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种植麻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种植麻竹

麻竹是中国栽培悠久、面积最广、经济价值也最重要的竹种。其竿型粗大,宜供建筑用,如梁柱、棚架、脚手架等,篾性优良,供编织各种粗细的用具及工艺品,枝梢作扫帚,嫩竹及竿箨作造纸原料,笋味美,鲜食或加工制成玉兰片、笋干、笋衣等。毛竹叶翠,四季常青,秀丽挺拔,经霜不凋,雅俗共赏。自古以来常置于庭园曲径、池畔、溪涧、山坡、石迹、天井、景门,以及室内盆栽观赏。

基本信息

中文名:麻竹(原栽培型)

学 名: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Munro ' Latiflorus '

界:植物界

科:禾本科 GRAMINEAE (POACEAE)

组:麻竹组 Sect. Sinocalamus Hsueh

形态特征

秆高20-25米,径15-30厘米,梢端弓形下弯,中部节间长40-60厘米,新杆被白粉,无毛;基部数节节间具黄褐色毛环,箨环常有箨鞘基部的残余物。小枝具6-10叶;叶鞘背面疏生易脱落刺毛,叶耳不明显或无,鞘口无缝毛,叶舌高1-2毫米,先端平截;叶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8-30(-50)厘米,宽4-8(-13)厘米,两面无毛,侧脉11-15对。笋期7-9月。箨鞘革质,坚而脆,顶端呈圆口铲形,两肩宽圆,背面疏被易脱落棕色刺毛,中部较密,或无毛;箨耳小,易脱落,鞘口具缝毛;箨舌高约3毫米,具细齿;箨叶卵状披针形,外反,腹面有毛。产浙江南部、台湾、福建、湖南、广东、香港、海南、广西、贵州、四川及云南,常栽植平地、缓坡、溪边;浙江南部、江西南部有少量栽培。越南及缅甸有分布。为我国南方栽培最广的竹种,供建筑和篾用。笋味甜美,供制笋干、罐头,畅销国内外。竹姿雄伟优美,庭园栽培,供观赏。[1]

分布范围

产于福建、台湾、广东、香港、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在浙江南部和江西南部亦见少量栽培。越南、缅甸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我国台湾和香港。

栽植技术

A。栽植季节:以春节后至3月底栽植为宜,最迟在5月上旬栽植完毕。

B。栽植密度:以每亩50-70株为宜,土壤肥沃的地方宜稀,土壤贫瘠的可的可密些。

栽植方法:在坎内挖一条15厘米深的栽植沟,把母竹平放入沟内,竹蔸秆柄向下,放入沟深的一头,然后覆土10厘米左右,秆尾部覆土5厘米左右,踩实后再盖上一层松土,淋水。

松土除草

栽植后的第一、二年,要每年除草培土3-4次,第三年以后全面松土除草2次,以利于竹子生长,前3次除草分别在6月、7月、8月上、中旬进行,最后一次除草在11-12月进行,铲除的杂草、灌木,可铺作林地和竹蔸周围或埋入土中。

施肥

栽植后的前2年,要结合锄草松土施肥2次,每蔸竹施氮肥0.5-1公斤、磷肥1公斤、钾肥0.5公斤。第一次施肥,第一年在开始出笋时进行,第二年在3月进行;第二、三次在6-8月进行。第四次在冬季进行,施肥时在竹蔸周围开沟施基肥(农家肥)4-5公斤。第三年以后进入笋、竹盛产期,必须保证水肥供应。每年施肥3次,每蔸竹施氮肥1公斤,磷肥3公斤,钾肥1公斤,猪、牛厩肥5-6公斤。施肥分别在3月、8月、12月进行开沟施放。冬季在竹蔸周围开沟施基肥,沟深20-30厘米,先将竹园内清理的杂草、竹叶放入沟内,然后放入基肥,覆土时将3月份培到竹蔸上的客土扒入沟内,让笋芽露出,以增加光照促进笋芽萌动。在3月份开沟施肥覆土时,要将行间客土培到竹蔸上进行一次培土。

采笋技术。在每年8月份以前出产的竹笋全部采收,以利于养分供应潜芽长出。9月份以后到出笋末期,要注意在竹蔸周围选留分布均匀笋体粗壮1-3株,留作母竹,后期长出的竹笋细弱,应全部采收。

病虫害防治

A。竹螟:又称竹蔸虫,竹卷叶虫。每年5-9月幼虫叶丝缀叶成苞,取食竹叶,影响竹林正常生长。在虫害发生初期用敌敌畏氧化乐果等药剂1000-1500倍液喷杀。 B。蚜虫和煤烟病:蚜虫危害竹子,常伴随煤烟病的发生。可用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喷杀,蚜虫消灭之后,煤烟病也会逐步消失。[2]

采笋养竹技术

A。采笋技术:第一、二年发生的竹笋应全部保留,以利壮大竹蔸。第三年开始采收。以笋用为主的竹园8月份以前出产的竹笋应全部采收,以利养分供应潜芽长出。9月份以后到出笋末期,要注意要竹蔸周围选留分布均匀笋体粗壮的竹笋1-3株,留作母竹,后期发出的竹笋细弱,应全部采收。

B。采伐老竹:在每年的各季至翌年春季这段时间,可将三年生的老竹全部采收利用,以免消耗养分,而促进幼竹生长。

主要价值

本种是我国南方栽培最广的竹种,笋味甜美,每年均有大量笋干和罐头上市,甚至远销日本和欧美等国。竿亦供建筑和篾用,庭园栽植,观赏价值也高。


相关视频

八渡培训班 麻竹

麻竹种植 八渡镇培训班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