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董乐山
董乐山1.jpg
原图链结 图片来源人民网
出生 浙江省宁波市
逝世 北京市
国籍 中国
母校 上海圣约翰大学
职业 翻译家
作家
美国文化研究学者
亲属 兄:董鼎山

董乐山(笔名麦叶、麦耶,1924年11月14日-1999年1月16日),中国浙江宁波人,作家翻译家美国社会与文学研究专家。[1][2]

生平事迹

董乐山:董乐山翻译作品《巴黎烧了吗?》封面。

先后在私塾、教会小学和教会中学读书 。1937年,转到上海租界里上海光华大学附中继续学业。

1942年,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外国文学系主修英国文学,受教于莎士比亚专家王文显教授欧洲戏剧专家姚克教授以及专授新闻写作的彭望荃教授等学者。不到20岁的他,便以"麦耶"为笔名,蜚声上海戏剧评论界。他的第一首诗就被《大美晚报》副刊主编柯灵看中并刊出 。

1946年冬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系。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1950年后历任新华社参编部翻译、审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教师。1957年被划为右派。文革后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美国系主任等职。

译作《第三帝国的兴亡》(合译)、《一九八四》、《西方人文主义的传统》、《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等均有广泛影响。编有《英汉美国翻译社会知识辞典》。文革后出版有《译余废墨》等散文随笔集。有四卷本《董乐山文集》。

董乐山译作:《一九八四》封面。

哥哥董鼎山是中美文学交流杰出的使者。

  • 1940年,参加中共地下党组织。
  • 1946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专业。
  • 1950年,考入新华社外文部。之后历任新华社参编部翻译、审稿、业务秘书,新华社外训班教员等职。
  • 1957年,被划为右派,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长期关押、审讯和逼供。
  • 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 1981年,调至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担任研究员。

1982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作为美国卢斯基金会访问教授,负责接待他的是爱德华·耿教授,一位专门研究中国抗战时期文学活动的学者,写过一部专著《不受欢迎的缪斯》,其中评述上海孤岛时期的戏剧活动时就引述了许多董当年所写的剧评 。

1985年,《1984》正式以书籍形式出版,为《反乌托邦三部曲》之一。这三部曲便是英国作家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前苏联作家扎米亚京的《我们》,奥威尔的《1984》。

1994年与杨宪益沙博理赵萝蕤李文俊同获"中美文学交流奖"。

董乐山:董乐山照片及他的翻译作品《一九八四》。
  • 1999年1月16日,身患癌症,病逝于北京。他的骨灰被安葬在美国。[3][4]

作品

著作

  • 《译余废墨》
  • 《文化的误读》
  • 《文化的休闲》
  • 《边缘人语》

译作

所获荣誉

《一九八四》获1985年广东地区翻译一等奖;

《傅征业教授的颠倒世界》获1980年《文汇报》小说征文一等奖;

赛珍珠与林语堂》、《拂去历史的尘埃》分别获1993年广东报刊散文一等奖、1995年中美文学交流奖。[7]

资料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