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蓟县地质博物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蓟县地质博物馆坐落在蓟县国家地质公园主碑广场对面、府君山南麓山脚下,与主碑广场相对应,占地面积一万七千多平方米,其中五千多平方米积五千多平方米。获奖:2009年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2009年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建筑工程二等奖第四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优秀奖中国建筑设计奖银奖设计师:张华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设计单位: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张华工作室设计团队:张华王倩黄南北孙晴雯刘婷婷翟相涛李倩张华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研究员,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级注册建筑师,1977.12-1981.12天津大学建筑系建筑学本科1982.2-1984.11天津大学建筑系建筑设计研究生1984.11-至今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作品集《璞思·百筑——原创建筑作品集》

博物馆结构

博物馆建筑分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内设地质展馆和历史展馆,是国内同类展馆中规模最大的一个。整个建筑外层用片石砌成,看上去显得古朴,层次感鲜明,凸现了地质博物馆的特色,同时体现了“层的地质,叠的历史、层层叠叠建筑、层层叠叠岩石”的特点[1]

博物馆展出内容

博物馆展出内容以地球科学、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矿产资源为主。是一座具有现代化、高科技、独具天津特色的地质博物馆。是我市地质资源展示交流的窗口,青少年地质学科普教育基地。

据悉,天津市蓟县地质博物馆建成开展后,蓟县国家地质公园将申报成为世界地质公园。(盘峰)

蓟县国家地质公园内的地质地貌历经了十几亿年的巨变,从大海变为桑田、高山。如今,古老的岩石上仍可看到海洋生物化石遗迹。博物馆的平面精巧别致、弯曲有度,微观上象征着古代生物存在于地球上难以磨灭的古老印痕,大量流动的线条、曲迂上升的空间如同被时间这只看不见的巨手在缓慢地推动着,宏观上让人清晰地感受历史的流逝和变化。

博物馆造型

在博物馆的造型设计中,将层的地质、叠的历史、层叠的岩石、层层叠叠的建筑作为贯穿始终的设计主线。采用在自然界经过数亿年演化而成的奇石形象来塑造建筑的形体和空间,充分体现建筑造型与自然环境相互和谐的生态建筑理念。博物馆的建筑形体模拟地质构造的特殊形态,采用螺旋上升式的平面布局,仿佛在地壳运动中不断层叠堆积的地层。不规则出挑的曲线屋檐以及未经人工雕琢的层层叠砌的毛石,宛如经过亿万年沉淀后形成的层层叠叠的岩层。建筑整体高低起伏,完美地融入特定的地质环境。造型风格具有强烈的个性创意,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感,达到现代建筑与远古地质环境的高度和谐与统一。

最令人惊奇地是,在建造过程中,覆满荒草杂树的坡地开挖后,一米多厚的浅浅土壤下,一条条裸露出的地下层叠岩石大小宽窄相间,颜色杂彩斑驳,呈现出典型的蓟县中上元古界层叠岩的特征,堪为标准的“标本石”,与设计的立面在颜色,材质构成和尺度等方面高度一致,整个建筑就如同是地下的岩层叠错生长出来一样,与大山融为一体。

建筑立面上层层叠叠的飞檐采用土黄色人造石材浇注而成,来源于自然的细部充分展现了建筑的主题与独特创意,重叠弯曲之中美不胜收。

在蓟县的深山中,曾有不知凡几的山民祖祖辈辈世居于此,他们就地取材盖成石屋,历经风雨沧桑,如今却已是人去屋空,一片石墟隐没于荒草暮鸦之中。蓟县地质博物馆的墙面用这些废弃山的石块重新砌筑,所有石块原样保留,毛石毛砌,展现出饱经风霜巨变后的独特美感,同时表明了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更有一份不必言说的责任感[2]

视频

蓟县地质博物馆 相关视频

华彩蓟韵---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宣传片
华彩蓟韵——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