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热尔梅娜·塔耶芙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热尔梅娜·塔耶芙尔照片来自thefamouspeople.com

热尔梅娜·塔耶芙尔法语Germaine Tailleferre,1892年4月19日-1983年11月7日),法国作曲家六人团(“Les Six”)中唯一的女性成员。姓氏原作Taillefesse,因为与不支持自己学音乐的父亲抗争,她将姓氏改为Tailleferre。从母亲学习钢琴后入巴黎音乐学院。在塔耶芙尔漫长的一生中,她创作了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直到死前一周仍然作曲不懈。但是在她的两次婚姻中,她的丈夫都阻挠她作曲,令她的音乐灵感大打折扣。[1]

生平

六人团与一位歌者,左一热尔梅娜·塔耶芙尔,其他由左至右为,米尧、阿尔蒂尔·奥涅格、路易·迪雷、普朗克、柯克托、奥里克 原图链接

热尔梅娜·塔耶芙尔,1892年4月19日出生于巴黎东南方郊区的Parc-St-Maur,1904年开始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师从Eva Sautereau-Meyer,尽管父亲的反对,她依然绽放出她艺术方面的能力。她是一位钢琴神童,对音乐有著非凡的记忆,这使她赢得了许多奖项。 1913年,在Georges Caussade的课堂上遇到了 乔治·奥里克(Georges Auric),阿尔蒂尔·奥涅格(Arthur Honegger)和大流士·米尧(Darius Milhaud)。埃里克·萨蒂(Eric Satie)对她1917年的双钢琴演奏作品“户外游戏”(Jeux de plein)印象深刻,他把她描述为他的音乐女儿,因为这层关系,塔耶芙尔的名声大大提升。当六人团成立于1919-20时,她成为唯一的女性成员。尽管她的作品仍受到加布里埃尔·佛瑞(Gabriel Fauré)和莫里斯·拉威尔(Maurice Ravel)的影响,因为她对大键琴的能力以及对原本为乐器创作的喜好,让她在当时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日益风行的潮流下,可以立于不败。[2]

热尔梅娜·塔耶芙尔是法国年轻作曲家六人团中唯一的女性成员,除了与“Les nouveaux jeunes”的关系外,塔耶芙尔还是一位杰出而多产的作曲家,透过钢琴协奏曲,交响乐作品,钢琴独奏曲,小型合奏音乐和超过40部电影原声带,她的歌剧和芭蕾舞的作品令人更加难忘。近70年的作曲时间,她留下了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随著时间越久远,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乐音,清晰、自发而充满魅力。塔耶芙尔强烈认为,如果听众在三个小节后,无法识别作曲家的风格,那么代表此作品缺乏艺术性。“我写音乐是因为它让我很开心。”塔耶芙尔建议道。“我知道,这不是伟大的音乐,但它是鲜艳、轻松的音乐,有时能与18世纪的“小贵族“(petits maîtres)音乐相提并论,这让我感到相当自豪。”

塔耶芙尔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法国女作曲家。”然而,这种欣赏只是在21世纪形成的,其文化重新诠释和她的音乐复兴。出生于法国Val-de-Marne的Saint-Maur-des-Fossés的热尔梅娜·塔耶芙尔,她早年是与父亲的斗争不断,她父亲认为音乐不值得的追求,他曾经说过“学习音乐的女人,与街头行者无异。”虽然她把她父亲给她的姓改掉以泄愤,但她从未原谅父亲对她艺术天赋的强硬态度。“据说她在1916年将他的死亡视为一种解脱。”不顾她的父亲强烈反对,她仍于1912年开始前往巴黎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音乐,并立即赢得了各种对位与和谐的奖项。塔耶芙尔迅速引起了同学大流士·米尧乔治·奥尼克阿图尔·奥乃格的注意。1918年,在她的第一个弦乐四重奏出版后,她在私人音乐俱乐部里被视为重要人才,最后成长茁壮成为“Les Six”之一员。

塔耶芙尔与她那个时代最伟大的作曲家擦踵摩肩,往来无白丁。她是莫里斯·拉威尔和埃里克·萨蒂的亲密朋友,他是尚·考克多(Jean Cocteau)的最爱,也是阿隆·科普兰(Aaron Copland)的熟人。她的朋友圈包括伊果·费奥多罗维奇·史特拉汶斯基(Igor Stravinsky),毕卡索(Pablo Picasso),画家乔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诗人纪尧姆·阿波利奈尔(Guillaume Apollinaire),芭蕾教师乔治·巴兰奇(George Balanchine)以及艺术评论家谢尔盖·达基列夫(Sergei Diaghilev)等众多人。

塔耶芙尔于1925年搬到了纽约,想要为她的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李奥波德·史托考夫斯基门格尔堡谢尔盖·库塞维兹基阿尔弗雷德·科尔托表演了她的作品,以及她与纽约人杂志艺术家拉尔夫巴顿的短暂婚姻,进一步提升了她的名人地位。她音乐之路重新复苏以及婚姻的破裂,使她又回到法国,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又再次把她带回到美国。战争年代严重扼杀了她的音乐创造力和生产力,并影响了基本的文化和艺术错位。

1946年她返回法国后,塔耶芙尔继续创作管弦乐作品,芭蕾舞和室内乐。然而,其中大部分作品都是在死后出版的,其中大量的作品今天仍然未知。尽管如此,她还是继续写作,直到1983年她去世前几周。她的最后一部作品“ Concerto delafidelitépourcoloratura soprano et orchestra”,1982年在巴黎歌剧院首演。[3]

塔耶芙尔在她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里,她从未获得Les Six六人团里其他成员同样的赞誉。两次非常不愉快的婚姻之后,使她的创造力消耗殆尽,且由于财务问题,如果不是有作曲的佣金收入,她生活几乎无法为继,导致她许多不均匀和快速撰写的作品。由于她的谦虚以及缺乏自信,使她无法更全面地宣传自己。尽管如此,20世纪30年代的一些协奏曲让她取得了一些成功,她经常被要求为电影创作。在她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她继续为孩子们创作音乐,一些作家建议她要继续保留的作品的自发性,新鲜感和魅力。[2]

法国民族音乐

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称帝的背景下,法国的音乐渐渐的被德国和意大利的音乐所垄断,19世纪的法国,以法国作曲家法朗克为代表的一批作曲家们最初创建了“民族音乐协会”,经过创作发展了本民族的音乐,埃里克·萨蒂与“六人团”的出现又将法国民族乐派展开一个新篇章。[4]

音乐的集体创作

六人团,塔耶芙尔(左ㄧ)为唯一女性。
原图链接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反浪漫主义、反印象主义,追求简单朴素的想法下,巴黎电影制片家尚·考克多(Jean Cocteau,1889-1963)聚集了六位作曲家,包括乔治·奥里克、路易·迪雷、阿尔蒂尔·奥涅格、大流士·米尧(Darius Milhaud,1892-1974)、弗朗西斯·普朗克(Francis Poulenc,1899-1963)、以及塔耶芙尔,希望能共同回归法国艺术纯粹优雅的传统特质,并开创法国音乐新境界,后有记者称其为六人团(Les six)沿用至今。1920年,柯克托为瑞典芭蕾舞团设计一套据他说是“介于希腊悲剧与耶诞剧之间”的剧本,藉著巴黎艾菲尔铁塔前的一场婚礼派对,表现当时新兴的小资产阶级生活,不时穿插一些荒诞事物,最后竟然在婚礼大合照时,宾客全部消失。柯克托亦希望借此剧,让六人组创作一套配乐来宣扬其音乐理念,然而路易·迪雷却不愿意参与此一集体创作,其原因可能是觉得六人性格不同,音乐路线歧异。虽然少了杜蕾,六缺一的《艾菲尔铁塔的婚礼》仍如期在1921年完成,也确实由瑞典芭蕾舞团成功公演,后来乐曲总谱也由舞团带回瑞典收藏。[5]

主要作品

  • 钢琴浪漫,1913年
  • 钢琴4手的图像,1918年
  • 1921年,PremièreSonate为小提琴和钢琴
  • 钢琴和管弦乐队的民谣,1923年
  • 协奏曲没有。1,钢琴和管弦乐队,1923年
  • 1927年,Harrt和Orchestra的Concertino
  • 1929年为声乐和钢琴提供六个chansonsfrançaises
  • 1934年两支钢琴,合唱,萨克斯管和乐团协奏曲
  • 1937年小提琴和管弦乐协奏曲
  • Provincia,电影配乐,1937年
  • 1939年,随机小号和长号的Prelude et Fugue for Organ
  • 巴黎语音和钢琴情感(法国文本MartheLacloche),1949年
  • 钢琴与管弦乐队第二协奏曲,1951年
  • 1952年,长笛,钢琴和弦乐团的Concertino
  • Sono for Solo Clarinet,1957
  • Impressionnisme for Flute,Two Pianos and Double bass,电影配乐,1970
  • 阿拉伯风格,单簧管/钢琴,1973年
  • 合唱,为小号和钢琴,1973年
  • 1973年,Sonatine,小提琴和钢琴
  • Gaillarde,1973年的小号和钢琴
  • Sonate,for Two Pianos,1974
  • Sonate,钢琴四手,1974-75
  • 1978年,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三重奏
  • Mémoiresàl'emportepièce,Autobiography,1974

奖项和成就

  • 1973年,Germaine Tailleferre被AcadémiedesBeaux Arts授予大奖赛音乐奖。
  • 1978年,她被巴黎市评为第二届大奖赛音乐剧。[6]

作品视频

Germaine Tailleferre: Ballade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1920)

Germaine Tailleferre -Romance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

  1. Read and Watch Germaine Tailleferre. ABC Classic . 2019-03-11   [2019-08-11] (英语). 
  2. 2.0 2.1 Germaine Tailleferre. Music Sales Classical  .   [2019-08-11] (英语). 
  3. George Predota. Germaine Tailleferre “Perhaps women have always been in closer contact with reality than men”. Interlude. 2017-04-04 [2019-08-11] (英语). 
  4. 西方音乐评论 艾佐. 古典音乐的德法之争/十九世纪法国音乐是如何冲破德国音乐束缚的?民族乐派的兴起使法国成了新潮潮音乐的先锋,并引领了整个欧洲音乐。. 自由微信. 2016-07-04 [2019-08-14] (中文). 
  5. 法国近代作曲家—从集体创作谈起. MusikAir. 2016-03-28 [2019-08-12] (中文). 
  6. Germaine Tailleferre 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