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豆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白豆蔻,为芭蕉目、姜科、豆蔻属植物。主产于越南泰国等地,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亦有栽培。原植物生于气候温暖潮湿、富含腐殖质的林下,味辛、性温,归肺、 脾、胃经,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临床用名白豆蔻。

植物形态

茎丛生,株高3米,茎基叶鞘绿色。叶片卵状披针形,长约60厘米,宽12厘米,顶端尾尖,两面光滑无毛,近无柄;叶舌圆形,长7-10毫米;叶鞘口及叶舌密被长粗毛。
穗状花序自近茎基处的根茎上发出,圆柱形,稀为圆锥形,长8-11厘米,宽4-5厘米,密被覆瓦状排列的苞片;苞片三角形,长3.5-4厘米,麦秆黄色,具明显的方格状网纹;小苞片管状,一侧开裂;花萼管状,白色微透红,外被长柔毛,顶端具三齿,花冠管与花萼管近等长,裂片白色,长椭圆形,长约1厘米,宽约5毫米;唇瓣椭圆形,长约1.5厘米,宽约1.2厘米,中央黄色,内凹,边黄褐色,基部具瓣柄;雄蕊下弯,药隔附属体三裂,长约3毫米;子房被长柔毛。
蒴果近球形,直径约16毫米,白色或淡黄色,略具钝三棱,有7-9条浅槽及若干略隆起的纵线条,顶端及基部有黄色粗毛,果皮木质,易开裂为三瓣;种子为不规则的多面体,直径约3-4毫米,暗棕色,种沟浅,有芳香味。花期:5月;果期:6-8月。[1]

生长环境

生长于气候温暖、潮湿、富含腐殖质的林下。生于排水及保肥性良好的热带林下。

药材鉴定

显微鉴别
种子横切面尖梯形或不规则三角形,外周微波状。假种皮细胞多列,切向延长。种皮表皮细胞径向延长,长圆形或类长方形,长40-90μm,直径10-45μm,外被角质层。下皮细胞1列,切向延长,含红棕色或黄棕色色素。油细胞1列,褐红色或棕红色,径向延长,圆柱形,长至26μm,直径至21μm,胞腔含硅质块,外胚乳细胞含由微小淀粉粒集红成的淀粉团,并有细小草酸钙方晶。骨胚乳细胞含糊粉粒。胚细胞含糊粉粒及油滴。

药用价值

功能主治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主湿阻气滞;脾胃不和;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胃寒呕吐;食积不消。
附方
①治胃口寒作吐及作痛者:白豆蔻仁三钱。为末,酒送下。(《赤水玄珠》白豆蔻散)
②治胃气冷,吃饭即欲得吐:白豆蔻子三枚,捣,筛,更研细,好酒一盏,微温调之,并饮三、两盏。(《随身备急方》)
③治脾胃气不和,止脾泄泻痢:白豆蔻二两(用仁,一半生一半熟),枳壳半斤(去瓤,以浆水煮软,麸炒令香止),肉桂二两(去皮),橘皮二两(去瓤,炒,切细),诃子二两(去核,半生半熟),当归二两(洗)。上六味,杵为末,每服-钱,水一中盏。姜、枣同煎至七分,稍温服。如要丸,用好枣,浆水煮,去皮核,细研,为丸如桐子大。以姜擘破,炒令黑色,入水煎汤,下十五丸。(《博济方》白豆蔻散)
④治气膈脾胃,全不进食:白豆蔻仁、缩砂各二两,陈米一升(淘洗,略燕过,铫内炒),丁香半两(不见火)。上为细末,枣肉为丸,如小赤豆大。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米饮下。(《魏氏家藏方》太仓丸)
⑤治妊娠呕吐:白豆蔻一钱,竹茹三钱,大枣三枚,鲜一钱。将生捣碎取汁,前三药煎取一茶杯(约50~60毫升)过滤,冲汁服。
⑥治小儿吐乳胃寒者:白豆蔻仁十四个,缩砂仁十四个,生甘草二钱,炙甘草二钱,为末,常掺入儿口中。(《世医得效方》)
⑦治呕吐哕:白蔻、藿香、半夏、陈皮、生姜。水煎服。(《沈氏尊生书》白豆蔻汤)
⑧治产后呃逆:白豆蔻、丁香各半两。研细,桃仁汤服一钱,少顷再服。(《乾坤生意》)[2]

文献

开宝本草》:"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 《本草图经》:"主胃冷。" 《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肺金本药,散胸中滞气,感寒腹痛,温暖脾胃,赤眼暴发,白睛红者。" 杨士瀛:"治脾虚疟疾,呕吐,寒热,能消能磨,流行三焦。" 王好古:"补肺气,益脾胃,理元气,收脱气。" 《纲目》:"治噎膈,除疟疾,寒热,解酒毒。" 《本草备要》:"除寒燥湿,化食宽膨。" 能行气化湿,常用于痰湿阻肺,脾胃气滞,湿阻中焦等证。 能温中止呕,常用于胃寒呕吐、胃脘冷痛等证。 能辟秽解毒,常用于寒疟,解酒毒。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白豆蔻,种子含挥发油,其成分含量遍的为1,8-桉叶素(1,8-cineole)达66.81%,相对较高的有β-蒎烯(β-pinene)10.93%,α-蒎烯(α-pinene)3.71%,丁香烯(caryophellene)3.01%,龙脑乙酸酯(bornyl acetate)2.04%,α-松油醇(α-terpineol)2.03%,芳樟醇(inalool)1.39%,此外还含有4-松油烯醇(terpinene-4-ol),香橙烯(aromadendrene),γ-广藿香烯(γ-patchoulene),α-榄香烯(α-elemene),γ-荜澄茄油烯(γ-cubebene),水化梨松烯(sabinene hydrate),橙花步醇(nerolidol),甜没药烯(bisabolene),樟烯(camphenen)及葛缕酮(carvone)等。叶含挥发油,其成分含量最高的为1,8-桉叶油素(59.91%),其次为α-松油醇(10.69%),此外还有柠檬烯(limonene),β-蒎烯,樟烯,对-聚伞花素(p-cymene)等。
药理作用
1.抑菌作用:该品100%壳煎剂用平板挖沟法,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该品所含的4-松油醇对Bacillcus thurin giensis体外有抑菌作用。
2.平喘作用:该品所含的α-萜品醇,平喘作用较强,对豚鼠气管平滑肌0.05ml/kg剂量时,作用强于艾叶油。4-松油醇亦有显着的平喘作用。
3.具芳香健胃、驱风作用:豆蔻油很不稳定,即使储藏很好,也常易丧失其特有之香味,一般可作成芳香酊或醑剂。种子应在临用前方可磨碎,有良好的芳香健胃作用,能促进胃液分泌,兴奋肠管蠕动,驱除肠内积气,并抑制肠内异常发酵。
4.抑制作用:白豆蔻煎剂对豚鼠离体肠管低浓度兴奋;高于1%及挥发油饱和水溶液均呈抑制作用。
5.其他作用:其挥发油对豚鼠实验性结核,能增强小剂量链霉素的作用。[3]

参考来源

  1. [中华康网. ]
  2. 白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360, 2020-01-03
  3. [白豆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