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法朗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法朗克

塞扎爾-奧古斯特-讓-吉約姆-胡伯特·弗蘭克(César-Auguste-Jean-Guillaume-Hubert Franck,1822年12月10日-1890年11月8日),比利時法國。弗蘭克出生於列日,其雙親有德國血統,但是他自己自小接受的是法國教育,一直以法國為自己的祖國,1870年,他正式成為法國公民。作曲家管風琴演奏家和音樂教育家

弗蘭克1835年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學習,畢業後一度回到比利時進行獨奏表演,但並不成功。1844年,他回到巴黎,自此後一直在巴黎以授課為生。1872年起,他被聘為巴黎音樂學院管風琴教授。李斯特曾經評價他的管風琴演奏為「巴赫再世」。

1890年5月,弗蘭克遭遇車禍,臥床數月後於11月8日逝世。

音樂神童 淡泊名利

在古典音樂史上,自小就展現聰慧天份的音樂神童所在多有;但若要尋找大器晚成的音樂家,相信法國音樂家法朗克 (César Franck, 1822-1890)絕對是首選代表[1]

法朗克的一生,以五十歲為分水嶺。五十歲之前,他是個失志的音樂家,任職教堂的管風琴師,淡薄名利;而五十歲之後,他的佳作接連不斷,不僅被後世學者譽為法國古典精神的象徵,更是十九世紀後期法國浪漫主義音樂的領航者,從蕭頌 (Ernest Chausson, 1855-1899)到丹第 (Vincent d'Indy, 1851-1931),都是出自他門下的高徒。

為什麼法朗克的一生會有如此巨大的變化?首先,得從1870年的普法戰爭開始說起。當年在普法戰爭中失利的法國因民族自覺而成立「法國音樂協會」用以對抗日耳曼文化的侵襲。而身為協會創始成員的法朗克雖然不是土生土長的道地法國人,卻長年為法國本土音樂教育貢獻心力、作育英才,自然受到協會成員重視。不僅早年的作品多被重新發表,就連新作也受到各界歡迎。

細數法朗克的音樂,我們會發現:雖然他的作曲技法承襲自德奧音樂傳統,但其風格與曲趣卻充滿了法式情懷。由於法朗克曾是全歐洲最知名的管風琴師,因此在他的管弦樂作品中皆呈現了近似於管風琴演奏般的豐富音響效果,也因此,當年李斯特 (Liszt Ferenc, 1811-1886)盛譽法朗克是自巴哈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以來最偉大的管風琴大師。

自五十歲那年飛黃騰達後,法朗克又繼續在法國樂壇發光發熱了18年。他的交響曲 (Symphony)是國際樂壇上的常演曲目,那首氣質非凡的小提琴奏鳴曲更是所有小提琴家必須掌握的法式經典。雖然法朗克在五十歲之後才揚名立萬,但若沒有前面三十年的耕耘,想必也不會有後來的法朗克。

雖大器晚成,卻無怨無悔,法朗克堅持理念,淡泊名利的一生,值得所有走在孤獨道路上的人們借鏡。

理性中的浪漫- 法朗克致好友的《A大調小提琴奏鳴曲》

法朗克出生於比利時,12歲時已經舉行了第一次的演奏會。法朗克在1835年舉家移民到法國,他的音樂才華很早已經被人承認‍,雖然也有像布拉姆斯這樣的作曲家把法朗克看低,但同時同年代的李斯特和蕭邦作曲家都十分注意這小子的音樂才藝[2]

1886年,著名小提琴和作曲家易沙意舉行婚禮,作為好友的法朗克譜成了人生第一首,也是唯一一首的小提琴奏鳴曲獻給這好友作為結婚的禮物。這首《A大調小提琴奏鳴曲》不但充分顯露出法朗克的作曲特色,更成為了他的代表作。此曲以循環形式作為作曲手法,每樂章以一主題作為原材料,然後音樂以不同的變奏方式呈現出來。在這理性的架構上,音樂份外的充滿激情,浪漫和動感。

I. 中庸的稍快板 (Allegretto ben moderato)

鋼琴一開始奏出的平靜和弦成為了引子,小提琴的進入把樂章的原主題開始表露出來,兩者把音樂交織起來,帶出了華麗的開首。第一主題聽起來十分柔和,像是在水上隨波飄留,稍作片‍息。樂曲隨後進入第二主題,鋼琴成為了主要的旋律,期後和小提琴對答般把充滿美感的樂曲表達出來,最後樂曲在琴聲下緩緩地靜靜地結束.

II. 快板 (Allegro)

鋼琴疾風般的開首和第一樂章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小提琴的加入延續了這份激情。激動過後,第二主題的悽美和狂風般的序奏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彷彿是人激動過後停下來的反思。期後,第一主題的動機再次出現,在極大的張力下把樂曲推致高潮,冷靜過後,小提琴以飛快的速度奔向結尾。

III. 宣敘調-幻想曲 (Ben moderato: Recitativo-Fantasia)

鋼琴平靜的開首讓人回想起第一樂章,同時為樂曲帶來了翻雨覆雲後的緩衝。期後小提琴如朗誦般,開始‍‍‍述說自己的故事,把聽眾領到內心世界中,與其分享自己的情感。樂章尾斷轉為了哀傷的情感,像是詩人無力改變結果的懊悔。憂傷的苦澀在提琴和鋼琴的張力下越來越強,最後樂章在淡淡憂戚的情感中慢慢地結束。

IV. 略快的稍快板 (Allegretto poco mosso)

終章氣氛轉變,把前面的那份憂鬱一掃而走,換來了浪漫優美的卡農,鋼琴和小提琴相繼主導卡農的旋律。樂曲中不同的動機,都帶著前面三個樂章的影子,像是作曲家把所有的想法都放進了此樂章中。樂曲先先把主旋律奏出,隨‍後靜靜地凝聚力度,然後把壓力完全釋放,‍踏進華麗光明的結尾,在活潑快速的琴音下結束。

視頻

Franck Violin Sonata mvt.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