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营盘山和姜维城遗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营盘山和姜维城遗址

中文名: 营盘山和姜维城遗址

地 址: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汶川县

所属地区: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城 周: 390丈

所属国家: 中国

发现时间: 2000年

总面积: 近十万平方米

时 代: 汉代

级别批次: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 号: Ⅰ-177

批准时间: 2006年5月25日

营盘山和姜维城遗址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汶川县。营盘山在茂县北较场乡,下临岷江,汉为县治,名蚕陵,唐筑叠溪城,明初复筑。据茂州志载,城周390丈。1933年因地震被毁,残存东城门洞1孔,墙1段,石狮51尊,石碑石缸石碾盘各一。姜维城在汶川县城威州南沟玉垒山腰,岷江岸上。因三国时蜀将姜维屯兵筑堡,故称。城堡仅存西、南残垣长88米,呈L形,附近尚有点将台址。

2006年5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介绍遗址

营盘山,又名红旗山,也称为云顶山。位于茂县凤仪镇南2.5公里,系岷山山脉老人山在西南麓向河谷延伸部分,为岷江东岸的三级缓坡台地。台地南北走向,南窄北宽,形似马蹄,总面积近十万平方米,岷江从三面呈几字形将其环抱。发现于2000年,3年来营盘山遗址的调查、勘探及试掘工作获得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包括房屋基址9座、墓葬及人殉坑5座、灰坑80余个、灰沟4条、窑址及灶坑等,还在遗址中西部发现一处类似大型广场的遗迹。灰坑的平面形状有不规则形、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扇形等种类小型房屋基址的面积不大,多系单个建筑,平面多为长方形,中型房址内有隔墙。房址有叠压、打破关系,包括柱洞、基槽、灶坑及贮火罐等。房内还出土大量的红烧土块,其上可见明显的棍棒插抹痕迹及拌草遗存,推测这些房屋的建筑结构采用了本骨泥墙的形式。大型广场遗迹的硬土面之下发现有多座奠基性质的殉人坑,表明该遗迹在遗址的平面布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里应是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

2006年5月2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土文物

营盘山遗址出土的陶器、玉器、石器、细石器、骨器、蚌器等类遗物总数近万件。陶片以手制为主。从陶质陶色来看,以夹砂褐陶、泥质褐陶、夹砂灰陶、泥质红陶、泥质次陶、泥质黑皮陶为主。陶器以平底器和小平底器为主,有少量矮圈足器,器型包括侈罐、深腹罐、碗、钵、高领罐、盆、瓮、带嘴锅、缸、宽折沿器、瓶、纺轮、陶球、穿孔器等。石器可分为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两种,打制石器包括由大型剥离石片稍作加工而成的切割器、砍砸器、柠、石球(弹丸)、网坠等。还有少量个体甚小的陵石片磨制石器,包括斧、镜、长方形穿孔石刀、凿、项石等。玉器包括环钢形器等装饰品,以及壁形器、估工具及武器类的斧、钵、凿、穿孔刀、箭链等。细石器包括大量的石叶、石核,质地以渡石及水晶为主。骨器包括管、、针、削、箭游等。此处还有少量的蚌壳。

姜维城遗址是岷江上游一处极具代表性的重要遗址,位于汶川县威州镇的今汶川中学后山上。姜维城遗址包含了新石器、汉代和宋代等时期的遗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2003年度遗址发掘的宋代遗存中发现的遗迹和遗物为了解当时这一地区各民族文化、经济交流和中央政府的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遗址

传说蜀汉大将军曾在汶川一带驻防,现存有古城墙,有人为之命名为姜维城。威州镇是汶川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阿坝州的门户。这里古属冉毵部,绵池镇为郡、县旧址。姜维城在今威州镇。自汉代以来所设汶江、绵池、汶山、汶川等建置皆以境内岷江得名(古“汶”、“岷”通用),历代治所有所变迁。现为汶川羌族自治县。县城威州四面环山,堡子关雄踞杂谷脑河与岷江之间,有“三山雄秀,二水争流”之誉。汶川境内的藏羌历史上是善战的民族,羌碉尤其是居住和军事两用的独创性建筑。姜维城的存在也恰好说明这里曾是蜀汉和少数民族发生战争的地方。古城墙全用泥土夯筑,尽管经过2000多年岁月的打磨,垛口却依然清晰,沧桑不改伟岸。古城的风骨、古城的气节、古城的灵魂和精髓,需要人们用心灵的触觉去领悟、用精神的炼炉去融汇、用生命的真诚去注释。从它斑驳破碎的光影中,我看见了古代先贤、三国蜀汉名将姜维叱咤风云的一生,甚至看见他为抵御魏将钟会大军,点燃的烽火……。

参考资料

  1. 三国景点:汶川姜维城 ,搜狐 , 2019-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