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虎」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21: 行 21:
 
== 物种学史 ==
 
== 物种学史 ==
  
 虎是由古时期食肉类进化而来。在第三纪早期,古食肉类中的猫形类有数个分支:其中一支是古猎豹,贯穿各地质时期而进化为现今的猎豹;一支是犬齿高度特化的古剑齿虎类;一支是与古剑齿虎类相似的伪剑齿虎类;最后一支是古猫类。古剑齿虎类和伪剑齿虎类分别在第三纪早期和晚期灭绝,古猫类得以幸存。其中,类虎古猫就是现今的虎的祖先。后来,古猫类又分化为三支:真猫类、恐猫类和真剑齿虎类。其后二者均在第四纪冰河期灭绝,只有真猫类幸存下来,并分化成猫族和豹族两大类群而延续至21世纪,现今的虎,就是豹族成员之一。   
+
 虎是由古时期食肉类进化而来。在第三纪早期,古食肉类中的猫形类有数个分支:其中一支是古[[ 猎豹]] ,贯穿各地质时期而进化为现今的猎豹;一支是犬齿高度特化的古[[ 剑齿虎]] 类;一支是与古剑齿虎类相似的伪剑齿虎类;最后一支是古猫类。古剑齿虎类和伪剑齿虎类分别在第三纪早期和晚期灭绝,古猫类得以幸存。其中,类虎古猫就是现今的虎的祖先。后来,古猫类又分化为三支:真猫类、恐猫类和真剑齿虎类。其后二者均在第四纪冰河期灭绝,只有真猫类幸存下来,并分化成猫族和豹族两大类群而延续至21世纪,现今的虎,就是豹族成员之一。   
  
 因此,要弄清楚虎的起源,就必须依靠颅骨化石,尤其是牙齿化石。邱占祥(1998年)认为,在中国已经发现的化石中,时代最早的虎化石可能是古中华虎(Panthera tigris palaeosinensis),这个种是1924年瑞典古生物学家Zdansky所建,标本是一个保存比较完好的属于同一个体的头骨、下牙床和一个寰椎(即第一颈椎),化石是当时在中国政府任矿业顾问的瑞典地质学 家Anderson 于1920年在河南渑池兰沟第三十八地点发现的,这个地点的确切地质年代尚不清楚。   
+
 因此,要弄清楚虎的起源,就必须依靠颅骨[[ 化石]] ,尤其是牙齿化石。[[ 邱占祥]] (1998年)认为,在中国已经发现的化石中,时代最早的虎化石可能是古中华虎(Panthera tigris palaeosinensis),这个种是1924年瑞典古生物学家Zdansky所建,标本是一个保存比较完好的属于同一个体的头骨、下牙床和一个寰椎(即第一颈椎),化石是当时在中国政府任矿业顾问的瑞典地质学 家[[Anderson]] 于1920年在河南[[ 渑池兰沟]] 第三十八地点发现的,这个地点的确切地质年代尚不清楚。   
  
 
 但是据有关专家推断,其时代至少在距现代200万年以上,这是因为,第一,含化石的岩性是红土,据Zdansky记述,和中国华北各地典型的含晚中新世三趾马动物群的红土很接近,而不像时代比较晚的第四纪的比较松散的黄色或绿色的砂岩或黄土,这表明它的时代可能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第二,在同一地点还发现过中华长鼻三趾马化石,这种化石主要发现于中国距今大约300万年至200万年的地层中,在极个别的情况下可能残存至距今100万年左右。关于这个种是否应该归入虎,科学界还有不同的看法。1967年德国科学家Hemmer著文详细讨论了这个种的性质。在很仔细地讨论了每一块骨头的形态特征并作了详细的测量和对比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它的绝大部分特征都和虎更为接近,只是个体比虎小,而稍大于豹,因此应为虎的一个亚种(Panthera tigris palaeosinensis)。
 
 但是据有关专家推断,其时代至少在距现代200万年以上,这是因为,第一,含化石的岩性是红土,据Zdansky记述,和中国华北各地典型的含晚中新世三趾马动物群的红土很接近,而不像时代比较晚的第四纪的比较松散的黄色或绿色的砂岩或黄土,这表明它的时代可能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第二,在同一地点还发现过中华长鼻三趾马化石,这种化石主要发现于中国距今大约300万年至200万年的地层中,在极个别的情况下可能残存至距今100万年左右。关于这个种是否应该归入虎,科学界还有不同的看法。1967年德国科学家Hemmer著文详细讨论了这个种的性质。在很仔细地讨论了每一块骨头的形态特征并作了详细的测量和对比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它的绝大部分特征都和虎更为接近,只是个体比虎小,而稍大于豹,因此应为虎的一个亚种(Panthera tigris palaeosinensis)。
  
 
[[File:剑齿虎.jpg|缩略图|左|[https://p1.ssl.qhimgs1.com/sdr/400__/t01349df129ad9cd4bb.jpg 原圖鏈結][ ]]]
 
[[File:剑齿虎.jpg|缩略图|左|[https://p1.ssl.qhimgs1.com/sdr/400__/t01349df129ad9cd4bb.jpg 原圖鏈結][ ]]]
 真正的虎的材料首次出现于陕西蓝田公王岭。化石发现得不多,只有一段上颌和一件不完整的下颌。这两件标本已经和虎很难区别了,在大小上比虎稍微大一点。公王岭地点的地质年代开始时认为可能只比周口店稍稍早一点,为中更新世初期,亦即距今大约60万年。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古地磁地层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公王岭含化石层位落在古地磁年表中松山反向期内的贾拉米洛正向事件之下,其地质年代大约应该是距今110万年左右。因此,可以说,至少距今100多万年前虎就和人类的祖先——蓝田人在一起生活。到中更新世时,也就是从距今60万年左右开始,虎的化石较多,至少在中国的东半部普遍可以发现。发现化石最多的,在华北是在著名的周口店北京人产地;而在华南则是在四川万县盐井沟裂隙堆积中,在盐井沟发现的虎化石,据统计至少有46个个体。   
+
 真正的虎的材料首次出现于[[ 陕西蓝田公王岭]] 。化石发现得不多,只有一段上颌和一件不完整的下颌。这两件标本已经和虎很难区别了,在大小上比虎稍微大一点。公王岭地点的地质年代开始时认为可能只比[[ 周口店]] 稍稍早一点,为中更新世初期,亦即距今大约60万年。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古地磁地层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公王岭含化石层位落在古地磁年表中松山反向期内的贾拉米洛正向事件之下,其地质年代大约应该是距今110万年左右。因此,可以说,至少距今100多万年前虎就和人类的祖先——蓝田人在一起生活。到中更新世时,也就是从距今60万年左右开始,虎的化石较多,至少在中国的东半部普遍可以发现。发现化石最多的,在华北是在著名的周口店北京人产地;而在华南则是在[[ 四川万县盐井沟]] 裂隙堆积中,在盐井沟发现的虎化石,据统计至少有46个个体。   
  
 关于虎的历史起源,比较公认的观点是:200万年前虎起源于东亚(即现今华南虎的分布区),然后沿着两个主要方向扩散,即虎沿西北方向的森林和河流系统进入亚洲西南部;沿南和西南方向进入东南亚及印度次大陆,一部分最终进入印度尼西亚群岛,在向亚洲其它地域扩散和辐射适应的过程中,虎演化为9个亚种,即华南虎、西伯利亚虎、孟加拉虎、印支虎、马来虎、苏门答腊虎、巴厘虎、爪哇虎和里海虎。由此可见,虎曾经广泛分布在西起土耳其,东至中国和俄罗斯海岸,北起西伯利亚,南至印度尼西亚群岛的辽阔土地上。至20世纪中叶,里海虎、爪哇虎、巴厘虎已经灭绝。中国曾经分布有华南虎、东北虎(西伯利亚虎)、孟加拉虎、印支虎(东南亚虎)、里海虎(新疆虎)(已灭绝)等5个亚种。由于生活地区的不同,以及个体大小、体毛的长短厚薄、毛色的深浅浓淡、条纹的多寡疏密、尾巴的粗细等形态上的一些差异。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865/6725o6FwlyWIGeKwfMzOcG7LjZHKkFd2GeQ4darAwDqWjq-tL5R3U5qt1iVgMqsDkjCoVMJUPxkbCTBrcsZjuMBkQn4HT5jigo_YFsUoM6997aOIxh0  兽中之王—虎 ],北京科普之窗网[引用日期2014-10-09]</ref>
+
 关于虎的历史起源,比较公认的观点是:200万年前虎起源于东亚(即现今华南虎的分布区),然后沿着两个主要方向扩散,即虎沿西北方向的森林和河流系统进入亚洲西南部;沿南和西南方向进入东南亚及印度次大陆,一部分最终进入[[ 印度尼西亚群岛]] ,在向亚洲其它地域扩散和辐射适应的过程中,虎演化为9个亚种,即华南虎、西伯利亚虎、孟加拉虎、印支虎、马来虎、苏门答腊虎、巴厘虎、爪哇虎和里海虎。由此可见,虎曾经广泛分布在西起土耳其,东至中国和俄罗斯海岸,北起西伯利亚,南至印度尼西亚群岛的辽阔土地上。至20世纪中叶,里海虎、爪哇虎、巴厘虎已经灭绝。中国曾经分布有华南虎、东北虎(西伯利亚虎)、孟加拉虎、印支虎(东南亚虎)、里海虎(新疆虎)(已灭绝)等5个亚种。由于生活地区的不同,以及个体大小、体毛的长短厚薄、毛色的深浅浓淡、条纹的多寡疏密、尾巴的粗细等形态上的一些差异。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865/6725o6FwlyWIGeKwfMzOcG7LjZHKkFd2GeQ4darAwDqWjq-tL5R3U5qt1iVgMqsDkjCoVMJUPxkbCTBrcsZjuMBkQn4HT5jigo_YFsUoM6997aOIxh0  兽中之王—虎 ],北京科普之窗网[引用日期2014-10-09]</ref>
  
 现代虎的祖先是一种叫做“中国古猫”的小型食肉类,大约是在距今300万年的更新世以后在地球上出现的,与人类的出现时间较为接近,而且可能曾与人类的祖先——蓝田人一起生活过。由于气候的变迁促进了动物群的演变、分化和迁移,虎便从发源地向亚洲西部、南部等各地逐渐扩散,向西发展的一支经蒙古、新疆和中亚直抵伊朗北部和高加索南部,但没能过阿拉伯沙漠进入非洲,也没能越过高加索山脉进入欧洲;向南发展的一支又分为两个分支,一个分支进入朝鲜半岛,受阻于朝鲜海峡,未能踏上日本列岛;另一个分支通过华北、华中和华南,进入中南半岛。到这里后,又分成两股,一股向西通过缅甸、孟加拉国,直抵印度半岛南端,另一股继续向南,沿马来西亚半岛南下,渡过狭长的马六甲海峡,登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和巴厘等岛屿。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865/6725o6FwlyWIGeKwfMzOcG7LjZHKkFd2GeQ4darAwDqWjq-tL5R3U5qt1iVgMqsDkjCoVMJUPxkbCTBrcsZjuMBkQn4HT5jigo_YFsUoM6997aOIxh0  兽中之王—虎 ],北京科普之窗网[引用日期2014-10-09]</ref>
+
 现代虎的祖先是一种叫做“[[ 中国古猫]] ”的小型食肉类,大约是在距今300万年的更新世以后在地球上出现的,与人类的出现时间较为接近,而且可能曾与人类的祖先——蓝田人一起生活过。由于气候的变迁促进了动物群的演变、分化和迁移,虎便从发源地向亚洲西部、南部等各地逐渐扩散,向西发展的一支经蒙古、新疆和中亚直抵伊朗北部和高加索南部,但没能过阿拉伯沙漠进入非洲,也没能越过高加索山脉进入欧洲;向南发展的一支又分为两个分支,一个分支进入朝鲜半岛,受阻于朝鲜海峡,未能踏上日本列岛;另一个分支通过华北、华中和华南,进入中南半岛。到这里后,又分成两股,一股向西通过缅甸、孟加拉国,直抵印度半岛南端,另一股继续向南,沿马来西亚半岛南下,渡过狭长的马六甲海峡,登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和巴厘等岛屿。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865/6725o6FwlyWIGeKwfMzOcG7LjZHKkFd2GeQ4darAwDqWjq-tL5R3U5qt1iVgMqsDkjCoVMJUPxkbCTBrcsZjuMBkQn4HT5jigo_YFsUoM6997aOIxh0  兽中之王—虎 ],北京科普之窗网[引用日期2014-10-09]</ref>
 
== 基本信息 ==
 
== 基本信息 ==
 
{| class="wikitable"
 
{| class="wikitable"
行 76: 行 76:
  
 
=== 行为 ===
 
=== 行为 ===
 无固定巢穴,多在山林间游荡寻食。能游泳,不会爬树。由于林区开发、人口激增,过去偏远地区都已发展为村镇,虎亦常到林区居民点附近觅食。虎多黄昏活动,白天多潜伏休息,没有惊动则很少出来。虎的活动范围较大,在北方日寻食活动范围可达数十公里;在南方西双版纳因食物较多则活动距离较短。基本上是夜行动物,不过在有些远离人类的保护区里,这些家伙们白天也出来溜达。在寒冷的北部居住的虎有时在白天也得出动四处捕食。
+
 无固定巢穴,多在山林间游荡寻食。能游泳,不会爬树。由于林区开发、人口激增,过去偏远地区都已发展为村镇,虎亦常到林区居民点附近觅食。虎多黄昏活动,白天多潜伏休息,没有惊动则很少出来。虎的活动范围较大,在北方日寻食活动范围可达数十公里;在南方[[ 西双版纳]] 因食物较多则活动距离较短。基本上是夜行动物,不过在有些远离人类的保护区里,这些家伙们白天也出来溜达。在寒冷的北部居住的虎有时在白天也得出动四处捕食。
  
 
 虎不喜欢炎热的天气,因为它们缺少汗腺,夏季到来之后它们总会四处找树阴躲着。由于游泳技术高超,它们更是十分热爱游水,炎热地区的虎特别喜欢在水塘泡澡嬉戏。不过它们的爬树本领就远比不上游泳技能了,估计这是体型太大太重所致。  
 
 虎不喜欢炎热的天气,因为它们缺少汗腺,夏季到来之后它们总会四处找树阴躲着。由于游泳技术高超,它们更是十分热爱游水,炎热地区的虎特别喜欢在水塘泡澡嬉戏。不过它们的爬树本领就远比不上游泳技能了,估计这是体型太大太重所致。  
行 217: 行 217:
 
 中国是世界上14个产虎国中虎种最多的国家,印度则是世界上现存老虎数量最多的国家,尽管只有一种孟加拉虎。20世纪中叶,由于森林砍伐和过度猎杀,印度老虎的数量一度减少到数百只。1970年,印度成为立法保护老虎的第一个国家。1973年印度总理英.甘地提倡保虎计划,将虎立为国兽,划定了十余个虎保护区,到1984年野生虎的数量,已经由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1872只,增加到4000只,到1989年,又上升到4334只,但是,在这个贫富悬殊、人欲横流的世界,保护终难抵御盗猎。
 
 中国是世界上14个产虎国中虎种最多的国家,印度则是世界上现存老虎数量最多的国家,尽管只有一种孟加拉虎。20世纪中叶,由于森林砍伐和过度猎杀,印度老虎的数量一度减少到数百只。1970年,印度成为立法保护老虎的第一个国家。1973年印度总理英.甘地提倡保虎计划,将虎立为国兽,划定了十余个虎保护区,到1984年野生虎的数量,已经由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1872只,增加到4000只,到1989年,又上升到4334只,但是,在这个贫富悬殊、人欲横流的世界,保护终难抵御盗猎。
  
20世纪80年代,猎虎取骨,走私到中国,成为印度虎被盗猎的主要威胁。虽然自从中国政府1993年禁止虎骨贸易以来,猎虎取骨的非法活动有所收敛。但进入九十年代,特别是21世纪以来,虎的数量再度急转直下,据印度环境与森林部的官员介绍,进入新的世纪,野生虎的数量只有3750只了,其中1600只分布在28个老虎保护区中。近年,在这28个保护区中,至少有5个保护区问题严重,其中一个叫萨瑞斯卡的老虎保护区最可悲,2003年尚有24-28只虎,2004年九月前还有16-18只,2005年以后,这里便虎迹全无了,老虎保护区竟然没有老虎可保护了。2003年,中国拉萨海关查获一个从印度入境的动物贸易大案,当时,一举截获走私的虎皮31张,豹皮579张,水獭皮665张。之后,在云南瑞丽又连爆动物走私大案,当然,罪犯已受惩处,但这一系列不祥事态,引起国际社会轩然大波,国际上不得不认定,大型猫科动物皮张的主要消费国——中国。
+
20世纪80年代,猎虎取骨,走私到中国,成为印度虎被盗猎的主要威胁。虽然自从中国政府1993年禁止虎骨贸易以来,猎虎取骨的非法活动有所收敛。但进入九十年代,特别是21世纪以来,虎的数量再度急转直下,据印度环境与森林部的官员介绍,进入新的世纪,野生虎的数量只有3750只了,其中1600只分布在28个老虎保护区中。近年,在这28个保护区中,至少有5个保护区问题严重,其中一个叫萨瑞斯卡的老虎保护区最可悲,2003年尚有24-28只虎,2004年九月前还有16-18只,2005年以后,这里便虎迹全无了,老虎保护区竟然没有老虎可保护了。2003年,中国拉萨海关查获一个从印度入境的动物贸易大案,当时,一举截获走私的虎皮31张,豹皮579张,水獭皮665张。之后,在[[ 云南瑞丽]] 又连爆动物走私大案,当然,罪犯已受惩处,但这一系列不祥事态,引起国际社会轩然大波,国际上不得不认定,大型猫科动物皮张的主要消费国——中国。
  
 
 无可否认,中国在禁贸虎骨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因入药需求对老虎猎杀的压力,提高了公民保护意识,也缓解了一些国际舆论的负面影响。但是,中国西南部分地区利用虎皮、豹皮制作民族服装的现象随着人们手头余钱的增多、追求奢华攀比之风的兴起而甚嚣尘上,在市场上公开摆卖虎豹皮张及其服装的情况,愈演愈烈。在印度、尼泊尔和中国走私截获的大型猫科动物中,少数是骨架,多数则为皮张。骄奢淫逸,富而不仁,畸形消费,导致皮毛贸易,贸易导致偷猎,罪恶之源,乃是以穿戴虎豹皮装的时尚——与虎谋皮。这种动物贸易与穿着风尚,是荣辱观的错位,是对藏传佛教的无礼并受到宗教人士的一致谴责。
 
 无可否认,中国在禁贸虎骨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因入药需求对老虎猎杀的压力,提高了公民保护意识,也缓解了一些国际舆论的负面影响。但是,中国西南部分地区利用虎皮、豹皮制作民族服装的现象随着人们手头余钱的增多、追求奢华攀比之风的兴起而甚嚣尘上,在市场上公开摆卖虎豹皮张及其服装的情况,愈演愈烈。在印度、尼泊尔和中国走私截获的大型猫科动物中,少数是骨架,多数则为皮张。骄奢淫逸,富而不仁,畸形消费,导致皮毛贸易,贸易导致偷猎,罪恶之源,乃是以穿戴虎豹皮装的时尚——与虎谋皮。这种动物贸易与穿着风尚,是荣辱观的错位,是对藏传佛教的无礼并受到宗教人士的一致谴责。
行 234: 行 234:
 
== 相关虎的文化 ==
 
== 相关虎的文化 ==
  
 中国虎文化渊远流长,它很早就成为中国的图腾之一。由于虎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自古以来就被用于象征军人的勇敢和坚强,如虎将、虎臣、虎士等。古代调兵遣将的兵符上面就用黄金刻上一只老虎,称为虎符。在文字、语言、诗歌、文学、雕塑、绘画、小说、戏曲、民俗,以及更为广泛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儿歌等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中,虎的形象无所不在,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中国虎文化渊远流长,它很早就成为中国的图腾之一。由于虎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自古以来就被用于象征军人的勇敢和坚强,如虎将、虎臣、虎士等。古代调兵遣将的兵符上面就用黄金刻上一只老虎,称为[[ 虎符]] 。在文字、语言、诗歌、文学、雕塑、绘画、小说、戏曲、民俗,以及更为广泛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儿歌等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中,虎的形象无所不在,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虎符'''
 
'''虎符'''
行 242: 行 242:
 
 虎符的背面刻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并且从来都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绝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调兵谴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
 
 虎符的背面刻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并且从来都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绝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调兵谴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
 
 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藏有“西汉堂阳侯错银铜虎符”一枚,长7.9厘米,2.5厘米,虎作伏状,平头,翘尾,左右颈肋间,各镌篆书两行,文字相同,“与堂阳侯为虎符第一”。
 
 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藏有“西汉堂阳侯错银铜虎符”一枚,长7.9厘米,2.5厘米,虎作伏状,平头,翘尾,左右颈肋间,各镌篆书两行,文字相同,“与堂阳侯为虎符第一”。
 西安市的陕西博物馆也藏有一枚从西安西郊发现的虎符,据考是公元前475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文物,称为秦代错金“杜”字锏虎符,高4厘米、作猛虎疾奔状,象征军威和进军神速。虎符的身上刻有嵌金铭文40字,记述调兵对象和范围,制作却极为精巧。
+
 西安市的[[ 陕西博物馆]] 也藏有一枚从西安西郊发现的虎符,据考是公元前475至公元前221年的[[ 战国]] 文物,称为秦代错金“杜”字锏虎符,高4厘米、作猛虎疾奔状,象征军威和进军神速。虎符的身上刻有嵌金铭文40字,记述调兵对象和范围,制作却极为精巧。
 虎符在古代战争中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发生了很多与其相关的故事。《史记》中记载,战国时期的公元前257年,秦国发兵围困赵国国都邯郸,赵平原君因夫人为魏信陵君之姊,乃求援于魏王及信陵君,魏王使老将晋鄙率10万军队救援赵国,但后来又畏惧秦国的强大,又命令驻军观望。魏国公子信陵君无忌为了驰援邯郸,遂与魏王夫人如姬密谋,使如姬在魏王卧室内窃得虎符,并以此虎符夺取了晋鄙的军队,大破秦兵,救了赵国。郭沫若先生曾经选取这一题材创作了著名话剧《虎符》的剧本,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
+
 虎符在古代战争中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发生了很多与其相关的故事。《[[ 史记]] 》中记载,战国时期的公元前257年,秦国发兵围困赵国国都邯郸,赵平原君因夫人为魏信陵君之姊,乃求援于魏王及信陵君,魏王使老将晋鄙率10万军队救援赵国,但后来又畏惧秦国的强大,又命令驻军观望。魏国公子信陵君无忌为了驰援邯郸,遂与魏王夫人如姬密谋,使如姬在魏王卧室内窃得虎符,并以此虎符夺取了晋鄙的军队,大破秦兵,救了赵国。[[ 郭沫若]] 先生曾经选取这一题材创作了著名话剧《虎符》的剧本,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
 在《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中,曹操因赤壁之战兵败北退,诸葛亮则趁南郡空虚,命勇将赵云夺城成功,并且俘获守将陈矫,取得虎符,然后以此虎符诈调荆州守军出救南郡,趁势又由张飞袭取了荆州,接着再用同样的方法调出襄阳守军,乘机由关羽袭取了襄阳。诸葛亮仅凭一个小小的虎符,便将曹兵调开,兵不血刃就夺取了三处城池,而耗费许多钱粮、兵马的东吴周瑜却一无所获,如何不生气?由此也可见当时虎符作用之大。
+
 在《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中,[[ 曹操]] 因赤壁之战兵败北退,[[ 诸葛亮]] 则趁南郡空虚,命勇将赵云夺城成功,并且俘获守将陈矫,取得虎符,然后以此虎符诈调荆州守军出救南郡,趁势又由张飞袭取了荆州,接着再用同样的方法调出襄阳守军,乘机由关羽袭取了襄阳。诸葛亮仅凭一个小小的虎符,便将曹兵调开,兵不血刃就夺取了三处城池,而耗费许多钱粮、兵马的东吴周瑜却一无所获,如何不生气?由此也可见当时虎符作用之大。
 
 在历史上,虎符的形状、数量、刻铭以及尊卑也有很多较大的变化。从汉朝开始至隋朝,虎符均为铜质,骑缝刻铭以右为尊。隋朝时改为麟符。唐朝因为讳虎,改用鱼符或兔符,后来又改用龟符。南宋时恢复使用虎符。元朝则用虎头牌,后世演变为铜牌。
 
 在历史上,虎符的形状、数量、刻铭以及尊卑也有很多较大的变化。从汉朝开始至隋朝,虎符均为铜质,骑缝刻铭以右为尊。隋朝时改为麟符。唐朝因为讳虎,改用鱼符或兔符,后来又改用龟符。南宋时恢复使用虎符。元朝则用虎头牌,后世演变为铜牌。
  
行 254: 行 254:
 
 陕西有送布老虎的育儿风俗。小孩满月时,舅家要送去黄布做的老虎一只,进大门时,将虎尾折断一节扔到门外。送布老虎是祝愿孩子长大后像老虎那样有力;折断虎尾,则是希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免灾免难。
 
 陕西有送布老虎的育儿风俗。小孩满月时,舅家要送去黄布做的老虎一只,进大门时,将虎尾折断一节扔到门外。送布老虎是祝愿孩子长大后像老虎那样有力;折断虎尾,则是希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免灾免难。
 
 山西各地则流行送老虎枕头的育儿风俗。每逢小孩过生日,当舅舅的要送外甥一只或一对老虎枕头,既可当枕头,又可当玩具,还表示祝福。   
 
 山西各地则流行送老虎枕头的育儿风俗。每逢小孩过生日,当舅舅的要送外甥一只或一对老虎枕头,既可当枕头,又可当玩具,还表示祝福。   
 陕西华县一带流行“挂老虎馍”的婚姻风俗。迎新前,男方的舅家要蒸一对老虎馍,用红绳拴在一丰收,新娘一到,便将老虎馍挂在她颈上,进门后取下,由新郎新娘分食,表示两人同约会。值得一提的是,此馍还有公母之分,公老虎馍的头上有一个“王”字,表示男子要当家为王;母老虎馍的额中有一对飞鸟,表示妻随夫飞。每个老虎脖子前还有一只小老虎,表示祝愿新人早生贵子。 [20]
+
 陕西华县一带流行“挂老虎馍”的婚姻风俗。迎新前,男方的舅家要蒸一对老虎馍,用红绳拴在一丰收,新娘一到,便将老虎馍挂在她颈上,进门后取下,由新郎新娘分食,表示两人同约会。值得一提的是,此馍还有公母之分,公老虎馍的头上有一个“王”字,表示男子要当家为王;母老虎馍的额中有一对飞鸟,表示妻随夫飞。每个老虎脖子前还有一只小老虎,表示祝愿新人早生贵子。
虎撑在古时候,一些中国医生到处采集并实验各种药物的功效,他们通常会手拿一个铃铛,铃铛看起来就像是一个铜环,人们称之为“虎撑”或“虎衔”。这是他们的护身符。传说药王孙思邈在去山中采药的路上突然被一只老虎拦住了。老虎就在前面,想要逃走已是不可能的了,药王随身带着一条用来挑草药的长扁担,但要用这条笨拙的扁担对付老虎这又谈何容易。他一无所措,只是恐惧地盯着老虎。奇怪的是这只老虎并没有向他扑来,正相反,它张大着嘴蹲在地上,它以一种忧伤的眼神注视着药王似乎是在乞求什么,并不停地轻轻摆动着脑袋。药王被眼前如此的情景震惊了,他缓缓地接近眼前这头庞然大物,他看见一块硕大的动物骨头深深地扎入了这头老虎的咽喉。善良的药王想要帮它,替它去除这块骨头,但他担心的是,眼前这头动物要是因为疼痛而突然闭嘴的话,他的胳膊一定会被咬断,正在这时他想起他扁担上的一个铜环,他取下铜环并将它放入老虎的口中将那大口撑开,这样他就不必再为自己的安全担心了。他将手从铜环中央穿过伸入那血盆大口中迅速地拔出骨头并麻利地在伤口抹上药膏。当药王取走了虎口中的铜环后,老虎不住地点头,似乎是在答谢这位仁慈的医生。从那以后,铜环被改造成一个手摇铃,成为采药的标志,所有的医生出门采药时都会带上它,用于显示他们都是药王的弟子,只有药王能够为老虎看病并且不会受到它们的攻击。  
+
[[虎撑]] 在古时候,一些中国医生到处采集并实验各种药物的功效,他们通常会手拿一个铃铛,铃铛看起来就像是一个铜环,人们称之为“虎撑”或“虎衔”。这是他们的护身符。传说药王[[ 孙思邈]] 在去山中采药的路上突然被一只老虎拦住了。老虎就在前面,想要逃走已是不可能的了,药王随身带着一条用来挑草药的长扁担,但要用这条笨拙的扁担对付老虎这又谈何容易。他一无所措,只是恐惧地盯着老虎。奇怪的是这只老虎并没有向他扑来,正相反,它张大着嘴蹲在地上,它以一种忧伤的眼神注视着药王似乎是在乞求什么,并不停地轻轻摆动着脑袋。药王被眼前如此的情景震惊了,他缓缓地接近眼前这头庞然大物,他看见一块硕大的动物骨头深深地扎入了这头老虎的咽喉。善良的药王想要帮它,替它去除这块骨头,但他担心的是,眼前这头动物要是因为疼痛而突然闭嘴的话,他的胳膊一定会被咬断,正在这时他想起他扁担上的一个铜环,他取下铜环并将它放入老虎的口中将那大口撑开,这样他就不必再为自己的安全担心了。他将手从铜环中央穿过伸入那血盆大口中迅速地拔出骨头并麻利地在伤口抹上药膏。当药王取走了虎口中的铜环后,老虎不住地点头,似乎是在答谢这位仁慈的医生。从那以后,铜环被改造成一个手摇铃,成为采药的标志,所有的医生出门采药时都会带上它,用于显示他们都是药王的弟子,只有药王能够为老虎看病并且不会受到它们的攻击。  
  
 
'''传说'''
 
'''传说'''
行 263: 行 263:
 
'''图腾'''
 
'''图腾'''
  
 虎的崇拜应源自楚文化中对虎的图腾崇拜。虎一直受到举足轻重崇拜,据考证,虎的形象在古羌戎族也有出现,但在中国西南地区最为流行。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中的玉琮的兽面和殷商青铜器上的兽面都与虎的形象相似,直到今天中国的彝族、白族、布依族、土家族等民族仍称虎是其祖先。汉代人把虎看作是森林之王。白虎是五百年才能变白的虎,是神物,而且仙人往往也乘虎升天。是镇西之兽。自汉代以后虎一直成为劳动人民喜爱的保护神,而没有成为帝王的象征,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化与发展,崇虎的文化意识,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的文化观念。
+
 虎的崇拜应源自楚文化中对虎的图腾崇拜。虎一直受到举足轻重崇拜,据考证,虎的形象在古羌戎族也有出现,但在中国西南地区最为流行。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中的玉琮的兽面和殷商青铜器上的兽面都与虎的形象相似,直到今天中国的[[ 彝族]] [[ 白族]] [[ 布依族]] [[ 土家族]] 等民族仍称虎是其祖先。汉代人把虎看作是森林之王。白虎是五百年才能变白的虎,是神物,而且仙人往往也乘虎升天。是镇西之兽。自汉代以后虎一直成为劳动人民喜爱的保护神,而没有成为帝王的象征,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化与发展,崇虎的文化意识,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的文化观念。
  
 
'''姓氏'''
 
'''姓氏'''
  
 
 《百家姓》中并无虎姓,《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虎氏姓名也仅五例。在拥有约1300万人口的广州,姓虎者也少之又少。
 
 《百家姓》中并无虎姓,《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虎氏姓名也仅五例。在拥有约1300万人口的广州,姓虎者也少之又少。
 虎氏名人:《外来媳妇本地郎》中扮演“二嫂”而闻名全国的广州演员虎艳芬。
+
 虎氏名人:《外来媳妇本地郎》中扮演“二嫂”而闻名全国的广州演员[[ 虎艳芬]]
 
 虎姓根据其来源不同读音也不尽相同,作为汉姓应该是读Hǔ,Māo音主要是少数民族中虎姓的读音。其来历如下:
 
 虎姓根据其来源不同读音也不尽相同,作为汉姓应该是读Hǔ,Māo音主要是少数民族中虎姓的读音。其来历如下:
 
1.出自上古舜臣“八元”之一伯虎的后人,以虎为氏。据古史传说,伯虎,是帝喾高辛氏的大臣。相传帝喾有八大才子: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实际上是八个部族的首领)辅助他,史称“八元”。帝喾死后,尧继帝位,八元退隐。舜接替尧为帝时,重新起用大批元老旧臣,伯虎部族的首领才又复出为大臣。伯虎一族从此再度发达,他的后代遂以虎为姓,称为虎氏,成为21世纪虎姓家族的重要来源。此来历读Hǔ。
 
1.出自上古舜臣“八元”之一伯虎的后人,以虎为氏。据古史传说,伯虎,是帝喾高辛氏的大臣。相传帝喾有八大才子: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实际上是八个部族的首领)辅助他,史称“八元”。帝喾死后,尧继帝位,八元退隐。舜接替尧为帝时,重新起用大批元老旧臣,伯虎部族的首领才又复出为大臣。伯虎一族从此再度发达,他的后代遂以虎为姓,称为虎氏,成为21世纪虎姓家族的重要来源。此来历读Hǔ。

於 2019年9月9日 (一) 20:54 的修訂

虎 別稱:老虎
東北虎
知名於 體型最大的貓科動物

[1]

(學名:Panthera tigris)大型貓科動物;毛色淺黃或棕黃色,滿有黑色橫紋;頭圓、耳短,耳背面黑色,中央有一白斑甚顯著;四肢健壯有力;尾粗長,具黑色環紋,尾端黑色。 老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棲動物,由南方的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以至北方的落葉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都能很好的生活。在中國東北地區,也常出沒于山脊、矮林灌叢和岩石較多或礫石塘等山地,以利於捕食。

由於人類的獵殺和野外棲息地碎片化,虎成為珍稀瀕危物種,被列為《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Ⅰ級保護動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目錄瀕危動物。2016年調查顯示,全球野生虎的數量為3890隻。


物種學史

虎是由古時期食肉類進化而來。在第三紀早期,古食肉類中的貓形類有數個分支:其中一支是古獵豹,貫穿各地質時期而進化為現今的獵豹;一支是犬齒高度特化的古劍齒虎類;一支是與古劍齒虎類相似的偽劍齒虎類;最後一支是古貓類。古劍齒虎類和偽劍齒虎類分別在第三紀早期和晚期滅絕,古貓類得以倖存。其中,類虎古貓就是現今的虎的祖先。後來,古貓類又分化為三支:真貓類、恐貓類和真劍齒虎類。其後二者均在第四紀冰河期滅絕,只有真貓類倖存下來,並分化成貓族和豹族兩大類群而延續至21世紀,現今的虎,就是豹族成員之一。

因此,要弄清楚虎的起源,就必須依靠顱骨化石,尤其是牙齒化石。邱占祥(1998年)認為,在中國已經發現的化石中,時代最早的虎化石可能是古中華虎(Panthera tigris palaeosinensis),這個種是1924年瑞典古生物學家Zdansky所建,標本是一個保存比較完好的屬於同一個體的頭骨、下牙床和一個寰椎(即第一頸椎),化石是當時在中國政府任礦業顧問的瑞典地質學家Anderson於1920年在河南澠池蘭溝第三十八地點發現的,這個地點的確切地質年代尚不清楚。

但是據有關專家推斷,其時代至少在距現代200萬年以上,這是因為,第一,含化石的岩性是紅土,據Zdansky記述,和中國華北各地典型的含晚中新世三趾馬動物群的紅土很接近,而不像時代比較晚的第四紀的比較鬆散的黃色或綠色的砂岩或黃土,這表明它的時代可能介於上述兩者之間;第二,在同一地點還發現過中華長鼻三趾馬化石,這種化石主要發現於中國距今大約300萬年至200萬年的地層中,在極個別的情況下可能殘存至距今100萬年左右。關於這個種是否應該歸入虎,科學界還有不同的看法。1967年德國科學家Hemmer著文詳細討論了這個種的性質。在很仔細地討論了每一塊骨頭的形態特徵並作了詳細的測量和對比之後,得出的結論是,它的絕大部分特徵都和虎更為接近,只是個體比虎小,而稍大於豹,因此應為虎的一個亞種(Panthera tigris palaeosinensis)。

真正的虎的材料首次出現於陝西藍田公王嶺。化石發現得不多,只有一段上頜和一件不完整的下頜。這兩件標本已經和虎很難區別了,在大小上比虎稍微大一點。公王嶺地點的地質年代開始時認為可能只比周口店稍稍早一點,為中更新世初期,亦即距今大約60萬年。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隨着古地磁地層學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公王嶺含化石層位落在古地磁年表中松山反向期內的賈拉米洛正向事件之下,其地質年代大約應該是距今110萬年左右。因此,可以說,至少距今100多萬年前虎就和人類的祖先——藍田人在一起生活。到中更新世時,也就是從距今60萬年左右開始,虎的化石較多,至少在中國的東半部普遍可以發現。發現化石最多的,在華北是在著名的周口店北京人產地;而在華南則是在四川萬縣鹽井溝裂隙堆積中,在鹽井溝發現的虎化石,據統計至少有46個個體。

關於虎的歷史起源,比較公認的觀點是:200萬年前虎起源於東亞(即現今華南虎的分布區),然後沿着兩個主要方向擴散,即虎沿西北方向的森林和河流系統進入亞洲西南部;沿南和西南方向進入東南亞及印度次大陸,一部分最終進入印度尼西亞群島,在向亞洲其它地域擴散和輻射適應的過程中,虎演化為9個亞種,即華南虎、西伯利亞虎、孟加拉虎、印支虎、馬來虎、蘇門答臘虎、巴厘虎、爪哇虎和裏海虎。由此可見,虎曾經廣泛分布在西起土耳其,東至中國和俄羅斯海岸,北起西伯利亞,南至印度尼西亞群島的遼闊土地上。至20世紀中葉,裏海虎、爪哇虎、巴厘虎已經滅絕。中國曾經分布有華南虎、東北虎(西伯利亞虎)、孟加拉虎、印支虎(東南亞虎)、裏海虎(新疆虎)(已滅絕)等5個亞種。由於生活地區的不同,以及個體大小、體毛的長短厚薄、毛色的深淺濃淡、條紋的多寡疏密、尾巴的粗細等形態上的一些差異。 [2]

現代虎的祖先是一種叫做「中國古貓」的小型食肉類,大約是在距今300萬年的更新世以後在地球上出現的,與人類的出現時間較為接近,而且可能曾與人類的祖先——藍田人一起生活過。由於氣候的變遷促進了動物群的演變、分化和遷移,虎便從發源地向亞洲西部、南部等各地逐漸擴散,向西發展的一支經蒙古、新疆和中亞直抵伊朗北部和高加索南部,但沒能過阿拉伯沙漠進入非洲,也沒能越過高加索山脈進入歐洲;向南發展的一支又分為兩個分支,一個分支進入朝鮮半島,受阻於朝鮮海峽,未能踏上日本列島;另一個分支通過華北、華中和華南,進入中南半島。到這裡後,又分成兩股,一股向西通過緬甸、孟加拉國,直抵印度半島南端,另一股繼續向南,沿馬來西亞半島南下,渡過狹長的馬六甲海峽,登上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和巴厘等島嶼。 獸中之王—虎 ,北京科普之窗網[引用日期2014-10-09]</ref>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 亞目 裂腳亞目
拉丁學名 Panthera tigris 貓科
別稱 老虎 亞科 貓亞科
動物界 豹屬
脊索動物門 亞屬 虎亞屬
亞門 脊椎動物門
哺乳綱 亞種 9亞種
亞綱 真獸亞綱 英文名稱 Tiger
食肉目 ------ ------

形態特徵

虎的體態雄偉,毛色綺麗,頭圓,吻寬,眼大,嘴邊長着白色間有黑色的硬須,長達15厘米左右。頸部粗而短,幾乎與肩部同寬,肩部、胸部、腹部和臀部均較窄,呈側扁狀,四肢強健,犬齒和爪極為鋒利,嘴上長有長而硬的虎鬚,全身底色橙黃,腹面及四肢內側為白色,背面有雙行的黑色縱紋,尾上約有10個黑環,眼上方有一個白色區,故有「吊睛白額虎」之稱,前額的黑紋頗似漢字中的「王」字,更顯得異常威武,因此被譽為「山中之王」或「獸中之王」。

虎強壯高大,毛色從北而南呈黃色到紅色漸變,有深色條紋。不同於獅子吻長所以臉廓狹長的特點,老虎吻部較短,顯得頭大而圓。 [3]


棲息環境

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棲動物,由南方的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以至北方的落葉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都能很好的生活。在中國東北地區,也常出沒于山脊、矮林灌叢和岩石較多或礫石塘等山地,以利於捕食

生活習性

領地

虎常單獨活動,只有在繁殖季節雌雄才在一起生活。每隻虎都有自己的領地。當雄虎和雌虎巡視領地時,會舉起尾巴將有強烈氣味的分泌物和尿液噴在樹幹上或灌木叢中,界定自己的勢力範圍。有時也會用銳利的爪在樹幹上抓出痕跡,或在地上打滾,留下虎毛,以界定自己的勢力範圍。儘管虎是獨居動物,並有着自己的領地,公虎仍可能常和自己的配偶及孩子們待在一起。成年虎,尤其是同胞兄弟姐妹之間很可能在一段時間內(未知是否長期性)相互協作,共享收穫。一個公虎的領地內可能有不止一隻雌虎,不過雌虎之間的領地未必交疊。公虎對自己的領地嚴格捍衛,領地面積過大,就難免有人想占便宜。面對入侵者,公虎通常是奉行滅殺政策,而且這樣也能減少自己未來的競爭對手。雌虎一般沒這麼無聊,即便它們的鄰居死了,它也未必會去開拓疆域。

虎的活動範圍較大,一般在100 - 400平方公里,最大的可達900平方公里以上。在北方覓食活動範圍可達數十公里,在南方西雙版納因食物較多則活動距離短。東北虎生活在獵物最稀少的地區,所需要的活動範圍也最大,雌虎需要400平方公里,雄虎需要1000平方公里。印度孟加拉虎雌虎的活動範圍僅為10平方公里,雄虎僅為30平方公里。華南虎的活動範圍大於孟加拉虎而小於東北虎,保守地估計為100平方公里。

行為

無固定巢穴,多在山林間遊蕩尋食。能游泳,不會爬樹。由於林區開發、人口激增,過去偏遠地區都已發展為村鎮,虎亦常到林區居民點附近覓食。虎多黃昏活動,白天多潛伏休息,沒有驚動則很少出來。虎的活動範圍較大,在北方日尋食活動範圍可達數十公里;在南方西雙版納因食物較多則活動距離較短。基本上是夜行動物,不過在有些遠離人類的保護區里,這些傢伙們白天也出來溜達。在寒冷的北部居住的虎有時在白天也得出動四處捕食。

虎不喜歡炎熱的天氣,因為它們缺少汗腺,夏季到來之後它們總會四處找樹陰躲着。由於游泳技術高超,它們更是十分熱愛游水,炎熱地區的虎特別喜歡在水塘泡澡嬉戲。不過它們的爬樹本領就遠比不上游泳技能了,估計這是體型太大太重所致。

捕食

虎最精良的攻擊武器就是粗壯的牙齒和可伸縮的利爪。捕食時異常兇猛、迅速而果斷,以消耗最小的能量來獲取儘可能大的收穫為原則。但捕食猛獸時,若沒有足夠的把握絕對不干。老虎在亞洲沒有天敵,由於腳上生有很厚的肉墊,老虎在行動時聲響很小,機警隱蔽。它在雪地上行走時,後腳能準確地踩在前腳的足跡上。

老虎遇到獵物時會伏低,並且尋找掩護,慢慢潛近,等到獵物走近攻擊距離內,就突然地躍出,攻擊背部,這是為了避免遭到獵物反抗所傷到。老虎會先用爪子抓穿獵物的背部並且把它拖倒在地,再用銳利的犬齒緊咬住它的咽喉使它窒息,直到獵物死亡才鬆口。這種攻擊方式也是貓科動物最典型的攻擊方法。老虎特殊的攻擊手段是咬斷對手的脊椎,在大型貓科是較常見。

食性

通常捕食大型哺乳動物,包括各種野鹿野羊野牛野豬馬鹿水鹿等有蹄類動物,偶而亦捕食野禽,秋季亦採食漿果和大型昆蟲等。每次食肉量為17 - 22千克,體形大的每頓可達30千克,然後6天裡不用吃肉。有時也捕捉各種小動物,像鳥類、猴子、魚等等。為了幫助消化,它們也會偶爾啃點草。有時飢餓之極虎也會捕食人類家畜,甚至殺人(吃人的虎經常是那些老弱病殘,無法對付健康動物的可憐傢伙,而這種慘劇通常只有在人類進入虎的領地後才會發生),因此遭到某些人類的憎恨。如果食物吃不完,它們也會把剩下的藏起來,通常是距離水源不遠的地方,等過幾天再來吃。

繁殖方式

老虎一般在自己的領地內獨居,這個領地大約得有方圓40公里才行。獨居的老虎是由它們獨特的聯絡方式來決定交往的,這種方式一是吼叫,即所謂的虎嘯,二是通過留下氣味來區分,加強自己領地。嗅覺很差的老虎總是擔心嗅不到自己留下的邊界警示。老虎分泌物的氣味相當濃烈,一般來說,這種強烈的氣味可以維持3個星期。跟人類的某種天性相似,雌雄老虎總是比鄰而居,這是它們祖上不成文的規矩,不過這個實實在在的規矩倒是對生性獨來獨往的老虎有着很切實際的好處。至少一隻老虎發情時,可以順理成章地就近尋求交配。

一隻雄虎發情後,它會預先就把自己的氣味留在邊界地上,就是那種有着強烈味道的排泄物。這種「廣告」由於發布有效期較長,因而比鄰而居的雌老虎不可能沒有覺察,一旦看到對方接二連三不停地廣告着的最新發情信息,雌老虎也開始發布系列「廣告套裝」,通常,一方發布完自己的信息,也很關心對方的信息。廣告發布類似一個信息交流,按上當然就該進入交易,這種交易一般很順利,因為它在這之前已完成各自對對方的考察,相互認可。

雄虎主動向雌虎的領地靠過來,雌虎不會出門迎接,它還在做着交配前的最後準備。雄虎一點點逼過來,圍着雌虎繞着圈子,雌虎也站了起來……。交配一次的雄虎有了繼續留在雌虎領地的藉口,這個藉口是那麼有力,使得雌虎也不好立即就將雄虎趕開了去,當然,雄虎也有好的表現,它像一個盡責的丈夫一樣開始與配偶一同出門圍獵,一起過着好不容易湊在一起的美好時光。

它們還會繼續交配,仍然不會有驚心動魄的場面,仿佛只是程序上的一種補充,是一種儀式,必須完成。短暫的婚期終於結束,雌虎下了逐客令,雄虎也失去繼續居留下去的興趣,於是,雄虎說走就走了,毫無牽掛,走得坦坦蕩蕩,一如來時的隨隨便便。

雌虎開始懷孕,生活仍舊孤獨,只是多了懷孕,不過,單調的獨居生活因為懷孕而有了某種寄託。發情交配期一般在11月至翌年2月份,發情期間,虎的叫聲特別響亮,能達2千米遠。懷孕期105天左右,每產1-5仔,通常2仔,新生虎仔重約1千克,哺乳期5-6個月,雌虎和幼仔在一起生活2-3年,小老虎跟隨母親生活兩年左右,它的主要課程是學習服從,然後是訓練爬樹、追蹤、撲殺、搏擊,這是它們日後生存下去的必備技能。在此期間雌虎不發情交配,故在自然條件下雌虎要每隔2-3年才能繁殖一次。雌虎3年齡時性成熟,雄虎要更晚些。虎的壽命一般20-25年。

分布範圍

分布於孟加拉國、不丹、柬埔寨、中國(安徽 - 地區性滅絕、北京 - 地區性滅絕、重慶 - 地區性滅絕、福建 - 可能滅絕、廣東 - 可能滅絕、廣西 - 地區性滅絕、貴州 - 地區性滅絕、河北 - 地區性滅絕、黑龍江、河南 - 地區性滅絕、湖北 - 地區性滅絕、湖南 - 可能滅絕、江蘇 - 地區性滅絕、江西 - 可能滅絕、吉林、遼寧 - 地區性滅絕、陝西 - 可能滅絕、山東 - 地區性滅絕、上海 - 地區性滅絕、山西 - 地區性滅絕、四川 - 地區性滅絕、天津 - 地區性滅絕、西藏、新疆 - 地區性滅絕、雲南、浙江 - 可能滅絕)、印度、印度尼西亞(巴厘島 - 地區性滅絕、爪哇 - 地區性滅絕、蘇門答臘)、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西馬)、緬甸、尼泊爾、俄羅斯聯邦、泰國、越南。 可能滅絕:韓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

區域性滅絕:阿富汗、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坦、巴基斯坦、新加坡、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

所屬亞種

西伯利亞虎(學名:Panthera tigris ssp.altaica):

在中國產於黑龍江、吉林東部海拔1000米以下的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中,野外僅有20隻左右。它是體型最大的虎,體長為180-250厘米,尾長100-110厘米,體重180-340千克。它的毛色最淡,冬季呈現乳黃色,下體胸腹部和四肢內側的白色範圍較大,身上的黑褐色條紋也較疏較淡,虎尾比較豐滿,尾上的毛顯得較為肥大,體毛也特別長,以適應東北的嚴寒氣候。

西伯利亞虎 (學名:Panthera tigris ssp.altaica)

華南虎(學名:Panthera tigris ssp.amoyensis):

體型稍小,體長140-230厘米,尾長80-100厘米,體重140-200千克。體毛較短,顯得貼體而平滑,虎尾也不夠肥大,但毛色要比東北虎濃艷,呈桔黃色,有時還略帶赤色,身上的斑紋也較黑和較寬,體側還常出現兩條上下互相連接而形成的菱形花紋,顯得更為清晰美觀。

是中國特有的一個亞種,20世紀50-60年代時,它被當作「害獸」,遭到了毀滅性的捕殺,如今僅在廣東、湖南、江西和福建等省交界的山區尚殘存有不足25隻 [4]


華南虎(學名:Panthera tigris ssp.amoyensis)

巴厘虎(學名:Panthera tigris ssp.balica):

實體性最小的虎,體型僅90千克,只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的巴厘島。是身上條紋最多最密的虎山,條紋細密多達100條以上,最後一隻巴厘據報導是在1937年被獵殺的,已經滅絕。 [5]


巴厘虎(學名:Panthera tigris ssp.balica)

印度支那虎(學名:Panthera tigris ssp.corbetti):

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島的越南、老撾、柬埔寨一帶,由於多年的戰爭現僅存1220到1785隻野生的。在和馬來虎分離後平均體重180公斤。[6]

印度支那虎(學名:Panthera tigris ssp.corbetti)

馬來虎(Panthera tigris ssp. jacksoni): 在2004年認為是新的老虎亞種,雄性全長約為2.7米,分布在馬來島南部、馬來西亞和泰國境內。以前以為是印支虎,後來才發現它自己是一個亞種[7]

馬來虎(Panthera tigris ssp. jacksoni)

爪哇虎(學名:Panthera tigris ssp. sondaica): 僅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最後一隻目擊者報導是在1979年,據信已經滅絕。

爪哇虎(學名:Panthera tigris ssp. sondaica)

蘇門答臘虎(學名:Panthera tigris ssp. sumatrae): 僅生活在印度尼西亞所屬的蘇門答臘島,是現存最小的虎種。顏色深、接近紅色、毛短,因此肌肉輪廓明顯,非常壯觀且「面相」極其兇惡。體重120千克。

蘇門答臘虎(學名:Panthera tigris ssp. sumatrae)

孟加拉虎(學名:Panthera tigris ssp.tigris): 體型僅次於東北虎,體長160-250厘米,尾長90-120厘米,體重150-250千克。毛色也介於東北虎和華南虎之間,體毛又短又亮,條紋細長而清晰,虎尾則更為尖細,四肢也顯得較長,軀體顯得更高。

是存量最多的一種虎,也是現今分布最廣的老虎,當年曾是英國殖民者最喜愛的捕獵對象。孟加拉虎在漆黑的熱帶森林中有黑色的變種,不過很稀少。變種有白虎,雪虎,金虎。[8]

孟加拉虎(學名:Panthera tigris ssp.tigris)

裏海虎(學名:Panthera tigris ssp.virgata): 生活在伊朗,阿富汗,前蘇聯中亞地區和伊拉克地區和中國新疆,是僅次於西伯利亞虎和孟加拉虎的第三大虎種,適應荒漠地帶生活,因此需要更大的獵食領地範圍,據報導最後一隻裏海虎被發現是在1968年,此後再沒有出現過,已經滅絕。

裏海虎(學名:Panthera tigris ssp.virgata)

種群現狀

中國是世界上14個產虎國中虎種最多的國家,印度則是世界上現存老虎數量最多的國家,儘管只有一種孟加拉虎。20世紀中葉,由於森林砍伐和過度獵殺,印度老虎的數量一度減少到數百隻。1970年,印度成為立法保護老虎的第一個國家。1973年印度總理英.甘地提倡保虎計劃,將虎立為國獸,劃定了十餘個虎保護區,到1984年野生虎的數量,已經由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1872隻,增加到4000隻,到1989年,又上升到4334隻,但是,在這個貧富懸殊、人慾橫流的世界,保護終難抵禦盜獵。

20世紀80年代,獵虎取骨,走私到中國,成為印度虎被盜獵的主要威脅。雖然自從中國政府1993年禁止虎骨貿易以來,獵虎取骨的非法活動有所收斂。但進入九十年代,特別是21世紀以來,虎的數量再度急轉直下,據印度環境與森林部的官員介紹,進入新的世紀,野生虎的數量只有3750隻了,其中1600隻分布在28個老虎保護區中。近年,在這28個保護區中,至少有5個保護區問題嚴重,其中一個叫薩瑞斯卡的老虎保護區最可悲,2003年尚有24-28隻虎,2004年九月前還有16-18隻,2005年以後,這裡便虎跡全無了,老虎保護區竟然沒有老虎可保護了。2003年,中國拉薩海關查獲一個從印度入境的動物貿易大案,當時,一舉截獲走私的虎皮31張,豹皮579張,水獺皮665張。之後,在雲南瑞麗又連爆動物走私大案,當然,罪犯已受懲處,但這一系列不祥事態,引起國際社會軒然大波,國際上不得不認定,大型貓科動物皮張的主要消費國——中國。

無可否認,中國在禁貿虎骨後,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因入藥需求對老虎獵殺的壓力,提高了公民保護意識,也緩解了一些國際輿論的負面影響。但是,中國西南部分地區利用虎皮、豹皮製作民族服裝的現象隨着人們手頭余錢的增多、追求奢華攀比之風的興起而甚囂塵上,在市場上公開擺賣虎豹皮張及其服裝的情況,愈演愈烈。在印度、尼泊爾和中國走私截獲的大型貓科動物中,少數是骨架,多數則為皮張。驕奢淫逸,富而不仁,畸形消費,導致皮毛貿易,貿易導致偷獵,罪惡之源,乃是以穿戴虎豹皮裝的時尚——與虎謀皮。這種動物貿易與穿着風尚,是榮辱觀的錯位,是對藏傳佛教的無禮並受到宗教人士的一致譴責。

來自俄羅斯的消息令人欣慰,遠東地區的西伯利亞虎即東北虎,20世紀40年代,這裡的老虎僅有50隻,隨着人為影響的降低,作為老虎獵物的野豬、野雞駝鹿的數量日益增加,老虎逐漸復甦,前蘇聯的垮台,美國及一些國際組織開始介入打擊偷獵的工作並為之買單,近10年來一直保持在四五百隻(據最近調查顯示,成年東北虎331-370隻,幼年100隻),占世界東北虎總數的95%,是全球最大單獨連續的老虎繁殖種群。隨着森林居住人口的減少,人虎衝突自然也明顯下降。

虎曾在亞洲各地分布很廣,數量很多。然而,虎遭到了空前的浩劫後,數量急劇下降。20世紀50年代,亞洲虎的總數約6萬隻,其中孟加拉虎4500隻左右,東北虎500隻左右,華南虎4000隻左右,印支虎約2000隻,蘇門答臘虎約600隻。但是在中國,雖然有虎的4個亞種,但每個亞種的數量都非常少,孟加拉虎約30 - 40隻,東北虎約12 - 20隻,華南虎約20隻,印支虎約30 - 40隻,在中國野外生存的老虎,總共只有100 - 120隻左右。處境最危急的是華南虎,其次是東北虎。華南虎是中國特有的一個亞種。20世紀50~70年代,華南虎被當成「害獸」捕殺,30年中殺死了約3000隻,使華南虎遭到了滅種之災。只有20隻左右散布在廣東、福建、江西、湖南四省的交界處。華南虎處境十分危急,它很可能繼裏海虎、爪哇虎和巴厘虎之後,成為被人類絕滅的第四個虎亞種,而且野生種群在自然界復壯的希望非常渺茫。 [9]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1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瀕危(EN)。 [10]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Ⅰ級保護動物。

相關虎的文化

中國虎文化淵遠流長,它很早就成為中國的圖騰之一。由於虎的形象威風凜凜,因此自古以來就被用於象徵軍人的勇敢和堅強,如虎將、虎臣、虎士等。古代調兵遣將的兵符上面就用黃金刻上一隻老虎,稱為虎符。在文字、語言、詩歌、文學、雕塑、繪畫、小說、戲曲、民俗,以及更為廣泛的民間傳說、神話、故事、兒歌等傳統文化的各個領域中,虎的形象無所不在,成為中華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虎符

中國古代對虎的形象十分崇拜,特別是在軍事上,比如在調兵遣將的兵符上面就用黃金刻上一隻老虎,稱為虎符。虎符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採用銅製的虎形作為作為中央發給地方官或駐軍首領的調兵憑證,稱為虎符。 虎符是中國古代統治者傳達軍事命令、徵調兵將以及用於各項事務的一種憑證。一符剖為左右兩半,右邊留存於朝廷,左半交地方官吏或統兵將帥保管,使用時兩半相合,即為「符合」,表示命令驗證可信。 [11] 虎符的背面刻有銘文,分為兩半,右半存於朝廷,左半發給統兵將帥或地方長官,並且從來都是專符專用,一地一符,絕不可能用一個兵符同時調動兩個地方的軍隊,調兵譴將時需要兩半勘合驗真,才能生效。 在中國歷史博物館中藏有「西漢堂陽侯錯銀銅虎符」一枚,長7.9厘米,2.5厘米,虎作伏狀,平頭,翹尾,左右頸肋間,各鐫篆書兩行,文字相同,「與堂陽侯為虎符第一」。 西安市的陝西博物館也藏有一枚從西安西郊發現的虎符,據考是公元前475至公元前221年的戰國文物,稱為秦代錯金「杜」字鐧虎符,高4厘米、作猛虎疾奔狀,象徵軍威和進軍神速。虎符的身上刻有嵌金銘文40字,記述調兵對象和範圍,製作卻極為精巧。 虎符在古代戰爭中曾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也發生了很多與其相關的故事。《史記》中記載,戰國時期的公元前257年,秦國發兵圍困趙國國都邯鄲,趙平原君因夫人為魏信陵君之姊,乃求援於魏王及信陵君,魏王使老將晉鄙率10萬軍隊救援趙國,但後來又畏懼秦國的強大,又命令駐軍觀望。魏國公子信陵君無忌為了馳援邯鄲,遂與魏王夫人如姬密謀,使如姬在魏王臥室內竊得虎符,並以此虎符奪取了晉鄙的軍隊,大破秦兵,救了趙國。郭沫若先生曾經選取這一題材創作了著名話劇《虎符》的劇本,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出。 在《三國演義》第五十一回中,曹操因赤壁之戰兵敗北退,諸葛亮則趁南郡空虛,命勇將趙雲奪城成功,並且俘獲守將陳矯,取得虎符,然後以此虎符詐調荊州守軍出救南郡,趁勢又由張飛襲取了荊州,接着再用同樣的方法調出襄陽守軍,乘機由關羽襲取了襄陽。諸葛亮僅憑一個小小的虎符,便將曹兵調開,兵不血刃就奪取了三處城池,而耗費許多錢糧、兵馬的東吳周瑜卻一無所獲,如何不生氣?由此也可見當時虎符作用之大。 在歷史上,虎符的形狀、數量、刻銘以及尊卑也有很多較大的變化。從漢朝開始至隋朝,虎符均為銅質,騎縫刻銘以右為尊。隋朝時改為麟符。唐朝因為諱虎,改用魚符或兔符,後來又改用龜符。南宋時恢復使用虎符。元朝則用虎頭牌,後世演變為銅牌。

民俗

虎為十二生肖之一,排行第三,稱為寅。清代文人舒位《黔苗竹枝詞·紅苗》詩:「織就班絲不贈人,調來銅鼓賽山神,兩情脈脈渾無語,今夜空房是避寅。」寅為虎,誰敢違背避寅習俗,五月寅日若夫妻同房而眠,老虎就會傷害他們。 是一些地方民間流傳的避寅習俗。 白虎神是中國古代道教的守護神,原為古代星官名,二十八星宿中的西方七宿,因其呈虎形位於西方,按五行配五色,故稱。它也是四方神之一。《禮記·曲禮上》有「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 土家族多信奉白虎神,湖北土家族祭白虎時,掌壇師要用殺豬民將自己的頭砍出血來,滴在紙錢上後,懸掛焚燒。湖南土家族的小孩得尺風病時,往往認為是白虎所致必須請巫師驅趕「白虎」。驅趕時,要在戶外放一把椅子,綁上帶枝葉的竹子,上捆一隻白公雞,由巫師在室內施法,如果公雞啼叫,白虎就算趕跑了。 陝西有送布老虎的育兒風俗。小孩滿月時,舅家要送去黃布做的老虎一隻,進大門時,將虎尾折斷一節扔到門外。送布老虎是祝願孩子長大後像老虎那樣有力;折斷虎尾,則是希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免災免難。 山西各地則流行送老虎枕頭的育兒風俗。每逢小孩過生日,當舅舅的要送外甥一隻或一對老虎枕頭,既可當枕頭,又可當玩具,還表示祝福。 陝西華縣一帶流行「掛老虎饃」的婚姻風俗。迎新前,男方的舅家要蒸一對老虎饃,用紅繩拴在一豐收,新娘一到,便將老虎饃掛在她頸上,進門後取下,由新郎新娘分食,表示兩人同約會。值得一提的是,此饃還有公母之分,公老虎饃的頭上有一個「王」字,表示男子要當家為王;母老虎饃的額中有一對飛鳥,表示妻隨夫飛。每個老虎脖子前還有一隻小老虎,表示祝願新人早生貴子。 虎撐在古時候,一些中國醫生到處採集並實驗各種藥物的功效,他們通常會手拿一個鈴鐺,鈴鐺看起來就像是一個銅環,人們稱之為「虎撐」或「虎銜」。這是他們的護身符。傳說藥王孫思邈在去山中採藥的路上突然被一隻老虎攔住了。老虎就在前面,想要逃走已是不可能的了,藥王隨身帶着一條用來挑草藥的長扁擔,但要用這條笨拙的扁擔對付老虎這又談何容易。他一無所措,只是恐懼地盯着老虎。奇怪的是這隻老虎並沒有向他撲來,正相反,它張大着嘴蹲在地上,它以一種憂傷的眼神注視着藥王似乎是在乞求什麼,並不停地輕輕擺動着腦袋。藥王被眼前如此的情景震驚了,他緩緩地接近眼前這頭龐然大物,他看見一塊碩大的動物骨頭深深地扎入了這頭老虎的咽喉。善良的藥王想要幫它,替它去除這塊骨頭,但他擔心的是,眼前這頭動物要是因為疼痛而突然閉嘴的話,他的胳膊一定會被咬斷,正在這時他想起他扁擔上的一個銅環,他取下銅環並將它放入老虎的口中將那大口撐開,這樣他就不必再為自己的安全擔心了。他將手從銅環中央穿過伸入那血盆大口中迅速地拔出骨頭並麻利地在傷口抹上藥膏。當藥王取走了虎口中的銅環後,老虎不住地點頭,似乎是在答謝這位仁慈的醫生。從那以後,銅環被改造成一個手搖鈴,成為採藥的標誌,所有的醫生出門採藥時都會帶上它,用於顯示他們都是藥王的弟子,只有藥王能夠為老虎看病並且不會受到它們的攻擊。

傳說

老虎學藝在中國民間童話中,還有一個廣泛流傳的《老虎學藝》的故事:儘管虎在山林中作威作福,大模大樣地走來走去,但有一個最大的弱點,就是不會上樹。因為在很早以前,虎什麼本領都沒有,只好拜貓為師,學習各種本領。熱情的貓很快就教會了它縱、跳、躥、撲等諸般技藝,但也發現了虎兇狠殘暴的本性,就在傳授的過程中留了一手。當虎覺得自己已將貓的本領完全學會之後,便一反常態,恩將仇報,竟然猛撲過來,要把貓一口吃掉。貓卻不慌不忙,敏捷而靈巧地縱身爬上了樹梢,免遭暗算。虎蹲在樹下無計可施,便又央求貓把上樹的方法傳授給它。貓則不再上當,虎也就終於沒有學會上樹的本領。

圖騰

虎的崇拜應源自楚文化中對虎的圖騰崇拜。虎一直受到舉足輕重崇拜,據考證,虎的形象在古羌戎族也有出現,但在中國西南地區最為流行。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中的玉琮的獸面和殷商青銅器上的獸面都與虎的形象相似,直到今天中國的彝族白族布依族土家族等民族仍稱虎是其祖先。漢代人把虎看作是森林之王。白虎是五百年才能變白的虎,是神物,而且仙人往往也乘虎升天。是鎮西之獸。自漢代以後虎一直成為勞動人民喜愛的保護神,而沒有成為帝王的象徵,經過漫長的歷史演化與發展,崇虎的文化意識,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的文化觀念。

姓氏

《百家姓》中並無虎姓,《中國人名大辭典》收錄虎氏姓名也僅五例。在擁有約1300萬人口的廣州,姓虎者也少之又少。 虎氏名人:《外來媳婦本地郎》中扮演「二嫂」而聞名全國的廣州演員虎艷芬。 虎姓根據其來源不同讀音也不盡相同,作為漢姓應該是讀Hǔ,Māo音主要是少數民族中虎姓的讀音。其來歷如下: 1.出自上古舜臣「八元」之一伯虎的後人,以虎為氏。據古史傳說,伯虎,是帝嚳高辛氏的大臣。相傳帝嚳有八大才子:伯奮、仲堪、叔獻、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實際上是八個部族的首領)輔助他,史稱「八元」。帝嚳死後,堯繼帝位,八元退隱。舜接替堯為帝時,重新起用大批元老舊臣,伯虎部族的首領才又復出為大臣。伯虎一族從此再度發達,他的後代遂以虎為姓,稱為虎氏,成為21世紀虎姓家族的重要來源。此來歷讀Hǔ。 2.出自回族中有虎姓: 據《回回姓氏考》載,虎(Māo音貓)姓回族「唯成都虎姓,音不讀虎而讀貓(Māo)音。」其實,雲南地區的虎姓也讀貓(Māo)音。虎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南京、成都和洛陽等地。 3.居住在西雙版納州勐臘縣南部的克木人,以崇拜的圖騰為姓氏,這種姓氏有的用動物作姓氏如虎氏、野貓氏、松鼠氏、水獺氏、白頭翁氏、孔雀氏等6種;有的用植物作姓氏,有樹蕨氏和細白花氏兩種。每種姓氏都有它的來歷和傳說,如姓虎的人傳說他們的祖先被虎所害,後人一方面畏懼老虎,一方面又崇拜老虎,因此,把老虎作為這個氏族的標誌。克木人的傳遞方式也較奇特。一對夫婦所生的子女,子隨父姓,女隨母姓。 4.虎姓在現代較為鮮見,雲南省昭通地區的虎姓則是取祖上「虎威將軍」封號的「虎」字為姓。生活在甘肅環縣虎洞鄉的虎姓人居多,自稱自己的先祖是姬姓後裔。虎姓望居晉陽郡。虎姓 ,字典通[引用日期2014-10-11]</ref>

十二生肖虎的來歷和傳說故事

生肖虎相關的傳說故事

  虎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三,在十三地支配屬「寅」,故一天十二時晨中之=「寅時」——清晨三點至五點又稱「虎時」。

  在遠古時候,屬相中有獅子,沒有老虎。由於獅子太兇殘,名聲不好,主管封屬相的玉皇大帝想把獅子除名,但是又必須補進一位鎮管山林的動物。這時,玉帝想到殿前的虎衛士。

  天宮的虎衛士從前也只是地上的一種不出名的動物。它從貓師傅那裡學得抓、撲、咬、煎、沖、躍、折等十八般武藝後,成為山林中的勇士。凡是它較量的,不死即傷。從此,老虎雄霸山林。後來,玉帝聽說老鴉勇猛無比,便下旨傳老虎上天。老虎上天之後,同玉帝的衛十較量,贏得勝利。從此,老虎便成了天宮的殿前衛士。

  准知不久之後,地上的飛禽走獸見無人鎮管,開始胡作非為起來。給人間造成了災難這事驚動了土地神,土地神連忙上報天庭,請玉帝派統勇天神鎮住百獸。玉帝便派老虎下凡,老虎要求每勝一次,便給他記一功。

  玉帝只求人間安寧,當然滿口答應老虎的要求。

  來了凡間,老虎了解到獅子、熊、馬是當時最厲害的三種動物。它就專門向這三種動物挑戰。憑着老虎的勇猛和高超的武藝連接擊敗了獅子、熊、馬。其他惡獸聞風而逃,藏進了無人居住 的森林荒野。人間歡聲動地,感謝老虎為人世間立了大功。

  回到天上,玉帝因老虎連勝三伏,便在它的前領刻下了三條橫線。後來,人間又受到東海龜怪的騷擾,大地一片***。蝦兵蟹將作惡人間,老虎又來到凡間,咬死了龜怪。玉帝一高興,又給老虎記一大功,在額頭的三橫之中又添了一豎。於是一個醒目的「王」字現在老虎前額。從此,老虎便為百獸之王,總管百獸。時至今天,虎額上也還可見到威風的「王」字。

  獅子的惡名傳來天宮後,玉帝便決定除去獅子的屬相頭銜,補進了獸王虎。從此,虎成為了屬相,獅子則被貶到遙遠的南方去了。當然,老虎也從玉帝的殿前衛士下凡間,永保下界安寧。今天也還有虎符、虎環、虎雕等除災免禍的鎮邪物。在農村,不少人家也喜歡給孩子戴虎頭帽、穿虎頭鞋。為個咐,這不是圖個趨吉避邪,吉祥平安。

  凌晨3-5時(即「寅時」)。據古書載。這時候,老虎是最活躍、最兇猛、傷人最多,因為寅時同虎搭配。

  

  生肖屬相虎的成語和故事

  成語中關於虎的大都是褒義詞,如:

  虎踞龍盤:一般形容地勢雄偉險要。亦作「虎踞龍蟠」。

  虎盪羊群:老虎衝進羊群中。通常比喻以強凌弱,為所欲為。同「虎入羊群」。

  虎黨狐儕:用來比喻那些兇惡狡黠之輩。

  初生之犢不畏虎:通常用來比喻閱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說敢幹,無所畏懼。

  虎視龍驤:形容人的氣概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

  但由於老虎是食肉動物,性兇殘,故帶虎字的貶義性的成語也很多。例如:

  我國古代對虎十分崇拜,特別是在軍事上。自漢代以後,虎一直成為勞動人民喜愛的保護神,經過漫長的歷史演化與發展,已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觀念。[12]

視頻

ASK VC |BBC之虎-叢林中窺探:虎-叢林中窺探 (上)

視頻

ASK VC |BBC之虎-叢林中窺探:虎-叢林中窺探 (中)

視頻

ASK VC |BBC之虎-叢林中窺探:虎-叢林中窺探 (下)


參考資料

  1. [1]
  2. 獸中之王—虎 ,北京科普之窗網[引用日期2014-10-09]
  3. 獸中之王—虎,北京科普網 . [2016-6-8]
  4. 亞種虎分類,全息網 . [2016-6-8]
  5. 7月29日全球老虎日:曾經的森林之王大多被圈養,瀟湘晨報 . [2016-6-8]
  6. 亞種虎分類,全息網 . [2016-6-8]
  7. 亞種虎分類,全息網 . [2016-6-8]
  8. 獸中之王—虎,北京科普網 . [2016-6-8]
  9. 老虎的種群現狀,全息網 . [2016-6-8]
  10. Panthera tigris,The IUCN Red List . [2016-6-8]
  11. 古代兵符——戰國虎符,中國網[引用日期2014-10-11]
  12. 十二生肖虎的來歷和傳說故事,祥安閣風水網, 2016-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