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美學

於 2018年12月30日 (日) 19:18 由 Dymh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美學(aesthetics),在歐洲又名感覺學[1],是以對的本質及其意義的研究為主題的學科,乃哲學其中一個重要分支。

歐洲的美學概念的詞語來源於aisthetikos,最初的意義是「對感觀的感受」。由德國哲學家鮑姆嘉通亞力山大·葛特列·鮑姆嘉通)首次使用的。他的《美學》一書的出版標誌了美學做為一門獨立學科的產生。

直到19世紀,美學在傳統古典藝術的概念中通常被被定義為研究「美」(Schönheit)的學說。現代哲學將美學定義為認識藝術,科學,設計和哲學中認知感覺的理論和哲學。一個客體的美學價值並不是簡單的被定義為「美」和「丑」,而是去認識客體的類型和本質。

目錄

「美學」一詞的歷史

傳統美學的任務,是研究藝術作品作為「美」的永恆的不變的標淮。德國理想主義形而上學美學被認為是當時唯一標淮的美學。在此條件下,發展出兩個分支心理美學和美學。美學(感性)的認知在很長的時間被認為是理性認知的對立面。這個觀點被現代的新觀點所取代,即這個對立面是不存在的,理性的認知是必然通過感性的認識過程而被認識的。

美學主要是研究審美,即心理學的分支學科。而美的對象,即自然美藝術美社會美等,無論是主觀,還是客觀的研究,都是經過人的感性、理性作用之後的結果。

分支

參考資料

  1. 蔣勳〈美學的原點〉,《商業週刊》1129期-《alive慢生活》,第22頁

研究書目

  • 朱光潛:《西方美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
  • 宗白華:《藝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外部鏈接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