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牺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牺尊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春秋晚期青铜牺尊,它于1923年在山西浑源县李峪村出土,同时出土的尚有一大批造型奇特、纹饰瑰丽的青铜器,此即名闻遐迩的“浑源彝器”。这批铜器一出土便吸引了大批收藏家及古董商,亦为外国商人所窥视,其中大部份不久即流到国外。浑源彝器的大部份器形著录于商承柞先生的《浑源彝器图》、梅原末治的《欧米蒐储支那古铜精华》及《战国式铜器研究》等书。但是著录者恐怕未必看到多数原器,所以有语焉不详之憾。浑源器留存于国内的亦已在大陆解放前夕被古玩商运到上海海关码头仓库,妄图运往美国,后因杨宽教授等向社会呼吁,引起公愤,遂留滞于库中未及起运,终因华东野战军攻克上海而保留下来。牺尊是浑源器群中最为杰出的一件。

形体特征

器高33.7、长58.7厘米,重10.76公斤,尊作水牛形,牛颈及脊背上有三穴,中间一穴套有一锅形器,可以取出,牛腹中空,颈及后脊空穴的器盖已遗失,牛尾残缺。从其构造来看,此尊是一温酒器[1]:牛背上的锅形器可以容酒,牛颈及后脊上的空穴可以注水于尊腹以温酒。此类构造的商周青铜器,到目前为止仅此一例。

这件牺尊造型稳重,形体的设计服从于器物的用途,四足短矮,并不肖似真牛,但设计者在牛头上下了功夫,双角双目尤见精神,使得整个造型与实用和谐地相结合,井不使人觉得牛足过矮而产生形象不合理的感觉。值得注意的是在牛鼻上穿有一环,它说明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已经使用穿鼻的方法来驯服牛了,它是研究我国牲畜驯化史的一件难能可贵的实物资料。

艺术价值

此尊纹饰精美,牛首、颈、身、腿、臀等部位都饰有以盘绕回旋的龙蛇纹组成的独特的兽面纹,这种纹饰华丽繁缛、构图新颖,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在牛颈及锅形容酒器上饰有虎、犀等小动物的浮雕,形态生动,制作精美。1960年——1961年在山西省侯马地区发现一处东周时期的铸铜遗址,在那儿出土了几万片铸造铜器的残陶范,在这些陶范残片中有不少的花纹与这件牺尊花纹是类似的,这表明它们是属于同一文化类型的。在侯马铸铜遗址中,考古人员发现当时陶范纹饰的制作已采用印模的方法,即用一块雕镂有纹饰的母模,在陶范需饰花纹的部位压印而成。这样一块印模可以上下左右连续使用,可以遍印全器,亦可移用他器,省时省力,具有执简就繁之功,是青铜器制作中的一大进步。这一先进的工艺我们在牺尊纹饰上亦可看到,牺尊的颈部、腹部、腿部上的兽面纹似就是用同一母模压印而成的,有的按部位的不同,取纹饰的全部、局部或倒置。

相关记载

牺尊是一种盛酒的器,主要用于古代祭祀礼仪之中,《周礼·春官·司尊彝》中就具体记载了牺尊在祭祀中的用途。

牺尊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诗经·鲁颂·閟宫》中的“白牡骍刚、牺尊将将”这句诗中[2]。但自汉代以来,经学家们对牺尊的注解多有不同。《閟宫》“牺尊将将”,毛亨《传》云:“牺尊,有沙饰也。”郑玄读沙为娑,沙、娑古通,《礼记·礼器》“牺尊疏布鼏”,《疏》引郑玄注:“画尊若凤羽婆娑然,故言娑尊也。”又《礼记·明堂位》“尊用牺象”《疏》引《郑志》云:“沙,凤皇也,……刻画凤皇之象于尊,其形婆娑然”,是把牺尊视为饰凤凰图形之尊,故渭“牺尊在《周礼》六尊之中,最为华美。”阮谌《礼图》云:“牺尊饰以牛,象尊饰以象,于尊腹之上画为牛象之形”,是把牺尊作为饰牛形于器腹之尊。《诗经·閟宫》《疏》引三国魏经学家王肃《注》谓“牺尊以牺牛为尊,象尊、尊为象形也,……二尊形如牛象而背上负尊”是把牺尊作为牛形酒尊。

用牛作为青铜器装饰的内容,早在二里岗时期的铜器上已经出现,河南郑州先后出土一批商代二里岗时期的青铜尊,其中有些尊的肩部饰以三只突出的牛首。到商代晚期作为兽面纹的一种,牛的颜面形象已具体化了,但这种牛面纹饰多是平面的浅浮雕形式,它多装饰于青铜器的腹部。也有部份铜器虽饰以平面的牛面纹,可两只角却上翘突出于器壁之外,造型十分优美,如上海博物馆所藏的商代晚期的古父己卣,以及著名的西周早期伯矩鬲。当时在一些器物的提梁两端,盖纽或的鼻上等部位出现了圆雕的牛头形式。在商周铜器中,用牛的全体作为纹饰是极少的,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商代晚期父己戎觯,其颈部饰有一组相对而立的牛。1974年辽宁喀左西周早期墓出土一只牛纹罍,有条相对的牛饰于器肩上,而一个共同的牛首以圆雕的形式安置于罍耳上,形成一个一首双身的牛。

用完整的牛的形体作为铜器器形,这在商周铜器中并不多见,它们可分为两类,一是尊类,即牺尊,一是觥类。过去有的著录把牛形觥也名之为牺尊,如梅原末治《日本蒐储支那古铜精华》第四册第一页著录一件相传出土于殷墟的牛形,以及《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青铜器集录》A677著录了一件现存美国哈佛大学福格美术博物馆的西周时期的牛形觥。这两件器外形均作牛形,有相似之处,其形象写实,比例恰当,但它们是器盖连接牛首,此为觥之特征,故不应名之为尊。早期的牺尊有著名的商代晚期铜器小臣艅尊,现存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它是犀牛形象为器形的。西周时期的牺尊有1967年陕西省岐山贺家村出土的一具西周中期的牺尊,它牛颈前伸,牛头吐舌为流,曲尾成鋬,背上有盖,盖以立虎为纽,尊体饰以夔纹,此尊线条洗练,但造型则显得有些呆板。春秋时期牺尊所见甚少,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浑源牺尊是这一时期至今为止的唯一遗存。

视频

牺尊 相关视频

绝无仅有话牺尊
镇馆之宝——浑源牺尊历险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