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观宗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观宗寺

中文名称;观宗寺

地点;浙江省宁波市兴宁桥附近

性质;浙江地区四大丛林

时间;五代后周广顺三年(953年)

观宗寺,位于浙江宁波市兴宁桥附近,为浙江地区四大丛林之一。它的前身是延庆寺的十六观堂。

观宗寺,始建于五代后周广顺三年(953年),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僧介然在寺之东北隅建屋六十余楹,中建宝阁,宝阁四周建十六室称为十六观堂。清乾嘉年间,十六观堂开始独立门户,但兴废无常。

民初起,观宗寺由近代高僧谛闲法师主持十六观堂,并将观堂改名为观宗讲寺,观宗寺自此大盛。

寺庙简介

观宗寺,位于宁波市海曙区解放南路延庆巷。始建于宋元丰年间,僧人介然于延庆寺东北隅募资筑屋60余间,中建宝殿,名延庆寺观堂,为延庆寺子院。清乾隆嘉庆间重修殿宇、增建僧舍,独立门庭为一寺。民国初年,天台宗泰斗谛闲法师任住持,名为观宗讲寺,弘扬天台宗教义,设立观宗学社,创办四明佛学院,绍隆佛种,培育僧才,一时颇为兴盛,成为近代中国天台宗活动中心之一。新中国建立后,寺殿得到保护,现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观宗学社旧址等。[1]

弘法刊物

谛闲法师主持下,设立研究社,出版《弘法月刊》 ,借此大力培养僧才。观宗寺遂成为中国天台宗之弘法中心,后谛师两次北上弘法,远播法音。1921年,其弟子宝静弘法香港,使天台教义弘扬于各地。1932年谛师西归后,宝静继席主持,遵其师遗志,续办弘法研究社,后称观宗学社,弘扬台宗教义。1945年,根慧和尚出任观宗寺方丈,聘诚一法师为主讲,后此宗风重振。

由于历史原因,观宗寺曾一度衰落。解放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宗教政策进一步得已落实,现大殿及天王殿已修葺一新。

主体建筑

观宗寺,现仅存天王殿大殿、厢房等近1000平方米木结构建筑,保存尚好,天王殿,重檐歇山顶,屋身甚高,五开间,殿通面宽22米,通进梁16米。大雄宝殿,重檐歇山顶,翅角飞檐,五开间,通面宽23米,通进深21米,台基高50厘米,下四周檐柱均为石柱。二殿内新塑佛像等。

寺庙禁忌

佛教的教制、教职在各国不尽相同。在中国寺院中,一般有"住持"(或称"方丈",是寺院负责人)、"监院"(负责处理寺院内部事务)、"知客"(负责对外联系),可尊称"高僧"、"大师"、"法师"、"长老"等。具体称呼如下:

1、不得单称名字,对年长比丘当尊称作长老、某老法师、某老和尚、某某上人、某某大师、或师父、法师。

2、对年青比丘、比丘尼,则可仅称师父、或于其名号下加称师字。

3、因僧尼出家后一律姓释,出家入道后,由师父赐予法名。故请问大德名号时,当先合掌,然后说请问上下、请问师父尊号、法师尊号上下。

4、于大德前,不可自称我字。当视关系而自称后学、门生、晚学、未学、学人或弟子、学生等,不得称不慧、不才、不佞等。寺是非常庄严而神圣的地方掌握以上的礼仪是非常必要的。

法席相续

延庆寺内原有观心堂,是寺众修天台教观之处。关于观的对境问题,北宋时期由于各家见解不一,以致引起山家派妄心观与山外派真心观的争论与对立。

历史沿革

在宁波灵桥路与解放南路相交的东北侧,有一延庆寺,为我国佛教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寺院,被称为天台宗三大祖庭(国清寺、玉泉寺、延庆寺)之一。该寺建于五代后周广顺三年(953),原名报恩院,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改名为延庆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而观宗寺则是从延庆寺中分离出来的,建于北宋哲宗元丰年间(1078-1085),也有九百多年的历史了。

宁波(浙东)一直是中国佛教哲学思想比较活跃的地区,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自三国赤乌二年(239)年,吴太子太傅、都乡侯阚泽在今慈湖北畔建宁波历史上第一所寺院--普济寺以来,慈溪五磊寺,鄞县阿育王寺、天童寺,余姚龙泉寺等相继建起,为佛教文化在浙东普及、繁荣打下了重要基础。

早年曾学法于宁波观宗寺的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法师认为:宁波曾是中国佛教的中心地区,寺院密集,最多时有大寺数十所,小寺一千多所。仅宁波一府有10万人出家,平均三人中即有一出家人。至东晋时,佛教流行大乘般若空宗,由于解释不一,产生"六家七宗",其中就有四家在浙东。对宁波影响较大的天台宗佛教其渊源于南朝的陈,开创于隋,而盛于唐。陈、隋之间,天台国清寺四祖智凯在国清寺创立了印度佛教中国化的第一个宗派--天台宗,对南北朝儒、道、释理论作了新的发挥创造,提出了一些新的教义理论。对中国佛教界产生极大的影响。至唐代,天台宗九祖湛然因提出"无情有性"说,推动了天台宗学说的发展,被认为是唐时天台宗中兴之祖。

安史之乱以后,天台宗一度衰落。宋代是宁波佛教思想的鼎盛时代。北宋初年高丽王子宝云义通继承天台宗法后,在宁波宝云寺(今云石街)弘传,被尊为天台十六祖。后经四明学者天台宗十七祖知礼法师在延庆寺主持讲席,继续弘扬,使天台宗在宋代得以中兴。知礼法师的佛教思想著述主要有:《观音玄义记》、《观音经义疏记》、《金光明文句记》、《金光明玄义拾遗记》等。由此,延庆寺遂成为"天台宗中兴道场"和"天台宗祖庭之一"。号称天下讲宗之第二。一时寺院兴盛,殿宇宏伟,香客云集。

四大殿堂

到"文革"后延庆寺仍留有四大殿堂,由北至南分别为天王殿、吉祥殿、方丈殿、藏经楼,占地5000多平方米,多系明清所建。至今寺内尚存宋靖康元年的石刻画像一组。寺内原藏有梵文金边贝叶经294张,现移藏在七塔寺。

观宗寺原为延庆寺的观堂,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4)僧介然募缘构屋60余间,中建宝阁,环以16室,故名十六观堂。历元、明、清600余年,至清乾隆嘉庆间寺院重建,始独立门户,另设方丈。至清末,寺院已渐破落,殿宇荒芜,禅室倾颓。1912年,又因延庆寺观堂方丈犯规,为鄞县主事所逐,经诸山长老推荐,敦请在上海留云寺学佛社主讲之天台宗耆宿谛闲法师任观宗寺主持。时年56岁的谛闲法师受任后,依据四明法师遗志"三观为宗,说法为用",遂改称为观宗讲寺。募建大殿、天王殿、念佛堂、禅堂、藏经阁等,使观宗寺声名大震。1913年秋,谛闲法师在观宗讲寺讲法华经,创设"弘法研究社",成为天台宗司教之所。

1915年,为应对日本向我方提出传教自由要求,时任大总统之位的袁世凯欲自兴佛教,便在畿辅创办第一大乘讲习会,举谛闲法师为主讲,飞电敦促。谛闲法师遂在京开讲楞严经,时名公巨卿,各国公使,藏蒙喇嘛,及都人信善者皆争先恐后聆听之。及归,袁世凯还赠"宏传南宗"之匾。

1918年,叶恭绰蒯受枢二居士建议谛公假观宗弘法研究社之地开办僧伽学社,专为培养讲师之所,并以巨资相助。次年"观宗学社"正式成立,谛公等人亲为主讲。由此培养了许多高级僧才,观宗寺也被后人誉为"佛教界的黄埔军校"。1928年观宗学社与弘法研究社合并为"弘法研究学社"。1947年又创办"四明佛学院"。

从20世纪20年代起,观宗寺的高级僧才已不断向外弘法,扩大天台宗佛教在海内外的影响。从1921年太虚法师离开观宗寺去北方弘法,促进了天台宗在东北、西北、山东等地的佛教弘扬与寺院兴建。1922年浙江省督卢永祥及省长等,敦请谛闲海潮寺讲"仁王护国般若",讲前全省还禁屠三日。

闻名中外

观宗寺的法脉还流传到海外。现任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国务院港事顾问的觉光法师,曾先后在宁波天童寺、观宗寺学法十余年,1934年在观宗弘法研究学社深造,1939年后随宝静法师香港创办《弘法精舍》佛学院,嗣后觉光法师成为天台宗在港的传人,并在香港先后创建了正觉莲社、观宗寺等寺院184所,办有佛教中学、小学20余所,还于慈云寺创办妙清佛学院。活跃在海外的观宗寺高僧还有纽约大庄严寺主持、美国佛教协会会长、现年90多岁的显明法师美国观宗寺方丈静修法师。观宗寺法裔斌宗法师,1943年起在台湾创建法愿讲寺、法济寺、天台宗高级研究班、佛学研究所、弘法院等。此外在美国夏威夷的檀华寺、观音堂、中华佛教会,加州的法灵寺。

刻石以传

延庆、观宗两寺不但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起过重要作用,还是名人流寓和学者讲学之处。如:元末书法家吴志淳曾在此以八分书法作千字文,由杨理学刻石以传;明末的"南湖诗社"曾在此集会吟诗论文;清初著名的民主主义思想家黄宗羲也一度在此设"证人讲会",成为甬上学术重地,总占地3万多平方米的延庆、观宗两寺,原系日湖莲心岛的中心,四周有河道环绕,后日湖淤积缩小及填河筑路,遂成现状。曾与宁波的天童寺、阿育王寺、七塔寺合称为浙东佛教界的"四大丛林"。1961年双双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屡遭劫难

在千余年发展中,延庆、观宗寺屡遭火灾等劫难。进入20世纪最大的劫难是"文革"的浩劫。这座号称我国南方最大寺院的延庆寺吉祥殿内珍贵的明代五百罗汉木雕像悉数被砸毁,中间三尊10多米高的佛像(如来佛、阿弥陀佛、药师佛)被强行拖倒、砸毁。洗劫之后的延庆、观宗寺的大殿、厢房及空地均被一些部门占用,作为仓库、堆场、学校、会场,还有一些房子被居民抢住,千年古刹变得支离破碎,破败不堪,令海内外天台宗教徒痛心疾首。1978年香港觉光法师来天童寺,闻祖庭观宗寺被破坏殆尽,浩叹:"闻者痛心,见者流泪"。

宗教意义

1993年,市委统战部为落实宗教政策,成立观宗讲寺修复委员会,市佛教协会请天台国清寺代方丈益行法师(天台宗第四十七代传人)来寺规复。此时省宗教局已批准宁波观宗讲寺为保护寺院。1995年,天王殿大雄宝殿得以修复,但其余殿堂由于被一些部门及居民占用,无法清退和修复,更不能开放。

参考资料

  1. 观宗寺 , 旅游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