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苏-27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苏-27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 苏-27战斗机

绰号: "侧卫"(Flanker)

最大载弹量: 6800千克

作战半径: 1600千米

服役时间: 1985年

苏-27战斗机(俄文:Сухой Су-27,英文:Sukhoi Su-27,北约代号:Flanker,译文:侧卫)是苏联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单座双发全天候空中优势重型战斗机,属于第三代战机。主要任务是国土防空、护航、海上巡逻等。

苏-27战斗机采用翼身融合体技术,悬臂式中单翼,翼根外有光滑弯曲前伸的边条翼,双垂尾正常式布局,楔型进气道位于翼身融合体的前下方,有很好的气动性能,进气道底部及侧壁有栅型辅助门,以防起落时吸入异物。全金属半硬壳式机身,机头略向下垂,大量采用钛合金,传统三梁式机翼,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无机械备份,静不稳定设计。

苏-27战斗机于1969年开始研制,1977年5月20日首飞,1979年对机体设计作了重大改进,1985年进入部队服役。[1]

基本简介

苏-27战斗机是前苏联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单座双发全天候空中优势重型战斗机,于1986年陆续装备部队,主要任务是国土防空、护航、海上巡逻等,俄罗斯空军的主要苏-27战斗机。北约组织给予的绰号是“侧卫”(Flanker)。

该机于1969年开始研制,1977年5月20日首飞,1979年投入批生产,1985年进入部队服役。该机采用翼身融合体技术,悬壁式中单翼,翼根外有光滑弯曲前伸的边条翼,双垂尾正常式布局,楔型进气道位于翼身融合体的前下方,有很好的气动性能,进气道底部及侧壁有栅型辅助门,以防起落时吸入异物。全金属半硬壳式机身,机头略向下垂,大量采用铝合金和钛合金,传统三梁式机翼。4余度电传操纵系统,无机械备份,按静不稳定设计。

战机构造

外形

苏-27的基本设计与MiG-29相似,只是尺寸要大得多。为了能最大减轻重量,它的结构采用了约30%大量的钛,比例比任何当时的飞机都高。没有采用复合材料。后掠翼的前沿延伸(Leading edge extension)融入机身,基本上形成三角形。翼尖裁剪以装置导弹或电子反制设备(ECM)。苏-27因为有传统的水平尾翼,因此并非真的三角翼飞机。此外引擎外侧还有一对垂直尾翼以及一对向下伸展的尾鳍以增加侧向稳定性。

该机机长21.935米,翼展14.7米,机高5.932米,最大起飞重量29000千克,装有两台推力为12500千克的涡扇发动机,总推力为25000千克,最大飞行速度为速度2.35M,作战半径为1500千米。

该机主要是针对美国的F-16F-15设计的用以取代雅克-28P、苏-15和图-28P/128截击机,具有机动性和敏捷性好、续航时间长等特点,可以进行超视距作战。该机完成的“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动作显示出了其优异的飞行性能和操纵性能,以及发动机良好的加速性能,飞行性能要高于一般第三代战斗机,但其机载电子设备和座舱显示设备相对来讲要落后许多,且不具隐身性能。该机有多种改型,包括苏-27P单座陆基型、苏-27UB串列双座教练型、苏-27K舰载战斗/攻击型、苏-27KU并列双座战斗轰炸型、P-42(由苏-27专门改装的飞机,创造了31项官方世界纪录)等。至1992年,独联体国家已装备了300多架苏-27飞机,生产的飞机主要用于出口。

航电系统

苏联空军对苏-27的航空电子和武器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新型的多模式雷达必须具备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和全周上视/下视追踪目标的能力;可以利用多种设备追踪目标;新的数字式数据处理器。装备新型的光电追踪红外瞄准具,并且在使用该设备瞄准时可以发射近距导弹和机炮;座舱内要装上平视显示器和单色阴极显示器

武器

苏-27的固定武器选用和米格-29一样的30毫米AO-17 双管机炮,导弹也采用同样的K-27 、K-73 和K-60M ,两机的不同处在于挂载导弹的数量上。由于最初是把苏-27作为截击机来设计的,因此,它虽然有8 吨的载弹量,但只能挂载无制导炸弹和火箭弹。挂装的导弹也根据空军的要求进行了改变。到最后,苏-27可以使用K-13M1 、K-14 、K-60和K-73 四种近距离空空导弹,以及K-27ET 和K-27ER 型中程空空导弹.原来准备使用的AO-17 机炮通过了地面测试,但随后被放弃,而采用了重新设计的30毫米TBK-687单管机炮。1977年完成了TBK-687的全尺寸模型,1983 年正式命名为Gsh-301装备苏-27 和米格-29 ,而AO-17 机炮在1982 年成为了米-24P 和苏-25 的标准武器,AO-17 和Gsh-301 的炮弹可以通用。

战机战绩

“空中手术刀”事件

1987年9月13日,巴伦支海上空,挪威空军第333飞行中队的扬·塞尔维森机组驾驶的P-3B型反潜巡逻机,正在苏联沿岸执行侦察任务。10时39分,该机与一架过去从未见过的苏联新式战机遭遇,10时56分,在距苏联海岸线48海里处,这架苏军战机第3次逼近P-3B,在稍加调整位置和方向后,猛然加力,从P-3B的右翼下方高速掠过,但是它的垂尾尖端撞上了P-3B右侧外侧引擎的螺旋桨叶片,损坏的桨叶中一条11厘米的碎片在强大的惯性下被甩出去击穿了P-3B机身,碎片像手术刀那样将P-3B右翼外侧的发动机割开一个大口子,导致P-3B机舱内失压,P-3B的飞行高度在一分钟内掉了3000多米,在坠海前的最后一刻才侥幸改平,勉强返航。这就是冷战时期著名的“巴伦支海上空手术刀”事件,那架神秘的苏联战机,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苏-27,而这次冲突,被作为最著名的苏军空中撞击战例载入史册。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