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董群,男,1961年生,江苏宜兴人。

199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导师石峻教授),1988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导师乐寿明教授),198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 1993年定居南京,为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教师,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兼任研究员,东南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1]

2014年5月,东南大学董群教授受聘兼职担金陵图书馆馆长[2],并兼任“南京历史文化传承与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董群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目录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东南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

出生地点----江苏宜兴

出生日期----1961年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主讲课程

中西方文化比较,东南大学本科生人文必修课;

中西方哲学与文化,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研究生选修课;

宗教伦理,东南大学哲学系伦理学专业研究生课程;

宗教学原理,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本科生必修课;

人类学原理,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专业本科生选修课。

研究方向

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哲学、佛学、宗教伦理、中国伦理、中国传统智慧等,就中国哲学研究而言,重点研究中国佛教哲学。佛学研究而言,以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和印度佛学为背景,研究中国佛教的理论及其发展。特别在就禅学研究方面,以禅宗的历史和理论以及禅学典籍研究为主要内容。以宗教伦理研究而言,以佛教伦理研究为基础,进而比较佛教伦理和基督教伦理,及诸主要宗教间的伦理思想比较,并完成宗教伦理学的研究。就中国伦理研究而言,主要涉及中国宗教伦理的研究,特别是佛教伦理。

主要贡献

1989年以来,在包括《世界宗教研究》《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内刊》等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在海峡两岸出版个人独立专著12部,合著1部,参编多部,一些著作有两岸繁简两种版本,1种被译为韩文在韩国出版。主持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工程项目2项。参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主持完成子项目1项,参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承担并主持日本创价大学学术研究课题1项,参与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理论研究所承担的基地课题1项,主持完成其子项目1项,主持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1项。

招生方向

招收研究生专业、方向:伦理学;宗教伦理(佛教伦理)、中国伦理。

部分论文

01.《禅宗哲学的主体性特征》,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青年哲学评论》创刊号,1991年第1期;

02.《东西方教育文化的差异--兼谈科学美》(译稿,原作杨振宁),《科学学译丛》1991年第5期;

03.《略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平思想》,《未来与发展》1991年第1期;

04.《论王夫之对佛教的批判》,《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3期;

05.《宗密的三教合一论》,《禅学研究》第二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11月版;

06.《<佛教图书评论>七人谈》(笔谈者之一),《佛教文化》,1995年第5期;

07.《宗密禅学思想的历史地位浅析》,《世界宗教研究》1995年第1期;

08.《王夫之对佛教空观的理解》,《船山学刊》1996年第1期,收入《新儒学四象五行之混析与义利之辨》,(台湾)中国慈惠弘道会暨慈惠堂1998年07月版;

09.《华严宗十重唯识观略述》,《闽南佛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

10.《禅宗顿渐之统一:圭峰宗密的一个观点》,《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04月;

11.《少林寺禅法中的佛陀系统》,《中国嵩山少林寺建寺15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宗教文化出版社,1996年6月版;

12.《以史为鉴,观照当代》,《闻思》创刊号,《金陵刻经处一百三十周年纪念专辑》,华文出版社1997年3月出刊;

13.《从目录学角度看佛教--谈谈<出三藏记集>的目录学特色》,第1作者,《佛教文化》1997年第3期;

14.《达摩二入四行的伦理意义》,《东南大学社会科学论丛》,第2集,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15.《圭峰宗密对道家的批评》,《中华道学》1998年第1期(《学术界》1998年增刊);

16.《元晓对二障的理解》,《东南大学韩国学论集》,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07月版;

17.《宗密以教融禅的禅教合一说评析》,《禅学研究》,第3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18.《试谈<智顗评传>的学术贡献》,《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第4期;

19.《"如来禅"与"祖师禅"》,《中国哲学的继承和创新--纪念石峻教授八十华诞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版。

20.《道宣所揭示的中国佛教之禅观》,《佛藏》(台湾),第12期,1999年04月;

21.《集成与创新--<惠能评传>读后》,《佛学研究》第8期,1999年06月出刊;

22.《佛教戒律的伦理诠释》,《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23.《沟通与对话:略谈中国佛教发展的开放性》,《正法研究》创刊号,1999年11月出刊;

24.《禅宗的道德关系论》,《伦理研究》第1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25.《论华严禅在佛学和理学之间的中介作用》,《中国哲学史研究》2000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0年第10期;

26.《<惠能评传>的基本特色》,《鹅湖》(台湾)2000年第5期;

27.《略谈宗教伦理研究的一般方法》,《中国佛学(台湾)第三卷一期,2000年春季号;

28.《略论禅宗对儒家伦理的会通》,《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00年第11期;

29.《禅宗的善恶观》,《禅学研究》第四期,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

30.《五十年来的惠能研究》,《中国宗教年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31.《惠能对中国本土哲学的回应》,《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2年第2期;

32.《〈学衡〉论学者精神与责任》,《东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4卷第3期。

33.《从惠能禅学看禅宗的内在超越性》,《中国禅学》第1卷,中华书局2002年06月版。

34.《惠能禅学的经论依据》,《曹溪禅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09月版。

著作

1.《法华经》,释译,台湾佛光出版社1996年08月初版;

2.《从容录》,释译,台湾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04月初版;

3.《正法眼藏》,释译,台湾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04月初版;

4.《祖师禅》,着,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祖师禅》,着,台湾圆明出版社1999年04月第1版第1刷;

《祖师禅》,着,韩文版,韩国云住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5.《中国佛教百科丛书·人物卷》,着,台湾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9年08月初版;

《中国佛教百科丛书·教义·人物卷》,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

6.《中国佛教百科丛书·历史卷》,合著,台湾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9年08月初版;

《中国佛教百科丛书·历史卷》,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

7.《禅宗伦理》,着,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05月第1版,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九五"规划"当代中国宗教伦理研究"资助成果;

8.《融合的佛教--圭峰宗密的佛学思想研究》(博士论文),着,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06月第1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97年度项目"华严禅研究"终期成果;

《宗密的融合论思想研究》(博士论文台湾版),着,《法藏文库·中国佛教学术论典》17,佛光文教基金会2001年3月初刷。

9.《惠能与中国文化》,着,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其他撰述

1.《中华传统文化大观》,参编(冯禹、邢东风、徐兆仁主编),撰写《中国佛教》章,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04月第1版;

2.《宗教箴言录》,参编(方立天、徐兆仁主编),主撰《禅宗箴言录》部分,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4年06月第1版;

3.《价值学大辞典》,参编(李德顺主编),撰写《中国佛学价值思想》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4月第1版。

4.《中国佛教宗派理论》,合编(撰写下册第1章《禅宗的理论》),河北省佛学院2001年12月印。

出版中

《原人论校释》,校释,15万字,(与石峻先生)合校,1997年交稿,中华书局;

《华严原人论全译》(任继愈先生主编),译注,1997年交稿,巴蜀书社。

撰写中

《中国三论宗通史》,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计划;

《禅源诸诠集都序·禅门师资承袭图校释》,杨曾文教授主编。

《禅源诸诠集都序》,点校,中华书局。

《宗教伦理:以佛教伦理为视角》(暂名),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

《〈学衡〉与东南大学人文传统》,东南大学2002年度文科基金项目。

《禅与创造性思维》,台湾三民出版计划。

近些年写作任务:

《中国佛教哲学大纲》,整理硕士导师遗作。

《比较宗教伦理:佛教伦理和基督教伦理的比较》(东南大学伦理学博士点宗教伦理学科计划)。

《人间佛教的伦理关怀》(东南大学伦理学博士点宗教伦理学科计划)。

《宗教的应用伦理学》(东南大学伦理学博士点宗教伦理学科计划)。

获奖记录

曾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1项、二等奖1项等。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