
原图链接

滇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 Mast.),正名:云南油杉,科属:松科(Pinaceae)油杉属(Keteleeria)又名蓑衣龙树,别 名:杉松、云南杉松(《中国树木学》)、松壳络树、杉松(云南),古老的残遗树种。是云南高原的乡土树种,也是南方高原用材树种和绿化树种,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滇油杉

拉丁学名:keteleeria evelyniana Mast

别 称:杉松、杉树、黑杉松

界:植物界

门:裸子植物门

纲:松杉纲

目:松杉目

滇油杉1
原图链接

科:松科

属:油杉属

种:滇油杉

分布区域:新平、鹤庆、昆明、思茅、元江,产云南西北至中部及东部等地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30米,胸径达1米以上;树皮黄褐色或暗灰褐色,纵裂或块状脱落;1年生枝红褐色,无毛或有毛,2一3年生小枝淡黄灰色或淡黄褐色。叶在侧枝上排成两列,线形,长1.2一3厘米,宽2-4毫米,先端圆或钝(幼树之叶锐尖),基部渐狭,中脉两面隆起,下面有两条微被白粉的气孔带、具短柄。雌雄同株;雄球花簇生枝顶或叶腋;雌球花单生侧枝顶端。球果圆柱形,直立,成熟时淡褐色或淡栗色,长10 一18厘米,直径5一6.5厘米,中部的种鳞宽圆形,长2.5一3.2厘米,宽2.7一3.3厘米,顶端近平截或微凹,边缘内曲,鳞背露出部分无毛;种子有膜质阔翅,种翅中上部较宽,与种鳞近等长。[1]

油杉属

海南油杉、云南油杉、旱地油杉矩鳞油杉台湾油杉邓柔油杉黄枝油杉铁坚油杉青岩油杉、油杉、江南油杉 油杉属分布最南的种类,对于研究油杉属地理分布及海南岛植物区系有一定的价值。木材纹理直,结构细,为建筑、家具、船舱、面板等良材;树形优雅美观 ,可作庭园绿化树种。[2]

主要产地

常绿乔木,高达40米,胸径达1米,深根性。分布云南、贵州西部和四川西南部,垂直分布海拔700~2600米,集中在1400~2200米。[3]

分布范围

油杉属植物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均较松科其他各属为低,零星生于温暖湿润的丘陵、低山或中山下部。主要分布于新平、鹤庆丽江、楚雄、景东、砚山、广南、寻甸、玉溪、曲径、漾濞、大理、邓川、大姚、禄丰、易门、双柏、文山、昆明、思茅、元江,产云南西北至中部及东部等地。

分布于云南中部及北部、贵州西部及西南部海拔1000-2800米,四川西南部安宁河流域及大渡河流域海拔700-2600米山地。云南油杉除形成小片纯林外,经常和高山栲、滇青冈、云南松或华山松混交。亦有人工林。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房屋建筑,优良家具,胶合板,桥梁,农具,地板,枕木,坑木。树皮浸汁,用作土法制纸填料。

1、木材可作建筑、家具等用材;

2、种子油供润滑、制皂用;

3、根皮煮水治漆疮,能散风热,活血解毒,治跌打损伤

4、云南油杉幼叶及根不可食用。五八年曾广泛有人采食,结果得肿病,发病率几达100%。

文献《云南野生食用植物》、《云南种子植物名录》

药用价值

来 源:为裸子类植物药松科植物云南油杉的根皮。

功 效:解毒疗疮,化瘀疗伤。

主 治:用治皮肤疮疖痈肿,久不收口,跌打损伤、血瘀。

性味归经:辛,温。肺、肝、肾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9-15克,水煎服。外用:捣敷。

考 证:始载于《中国裸子植物志》。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30公斤球果可出种子1公斤,每公斤种子约14500粒,发芽率约50%,条播每亩播种量25-30斤。2年生苗木高达30厘米以上即可定植。为云贵高原的造林树种。天然更新能力很强,林地多野生苗,可以利用;也可进行萌芽更新。

保护现状

现状:渐危种。油杉分布于南方省区丘陵地带。滇油杉分布于云南部分地区,由于人为干扰,破坏严重,成片森林极少,多散生在阔叶林中。易危(VU)。已载入《中国植物红皮书》。

保护价值与措施:油杉特产中国,是古老的残遗树种,对研究中国南方植物区系有一定的价值。木材纹理直,有光泽,材质坚实,耐水湿,为造船及家具等的良材。可选作亚热带地区海拔500米以下沿海低山丘陵地的造林树种。现存的成片油杉林,多在寺庙附近和风景区,其他各地零散的油杉应尽快给予保护,对古树要挂牌保护,同时要积极采种育苗,推广人工造林。


相关视频

贵州油杉河景区航拍


  金殿之云南油杉林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