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紫荆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紫荆皮

中文学名:紫荆

别称: 肉红、内消、紫荆木皮、白林皮

门纲: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

目科:蔷薇目、豆科

属种: 紫荆属、紫荆

分布区域: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

紫荆皮,中药名。为豆科植物紫荆Cercis chinensis Bunge的树皮。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具有活血,通淋,解毒之功效。常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瘀滞腹痛,风湿痹痛,小便淋痛,喉痹[註 1],痈肿[註 2],疥癣,跌打损伤,蛇虫咬伤。[1][2][3][4]

入药部位

树皮。

性味

味苦,性平。

归经

归肝经。

功效

活血,通淋,解毒。[5]

主治

妇女月经不调,瘀滞腹痛,风湿痹痛,小便淋痛,喉痹,痈肿,疥癣,跌打损伤,蛇虫咬伤。[6]

相关配伍

  1. 治妇人血气:紫荆皮为末,醋糊丸,樱桃大。每酒化服一丸。(《妇人良方补遗》)
  2. 治鹤膝风挛:真紫荆皮。老酒煎,候温常服。(《直指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孕妇禁服。

采集加工

7-8月剥取树皮,晒干。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泥土,切宽丝,干燥,筛去灰屑。

形态特征

紫荆,又名满条红、紫花树、清明花。落叶小乔木或大灌木,栽培的常呈灌木状,高可达15m。树皮幼时暗灰色而有光滑,老时粗糙而作片裂。幼枝有细毛。单叶互生叶柄长达3cm;叶片近圆形,长6-14cm,宽5-14cm,先端急尖或骤尖,基部深心形,上面无毛,下面叶脉有细毛,全缘。花先叶开放,4-10朵簇生于老枝上;小苞片2,阔卵形,长约2.5mm;花梗细,长约6-15mm;花萼钟状,5齿裂;花玫瑰红色,长约1.5-1.8cm,花冠蝶形,大小不等;雄蕊10,分离,花丝细长;雌蕊1,子房无毛,具柄,花柱上部弯曲,柱头短小,呈压扁状。荚果狭长方形,扁平,长5-14cm,宽约1-1.5cm,沿腹缝线有狭翅,暗褐色。种子2-8颗,扁,近圆形,长约4mm。花期4-5月,果期5-7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溪边、灌丛中。通常栽培于庭园向阳的地方。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

性状鉴别

药材性状:树皮呈筒状或槽状或不规则的块片,向内卷曲,长约6-25cm,宽约3cm,厚约3-6mm,外表灰棕色,粗糙,有皱纹,常显鳞甲状;内表面紫棕色,或红棕色,有细纵纹理。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灰红棕色。对光照视,可见细小的亮点。气无,味涩。

饮片性状:紫荆树皮为丝状。外表皮灰棕色,有皱纹;内表面紫棕色,有细纵纹理。切面灰红色,对光照视可见小亮星。质坚实。气微,微涩。

药理作用

  1. 抗炎镇痛作用。
  2. 对肠道平滑肌的影响:解痉作用。
  3.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现代应用

紫蝥擦剂:祛湿杀虫,除风止痒。用于神经性皮炎、牛皮癣等,皮肤淀粉样病变。用时涂患处,用前摇匀,皮肤破损处不宜用。

相关论述

论紫荆皮活血消肿解毒之功:李时珍:“紫荆气寒味苦,色紫性降,入手足厥阴血分。寒胜热,苦走骨,紫入营,故能活血消肿,利小便而解毒。杨清叟《仙传方》有冲和膏,以紫荆为君,盖得此意也。”

附注

另有云南紫荆Cercis yunnanensis Hu et Cheng[Cercis glabra Pampan.],分布于云南,根皮在民间作紫荆皮用。根皮呈圆筒状或不规则片状,外表面橙红色或橙黄色,有横纹,内表面深棕色,具细纵纹。

注释

  1. “喉痹”:喉痹,中医耳鼻喉科疾病咽喉病名词。是指以咽部红肿疼痛,或干燥、异物感,或咽痒不适,吞咽不利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2. “痈肿{”:痈肿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多个疖融合而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