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肛肠
图片来自中国消费观察

肛肠是指肛门、直肠。肛肠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从广义说:发生在肛门、肛管、大肠上的各种疾病都叫肛肠病,常见病100多种。

对20-50岁人群进行普查显示:肛肠病患者率高达72%,女性略高于男性。[1]

目录

常见疾病

从狭义说:发生在肛门与直肠上各种疾病,常见的有30多种,如: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瘘肛周脓肿、肛门皮肤病、肛窦炎、直肠炎、直肠溃疡、出口性便秘,直肠脱垂、直肠前突、直肠粘膜内脱垂,肛门直肠狭窄、肛门失禁,肛管癌、直肠癌、肛乳头瘤、直肠息肉、肛门直肠结核、肛门神经症、尖锐湿疣、肛门直肠先天性畸形,肛门直肠外伤等。[2]

疾病种类

肛肠疾病是指发生于肛门和大肠部位的疾病,其中发生在肛门直肠肠段最多。常见肛门部疾病有痔疮、肛裂、肛痿、肛周脓肿、肛乳头瘤、肛隐窝炎、化脓性大汗腺炎、肛门狭窄、肛门失禁、肛门湿疣、肛门湿疹、肛门瘙痒症、肛门周围神经性皮炎、肛门接触性皮炎、肛门白化斑、肛门癣、肛门闭锁、肛管炎、耻骨直肠肌综合症、骶尾部畸胎瘤、肛门良性和恶性肿瘤、肛管皮肤缺损、直肠尿道痿、蛲虫病、直肠癌、直肠类癌、直肠息肉、脱肛、直肠前突、直肠炎(溃疡性、放射性、淋菌性、非淋菌性、非特异性等)、克隆氏病、直肠阴道痿、直肠内套叠、肛门直肠损伤和异物、粪嵌塞、肛门直肠神经官能症、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症等十余种。

疾病症状

1、便血:可发生在便前或便后.或单纯便血或与粪便混杂而下。

2、肛门直肠疼痛:由于肛门部神经丰富,感觉敏锐,受刺激后易发生疼痛或剧烈疼痛.如表现为刺痛、胀痛,灼痛、坠痛等,可发生在便时、便后或其他时间。

3、肛门直肠坠胀:它是由直肠病损刺激局部引起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轻者仅见局部胀满下坠;重者则为里急后重,频频登厕,便后重坠依然,十分痛苦。

4、肛门肿物脱出:它指直肠或肛管内的突起物或赘生物,经肛门脱出,轻者仅在排便时脱出肛外.重者在腹压增加时,如咳嗽、下蹲,用力抬担等即可脱出。

5、肛门流出分泌物:它既可由瘘口溢出.又可由肛门内排出,或由肛周皮肤溢出。

6、肛门瘙痒:多是由于肛门及周围皮肤受刺激而产生的瘙痒不适。

7、腹痛:肛肠病的腹痛多集中于小腹部和少腹部,主要是因为腹腔和盆腔内组织和器管病变或功能失调而引起。

8、腹胀:结肠、直肠和肛管的病变常可引起腹部胀满不适。

9、腹泻:患者往往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呈水样,亦可见脓血。

病因

在人体肛门直肠疾病中,常见的发病因素,有风、湿、燥、热、饮食不节、起居不慎、情志内伤、房劳过度等引起脏腑功能紊乱,导致气血亏损,脾胃受仿,运化无力,升降失常,湿热内生,邪毒下注,积聚肛门所致。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所说:“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说:“痔疮形名亦多般,不外风湿燥热源。”现将导致发病的因素及其机理分述如下:

1. 风:

《素问。风论篇》中说:“久风入中,则为肠风殖泄。”风又有内外之分,外则太阳风邪,传入阳明,挟热而下,内则厥阴肝木,虚热生风,风盛而下血。这说明风邪挟热,热伤肠络,血不循经而下溢,则便血。风性善行而数变,容易引起便血,且色泽鲜红,暴注下迫或点滴而下。

2. 燥: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说:“肛门围绕,折纹破裂,便结者,火燥也。”燥邪为病,又有内外之分。肛肠疾病,多为内燥,常见饮食不节,醇酒厚味,过食辛辣。燥胜则干,就会耗伤津液,无以下润大肠,故大便干结;或素有血虚,阴津亏损,肠道失于濡润,致使大便干燥,排便时用力猛挣,引起肛门裂伤或擦伤痔核而引起便血等。

3. 湿:

湿为阴邪,容易阻遏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故出现小便短涩,大便不爽等。湿又有内外之分,外湿多因坐卧湿地,久居雾露潮湿之处而发;内湿多由饮食不节,恣食生冷和肥甘,损伤脾胃而生。湿性重沉,常先伤于下,因此,肛门病中,因受湿而引起的较多。湿与热结,致使肛门部筋脉纵横,经络交错而发生内痔。湿性秽浊,络脉受伤则下血,色如烟尘。正如《见闻录》中所说:“色如烟尘者,湿也。”湿热蕴阴肛门,经脉阻隔,气血凝滞,则形成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湿热下注大肠,肠道气机不利,经络阻滞,瘀血凝聚,则发为直肠息肉和肿瘤。

4. 热:

《丹溪心法》中说:“痔者,皆因脏腑本虚,外伤风湿,内蕴热毒。”热乃火之轻,火乃热之极,热积肠道,易耗液伤津,津液亏损,则大便秘结不通,久之可导致气血不畅,瘀滞不散,结而为痔。热盛则迫血妄行,或灼伤肠络,或血不循经,则血下溢而成便血。热与湿结,蕴阻肛门,则发生肛门周围痈疽。

5. 气虚:

《素问。通评虚实沦篇》中说:“气虚者,肺虚也。”《疮疡经验全书。痔漏症篇》中说:“肺与大肠相为表里,故肺脏蕴热则肛闭结,肺脏虚寒则肛脱出,此至当之论。又有妇人产育过多,力尽血枯,气虚下陷,及小儿久痢,皆能使肛门突出。”说明肛门直肠疾病的发生,气虚也是其因素之一。如脾胃本身的功能失常,中气不足,老年气血衰退,小儿久泻久痢,妇人生育过多,以及某些慢性疾病,均可导致气虚。气虚下陷,无以摄纳,因而引起直肠脱垂不收,内痔脱出不纳。同时,气血相依,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瘀,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失去濡养,从而抗病能力降低,故在肛门直肠周围发生痈疽。初期症状不明显,溃后脓水稀薄,久不敛口。

6. 血虚:

常因失血过多或脾虚化源不足所致。在肛门直肠疾病中,长期便血易导致血虚。血虚生风生燥,燥邪耗伤津液,无以润滑肠道,以致大便干燥;在排便时擦伤痔核而出血,失血过多,引起气血两虚,故可发生肛瘘、痔疮、脱肛等痔瘘疾病。

7. 血瘀:

《东医宝鉴。血篇》中说:“盖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气机失畅,血行不畅,故气滞血瘀,气虚则血失统摄而不循常道,气弱则血行无力,缓而瘀阻,瘀血阻络或寒而血凝,致气血不畅,则可发为痔疮,或发为肛周痈疽,或发为肠息肉等。所以,气血失调,经络瘀阻,就会引起血瘀,这是发生肛肠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8. 情志:

情志内伤在人体肛肠疾病中,以忧思郁怒,内伤脏腑而引起的较为多见。如怒伤肝,肝气郁结,郁久化火;忧思伤脾,脾失健运,湿热内生,火毒下注大肠,而发生肛门疾病。所以,《薛氏医案选。痔漏篇》中说:“原痔看,贫富男女皆有之。富者,酒色财气;贫者,担轻负重,饥露早行,皆(伤)心肝二血。喜则伤心,怒则伤肝,喜怒无常,风血侵于大肠,到谷道无出路,结积成块,出血生乳,各有形相。”

9. 饮食:

饮食不节恣食膏粱厚味、醇酒、炙焯、辛辣等刺激食品,可使脾胃运化失职,糟粕积滞,生湿生热,气血不和,以致湿热瘀血壅结肠道,发生肛门痈疽。正如《疮疡经验全书 .痔漏篇》中所说:“脏腑所发,多由饮食不节,醉饱无时,恣食肥腻、胡椒辛辣、炙焯酽酒、禽兽异物,任情醉饱,耽色不避,严寒酷暑,或久坐湿地,恣意耽看,久忍大便,遂致阴阳不和,关格壅塞,风热下冲,乃生五痔。”

10. 房室过度:

主要指房室不节,早婚纵欲,或妇女生育过多,气血亏损,导致肾精耗伤,肾气虚弱,冲任失调,气血不和,肾精不充,精失所养,引起身体虚弱,易被外邪侵袭,毒邪下注肛门,筋脉横解,肠澼为痔。

内外因素

导致肛肠疾病的内因

1、生理因素:结肠、直肠为运送食物残渣,存留粪便的主要器官,而食物经体内分解吸收后,残渣中常带有大量有害物质,长期滞留在结肠直肠中,可诱发肿瘤。

2、解剖因素:肛门直肠部有大量特殊性结构,如肛门隐窝、肛门腺、肛乳头、直肠瓣和特殊的血管构造。直肠静脉中缺少静脉瓣,血液易于瘀积。门静脉系和腔静脉系在直肠下端,有许多静脉丛和吻合枝,静脉壁薄弱,对压力的抵抗力减低,直肠粘膜下组织疏松,有利于静脉扩大曲张,容易形成痔。

3、遗传因素:因遗传基因的缺陷,可产生多发性结肠息肉,p-j综合征(黑色素斑-结肠息肉病)等遗传性肛肠疾病。

4、胚胎发育异常因素:肛门直肠部是人体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内胚层与外胚层相互融合而成,如发育过程异常,可在肛门直肠部产生许多先天性肛肠疾病,如先天性无肛症、先天性直肠阴道(尿道)瘘、先天性巨结肠等。

导致肛肠疾病的外因

1、饮食因素:日常生活中,饮食规律或饮食品种难免发生改变,这是很自然的。如食物质量的精粗,蔬菜种类的改变与量的增减,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等含量的多少,水分摄人情况,都能直接影响粪便成分,引起肛门直肠疾病。长期饮酒或喜食辛辣食品的人,因酒和辛辣物可刺激消化道粘膜,造成血管扩张,结肠功能紊乱,肛肠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全国普查资料说明,喜食辛辣者其发病率为61.6%,喜饮酒者其发病率为64.6%,均明显高于总的发病率。

2、职业性因素:长期站立或久坐。因直立或静坐姿势,肛门直肠居人体下部,痔静脉回流不畅。

3.慢性疾病:如长期营养不良,体质虚弱,引起肛门括约肌松弛无力。长期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由咳喘造成腹压上升,盆腔瘀血。慢性肝炎、肝硬变、腹泻、结肠炎等均是肛肠疾病发生的诱因。故在预防中应注重病人的全身状态,采取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

4、不良的排便习惯:上厕时下蹲位看书看报,造成下蹲和排便时间延长,容易造成肛门直肠内瘀血而诱发疾病。上厕时吸烟能缓冲大脑的排便反射,极容易造成便秘。排便时用力过猛,一些人不管排便感受是否强烈,盲目不停地猛力努挣,只能使直肠肛门和盆底肌肉增加不必要的负担与局部瘀血,导致疾病发生和发展。

5、排便异常:腹泻和便秘均是肛肠疾病的重要发病因素。便秘是最大的祸根,直肠内长期滞留有毒物质不仅可诱发直肠癌,且粪便堆积,影响血液循环。用力解出干燥粪块,必然会使肛门承受较大压力,产生瘀血、胀肿、裂口等一系列病理改变。腹泻常是结肠疾病的临床表现,腹泻也能使肛门局部感染机会增多,产生肛窦炎、炎性外痔、肛周脓肿等疾病。

发病趋势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568名年轻患者中35岁以下232名,30岁以下279名,二十岁以下57名。在全部患者中,年龄最大的83岁得的是痔疮,年龄最小的才刚满周岁因为过多食用罐装奶粉而导致大便干燥引起裂。

专家提醒,肛肠疾病的发病率在不断增高,各种各样的病症都可能随时袭击人们。残酷的现实告诉人们重视肛肠疾病,提高警惕。

专家解释,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变化,过多的进食高蛋白质、高脂肪、高胆固醇的精细食物,而对于粗纤维摄入量不足。而年轻人一般都比较喜欢洋快餐,油炸食物吃的比较多。工作繁忙的时候更多的选择盒饭,快餐。而年轻人又喜欢交朋友,朋友一起吃饭时烟酒过度。年轻人夜生活丰富,就导致睡眠不足。以上的种种因素就可以诱发肛肠疾病。

肛肠疾病危害

肛肠疾病患者基数很大,但很多人都不太重视,他们错误地认为肛肠不及五脏六腑的病痛那么可怕。

就是这种导向,让很多人失去了预防与治疗机会。那么,肛肠疾病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呢?

一、导致贫血:以便血为主要症状的痔疮患者,往往出现贫血。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随着患者失血量的增加,会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虚弱,久坐久蹲后突然站立,可导致虚脱或晕厥。

二、导致皮肤湿疹:由于痔块脱出及括约肌松弛,黏液流出肛外刺激皮肤,而导致皮肤瘙痒和肛门湿疹。

三、导致直肠恶化:痔疮若不能及时治疗,病灶不断加重,使病灶区域的细胞发生病变,导致直肠病变的产生。

四、妇女痔疮患者会引发妇科炎症:如果痔疮出血或发炎往往会导致病菌大量繁殖,引发各种阴道炎、尿道炎、膀胱炎、附件炎等泌尿妇科炎症。

五、降低生活质量:如果痔疮出血或发炎往往会导致病菌大量繁殖,引发男性炎症,加之疼痛及不舒适感,从而影响生活质量。

药物关系

(1)药物和便秘有关:有文献为证,很多用来缓解便秘的药物,是引起老年人难治性便秘和结肠黑变病的诱因。某些抗生素、精神神经类药物等多有引起便秘的副作用。泻剂使用过量和某些药物的副作会引起腹泻。便秘和腹泻时很多肛肠疾病的诱发或加重因素。

(2)药物可造成肠道微环境失常:因手术、感染等应用抗生素时间长、抗生素选择不当,轻则引起胃肠功能失调,严重时会引起菌群失调(抗菌素相关性腹泻),不适当的应用广谱抗菌素还会引起霉菌性肠炎。激素、免疫抑制剂、某些抗肿瘤药物等都会引起肠道微环境失调,引起或诱发肛肠疾病。

肛肠检查

电子肛肠镜

电子肛肠成像检查系统,是国际公认较为优秀的肛肠成像检查系统,采用医用视频摄像技术,打破传统肛肠镜检查的弊端,医患在检查过程中可同时观察到病灶部位,并可将病灶锁定后打印成像,亦可放大观察,可对肛肠内部深层病灶部位进行图像采集,实时诊断,让医患双方清晰、准确、直观地了解病情,避免误诊、漏诊。

检查范围

1. 痔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 便血原因不明需要判断

3. 肛瘘及痔疮的分类和分型

4. 痔疮术前准备确定治疗方案

5. 为手术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6. 肛肠术后复查,判断手术效果

7. 不明肿物的分析判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