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火炭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火炭母

火炭母中药名。赤地利为双子叶植物药,为蓼科植物火炭母草的干燥地上部分,其味辛、苦,性凉;有毒。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平肝明目,活血舒筋之功效。用于痢疾,泄泻,咽喉肿痛,白喉,肺热咳嗽,百日咳,肝炎,带下,癌肿,中耳炎,湿疹,眩晕耳鸣,角膜云翳,跌打损伤。[1]

入药部位

蓼科植物火炭母草的地上部分。

性味

味微酸、微涩,性凉。

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消滞,凉血止痒,明止退翳。[2]

主治

用于痢疾,消化不良,肝炎,感冒,扁桃体炎,咽喉炎,白喉,百日咳,角膜云翳,乳腺炎,霉菌性阴道炎,白带,疖肿,小儿脓疱,湿疹,毒蛇咬伤。

相关配伍

皮肤风热,流注关节,痈肿疼痛:用火炭母草叶,捣烂于垍器中,以盐酒炒,敷肿处,经宿一易。(《普济方》)

急慢性菌痢:火炭母、野牡丹各60g。水煎,每日一剂,分三次服。对慢性菌痢,可以同样剂量做保留灌肠,每日2次,7~10天为一疗程。(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用法用量

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炮制方法

采收,鲜用或晒干。

生理特性

火炭母草,多年生草本,长达1m。其茎扁圆柱形,有分枝,长30-2500px,节稍膨大,下部节上有须根;表面淡绿色或紫褐色,无毛,有细棱;质脆,易折断,断面灰黄色,多中空。叶互生,多卷缩、破碎,叶片展平后呈卵状长圆形,长5-10m,宽2-112.5px,先端短尖,基部截形或稍圆,全缘,上表面暗绿色,下表面色较浅,两面近无毛;托叶鞘筒状,膜质,先端偏斜。气微,味酸、微涩。常生于山谷、水边、湿地。[3]

产地

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评价

本草品汇精要》:“去皮肤风热,流注,骨节痈肿疼痛。”[4]

这种“欲火”而生的火炭母, 不仅果子美味, 药用价值还很高

参考文献

  1. 火炭母草. [2019-10-20]. 
  2. 火炭母草在临床上有什么应用呢. [2019-10-20]. 
  3. 火炭母. [2019-10-20]. 
  4. 火炭母草. [2019-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