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米格-1.44战斗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米格-1.44战斗机俄语:Изделие 1.44)是俄罗斯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俄罗斯第五代(相当于西方的第四代)双发单座多用途战斗机

米格1.44上配备的新型N一014多功能相控阵雷达,是世界上功率最大的机载相控阵雷达[1],搜索距离达250—400千米,可同时跟踪25个目标,并对6个以上目标同时进行超视距攻击。

Mig-1.44是俄罗斯为与美国竞争第五代战斗机而研发的。后来米高扬设计局因资金问题,只生产出一架Mig-1.44的技术验证机。

研制背景

俄罗斯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俄罗斯第五代(相当于西方的第四代)双发单座多用途战斗机。1983年开始设计(设计代号1.42),1989年开始首架飞机组装(工程代号1.44),2000年2月29日首飞,目前只有1架技术验证机[2]

鉴于80年代初美国作出研制ATF先进技术战斗机的计划,前苏联也拟定出关于歼制第五代歼击机的秘密决定。之后,前苏联政府责成航空工业部和空军联手完成这项秘密任务。为此,前苏联航空工业部和空军召集一些从事军事航空装备设计工作的大型设计局,就新型歼击机的外形设计和结构方案进行研讨和论证。经过几年的充分准备,俄罗斯米高扬设计局最终向俄罗斯空军提交了MFI多功能歼击机的设计方案(设计代号1.42)。此前,该方案已顺利地通过国家委员会的论证。1989年,米高扬设计局完成了对MFI全套图纸的设计工作;随后,便开始了首架MFI的生产。MFI歼击机的总设计师是拉季斯拉夫·别利亚科夫;主任设计师是格里戈里.谢多夫。在MFI多功能歼击机的最后研制阶段,主任设计师是尤利·活罗特尼科夫。1994年初,MFI歼击机组装完毕并被运往茹科夫斯基。1994年12月,俄罗斯米格和莫斯科飞机生产联合企业试飞员罗曼诺夫·塔斯卡耶夫驾驶该机在茹科夫斯基格罗莫夫飞行试验中心机场跑道完成了快速滑行。

但由于经费严重短缺,研制工作被迫搁浅。此后,尽管联合企业就MFI的经费问题向其上级有关部门申报过多次,但最终也没能解决。1998年初,莫斯科“米格”航空工业联合公司新上任的总经理格里戈里·涅莫夫和总设计师米哈依尔·科尔茹耶夫十分重视MFI的研制;在筹集了少量经费的情况下,又重新启动了该机的研制工作。

视频

米格-1.44战斗机 相关视频

俄罗斯米格1.44战斗机
志愿军终于了有米格战斗机,美军的轰炸机再无用武之地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