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穆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穆修
出生 979年
郓州汶阳
逝世 1032年
别名 伯长
知名作品 《河南穆公集》3卷,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

穆修[1](979~1032),字伯长,郓州汶阳(今属山东汶上)人。后居蔡州(今河南汝阳)。他在柳开之后继续倡导韩、柳古文,曾亲自校正、刻印韩愈柳宗元文集。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中,赐进士出身。初任泰州司理参军,以负才寡合,被诬贬池州。后为颍州、蔡州文学参军,徙居蔡州。性刚介,好议论时弊,诋斥权贵。不满五代以来及西昆体的靡丽文风,继柳开之后,力主恢复韩愈柳宗元散文传统,至镂刻刊印韩柳集,亲自鬻书于开封相国寺。修对尹洙苏舜钦欧阳均有较大影响。仁宗明道元年(1032)卒。著有《穆参军集》

主要经历

穆修自幼苦读,10余岁即落笔成章,出口成诵。20余岁博览群书,对文体文风便有了见解。他不满当时流行的“西昆体”靡丽文风,力主恢复韩愈、柳宗元散文传统。一时间,其作品不胫而走,有些竟被传入宫廷。一天宋真宗读了他的文章,责问阁臣:“这等奇才,怎么不推荐给我?”宰相丁谓忙说:“此人出身微贱,行为不端,不可大用。”原来,穆修丁谓有布衣之交,后丁谓居官,一味拍马逢迎,不思民忧,为穆修所唾弃。一次两人相逢于汉水,穆修非但未表示亲近,反而揖而远之。丁谓就此记恨,所以进谗言。 大中祥符年间,真宗东封泰山,诏举齐鲁人才。穆修得选。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考中进士,被委以泰州司理参军。按惯例,新官上任先要拜会通判。可穆修自负才气过人,不肯违心随俗。对一班庸俗之辈,更是不理不睬。很快得罪了包括通判在内的一批人。后来通判捏造了几条罪名,将他贬往池州,年余方得自由。 他过着贫寒的生活,志趣操守,一如既往。亳州知府张知白,一向欣赏其文才,请他为新落成的佛庙作《记》。一豪富为将自己名字书于《记》中,以白银五十两相贿。穆修一言不发,掷银院中,即打点行装返家。豪富次日携更多银子登门。穆修怒喝道:“我宁愿吃不上饭去乞讨,也不会拿你这不干净的银子,来玷污我的文名的!” 数年后,他被补为颍州文学参军。清贫一如旧日。母亲去逝,他负榇以葬,日诵《孝经》《丧记》,不用浮屠为佛事。自此,他再无牵挂,对自己的追求更加执著。他动手镂刻濒于失传的唐本韩、柳文集数百帙,千里迢迢肩挑于都会开封。一次,他在相国寺卖书,遭到几个儒士模样人的刁难。穆修怒目而视,说:“你们有谁能读其中一篇不错一句,我就把全卷赠送给他!”结果几个“儒士”当众出丑。穆修鬻书相国寺的消息,很快在社会上传开。尹洙、苏舜钦兄弟等径向投师。穆修视为知己,谆谆教授,终使他毕生提倡的古文运动得以后继有人,发扬光大。 穆修的文章存者不多,但颇有深度。如《亳州魏武帝帐庙记》称赞曹操“伐谋制胜,料敌应变

著作

穆修推崇韩愈、柳宗元。曾亲自校正、刻印韩愈和柳宗元文集。他提倡韩柳古文,首先推崇“古道”。他说:“夫学乎古者,所以为道。”又说:“道者,仁义之谓也。”《答乔适书》不过,他虽卫道,却不似韩愈那样辟佛,例如他写《蔡州开元寺佛塔记》《亳州法相禅院钟记》,虽以儒者自居,却承认佛氏“亦善导于人者”,认为儒讲礼义已难引人为善,而佛说祸福却能劝人为善。他同僧人也有往来,有诗《送灵师归吴》写道:“灵师殊可尚,颇不类浮屠。托迹虽依佛,留心独喜儒。” 穆修的文章《全宋文》收录二十篇,存者不多,但颇有深度。如《亳州魏武帝帐庙记》称赞曹操“伐谋制胜,料敌应变”的才能,很有见识。其文风受韩愈影响较深,如《送李秀才归泉南序》《祭第二子文》,笔法、文风都与韩文相近。穆修也长于吟咏,曾有诗歌流传禁中,颇有晚唐风格,其中《烛》一首,且接近“西昆体”,与其文章风格不类。 穆修著有《河南穆公集》3卷,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