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苏州教育博物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苏州教育博物馆位于苏州市姑苏区醋库巷44号柴园内,2017年建成,是以教育为主题的公办专业性博物馆,也是中国国内首个教育博物馆

历史

相传柴园最初为清道光年间士绅潘曾琦之宅。清同治时期,浙江上虞人柴安圃因至吴江同里当官,后即定居苏州。在光绪年间购入醋库巷柴园之地,于宅西南侧造园,光绪九年(1883年)落成,称为柴园。到柴安圃去世,其子将园改名为絸(茧)园,自号絸园主人。但民间依然呼为柴园[1]

抗日战争后,柴园被占为民居,逐渐散乱,建筑遭到破坏毁损。1950年,苏州南区政府将此作为办公地。1957年起,柴园为苏州市盲聋学校所用。后原园内住宅部分陆续被拆除,新建三层教学楼等建筑,花园部分尚有较多存留。1980年规划进行修复。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起曾两度开展维修工作。

2010年,已在柴园办学50余年的盲聋学校搬至新址。2012年,柴园启动修复工程。修复方案根据史料,拆除学校建房,恢复柴园原有建筑及格局,对保留的古建筑全面修缮,并加入部分新建景观。2014年正式动工。

格局

柴园原占地5.85亩,其中花园2.63亩。前有鸳鸯厅,后有楠木厅,西侧为庭园,列有假山水池、亭台、船舫,小巧玲珑,错落有致。

修复后柴园按旧样恢复,进门处为门厅。门厅后为轿厅,是停轿之处。轿厅后为大厅仁至堂,是会客礼宾之处,建筑面积151平方米,大梁雕刻“李白荣归图”[2]。大厅往后堂楼是主人及家眷的起居住宅,高二层,带东西厢房,建筑面积442平方米。堂楼与大厅间有一天井,背面为砖雕门楼一座,上有怡园主人顾文彬题“嘉门善祥”门额。宅园西面之庭园,中心为水池,周围山石树木环绕。水池西侧为船舫,三面环水,船头向东,船舫前、中舱为一层,后舱为二层,连接处的落地窗均雕刻有山图案。东侧为水榭。水池南面是鸳鸯厅,也是园内最大的建筑,建筑面积391平方米,东厢房内有古井一口,西厢房有二层阁楼。厅内前后一隔为二,分为南北两个空间,廊架梁柱等均样式不同,南厅外是一个大天井,铺金山石。水池北面是楠木厅留余堂,全部使用楠木搭建而成,建筑面积157平方米,大梁雕刻“孔子读书图”,东西双步梁分别雕刻“竹林七贤图”与“状元游街图”。楠木厅西侧是藏书楼,上下二层,建筑面积312平方米,大梁雕刻“欧阳修与苏东坡读书图”。

视频

苏州教育博物馆 相关视频

28位高雄市中小学校长走进苏州教育博物馆
苏州教育博物馆开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