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诺曼底登陆」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霸王计划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 次修訂)
行 79: 行 79:
 
=== 僵持状态 ===
 
=== 僵持状态 ===
 
1944年6月30日,德军集中所有炮火,全力炮击112高地,在猛烈炮击下,英军难以坚守,只好放弃112高地撤到奥登河岸边。德军虽夺回了112高地。但一直在盟国空军的猛烈打击下,无法集中使用装甲部队,也就发挥不出装甲部队巨大的突击威力,一般只能使用200名步兵和15—20辆坦克组成小型战斗群进行短促出击,难以取得胜利,加上几天来坦克损失约100辆,又得不到补充,隆美尔为确保卡昂,只好放弃外围一些阵地,将全部900辆坦克中的700辆部署于卡昂近郊。盟军在占领卡卢克机场后,再无力推进,双方陷入对峙。
 
1944年6月30日,德军集中所有炮火,全力炮击112高地,在猛烈炮击下,英军难以坚守,只好放弃112高地撤到奥登河岸边。德军虽夺回了112高地。但一直在盟国空军的猛烈打击下,无法集中使用装甲部队,也就发挥不出装甲部队巨大的突击威力,一般只能使用200名步兵和15—20辆坦克组成小型战斗群进行短促出击,难以取得胜利,加上几天来坦克损失约100辆,又得不到补充,隆美尔为确保卡昂,只好放弃外围一些阵地,将全部900辆坦克中的700辆部署于卡昂近郊。盟军在占领卡卢克机场后,再无力推进,双方陷入对峙。
1944年6月29日,隆美尔和龙德施泰特晋见希特勒,汇报了当前的战局。希特勒对此大为不满,调整了德军西线高层指挥人事,以克卢格元帅取代龙德施泰特任西线总司令,埃伯巴赫取代冯·施韦彭格指挥西线装甲部队,并将所部改称第5坦克集团军,以党卫军上将豪瑟接替刚刚病故的多尔曼上将任第7集团军司令。
+
1944年6月29日,隆美尔和龙德施泰特晋见希特勒,汇报了当前的战局。希特勒对此大为不满,调整了德军西线高层指挥人事,以[[ 克卢格]] 元帅取代龙德施泰特任西线总司令,埃伯巴赫取代冯·施韦彭格指挥西线装甲部队,并将所部改称第5坦克集团军,以党卫军上将豪瑟接替刚刚病故的多尔曼上将任第7集团军司令。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280">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280">
 
File:092.jpg| 诺曼底登陆 [https://image.so.com/view?q=%E8%AF%BA%E6%9B%BC%E5%BA%95%E7%99%BB%E9%99%86&src=srp&correct=%E8%AF%BA%E6%9B%BC%E5%BA%95%E7%99%BB%E9%99%86&ancestor=list&cmsid=67d50f9e56dd564979ebb90a8227c432&cmras=6&cn=0&gn=0&kn=15&fsn=90&adstar=0&clw=265#id=cad74cbad69ca81decc62328cc50aa4f&prevsn=210&currsn=270&ps=308&pc=60 ]
 
File:092.jpg| 诺曼底登陆 [https://image.so.com/view?q=%E8%AF%BA%E6%9B%BC%E5%BA%95%E7%99%BB%E9%99%86&src=srp&correct=%E8%AF%BA%E6%9B%BC%E5%BA%95%E7%99%BB%E9%99%86&ancestor=list&cmsid=67d50f9e56dd564979ebb90a8227c432&cmras=6&cn=0&gn=0&kn=15&fsn=90&adstar=0&clw=265#id=cad74cbad69ca81decc62328cc50aa4f&prevsn=210&currsn=270&ps=308&pc=60 ]
行 86: 行 86:
  
 
=== 盟军反攻 ===
 
=== 盟军反攻 ===
1944年7月1日,盟军宣布“霸王”登陆作战中的海军作战即“海王”作战胜利结束。随即撤销东、西特混舰队的番号,所属舰艇一部分被调往地中海和太平洋。盟军又在诺曼地新设立两个海军基地司令部,一个在瑟堡,一个在朱诺海滩的人工港,具体负责指挥调度人员、物资的运输和卸载。
+
1944年7月1日,盟军宣布“霸王”登陆作战中的海军作战即“海王”作战胜利结束。随即撤销东、西特混舰队的番号,所属舰艇一部分被调往地中海和太平洋。盟军又在诺曼地新设立两个[[ 海军基地]] 司令部,一个在瑟堡,一个在朱诺海滩的人工港,具体负责指挥调度人员、物资的运输和卸载。
  
 
 到七月初,盟军已上陆25个师,其中13个美国师,11个英国师,1个加拿大师,共100万人,56.7万吨物资,17.2万部车辆。盟军仍觉得登陆滩头太狭窄,便继续扩大登陆场。美军为保障日后能展开大规模的装甲部队,取得有利的进攻出发阵地,美军第1集团军在攻占瑟堡后马不停蹄立即挥师南下。
 
 到七月初,盟军已上陆25个师,其中13个美国师,11个英国师,1个加拿大师,共100万人,56.7万吨物资,17.2万部车辆。盟军仍觉得登陆滩头太狭窄,便继续扩大登陆场。美军为保障日后能展开大规模的装甲部队,取得有利的进攻出发阵地,美军第1集团军在攻占瑟堡后马不停蹄立即挥师南下。
  
1944年7月3日,盟军集中14个师的兵力,向登陆场正面德军约7个师发动猛攻。因前进的道路上是大片沼泽和诺曼底地区特有的树篱地形,易守难攻,加上天气不佳空军也无法出动,所以进展缓慢,在五天里才前进6.4公里,而伤亡高达5000人。接下来足足经七天的浴血奋战,又付出5000人的伤亡才推进4.8公里。伤亡如此之大,主要是前进的道路两侧都是沼泽,只能展开1个师的兵力,在遍布地雷、障碍物的道路上粉碎德军的顽抗步步推进。  
+
1944年7月3日,盟军集中14个师的兵力,向登陆场正面德军约7个师发动猛攻。因前进的道路上是大片[[ 沼泽]] 和诺曼底地区特有的树篱地形,易守难攻,加上天气不佳空军也无法出动,所以进展缓慢,在五天里才前进6.4公里,而伤亡高达5000人。接下来足足经七天的浴血奋战,又付出5000人的伤亡才推进4.8公里。伤亡如此之大,主要是前进的道路两侧都是沼泽,只能展开1个师的兵力,在遍布地雷、障碍物的道路上粉碎德军的顽抗步步推进。  
  
 
=== 美军登陆 ===
 
=== 美军登陆 ===
行 101: 行 101:
 
 与此同时,东线的英军对卡昂发动第二轮攻势。1944年7月7日,盟军出动460架次重轰炸机,对德军阵地进行密集轰炸,在四十分钟里投弹达2500吨。1944年7月8日,英军2个师和加军1个师在海军舰炮火力支援下,向卡昂实施向心突击。不料空军的猛烈轰炸虽给德军造成了惨重伤亡,却也造成了遍地瓦砾废墟,其损坏程度甚至严重影响了己方地面部队的推进,因此英军于1944年7月10日才占领卡昂。
 
 与此同时,东线的英军对卡昂发动第二轮攻势。1944年7月7日,盟军出动460架次重轰炸机,对德军阵地进行密集轰炸,在四十分钟里投弹达2500吨。1944年7月8日,英军2个师和加军1个师在海军舰炮火力支援下,向卡昂实施向心突击。不料空军的猛烈轰炸虽给德军造成了惨重伤亡,却也造成了遍地瓦砾废墟,其损坏程度甚至严重影响了己方地面部队的推进,因此英军于1944年7月10日才占领卡昂。
 
=== 全面登陆 ===
 
=== 全面登陆 ===
 在随后的一周里,盟军一边补充兵力物资,一边不断向正面德军施加压力,使其无法重新调整部署。1944年7月18日,为进一步将登陆场扩大到奥恩河至迪沃河之间,英军继续由卡昂向东南推进,为配合英军的进攻,盟国空军实施了更猛烈的航空火力准备,共出动1700架次重轰炸机和400架次中轰炸机,投弹达1.2万吨,并吸取对卡昂轰炸的教训,炸弹都改用瞬发引信,以减少对道路的破坏。德军也改变战术,采取纵深梯次防御,大量使用88mm高射炮平射坦克,并在有利地形不断组织反冲击,使英军伤亡很大,坦克损失达150辆,进攻被迫停止。尽管英军的进攻没有取得进展,但在整个战场上,盟军已到达冈城——考蒙——圣洛——莱索一线,形成正面宽150公里,纵深15—35公里的登陆场,建立并巩固了战略性质的桥头堡,完成了大规模地面总攻的准备,夺得了供大规模装甲部队展开的进攻出发阵地,为收复西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至此,诺曼底登陆战役胜利结束。
+
 在随后的一周里,盟军一边补充兵力物资,一边不断向正面德军施加压力,使其无法重新调整部署。1944年7月18日,为进一步将登陆场扩大到奥恩河至迪沃河之间,英军继续由卡昂向东南推进,为配合英军的进攻,盟国空军实施了更猛烈的航空火力准备,共出动1700架次重轰炸机和400架次中轰炸机,投弹达1.2万吨,并吸取对卡昂轰炸的教训,炸弹都改用瞬发引信,以减少对道路的破坏。德军也改变战术,采取纵深梯次防御,大量使用88mm高射炮平射[[ 坦克]] ,并在有利地形不断组织反冲击,使英军伤亡很大,坦克损失达150辆,进攻被迫停止。尽管英军的进攻没有取得进展,但在整个战场上,盟军已到达冈城——考蒙——圣洛——莱索一线,形成正面宽150公里,纵深15—35公里的登陆场,建立并巩固了战略性质的桥头堡,完成了大规模地面总攻的准备,夺得了供大规模装甲部队展开的进攻出发阵地,为收复[[ 西欧]]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至此,诺曼底登陆战役[[ 胜利]] 结束。
 
 此役,盟军共伤亡12.2万人,其中美军7.3万人。海军损失1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3艘护卫舰和48艘其他舰船。德军伤亡7.3万人,被俘4.1万人,共损失11.4万人。
 
 此役,盟军共伤亡12.2万人,其中美军7.3万人。海军损失1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3艘护卫舰和48艘其他舰船。德军伤亡7.3万人,被俘4.1万人,共损失11.4万人。
 
== 参战规模 ==
 
== 参战规模 ==
行 115: 行 115:
 
* 行动代号:霸王行动
 
* 行动代号:霸王行动
  
* 参战方:美国、英国、加拿大、自由法国、波兰与纳粹德国。
+
* 参战方:美国、英国、加拿大、自由法国、波兰与[[ 纳粹]] 德国。
  
 
* 兵力
 
* 兵力
行 123: 行 123:
 
 德军:1,380,000(1944年7月23日)
 
 德军:1,380,000(1944年7月23日)
 
== 盟军准备 ==
 
== 盟军准备 ==
 为实施这一大规模的战役,盟军共集结了多达288万人的部队。陆军共36个师,其中23个步兵师,10个装甲师,3个空降师,约153万人。海军投入作战的军舰约5300艘,其中战斗舰只包括13艘战列舰,47艘巡洋舰,134艘驱逐舰在内约1200艘,登陆舰艇4126艘,还有5000余艘运输船。空军作战飞机13700架,其中轰炸机5800架,战斗机4900架,运输机滑翔机3000架。为此,盟军的空袭由轰炸德国的工业区转变成轰炸德国的交通线(后期根据德国的记载,由于盟军对德的轰炸,使修建大西洋堡垒的进度一再变慢,甚至有些修建大西洋堡垒的工人被迫去修建铁路)在D日前夕这些轰炸机又轰炸了海滩的防御设施,只是由于探路人的失误使这些轰炸没起到什么作用。
+
 为实施这一大规模的战役,盟军共集结了多达288万人的部队。陆军共36个师,其中23个步兵师,10个装甲师,3个空降师,约153万人。海军投入作战的军舰约5300艘,其中战斗舰只包括13艘战列舰,47艘巡洋舰,134艘驱逐舰在内约1200艘,登陆舰艇4126艘,还有5000余艘运输船。[[ 空军]] 作战飞机13700架,其中轰炸机5800架,战斗机4900架,运输机滑翔机3000架。为此,盟军的空袭由轰炸德国的工业区转变成轰炸德国的交通线(后期根据德国的记载,由于盟军对德的轰炸,使修建大西洋堡垒的进度一再变慢,甚至有些修建大西洋堡垒的工人被迫去修建[[ 铁路]] )在D日前夕这些轰炸机又轰炸了海滩的防御设施,只是由于探路人的失误使这些轰炸没起到什么作用。
 
[[File:图图.jpg|缩略图| 250px | 诺曼底登陆 <br>[http://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2614/20170729141828-2106435796.jpg/0] 原图链接]]
 
[[File:图图.jpg|缩略图| 250px | 诺曼底登陆 <br>[http://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2614/20170729141828-2106435796.jpg/0] 原图链接]]
 
 地面部队
 
 地面部队
 编为第21集团军群(21 Army Group),司令为英国人蒙哥马利,辖英国第2集团军(SecondBritish Army)和美国第1集团军(First U. S. Army) [3]  。
+
 编为第21集团军群(21 Army Group),司令为英国人[[ 蒙哥马利]] ,辖英国第2集团军(SecondBritish Army)和美国第1集团军(First U. S. Army) [3]  。
 
 英国第2集团军:
 
 英国第2集团军:
 
 第6空降师空投到登陆地区的左翼地区,夺取附近的桥梁,以防止德军的装甲部队前往海岸支持。
 
 第6空降师空投到登陆地区的左翼地区,夺取附近的桥梁,以防止德军的装甲部队前往海岸支持。
行 145: 行 145:
 
1.西部舰队,主要由美国军舰组成,共3艘战列舰,10艘巡洋舰,30艘驱逐舰,280艘其它军舰,1700多艘登陆舰艇,司令为美国海军少将柯克,在贝尔法斯特集结,由美国战术空军第9航空队提供空中掩护。下辖3个编队:U编队负责运送美军第4步兵师在犹他滩头登陆,O编队负责运送美军第1步兵师在奥马哈滩头登陆,B编队负责运送美军第29步兵师在奥马哈滩头登陆。
 
1.西部舰队,主要由美国军舰组成,共3艘战列舰,10艘巡洋舰,30艘驱逐舰,280艘其它军舰,1700多艘登陆舰艇,司令为美国海军少将柯克,在贝尔法斯特集结,由美国战术空军第9航空队提供空中掩护。下辖3个编队:U编队负责运送美军第4步兵师在犹他滩头登陆,O编队负责运送美军第1步兵师在奥马哈滩头登陆,B编队负责运送美军第29步兵师在奥马哈滩头登陆。
  
2.东部舰队,主要由英国军舰组成,共3艘战列舰,13艘巡洋舰,30艘驱逐舰,302艘其它军舰,2426艘登陆舰艇,司令为英国海军少将维安,在格里诺克集结,由英国战术空军第2航空队提供空中掩护。下辖4个编队:G编队负责运送英国第50步兵师在黄金滩头登陆,J编队负责运送加拿大第3步兵师在朱诺滩头登陆,S编队负责运送英国第3步兵师在宝剑滩头登陆,L编队负责运送第二梯队英国第7装甲师在黄金滩头登陆。
+
2.东部舰队,主要由英国军舰组成,共3艘战列舰,13艘巡洋舰,30艘驱逐舰,302艘其它军舰,2426艘登陆舰艇,司令为英国海军少将维安,在格里诺克集结,由英国战术空军第2航空队提供空中掩护。下辖4个编队:G编队负责运送英国第50步兵师在黄金滩头登陆,J编队负责运送加拿大第3步兵师在[[ 朱诺滩头]] 登陆,S编队负责运送英国第3步兵师在宝剑滩头登陆,L编队负责运送第二梯队英国第7装甲师在黄金滩头登陆。
  
 
 海军还以7艘战列舰,2艘浅水炮舰,24艘巡洋舰,74艘驱逐舰组成五个舰炮火力支持大队,为五个滩头提供舰炮火力支持。
 
 海军还以7艘战列舰,2艘浅水炮舰,24艘巡洋舰,74艘驱逐舰组成五个舰炮火力支持大队,为五个滩头提供舰炮火力支持。
行 153: 行 153:
 
 西线德军装甲部队总共有10个装甲师和3个重型坦克营,其中6个装甲师是由希特勒亲自指挥的,而且德军统帅部认为坦克不适宜于在海滩使用,所以部署在海滩附近地区的装甲部队仅有驻卡昂的第21装甲师,只有127辆四号坦克和40辆III型自行坦克突击炮。
 
 西线德军装甲部队总共有10个装甲师和3个重型坦克营,其中6个装甲师是由希特勒亲自指挥的,而且德军统帅部认为坦克不适宜于在海滩使用,所以部署在海滩附近地区的装甲部队仅有驻卡昂的第21装甲师,只有127辆四号坦克和40辆III型自行坦克突击炮。
  
 海军兵力为驱逐 舰5 艘,潜艇52艘,远洋扫雷 舰16 艘,巡逻舰116艘,扫雷艇309艘,鱼雷艇34艘,炮艇42艘,总共才561艘中小军舰,实力非常弱小。
+
 海军兵力为[[ 驱逐 舰]]5 艘,潜艇52艘,[[ 远洋扫雷 舰]]16 艘,巡逻舰116艘,扫雷艇309艘,鱼雷艇34艘,炮艇42艘,总共才561艘中小军舰,实力非常弱小。
  
 
 空军为第3航空队,作战飞机约450架,其中战斗机160架。与盟军作战飞机数目相比,处于1∶30的绝对劣势。在诺曼底地区守军为第7集团军所属的6个师又3个团,其中3个海防师,战斗力较弱;2个步兵师,1个装甲师,战斗力稍强;3个团是2个独立步兵团和1个伞兵团,总兵力约9万人。防御工事也比较薄弱,只构筑了若干钢筋混凝土的独立支撑点,大部分工事都是野战工事,纵深也只设置了少量防空降障碍物。1944年3月德军部署在法国的装甲部队只有一个满员的装甲师,即第21装甲师。希特勒1944年4月判断诺曼底将是盟军的登陆地点,要求加派兵力,隆美尔根据这一指示,将原驻圣洛的第352步兵师调到诺曼底,正是这个新调来的精锐师给在"奥马哈"滩头的美军带来灭顶之灾。
 
 空军为第3航空队,作战飞机约450架,其中战斗机160架。与盟军作战飞机数目相比,处于1∶30的绝对劣势。在诺曼底地区守军为第7集团军所属的6个师又3个团,其中3个海防师,战斗力较弱;2个步兵师,1个装甲师,战斗力稍强;3个团是2个独立步兵团和1个伞兵团,总兵力约9万人。防御工事也比较薄弱,只构筑了若干钢筋混凝土的独立支撑点,大部分工事都是野战工事,纵深也只设置了少量防空降障碍物。1944年3月德军部署在法国的装甲部队只有一个满员的装甲师,即第21装甲师。希特勒1944年4月判断诺曼底将是盟军的登陆地点,要求加派兵力,隆美尔根据这一指示,将原驻圣洛的第352步兵师调到诺曼底,正是这个新调来的精锐师给在"奥马哈"滩头的美军带来灭顶之灾。
行 172: 行 172:
 
=== 朱诺海滩 ===
 
=== 朱诺海滩 ===
  
[[朱诺海滩]]由加拿大第1军第3步兵师负责攻占。而海滩德军兵力为一个团。该团主要由俄罗斯人和波斯人组成,士气相当低落,战斗力也较差。不过加军的作战并非一帆风顺,恶劣的天气和错误的导航使登陆不得不推迟二十分钟进行,也就是说必须在涨潮时登陆。比较怪异的是加军在登陆时损失并不大,可是登陆艇在卸下人员返航时却有很多因触雷被炸沉,某营的损失率甚至高达80%。由于正处涨潮,很多士兵下水后因装备过重而溺死。上陆后又遭德军火力压制。幸亏海军的火力支援相当及时到位才没有酿成奥马哈海滩的惨剧。在朱诺海滩损失最为惨重并非加军,而是负责打通和宝剑海滩联络的英军部队。英军乘坐的木壳登陆艇相当脆弱,很多士兵在登陆艇受损后不得不跳海逃生,以致溺死者甚多。盟军在朱诺海滩共损失2000余人,比奥马哈海滩稍少。参与朱诺海滩登陆战的的官兵共21400名,伤亡人数则为1200人。
+
[[朱诺海滩]]由加拿大第1军第3步兵师负责攻占。而海滩德军兵力为一个团。该团主要由俄罗斯人和[[ 波斯]] 人组成,士气相当低落,战斗力也较差。不过加军的作战并非一帆风顺,恶劣的天气和错误的导航使登陆不得不推迟二十分钟进行,也就是说必须在[[ 涨潮]] 时登陆。比较怪异的是加军在登陆时损失并不大,可是登陆艇在卸下人员返航时却有很多因触雷被炸沉,某营的损失率甚至高达80%。由于正处涨潮,很多士兵下水后因装备过重而溺死。上陆后又遭德军火力压制。幸亏海军的火力支援相当及时到位才没有酿成奥马哈海滩的惨剧。在朱诺海滩损失最为惨重并非加军,而是负责打通和宝剑海滩联络的英军部队。英军乘坐的木壳登陆艇相当脆弱,很多士兵在登陆艇受损后不得不跳海逃生,以致溺死者甚多。盟军在朱诺海滩共损失2000余人,比奥马哈海滩稍少。参与朱诺海滩登陆战的的官兵共21400名,伤亡人数则为1200人。
  
 
=== 黄金海滩 ===
 
=== 黄金海滩 ===
  
 负责攻占黄金海滩的是英军第30军第50师,第二梯队是英军第7装甲师。这也是在五个海滩登陆的唯一一个装甲师。该师曾远征非洲,打败了隆美尔,作战经验丰富。由于登陆时间较晚,英军的火力准备非常充足,德军的几个主要火力点在登陆前就被舰炮摧毁。英军的水陆坦克被登陆舰直接送上海滩,避免重蹈美军在奥马哈的损失。在舰炮和坦克的掩护下,步兵推进非常顺利。相对主力部队,负责贝辛港(位于奥马哈海滩和黄金海滩的结合部,又是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初期唯一一个可控制的港口)的英军第四十七登陆袭击队比较不顺。由于在登陆时损失了所有的通讯设备,该部队与主力失去了联系,又遭到德军的猛烈抵抗,受困海滩达八小时。好不容易到达贝辛港后又因敌情不明不敢贸然攻击,只能在德军的眼皮底下潜 伏起来过夜。直到第二天缴获了德军的通讯设备后才联系上了主力部队,在火力支援下攻占了贝辛港。盟军在黄金海滩损失了约1500名士兵。
+
 负责攻占黄金海滩的是英军第30军第50师,第二梯队是英军第7装甲师。这也是在五个海滩登陆的唯一一个装甲师。该师曾远征非洲,打败了隆美尔,作战经验丰富。由于登陆时间较晚,英军的火力准备非常充足,德军的几个主要火力点在登陆前就被舰炮摧毁。英军的水陆坦克被登陆舰直接送上海滩,避免重蹈美军在奥马哈的损失。在舰炮和坦克的掩护下,步兵推进非常顺利。相对主力部队,负责贝辛港(位于奥马哈海滩和黄金海滩的结合部,又是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初期唯一一个可控制的港口)的英军第四十七登陆袭击队比较不顺。由于在登陆时损失了所有的通讯设备,该部队与主力失去了联系,又遭到德军的猛烈抵抗,受困海滩达八小时。好不容易到达贝辛港后又因敌情不明不敢贸然攻击,只能在德军的眼皮底下潜 伏起来过夜。直到第二天缴获了德军的通讯设备后才联系上了主力部队,在火力支援下攻占了[[ 贝辛港]] 。盟军在黄金海滩损失了约1500名士兵。
 
=== 奥马哈海滩 ===
 
=== 奥马哈海滩 ===
  
行 191: 行 191:
 
=== 犹他海滩 ===
 
=== 犹他海滩 ===
  
 犹他海滩(Utah Beach)位于卡伦坦(Carentan)湾的西侧,是一处宽约3英里、被覆着低矮沙丘的沙滩。盟军实际登陆的地点,虽然比预定地往东偏了一英里,不过还好德军在登陆点部署的兵力并不多。攻击行动展开后,仅仅三小时内,盟军部队就跨越了滩头,掌控了沿海的公路;当天中午之前,登陆部队便与五小时前空降于敌后的空降部队碰头;而到了当天午夜,盟军不但已成功达成此次登陆预订的作战目标,更向内陆推进了四英里。在所有登陆作战中,犹他滩登陆是伤亡人数最少的一场战役,23000名官兵中,仅有197名伤亡人员。
+
 犹他海滩(Utah Beach)位于[[ 卡伦坦]](Carentan)湾的西侧,是一处宽约3英里、被覆着低矮沙丘的沙滩。盟军实际登陆的地点,虽然比预定地往东偏了一英里,不过还好德军在登陆点部署的兵力并不多。攻击行动展开后,仅仅三小时内,盟军部队就跨越了滩头,掌控了沿海的公路;当天中午之前,登陆部队便与五小时前空降于敌后的空降部队碰头;而到了当天午夜,盟军不但已成功达成此次登陆预订的作战目标,更向内陆推进了四英里。在所有登陆作战中,犹他滩登陆是伤亡人数最少的一场战役,23000名官兵中,仅有197名伤亡人员。
 
== 战争结果 ==
 
== 战争结果 ==
 
 美国:29,000人阵亡, 101,600人受伤或失踪;
 
 美国:29,000人阵亡, 101,600人受伤或失踪;
行 201: 行 201:
 
 法国:12,200平民死亡或失踪
 
 法国:12,200平民死亡或失踪
  
 德国:23,019人阵亡, 67,060人受伤,198,616人失踪或被俘
+
 德国:23,019人阵亡, 67,060人受伤,198,616人失踪或被俘 。<ref >{{cite web |url=https://www.sohu.com/a/251865299_100102117 | title= 真实的诺曼底登陆战,比电影惨烈10倍不止!| | | publisher=搜狐网 | accessdate=2018-09-06}}</ref>
 +
 
 
== 盟军将领 ==
 
== 盟军将领 ==
 
=== 总司令 ===
 
=== 总司令 ===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美
+
[[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 (Dwight David Eisenhower),美
 
 国第34任总统(1953年-1961年在任)。[[File:司令.png|缩略图| 120px |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 <br>[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4&eid=5417730&sid=5655878] 原图链接]]
 
 国第34任总统(1953年-1961年在任)。[[File:司令.png|缩略图| 120px |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 <br>[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4&eid=5417730&sid=5655878] 原图链接]]
1890年,艾森豪威尔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丹尼森的一个基督徒家庭。1915年毕业于西点军校,毕业时在班上排在第61名,只得到军士长的军衔。后在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第19步兵师服役,少尉军衔。 [4]  
+
1890年,艾森豪威尔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丹尼森的一个[[ 基督徒]] 家庭。1915年毕业于西点军校,毕业时在班上排在第61名,只得到军士长的军衔。后在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第19步兵师服役,少尉军衔。 [4]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担任盟军在欧洲的最高指挥官,1944年至1945年里负责计划和执行监督进攻维希法国和纳粹德国的行动。1948年2月退役,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至1953年(但从1950年起一直缺席而担任北约司令)。1952年作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参加竞选总统获胜,成为美国第34任总统,1956年再次竞选获胜,蝉联总统。1969年3月28日在华盛顿因心脏病逝世。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担任盟军在欧洲的最高指挥官,1944年至1945年里负责计划和执行监督进攻维希法国和纳粹德国的行动。1948年2月退役,任[[ 哥伦比亚大学]] 校长至1953年(但从1950年起一直缺席而担任北约司令)。1952年作为[[ 共和党总统]] 候选人参加竞选总统获胜,成为美国第34任总统,1956年再次竞选获胜,蝉联总统。1969年3月28日在华盛顿因[[ 心脏病]] 逝世。
 
<br>
 
<br>
 
<br>
 
<br>
行 219: 行 220:
 
=== 副司令 ===
 
=== 副司令 ===
 
[[File:服私立.png|缩略图| 120px | 阿瑟·威廉·特德 <br>[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4&eid=5417730&sid=5655878] ]]
 
[[File:服私立.png|缩略图| 120px | 阿瑟·威廉·特德 <br>[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4&eid=5417730&sid=5655878] ]]
阿瑟·威廉·特德(Arthur William Tedder,1890年—
+
[[ 阿瑟·威廉·特德]] (Arthur William Tedder,1890年—
  
1967年),英国皇家空军元帅。1914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随英国远征军赴法国作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特德留在皇家空军(1918年成为独立军种)服役,为皇家空军的建设和发展效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任中东皇家空军司令、北非战区空军司令、地中海战区空军司令和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最高副司令。
+
1967年),英国皇家空军元帅。1914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随英国远征军赴法国作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特德留在[[ 皇家空军]] (1918年成为独立军种)服役,为皇家空军的建设和发展效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任中东皇家空军司令、北非战区空军司令、地中海战区空军司令和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最高副司令。
 
<br>
 
<br>
 
<br>
 
<br>
行 231: 行 232:
 
=== 参谋长 ===
 
=== 参谋长 ===
 
[[File:餐.png|缩略图| 120px | 沃尔特·比德尔·史密斯 <br>[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6&eid=5417730&sid=5655878]]]
 
[[File:餐.png|缩略图| 120px | 沃尔特·比德尔·史密斯 <br>[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6&eid=5417730&sid=5655878]]]
沃尔特·比德尔·史密斯(Walter Bedell Smith,1895年-1961年)
+
[[ 沃尔特·比德尔·史密斯]](Walter Bedell Smith,1895年-1961年)
 二战时是艾森豪威尔的参谋长,后来是美国中央情报局长,陆军上将。生于印第安纳州印第安纳波利斯。1918年在法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32年毕业于本宁堡步校。1935年和1937年先后毕业于美国陆军指挥与参谋学院、陆军军事学院。1942年任欧洲战场美国陆军参谋长,参加北非战役,并任北非盟军参谋长。1946年任驻苏联大使,1949年任第一集团军司令。1950年任美国中央情报局长。1954年退休。
+
 二战时是艾森豪威尔的参谋长,后来是美国中央情报局长,陆军上将。生于印第安纳州印第安纳波利斯。1918年在法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32年毕业于本宁堡步校。1935年和1937年先后毕业于美国陆军指挥与参谋学院、陆军军事学院。1942年任欧洲战场美国陆军参谋长,参加北非战役,并任北非盟军参谋长。1946年任驻苏联大使,1949年任第一集团军司令。1950年任美国[[ 中央情报局]] 长。1954年退休。
 
<br>
 
<br>
 
<br>
 
<br>
行 243: 行 244:
 
=== 陆地指挥官 ===
 
=== 陆地指挥官 ===
 
[[File:鲁.png|缩略图| 120px |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br>[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7&eid=5417730&sid=5655878]]]
 
[[File:鲁.png|缩略图| 120px |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br>[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7&eid=5417730&sid=5655878]]]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英国陆军元帅、军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是盟军最杰出的将领之一。以成功掩护敦刻尔克大撤退而闻名于世,由他所指挥过著名的阿拉曼战役、西西里登陆、诺曼底登陆,为其军事生涯的三大杰作。
+
[[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英国陆军元帅、军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是盟军最杰出的将领之一。以成功掩护敦刻尔克大撤退而闻名于世,由他所指挥过著名的[[ 阿拉曼战役]] [[ 西西里登陆]] 、诺曼底登陆,为其军事生涯的三大杰作。
 
<br>
 
<br>
 
<br>
 
<br>
行 254: 行 255:
 
=== 海军指挥官 ===
 
=== 海军指挥官 ===
 
[[File:798789798.jpg|缩略图| 120px | 伯特伦·拉姆齐海军上将 <br>[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3506117,2777565,2777566&lemmaId=40044&now=http%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11221%2F20170729141829-696696408.jpg%2F0&type=1#simple_0]    ]]
 
[[File:798789798.jpg|缩略图| 120px | 伯特伦·拉姆齐海军上将 <br>[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3506117,2777565,2777566&lemmaId=40044&now=http%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11221%2F20170729141829-696696408.jpg%2F0&type=1#simple_0]    ]]
伯特伦·拉姆齐海军上将(Admiral Bertram Ramsay)(1883-1945)英国海军将领。1898年参加海军,后历经各种战斗勤务和参谋工作,1938年退休,领海军中将衔。1939年8月应召重新服役,出任多佛尔港司令至1942年4月。任内指挥敦刻尔克撤退的发电机行动以及不列颠之战的海峡防卫战斗。 1942-1943年协助计划和实施盟军在北非和西西里岛的登陆作战。 1944年任实施霸王行动的盟国远征军海军司令,领海军上将衔,负责海上输送和保障任务。1945年1月在执行任务中因飞机失事殉职。
+
[[ 伯特伦·拉姆齐海军上将]](Admiral Bertram Ramsay)(1883-1945)英国海军将领。1898年参加海军,后历经各种战斗勤务和参谋工作,1938年退休,领海军中将衔。1939年8月应召重新服役,出任多佛尔港司令至1942年4月。任内指挥敦刻尔克撤退的发电机行动以及不列颠之战的海峡防卫战斗。 1942-1943年协助计划和实施盟军在北非和西西里岛的登陆作战。 1944年任实施霸王行动的盟国远征军海军司令,领海军上将衔,负责海上输送和保障任务。1945年1月在执行任务中因飞机失事殉职。
 
<br>
 
<br>
 
<br>
 
<br>
行 265: 行 266:
 
=== 空军指挥官 ===
 
=== 空军指挥官 ===
 
[[File:345348.jpg|缩略图| 120px | 特拉福德·利·马洛里 <br>[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3506117,2777565,2777566&lemmaId=40044&now=http%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11222%2F20170729141829-13560885.jpg%2F0&type=1#simple_0]]]
 
[[File:345348.jpg|缩略图| 120px | 特拉福德·利·马洛里 <br>[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3506117,2777565,2777566&lemmaId=40044&now=http%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11222%2F20170729141829-13560885.jpg%2F0&type=1#simple_0]]]
1942 年11 月接替威廉·肖尔托·道格拉斯出任英国
+
1942 年11 月接替[[ 威廉·肖尔托·道格拉斯]] 出任英国
 战斗机司令部总司令,随即晋升空军上将。1943 年末任盟国远征军空军司令,指挥战术空军保证诺曼底登陆的霸王行动准备和实施中的制空权。他在登陆准备期间把英国战斗机的控制力提高到敌机难以飞进飞行圈的程度。所以在开始登陆那天,登陆兵力没有受到德国空军的干扰。利·马洛里进行登陆作战所指挥的英美空军共有9000架飞机,把德国空军完全压制住,轰炸了德军公路和铁路运输线,使德军后备增援部队的机动性大大减少。他的这种做法,尽管受到信奉战略轰炸派的强烈反对,但直接促成了对登陆150英里以内铁路中心进行轰炸的策略。1944 年11 月调任东南亚盟国空军总司令,偕同夫人赴任途中,因飞机失事而于12月14日在格莱诺布尔遇难。
+
 战斗机司令部总司令,随即晋升空军上将。1943 年末任盟国远征军空军司令,指挥战术空军保证诺曼底登陆的霸王行动准备和实施中的制空权。他在登陆准备期间把英国战斗机的控制力提高到敌机难以飞进飞行圈的程度。所以在开始登陆那天,登陆兵力没有受到德国空军的干扰。利·马洛里进行登陆作战所指挥的英美空军共有9000架飞机,把德国空军完全压制住,轰炸了德军公路和铁路运输线,使德军后备增援部队的机动性大大减少。他的这种做法,尽管受到信奉战略轰炸派的强烈反对,但直接促成了对登陆150英里以内铁路中心进行轰炸的策略。1944 年11 月调任东南亚盟国空军总司令,偕同夫人赴任途中,因飞机失事而于12月14日在[[ 格莱诺布尔]] 遇难。
 
<br>
 
<br>
 
<br>
 
<br>
行 276: 行 277:
 
=== 美第一集团军 ===
 
=== 美第一集团军 ===
 
[[File:Mmmmmmm.jpg|缩略图| 120px | 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 <br>[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3506117,2777565,2777566&lemmaId=40044&now=http%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3123%2F20170729141829-188431001.jpg%2F0&type=1#simple_0]]]
 
[[File:Mmmmmmm.jpg|缩略图| 120px | 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 <br>[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3506117,2777565,2777566&lemmaId=40044&now=http%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3123%2F20170729141829-188431001.jpg%2F0&type=1#simple_0]]]
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Omar Bradley),美国著
+
[[ 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 (Omar Bradley),美国著
 名军事家、统帅,陆军五星上将(195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在北非战场和欧洲战场的主要指挥官。他是最后一位辞世的五星上将,同时也是第一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br>
+
 名军事家、统帅,陆军五星上将(195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在北非战场和欧洲战场的主要指挥官。他是最后一位辞世的五星[[ 上将]] ,同时也是第一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br>
 
<br>
 
<br>
 
<br>
 
<br>
行 289: 行 290:
 
=== 西线总司令 ===
 
=== 西线总司令 ===
 
[[File:的我我我.jpg|缩略图| 120px | 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 <br>[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3506117,2777565,2777566&lemmaId=40044&now=http%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3128%2F20170729141829-1073870919.jpg%2F0&type=1#simple_0]]]
 
[[File:的我我我.jpg|缩略图| 120px | 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 <br>[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3506117,2777565,2777566&lemmaId=40044&now=http%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3128%2F20170729141829-1073870919.jpg%2F0&type=1#simple_0]]]
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Karl Rudolf Gerd von Rundstedt
+
[[ 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 (Karl Rudolf Gerd von Rundstedt
 
 ,1875年—1953年),纳粹德国的陆军元帅。1892年毕业于格罗斯利希菲尔德高级军校,派驻到卡塞尔步兵团任职。1900年出任步兵团中尉副官。1907年从军事学校毕业后,升任步兵团上尉连长。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初任预备第22师参谋官,继任喀尔巴阡山某军首席少校参谋官,一战结束时任西线第15军参谋长。一战后,历任骑兵第3师参谋长、第2集团军参谋长、骑兵第2师师长、步兵3师师长、第3军区司令。1932年10月晋升为步兵上将,担任第1集团军司令。1940年7月19日晋升为德国陆军元帅。他是纳粹政权军官中资历最老的军事指挥官之一,一生对政治都缺乏兴趣和了解。
 
 ,1875年—1953年),纳粹德国的陆军元帅。1892年毕业于格罗斯利希菲尔德高级军校,派驻到卡塞尔步兵团任职。1900年出任步兵团中尉副官。1907年从军事学校毕业后,升任步兵团上尉连长。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初任预备第22师参谋官,继任喀尔巴阡山某军首席少校参谋官,一战结束时任西线第15军参谋长。一战后,历任骑兵第3师参谋长、第2集团军参谋长、骑兵第2师师长、步兵3师师长、第3军区司令。1932年10月晋升为步兵上将,担任第1集团军司令。1940年7月19日晋升为德国陆军元帅。他是纳粹政权军官中资历最老的军事指挥官之一,一生对政治都缺乏兴趣和了解。
 
<br>
 
<br>
行 300: 行 301:
 
=== B集团军 ===
 
=== B集团军 ===
 
[[File:啊提味儿.png|缩略图| 120px | 埃尔温·约翰尼斯·尤根·隆美尔 <br>[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22&eid=5417730&sid=5655878]]]
 
[[File:啊提味儿.png|缩略图| 120px | 埃尔温·约翰尼斯·尤根·隆美尔 <br>[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22&eid=5417730&sid=5655878]]]
埃尔温·约翰尼斯·尤根·隆美尔(德语:Erwin Rommel),纳粹德国的陆军元帅,著名的军事家、战术家、理论家,绰号"沙漠之狐,帝国之鹰"。与曼施坦因、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
+
[[ 埃尔温·约翰尼斯·尤根·隆美尔]](德语:Erwin Rommel),纳粹德国的陆军元帅,著名的[[ 军事家]] 、战术家、理论家,绰号"沙漠之狐,帝国之鹰"。与曼施坦因、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
 
<br>
 
<br>
 
<br>
 
<br>
行 312: 行 313:
 
=== 第七集团军 ===
 
=== 第七集团军 ===
 
[[File:发打个电话.png|缩略图| 120px | 弗雷德里希·多尔曼 <br>[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22&eid=5417730&sid=5655878]]]
 
[[File:发打个电话.png|缩略图| 120px | 弗雷德里希·多尔曼 <br>[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22&eid=5417730&sid=5655878]]]
弗雷德里希·多尔曼(Friedrich DOLLMANN,1882-1944.6.28),1914年,多尔曼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留在国防军中任职。1936年,多尔曼升任第九防区司令。后任第7集团军上将司令。1940年4月,多尔曼指挥该7集团军入侵法国。后留在法国执行占领任务,仍任第7集团军司令。1940年7月19日,多尔曼晋升为大将。1944年,多尔曼负责对布列塔尼和诺曼底的防御(第7集团军)。1944年6月5日,多尔曼离开司令部前去进行图上演习,这时盟军发动了进攻。他的部队首当其冲。1944年6月28日,凌晨,多尔曼因希特勒就瑟堡的过早丢失责备过他,他担心受过惩罚,于当日上午10时服毒自杀。
+
[[ 弗雷德里希·多尔曼]](Friedrich DOLLMANN,1882-1944.6.28),1914年,多尔曼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留在国防军中任职。1936年,多尔曼升任第九防区司令。后任第7集团军上将司令。1940年4月,多尔曼指挥该7集团军入侵法国。后留在法国执行占领任务,仍任第7集团军司令。1940年7月19日,多尔曼晋升为大将。1944年,多尔曼负责对布列塔尼和诺曼底的防御(第7集团军)。1944年6月5日,多尔曼离开司令部前去进行图上演习,这时盟军发动了进攻。他的部队首当其冲。1944年6月28日,凌晨,多尔曼因希特勒就瑟堡的过早丢失责备过他,他担心受过惩罚,于当日上午10时服毒自杀。
 
<br>
 
<br>
 
<br>
 
<br>
行 322: 行 323:
 
=== 西线总司令 ===
 
=== 西线总司令 ===
 
[[File:奥通天塔.png|缩略图| 120px | 奥托·莫里茨·瓦尔特·莫德尔 <br>[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22&eid=5417730&sid=5655878]]]
 
[[File:奥通天塔.png|缩略图| 120px | 奥托·莫里茨·瓦尔特·莫德尔 <br>[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22&eid=5417730&sid=5655878]]]
奥托·莫里茨·瓦尔特·莫德尔(Otto Moritz Walter Model,1891年1月24日-1945年4月21日),德国陆军元帅。战争结束,莫德尔已是上尉,继续在陆军中服务,曾担任步兵第二团团长。1935年被任命为陆军参谋本部技术司司长。他当时的长官曼斯坦因将军夸他是群人中的强者,并喻之为"鲤鱼池中的梭鱼"。
+
[[ 奥托·莫里茨·瓦尔特·莫德尔]](Otto Moritz Walter Model,1891年1月24日-1945年4月21日),德国陆军元帅。战争结束,莫德尔已是上尉,继续在陆军中服务,曾担任步兵第二团团长。1935年被任命为陆军参谋本部技术司司长。他当时的长官曼斯坦因将军夸他是群人中的强者,并喻之为"鲤鱼池中的梭鱼"。
 
<br>
 
<br>
 
<br>
 
<br>
行 339: 行 340:
 
 诺曼底登陆战役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战役,是战略性的战役,为开辟欧洲的第二战场奠定了基础,对加速法西斯德国的崩溃以及战后欧洲局势,都起了重要作用。盟军登陆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诺曼底登陆战役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战役,是战略性的战役,为开辟欧洲的第二战场奠定了基础,对加速法西斯德国的崩溃以及战后欧洲局势,都起了重要作用。盟军登陆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成功组织了战略欺骗,使得德军统帅部判断错误,不仅保障了登陆作战的突然性,还保证了战役顺利进行,对整个战役具有重大影响。盟军通过海空军的卓有成效的佯动,成功运用了双重特工、电子干扰,以及在英国东南部地区伪装部队及船只的集结等一系列措施,再加上严格的保密措施,使德军统帅部在很长时间里对盟军登陆地点、时间都作出了错误判断,甚至在盟军诺曼底登陆后仍认为是牵制性的佯攻,这就导致了德军在西线的大部分兵力、兵器被浪费在加莱地区,而在诺曼底则因兵力单薄无法抵御盟军的登陆。
+
 一、成功组织了战略欺骗,使得德军统帅部判断错误,不仅保障了登陆作战的突然性,还保证了战役顺利进行,对整个战役具有重大影响。盟军通过海空军的卓有成效的佯动,成功运用了双重特工、电子干扰,以及在英国东南部地区伪装部队及船只的集结等一系列措施,再加上严格的保密措施,使德军统帅部在很长时间里对盟军登陆地点、时间都作出了错误判断,甚至在盟军诺曼底登陆后仍认为是牵制性的佯攻,这就导致了德军在西线的大部分兵力、兵器被浪费在[[ 加莱地区]] ,而在诺曼底则因兵力单薄无法抵御盟军的登陆。
  
 二、掌握绝对制空、制海权。这是登陆成功的重要原因。盟军投入作战的飞机达13700架,军舰9000艘,是德国飞机、军舰的数十倍。在登陆前空军对德国空军基地、航空工业及新武器研制基地等目标进行了大规模轰炸,严重削弱了德国的战争潜力。盟军并凭借绝对优势海空军,保障了登陆部队在航渡中的安全。在登陆前后,盟国空军对战区范围内的交通线进行了严密的空中封锁,使德军为数不多的增援部队也无法及时成建制投入反击。在登陆部队突击上陆的关键时刻,海空军更是给予了极为有力的火力支援,尤其在奥马哈海滩,完全依靠海空军火力支援才取得了成功。
+
 二、掌握绝对制空、制海权。这是登陆成功的重要原因。盟军投入作战的飞机达13700架,军舰9000艘,是德国飞机、[[ 军舰]] 的数十倍。在登陆前空军对德国空军基地、航空工业及新武器研制基地等目标进行了大规模轰炸,严重削弱了德国的战争潜力。盟军并凭借绝对优势海空军,保障了登陆部队在航渡中的安全。在登陆前后,盟国空军对战区范围内的交通线进行了严密的空中封锁,使德军为数不多的增援部队也无法及时成建制投入反击。在登陆部队突击上陆的关键时刻,海空军更是给予了极为有力的火力支援,尤其在奥马哈海滩,完全依靠海空军火力支援才取得了成功。
  
 
 三、充足的物资准备和周密的侦察保障。盟军为确保登陆成功,进行了长达近一年的准备,而且参战部队多,装备全,登陆前盟军作战物资和装备器材的准备十分充足。在登陆后,也保障了不间断的后期补给。尤其是创造性的人工港和海底输油管线,更是在保障部队和物资的顺利上陆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而在侦察保障中,一面作为战略欺骗对加莱地区组织了侦察,一面对诺曼底地区进行了大量水文、气象、地质侦察,为选择具体登陆时间和登陆地点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还通过空中侦察基本获得了诺曼底地区的德军兵力部署、防御设施等情况,为战役的实施起了重要作用。
 
 三、充足的物资准备和周密的侦察保障。盟军为确保登陆成功,进行了长达近一年的准备,而且参战部队多,装备全,登陆前盟军作战物资和装备器材的准备十分充足。在登陆后,也保障了不间断的后期补给。尤其是创造性的人工港和海底输油管线,更是在保障部队和物资的顺利上陆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而在侦察保障中,一面作为战略欺骗对加莱地区组织了侦察,一面对诺曼底地区进行了大量水文、气象、地质侦察,为选择具体登陆时间和登陆地点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还通过空中侦察基本获得了诺曼底地区的德军兵力部署、防御设施等情况,为战役的实施起了重要作用。
  
 四、逼真的战前训练。由于登陆作战是一种极为复杂的作战样式,盟军在登陆前对参战部队的组织和行动进行了反复多次近似实战的模拟演练,以使部队尽快掌握相关的作战技能,提高了部队战斗力。战后参战人员对战前训练特别是汤普森的训练基地给予了高度评价。
+
 四、逼真的战前训练。由于登陆作战是一种极为复杂的作战样式,盟军在登陆前对参战部队的组织和行动进行了反复多次近似实战的模拟演练,以使部队尽快掌握相关的作战技能,提高了部队战斗力。战后参战人员对战前训练特别是汤普森的[[ 训练基地]] 给予了高度评价。
  
 
 五、恶劣天气的影响。天气是登陆作战中关键因素之一。由于恶劣天气的影响,盟军不仅将登陆时间由1944年6月5日推迟到6月6日,而且在空降作战、海上航渡、火力准备等过程中都受到不小困难。但也正是恶劣天气使德军丧失了必要的警惕,增加了登陆的突然性。
 
 五、恶劣天气的影响。天气是登陆作战中关键因素之一。由于恶劣天气的影响,盟军不仅将登陆时间由1944年6月5日推迟到6月6日,而且在空降作战、海上航渡、火力准备等过程中都受到不小困难。但也正是恶劣天气使德军丧失了必要的警惕,增加了登陆的突然性。
行 352: 行 353:
 
=== 德失利原因 ===
 
=== 德失利原因 ===
 
[[File:11111000.jpg|缩略图| 300px | 诺曼底登陆 <br>[https://image.so.com/view?q=%E8%AF%BA%E6%9B%BC%E5%BA%95%E7%99%BB%E9%99%86&src=tab_baike&correct=%E8%AF%BA%E6%9B%BC%E5%BA%95%E7%99%BB%E9%99%86&ancestor=list&cmsid=b5ad14073badc95a92d0138ab52c1ec9&cmras=6&cn=0&gn=0&kn=50&fsn=130&adstar=0&clw=265#id=6e79e3e5b95ab6dea779daff13140207&prevsn=0&currsn=130&ps=141&pc=59]]]
 
[[File:11111000.jpg|缩略图| 300px | 诺曼底登陆 <br>[https://image.so.com/view?q=%E8%AF%BA%E6%9B%BC%E5%BA%95%E7%99%BB%E9%99%86&src=tab_baike&correct=%E8%AF%BA%E6%9B%BC%E5%BA%95%E7%99%BB%E9%99%86&ancestor=list&cmsid=b5ad14073badc95a92d0138ab52c1ec9&cmras=6&cn=0&gn=0&kn=50&fsn=130&adstar=0&clw=265#id=6e79e3e5b95ab6dea779daff13140207&prevsn=0&currsn=130&ps=141&pc=59]]]
 在战略上,兵力因受到多方牵制而不得不分散。德国在1944年6月的兵力部署是在苏联为179个师又5个旅,在北欧的挪威瑞典为13个师,在意大利为21个师,南斯拉夫为25个师,希腊为12个师,匈牙利为4个师。而在大西洋沿岸的法国、比利时、荷兰共60个师,约占其总兵力的18%,在这60个师中,部署在加莱有23个师,在盟军登陆的诺曼底仅为6个师又3个团,约占其总兵力的2%。虽然德军在盟军登陆后陆续由各地调集了21个师进行增援,但由于盟国空军的空中封锁,这些援兵大都不成建制的零星投入作战,无法组织起有力的反击。而在同一时期里,盟军在43天中从诺曼底上陆共9个军39个师约165万人,(在39个师中从国别上是美国20个师,英国14个师,加拿大3个师,自由法国和波兰各1个师;从种类上是24个步兵师,11个装甲师,4个空降师),物资约66万吨,坦克约4000辆,各种机动车辆约20万辆。在战术上,指挥不统一,德军战役司令无权指挥海军和空军,也就无法组织起有效的三军协同抗登陆。即便在陆军中,也没有统一的抗登陆方针,西线德军总司令龙德施泰特与B集团军群司令隆美尔存在严重分歧,前者主张将主力配置在战役纵深,以坚决的反击来抗击登陆;后者主张凭借坚固的海滩防御工事,歼敌于滩头。这一分歧,导致了德军在法国的4个装甲师既未配置在战役纵深,也未部署在沿海地区,严重削弱了德军本已不强的防御力量,再加上德军战略预备队装甲师的指挥权又在德军统帅部,而且命令由于盟军的电子干扰和空袭,上传下达也不畅通,错过了最佳的反击时机。
+
 在战略上,兵力因受到多方牵制而不得不分散。德国在1944年6月的兵力部署是在[[ 苏联]] 为179个师又5个旅,在北欧的挪威瑞典为13个师,在意大利为21个师,[[ 南斯拉夫]] 为25个师,[[ 希腊]] 为12个师,匈牙利为4个师。而在大西洋沿岸的法国、比利时、荷兰共60个师,约占其总兵力的18%,在这60个师中,部署在加莱有23个师,在盟军登陆的诺曼底仅为6个师又3个团,约占其总兵力的2%。虽然德军在盟军登陆后陆续由各地调集了21个师进行增援,但由于盟国空军的空中封锁,这些援兵大都不成建制的零星投入作战,无法组织起有力的反击。而在同一时期里,盟军在43天中从诺曼底上陆共9个军39个师约165万人,(在39个师中从国别上是美国20个师,英国14个师,加拿大3个师,自由法国和波兰各1个师;从种类上是24个步兵师,11个装甲师,4个空降师),物资约66万吨,坦克约4000辆,各种机动车辆约20万辆。在战术上,指挥不统一,德军战役司令无权指挥海军和空军,也就无法组织起有效的三军协同抗登陆。即便在陆军中,也没有统一的抗登陆方针,西线德军总司令[[ 龙德施泰特]] 与B集团军群司令隆美尔存在严重分歧,前者主张将主力配置在战役纵深,以坚决的反击来抗击登陆;后者主张凭借坚固的海滩防御工事,歼敌于滩头。这一分歧,导致了德军在法国的4个装甲师既未配置在战役纵深,也未部署在沿海地区,严重削弱了德军本已不强的防御力量,再加上德军战略预备队装甲师的指挥权又在德军统帅部,而且命令由于盟军的电子干扰和空袭,上传下达也不畅通,错过了最佳的反击时机。
 
 海空力量过于薄弱,实力太过相差悬殊。作为抗登陆的重要力量,德军海空军实在太弱,其空军既要在广阔的苏德战场上作战,又要对付盟军对德国本土的战略轰炸,能用于诺曼底的航空兵力少得可怜,德军竭尽全力从各地抽调飞机,也不过区区400架,要迎战盟军的13000架,相差三十倍之多!怎有取胜的可能?德国空军在6月6日后的一周里出动1683架次,可以说是倾其所有,却仅及盟军一次直接航空火力准备所出动的2500架次的67%,只相当于盟军一周总出动架次的6%,根本起不了多大作用,只能进行一些骚扰性的空袭,只不过显示一下德国空军还在战斗罢了。
 
 海空力量过于薄弱,实力太过相差悬殊。作为抗登陆的重要力量,德军海空军实在太弱,其空军既要在广阔的苏德战场上作战,又要对付盟军对德国本土的战略轰炸,能用于诺曼底的航空兵力少得可怜,德军竭尽全力从各地抽调飞机,也不过区区400架,要迎战盟军的13000架,相差三十倍之多!怎有取胜的可能?德国空军在6月6日后的一周里出动1683架次,可以说是倾其所有,却仅及盟军一次直接航空火力准备所出动的2500架次的67%,只相当于盟军一周总出动架次的6%,根本起不了多大作用,只能进行一些骚扰性的空袭,只不过显示一下德国空军还在战斗罢了。
 
[[File:来了图二.jpg|缩略图| 310px | 诺曼底登陆 <br>[https://image.so.com/view?q=%E8%AF%BA%E6%9B%BC%E5%BA%95%E7%99%BB%E9%99%86&src=tab_baike&correct=%E8%AF%BA%E6%9B%BC%E5%BA%95%E7%99%BB%E9%99%86&ancestor=list&cmsid=b5ad14073badc95a92d0138ab52c1ec9&cmras=6&cn=0&gn=0&kn=50&fsn=130&adstar=0&clw=265#id=2dceb99b0c3d973ed96498a957696199&currsn=490&prevsn=430&ps=439&pc=60]]]
 
[[File:来了图二.jpg|缩略图| 310px | 诺曼底登陆 <br>[https://image.so.com/view?q=%E8%AF%BA%E6%9B%BC%E5%BA%95%E7%99%BB%E9%99%86&src=tab_baike&correct=%E8%AF%BA%E6%9B%BC%E5%BA%95%E7%99%BB%E9%99%86&ancestor=list&cmsid=b5ad14073badc95a92d0138ab52c1ec9&cmras=6&cn=0&gn=0&kn=50&fsn=130&adstar=0&clw=265#id=2dceb99b0c3d973ed96498a957696199&currsn=490&prevsn=430&ps=439&pc=60]]]
 海军方面,德国海军的发展本来就不平衡,只注重发展潜艇,忽视大型水面舰艇,再经过几年战争的消耗,到1944年6月,德国海军大型水面舰艇所剩无几,只能以潜艇和小型舰艇进行抗登陆。6月6日后,德军先后出动41艘潜艇,但在盟国强大反潜兵力阻截下,损失了6艘潜艇,只有13艘潜艇进入英吉利海峡,取得击沉坦克登陆舰、护卫舰、驱逐舰各一艘的战绩。德军小型舰艇也多次出动,以损失2艘驱逐舰、1艘扫雷舰、9艘鱼雷艇、1艘巡逻艇;被击伤5艘鱼雷艇、2艘扫雷艇的代价,击沉盟军1艘驱逐舰、5艘坦克登陆舰、3艘人员登陆艇、5艘运输船。尽管德国海空军竭尽全力,但实在是实力相差太悬殊,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
 海军方面,德国海军的发展本来就不平衡,只注重发展[[ 潜艇]] ,忽视大型水面舰艇,再经过几年战争的消耗,到1944年6月,德国海军大型水面舰艇所剩无几,只能以潜艇和小型舰艇进行抗登陆。6月6日后,德军先后出动41艘潜艇,但在盟国强大反潜兵力阻截下,损失了6艘潜艇,只有13艘潜艇进入英吉利海峡,取得击沉坦克登陆舰、护卫舰、驱逐舰各一艘的战绩。德军小型舰艇也多次出动,以损失2艘驱逐舰、1艘扫雷舰、9艘[[ 鱼雷艇]] 、1艘[[ 巡逻艇]] ;被击伤5艘鱼雷艇、2艘扫雷艇的代价,击沉盟军1艘驱逐舰、5艘坦克登陆舰、3艘人员登陆艇、5艘运输船。尽管德国海空军竭尽全力,但实在是实力相差太悬殊,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 战后影响 ==
 
== 战后影响 ==
 诺曼底登陆的胜利,宣告了盟军在欧洲大陆第二战场的开辟,意味着纳粹德国陷入两面作战,减轻了苏军的压力,协同苏军有力地攻克柏林,迫使法西斯德国提前无条件投降。美军从而把主力投入太平洋对日全力作战,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
 诺曼底登陆的胜利,宣告了盟军在欧洲大陆第二战场的开辟,意味着纳粹德国陷入两面作战,减轻了苏军的压力,协同苏军有力地攻克[[ 柏林]] ,迫使法西斯德国提前[[ 无条件投降]] 。美军从而把主力投入太平洋对日全力作战,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 战后评价 ==
 
== 战后评价 ==
 美国史学家萨姆尔·纽兰德:“从日军偷袭珍珠港到巴黎陷落、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到攻克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没有任何一次战斗的意义能够诺曼底登陆相媲美。”[1]
+
 美国史学家萨姆尔·纽兰德:“从日军偷袭[[ 珍珠港]] 到巴黎陷落、从斯大林[[ 格勒保卫战]] 到攻克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没有任何一次战斗的意义能够诺曼底登陆相媲美。”[1]
  
2004年6月6日,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法国总统希拉克以及俄罗斯总统普京参加了纪念诺曼底登陆胜利60周年庆祝仪式。
+
2004年6月6日,美国总统[[ 布什]] ,英国首相[[ 布莱尔]] ,法国总统希拉克以及俄罗斯总统[[ 普京]] 参加了[[ 纪念诺曼底登陆胜利60周年庆祝仪式]]
  
 
 艾森豪威尔在诺曼底登陆后说:“毫无疑问,诺曼底战场是战争领域所曾出现过的最大屠宰场之一,那儿一带的通道、公路和田野上,到处塞满了毁弃的武器装备以及人和牲畜的尸体,甚至要通过这个地区也极为困难。我所见到的那幅景象,只有但丁能够加以描述。一口气走上几百码,而脚步全是踩在死人和腐烂的尸体上……”
 
 艾森豪威尔在诺曼底登陆后说:“毫无疑问,诺曼底战场是战争领域所曾出现过的最大屠宰场之一,那儿一带的通道、公路和田野上,到处塞满了毁弃的武器装备以及人和牲畜的尸体,甚至要通过这个地区也极为困难。我所见到的那幅景象,只有但丁能够加以描述。一口气走上几百码,而脚步全是踩在死人和腐烂的尸体上……”
行 368: 行 369:
  
 
=== 官方 ===
 
=== 官方 ===
2014年5月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言人称,普京不排除下个月前往法国,参加诺曼底登陆70周年纪念日活动。发言人佩斯科夫说,正在研究该行程,"毫无疑问"没有排除。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等在内的西方政要,预计将参加此次纪念活动。
+
2014年5月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言人称,普京不排除下个月前往法国,参加诺曼底登陆70周年纪念日活动。发言人佩斯科夫说,正在研究该行程,"毫无疑问"没有排除。包括美国总统[[ 奥巴马]] 与英国女王[[ 伊丽莎白二世]] 等在内的西方政要,预计将参加此次纪念活动。
  
 
=== 英国老兵 ===
 
=== 英国老兵 ===
 
2014年6月6日,一名年近九旬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老兵前一天从英国南部一座养老院"出逃",前往法国参加纪念诺曼底登陆70周年活动。
 
2014年6月6日,一名年近九旬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老兵前一天从英国南部一座养老院"出逃",前往法国参加纪念诺曼底登陆70周年活动。
  
伯纳德·乔丹现年89岁,英国海军退役军官,5日佩戴奖章并用雨衣遮挡,从位于英格兰地区萨塞克斯郡霍夫镇的"松树养老院"溜走,随后和一些老兵一同搭乘长途汽车前往法国诺曼底参加"D日"纪念活动。
+
[[ 伯纳德·乔丹]] 现年89岁,英国海军退役军官,5日佩戴奖章并用雨衣遮挡,从位于英格兰地区[[ 萨塞克斯郡霍夫镇]] 的"松树养老院"溜走,随后和一些老兵一同搭乘长途汽车前往法国诺曼底参加"D日"纪念活动。
 
== 参考资料 ==
 
== 参考资料 ==

於 2020年3月27日 (五) 21:21 的最新修訂

諾曼底登陸
原圖鏈接

諾曼底登陸(1944年6月6日 - 1944年8月25日),代號「霸王行動」(Operation Overlord),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攻勢。接近三百萬盟軍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峽前往法國諾曼底,成功開闢了歐洲大陸的第二戰場。

登陸過程:1944年6月6日早6時30分,以英美兩國軍隊為主力的盟軍先頭部隊總計17.6萬人,從英國跨越英吉利海峽,搶灘登陸諾曼底,攻下了猶他、奧馬哈、金灘、朱諾和劍灘五處海灘;此後,288萬盟國大軍如潮水般湧入法國,勢如破竹,成功開闢了歐洲大陸的第二戰場。在8月19日渡過塞納-馬恩省河後結束。

諾曼底戰役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戰爭起因

早在1941年9月,斯大林就向丘吉爾提出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對德國實施戰略夾擊的要求,但當時美國尚未參戰,英國根本無力組織這樣大規模的戰略登陸作戰。對於蘇聯的建議,英國的回應只是派出小部隊對歐洲大陸實施偷襲騷擾。

1942年6月,蘇美和蘇英發表聯合公報,達成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的充分諒解和共識,但英國在備忘錄中對承擔的義務作了一些保留。

1942年7月,英美倫敦會議,決定1942年秋在北非登陸,而把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推遲到1943年上半年。但此時蘇德戰場形勢非常嚴峻,德軍已進至斯大林格勒,蘇聯強烈要求英美在歐洲發動登陸作戰,以牽制德軍減輕蘇軍壓力。英國只好倉促派出由6018人組成的突擊部隊在法國第厄普登陸,結果遭到慘敗,傷亡5810人,傷亡率高達96.5%。

1943年1月,英美卡薩布蘭卡會議,通過上半年在西西里島登陸的決定。把在歐洲大陸的登陸推遲到1943年8月。在這次會議上,英國借第厄普的失敗,以大規模兩棲登陸的複雜與危險必須謹慎從事為理由,堅持要求推遲對歐洲大陸的登陸。實際上英國一則想乘蘇德相爭坐收漁翁之利,二則想借美國的力量恢復大英帝國戰前在北非和南歐的傳統勢力。當然遭到美國的反對,作為妥協,英國同意成立英美特別計劃參謀部,負責制訂在歐洲的登陸計劃。由英國陸軍中將F·摩根擔任參謀長。摩根上任後立即組建「考薩克」,「考薩克」就是同盟國歐洲遠征軍最高參謀部的英文縮寫,主要成員有副參謀長美國陸軍准將雷·巴克,陸、海、空軍及所有與登陸有關的各軍兵種代表,負責指揮對歐洲大陸偷襲騷擾作戰的英國聯合作戰司令部司令蒙巴頓海軍中將當然也是其成員。

1943年5月,英美華盛頓會議,決定於1944年5月在歐洲大陸實施登陸,開闢第二戰場。「考薩克」立即開始制定登陸計劃,首先確定登陸地點,根據歷次登陸作戰的經驗教訓,登陸地點要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要在從英國機場起飛的戰鬥機半徑內,二航渡距離要儘可能短,三附近要有大港口。那麼從荷蘭符利辛根到法國瑟堡長達480km的海岸線上,以此條件衡量,有三處地區較為合適:康坦丁半島加萊和諾曼底

再進一步比較,康坦丁半島地形狹窄,不便於展開大部隊,最先被否決。加萊和諾曼底各有利弊,加萊的優點是距英國最近,僅33km,而且靠近德國本土;缺點是德軍在此防禦力量最強,守軍是精銳部隊,工事完備堅固,並且附近無大港口,也缺乏內陸交通線,不利於登陸後向縱深發展。諾曼底雖然距離英國較遠,但優點一是德軍防禦較弱,二是地形開闊,可同時展開30個師,三是距法國北部最大港口瑟堡僅80km。幾經權衡比較,「考薩克」選擇了諾曼底,於1943年6月26日起制定具體計劃,以「霸王」為作戰方案的代號,以「海王」為相關海軍行動的代號。初步計劃以3個師在卡朗坦至卡昂之間32km寬的三個灘頭登陸,即後來的「奧馬哈」、「」和「朱諾」灘頭,同時空降2個旅。第二梯隊為8個師,將在兩周內占領瑟堡。整個計劃中最大的難題是港口問題,也就是在占領瑟堡前,如何解決部隊的後勤補給,要知道諾曼底在五六月間,多為大風大浪,光靠登陸灘頭無法保證後勤供應——這似乎成為無法克服的困難。束手無策中,「考薩克」的海軍代表英國海軍少將約翰·休斯·哈萊特想起蒙巴頓在一次會議上的玩笑:既然沒有天然港口,就造一個人工港。於是建議製造配件裝配成人工港來解決問題。別無良策,他的設想獲得批准。7月15日,摩根將「霸王」計劃大綱呈交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

霸王計劃

霸王計劃
[3]

霸王行動計劃是在英國早期入侵法國作戰計劃的基礎上制訂的,前後歷經2年多 。 1941年9月,英國聯合作戰司令部參謀長蒙巴頓海軍上將,開始研究在歐洲戰場實施兩棲登陸並開闢第二戰場的可行性,同年12月,美國參戰後美方正式與英方計劃人員一起工作,不久,英方提出了一個穿過英吉利海峽登陸法國的計劃草案,代號圍捕(「Roundup」)。 1943年1月卡薩布蘭卡會議後,英國總參謀部任命摩根(Frederick E. Morgan)中將出任盟軍最高司令(還沒有被任命)的參謀長,並授權他制訂入侵法國的計劃,代號鐵砧("ANVIL")。 同年12月,美國陸軍上將艾森豪威爾(Dwight D. Eisenhower)被任命為盟軍最高司令,他選擇在地中海的參謀長史密斯中將(Walter Bedell Smith)任盟軍參謀長,摩根變成了副參謀長,作為平衡,英國空軍上將泰德(Arthur Tedder)擔任副總司令,主管戰區空軍。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艾森豪威爾最終搞定了一個由英美雙方組成的聯合委員會,繼續籌劃穿過海峽攻擊法國的作戰。[1]

按照鐵砧計劃,盟軍投入3-5個師,沿加來海峽(Pas de Calais)進攻,攻擊路線是從英國的多佛到法國的加來。後來,艾森豪威爾和蒙哥馬利都認為3-5個師不夠,因此,攻擊地域被擴展到更廣大地區,蒙哥馬利傾向於將卡昂納入攻擊範圍,摩根的計劃人員則認為,將橋頭堡擴展到60英里會超出盟軍現有資源,蒙哥馬利卻認為,要麼找到解決辦法,要麼更換司令,這場爭執挑起了有關鐵砧計劃價值的爭論,艾森豪威爾開始考慮從法國北部進攻的計劃,代號霸王行動(「Operations Overlord「)。 1944年1月23日,盟軍在爭吵中決定從諾曼底發動攻擊。美軍在西側,目標瑟堡(Cherbourg),英軍在東側,目標卡昂(Caen)。按照計劃,進攻時間為1944年6月5日。

西線。在登陸當天夜裡,美國82和101空降師在聖母教堂(Ste. Mere-Eglise)鎮附近空降,占領通往海岸的道路,阻止敵人加強海岸防禦。第二天,布雷德利的第1集團軍會到達那裡,第7軍第4師在法里維爾沙丘附近的猶他海灘登陸,東面,第5軍第1師和29師一部,在維耶維爾附近的奧馬哈海灘登陸,登陸成功後,第5軍擴大灘頭陣地,第7軍穿過科坦因半島,向南占領瑟堡,然後揮師南下,占領聖路易斯,一旦占領聖路易斯和聖路易斯-佩里爾公路,第1集團軍就準備使用機械化部隊實施進攻作戰。其後,巴頓的第3集團軍進入戰場,向布列塔尼半島進軍,占領布雷斯特和其他港口,並在第1集團軍進攻巴黎時,負責其右翼安全,

東線。英國第2集團軍在巴約與卡昂間展開,英國第6空降師在H時前在卡昂和奧恩河口附近空降,占領作戰區的東北翼。英國30軍第50師在靠近巴約的黃金(GOLD)海灘登陸。第1軍分兩路向東進攻。加拿大第3師在朱諾(JUNO)海灘登陸,英國第3師在箭(SWORD)灘登陸。在登陸成功後,各部迅速占領交通要道,以便裝甲部隊展開。

為欺騙敵軍,使他們相信登陸地點是加來而不是科坦因,盟軍虛構了以多佛為基地的第1集團軍群,其編制比蒙哥馬利的第21集團軍群還大,並任命巴頓任該集團軍群總司令 。為避免進攻時間泄露,盟軍將這一天定為D日,從1943年9月以後,霸王行動的計劃文件全部使用海王星(NEPTUNE)替代Overlord 。

1944年2月,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批准了"霸王計劃大綱和修改後的作戰計劃,但是隨之對登陸艦艇的需求也增加了,為了確保擁有足夠的登陸艦艇,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決定將登陸日期推遲到6月初,並且將原定同時在法國南部的登陸推遲到8月。

霸王計劃
[4] 原圖鏈接

由於登陸日(代號D日)推遲到6月初,盟軍統帥部開始確定具體的日期和時刻,這是一個複雜的協同問題,各軍兵種根據自己的需要提出不同要求,陸軍要求在高潮上陸,以減少部隊暴露在海灘上的時間;海軍要求在低潮時上陸,以便儘量減少登陸艇遭到障礙物的破壞;空軍要求有月光,便於空降部隊識別地面目標,最後經認真考慮,科學擬定符合各軍種的方案,在高潮與低潮間登陸,由於五個灘頭的潮汐不盡相同,所以規定五個不同的登陸時刻(代號H時),D日則安排在滿月的日子,空降時間為凌晨一時,符合上述條件的登陸日期,在1944年6月中只有兩組連續三天的日子,6月5日至7日,6月18日至20日,最後選用第一組的第一天,即6月5日。

橫渡海峽

戰役目的是橫渡英吉利海峽,在法國北部奪取一個戰略性登陸場,為開闢歐洲第二戰場最終擊敗德國創造條件。戰役企圖是在諾曼底登陸,奪取登陸場,在登陸的第12天,把登陸場擴展到寬100km,縱深100km。計劃在登陸場右翼空降2個美國傘兵師,切斷德軍從瑟堡出發的增援,並協同登陸部隊奪取"猶他"灘頭,在左翼空降1個英國傘兵師,奪取康恩運河的渡河點,然後首批8個加強營在5個灘頭登陸,建立登陸場,在鞏固和擴大登陸場後,後續部隊上岸,右翼先攻占瑟堡,左翼向康恩河至聖羅一線發展,掩護右翼部隊的攻擊;第二階段攻占岡城、貝葉、伊濟尼、卡朗坦,第三階段攻占布勒塔尼,向塞納河推進,直取巴黎。

1944年1月21日,艾森豪威爾(中)就在諾福克旅館召開了遠征軍最高司令部首次會議,在會議上明確了登陸作戰的綱領,使這次會議成為二戰中最重要的軍事會議盟軍。

登陸形勢
[5] 原圖鏈接

搶灘登陸

德國部隊
[6] 原圖鏈接

D-DAY組織反擊只有第21裝甲師,可是師長不在指揮崗位,參謀長無權調動集結部隊,他只好將手上僅有的24輛四號坦克派去攻擊卡昂以東的英軍。因為倉促出動,準備不足,加上沒有步兵伴隨支持,被英軍輕而易舉擊退。當天下午,師長費希丁格趕回師部,集結所屬部隊向朱諾海灘和劍海灘之間的盧克鎮發動攻擊,當時盟軍在這兩海灘之間尚有數千米的空隙,德軍的這一反擊正打在盟軍的要害,將會給盟軍帶來不小困難。正當第21裝甲師在行進間,盟軍的500架運輸機正從頭頂飛過,為英軍第6空降師運送後續部隊和補給,而費希丁格誤認為盟軍空降傘兵正是要前後夾擊己部,驚慌失措不戰自亂,放棄反擊匆忙後撤。除此之外德軍在D日就再沒什麼反擊了

德軍失利

944年6月6日,也就是被隆美爾預言為決定性的二十四小時,被艾森豪威爾稱作歷史上最長的一天,就這樣平靜地度過了。

1944年6月7日,希特勒將西線裝甲集群的5個裝甲師的指揮權交給隆美爾,隆美爾決心憑藉這支精銳部隊大舉反擊,但面對嚴峻局勢,他不得不把反擊的第一個目標定為先阻止盟軍將五個登陸灘頭連成完整的大登陸場,其次再確保卡昂和瑟堡。可惜這支裝甲部隊從100~200公里外趕來,一路上在盟軍猛烈空襲下,根本無法成建制投入作戰,即使零星部隊到達海灘,也在盟軍軍艦炮火的轟擊下傷亡慘重,再沒了往日的威風。就這樣1944年6月7日整個白天在盟軍海空軍絕對優勢火力下,德軍無力發動決定性的大規模反擊。

聯合作戰

當盟軍登陸灘頭成為鞏固統一的登陸場後,就按預定計劃向內陸發展,美軍第1集團軍奪取瑟堡,擔負主攻;英軍第2集團軍猛攻卡昂,造成直取巴黎的假象作為佯攻。

德軍雖然最初的反擊已告失利,但並不甘心就這樣任由盟軍發展,隆美爾調整部署,使用步兵防守卡昂至科蒙一線,抽出裝甲部隊以反擊手段來阻止美軍的進攻。但還沒等新的部署調整好,英軍就先發制人發動了攻勢,打亂了德軍的計劃,有力保障美軍對瑟堡的攻擊。

聖索沃大捷

1944年6月13日,英第7裝甲師在向卡昂西南的維萊博日推進途中,與正從亞眠趕來的德軍黨衛軍第2裝甲師遭遇,雙方隨即爆發激戰,英軍人員、坦克損失很大,被迫後撤。雖然英軍的進攻沒有進展,但卻將德軍精銳的第2裝甲師吸引在卡昂地區,為美軍進攻創造了條件。當美軍占領卡朗坦後,德軍從卡昂地區無法抽出部隊,只好從布列塔尼半島緊急調來黨衛軍第17裝甲師,攻擊美軍側面以消除美軍對瑟堡的威脅,美軍經激烈戰鬥,擊退了德軍,並乘勝於1944年6月14日突破德軍在聖索沃地區的防線,最終於1944年6月16日攻占了聖索沃。根據希特勒的指示,在該地區的4個師必須全力阻滯美軍的前進,然後向瑟堡且戰且退,死守瑟堡。隆美爾清楚地知道,這4個師幾天來在戰鬥中兵力裝備消耗很大,已無力勝任堅守瑟堡的重任,即使退入瑟堡,充其量不過使瑟堡多堅持幾天而已。所以他向希特勒請求將這些部隊直接撤往塞納河,加強塞納河的防禦。但希特勒拒絕了他意見。當聖索沃地區出現被突破的徵兆時,隆美爾不顧希特勒的指示,果斷命令所有能聯絡上的部隊迅速向南撤退,這才挽救了不少部隊。 1944年6月18日,美軍攻占了科湯坦半島中部的巴內維爾。 1944年6月19日,美軍出色發揮機動性強的優勢,掉頭直取蒙特堡,將科湯坦半島攔腰切斷。 同一天英吉利海峽風暴突起,風力達8級,浪高1.8米,給盟軍帶來很大損失。在美軍地段的桑樹A人工港,浮動碼頭解體,沉箱斷裂,十字形鋼製件相互碰撞而嚴重受損。在英軍地段的桑樹B人工港,由於受到底礁石的保護作用,損失較小,只有4個沉箱被毀。在登陸灘頭,盟軍共有7艘坦克登陸艦,1艘大型人員登陸艦,1艘油船,3艘駁船,7艘拖網漁船,67艘登陸艇被大風颳沉,1艘巡洋艦和1艘渡船因相互碰撞而損壞,還有一些艦船因洶湧的風浪引爆了德軍布設的水壓水雷而被炸傷。狂風暴雨還將近800艘艦艇拋上陸地,迫使盟軍的卸載中止了整整五天,使2萬輛車輛,10萬噸物資無法按計劃上陸。風暴造成的物質損失大大超過了十三天作戰中的損失,並迫使盟軍的後勤補給出現嚴重困難。如果德軍能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戰機,進行反擊,戰局極有可能改寫。可惜當時德軍兵力僅僅能勉強進行防禦。

德軍求援

德軍雖從匈牙利調來剛從蘇聯戰場撤下來整編的黨衛軍第9、第10裝甲師,該兩師由於法國境內的鐵路遭到嚴重破壞,部隊集結機動都很困難,無法及時到達,錯失了這一絕好時機。

6月20日,美軍有3個師推進到距瑟堡僅8公里處。瑟堡位於科湯坦半島北部,是法國北部最大港口。德軍築有混凝土野戰工事,還利用河流和水渠設置反坦克障礙,在城郊部署有20個設在暗堡里的炮連,其中15個是口徑150mm重炮,這些火炮既可向海上目標射擊,又可控制內陸道路。只是兵力不足,因為前一時期的戰鬥已消耗了大量有生力量,城防司令施利本將軍把勤雜人員編入戰鬥部隊,才勉強湊起4個團的兵力。

強攻計劃

1944年6月21日,美軍為保全港口設施,以廣播敦促守軍投降,遭到德軍拒絕。於是美軍決定對瑟堡實施強攻。

1944年6月22日,盟國空軍進行攻擊前的航空火力準備,出動500架次飛機對瑟堡實施密集轟炸,投彈1100噸。隨後美軍3個師從南面發起猛攻,德軍殊死抵抗。激戰到1944年6月24日,施利本已耗盡了所有預備隊,他致電柏林要求空投鐵十字勳章,授予有功人員以激勵士氣,仍準備死守到底。為儘快攻下瑟堡,美軍迫切需要海軍提供艦炮火力支援,可惡劣天氣使得艦炮火力支援直到1944年6月25日才開始。海軍派出3艘戰列艦,4艘巡洋艦,11艘驅逐艦組成艦炮支援編隊支援地面部隊,美第7軍軍長柯林斯中將為避免艦炮誤傷己方部隊,要求軍艦除提供召喚射擊外,只能對射擊軍艦的德軍炮火還擊,取消了其他一切遠距離艦炮射擊。海軍軍艦進行了長達七小時的艦炮射擊,極其有效壓制了德軍炮兵火力。在強大的海空軍火力支援下,美軍第7軍於1944年6月25日黃昏沖入了瑟堡市區。次日,施利本和港口海軍司令亨尼克少將一起宣布投降,但個別同主力失去聯絡的據點仍負隅頑抗,美軍使用坦克和轟炸機協同攻擊,將德軍殘部逐步壓縮到瑟堡最西北端。1944年7月1日最後據點裡德軍被迫投降。至此,美軍占領整個科湯坦半島,在奪取瑟堡和科湯坦半島的戰鬥中,美軍傷亡達2.5萬人,德軍傷亡被俘約3.6萬人。

瑟堡雖被占領,卻已是一片廢墟。早在6月7日,也就是盟軍登陸的第二天,德軍就預料到盟軍必將奪取瑟堡,立即開始有計劃毀掉瑟堡,碼頭、防波堤、起重機等港口設備都被一一炸毀,港口水域裡遍布水雷,還用沉船堵塞航道。美軍的一位工兵專家看了瑟堡的毀壞情況,認為是「歷史上最周密、最徹底的破壞。」盟軍一占領瑟堡就派出大批工兵、打撈分隊、掃雷艦艇進行清除工作,足足花了三個星期,掃除133枚水雷,打撈起20艘沉船,這才恢復了瑟堡港口的吞吐能力。7月16日,盟軍從瑟堡卸下第一艘運輸船物資。7月底,瑟堡日卸貨量已達8500噸。到9月日卸貨量又上升到1.7萬噸。再經三個月的努力,使瑟堡的卸載能力僅次於馬賽,成為盟軍在歐洲的第二大港。截至1944年底,共有2137艘運輸船進入瑟堡,總卸貨量達282.6萬噸。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巨大貢獻。

卡昂作戰

美軍攻占瑟堡的時,蒙哥馬利指揮英軍第2集團軍,於1944年6月26日以4個師的兵力發起代號為"埃普索姆賽馬場"的作戰,猛攻卡昂。於當天中午攻占舍克斯,並繼續向前推進,但在左右兩翼都受到德軍黨衛軍第12裝甲師的堅決反擊,前進非常艱難。 1944年6月27日,英軍經一番苦戰,擊退德軍的反擊,占領勞良,先頭部隊第11裝甲師控制了奧登河上的橋樑。

1944年6月28日,英軍主力渡過奧登河,建立起正面寬3650米,縱深900米的橋頭陣地。

1944年6月29日,德軍集中5個裝甲師發起反擊,盟軍的空軍乘着天氣晴朗的有利條件大舉出動,對德軍裝甲部隊實施了極其猛烈的轟炸,瓦解了德軍的攻勢。英軍第11裝甲師乘機占領卡昂西南的戰略要地112高地。德軍深知112高地的重要價值,隨即組織多次反撲,但均未得手。

僵持狀態

1944年6月30日,德軍集中所有炮火,全力炮擊112高地,在猛烈炮擊下,英軍難以堅守,只好放棄112高地撤到奧登河岸邊。德軍雖奪回了112高地。但一直在盟國空軍的猛烈打擊下,無法集中使用裝甲部隊,也就發揮不出裝甲部隊巨大的突擊威力,一般只能使用200名步兵和15—20輛坦克組成小型戰鬥群進行短促出擊,難以取得勝利,加上幾天來坦克損失約100輛,又得不到補充,隆美爾為確保卡昂,只好放棄外圍一些陣地,將全部900輛坦克中的700輛部署於卡昂近郊。盟軍在占領卡盧克機場後,再無力推進,雙方陷入對峙。 1944年6月29日,隆美爾和龍德施泰特晉見希特勒,匯報了當前的戰局。希特勒對此大為不滿,調整了德軍西線高層指揮人事,以克盧格元帥取代龍德施泰特任西線總司令,埃伯巴赫取代馮·施韋彭格指揮西線裝甲部隊,並將所部改稱第5坦克集團軍,以黨衛軍上將豪瑟接替剛剛病故的多爾曼上將任第7集團軍司令。

盟軍反攻

1944年7月1日,盟軍宣布「霸王」登陸作戰中的海軍作戰即「海王」作戰勝利結束。隨即撤銷東、西特混艦隊的番號,所屬艦艇一部分被調往地中海和太平洋。盟軍又在諾曼地新設立兩個海軍基地司令部,一個在瑟堡,一個在朱諾海灘的人工港,具體負責指揮調度人員、物資的運輸和卸載。

到七月初,盟軍已上陸25個師,其中13個美國師,11個英國師,1個加拿大師,共100萬人,56.7萬噸物資,17.2萬部車輛。盟軍仍覺得登陸灘頭太狹窄,便繼續擴大登陸場。美軍為保障日後能展開大規模的裝甲部隊,取得有利的進攻出發陣地,美軍第1集團軍在攻占瑟堡後馬不停蹄立即揮師南下。

1944年7月3日,盟軍集中14個師的兵力,向登陸場正面德軍約7個師發動猛攻。因前進的道路上是大片沼澤和諾曼底地區特有的樹籬地形,易守難攻,加上天氣不佳空軍也無法出動,所以進展緩慢,在五天裡才前進6.4公里,而傷亡高達5000人。接下來足足經七天的浴血奮戰,又付出5000人的傷亡才推進4.8公里。傷亡如此之大,主要是前進的道路兩側都是沼澤,只能展開1個師的兵力,在遍布地雷、障礙物的道路上粉碎德軍的頑抗步步推進。

美軍登陸

1944年7月6日,直屬盟軍最高司令部指揮的具有極強機動力和突擊力的美軍第3集團軍,在驍勇善戰的巴頓率領下,踏上歐洲大陸。

1944年7月9日,德軍黨衛軍裝甲教導師被調到維爾河地區,抗擊美軍的攻勢,儘管該師全力奮戰,仍阻止不了美軍的推進。

1944年7月11日,西線美軍向諾曼底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聖洛發動鉗形攻擊,但德軍依託預先構築的工事拚死抵抗,美軍的攻擊未能如願。於是美軍停止攻擊,整頓部隊,補充彈藥,準備第二輪進攻。而德軍人員、裝備、彈藥所剩無幾,又得不到補充,已是山窮水盡。在美軍隨後發起的第二輪進攻中終於不支,聖洛於1944年7月18日被美軍攻占。在聖洛戰鬥中德軍在諾曼底地區重要的前線指揮第84軍軍長馬克斯中將陣亡。美軍為奪取聖洛也付出了近4萬人傷亡的高昂代價。隨着聖洛的失守,德軍在諾曼底地區防線被盟軍分割為兩段,局面更為被動不利。

與此同時,東線的英軍對卡昂發動第二輪攻勢。1944年7月7日,盟軍出動460架次重轟炸機,對德軍陣地進行密集轟炸,在四十分鐘裡投彈達2500噸。1944年7月8日,英軍2個師和加軍1個師在海軍艦炮火力支援下,向卡昂實施向心突擊。不料空軍的猛烈轟炸雖給德軍造成了慘重傷亡,卻也造成了遍地瓦礫廢墟,其損壞程度甚至嚴重影響了己方地面部隊的推進,因此英軍於1944年7月10日才占領卡昂。

全面登陸

在隨後的一周里,盟軍一邊補充兵力物資,一邊不斷向正面德軍施加壓力,使其無法重新調整部署。1944年7月18日,為進一步將登陸場擴大到奧恩河至迪沃河之間,英軍繼續由卡昂向東南推進,為配合英軍的進攻,盟國空軍實施了更猛烈的航空火力準備,共出動1700架次重轟炸機和400架次中轟炸機,投彈達1.2萬噸,並吸取對卡昂轟炸的教訓,炸彈都改用瞬發引信,以減少對道路的破壞。德軍也改變戰術,採取縱深梯次防禦,大量使用88mm高射炮平射坦克,並在有利地形不斷組織反衝擊,使英軍傷亡很大,坦克損失達150輛,進攻被迫停止。儘管英軍的進攻沒有取得進展,但在整個戰場上,盟軍已到達岡城——考蒙——聖洛——萊索一線,形成正面寬150公里,縱深15—35公里的登陸場,建立並鞏固了戰略性質的橋頭堡,完成了大規模地面總攻的準備,奪得了供大規模裝甲部隊展開的進攻出發陣地,為收復西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至此,諾曼底登陸戰役勝利結束。 此役,盟軍共傷亡12.2萬人,其中美軍7.3萬人。海軍損失1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8艘驅逐艦,3艘護衛艦和48艘其他艦船。德軍傷亡7.3萬人,被俘4.1萬人,共損失11.4萬人。

參戰規模

諾曼底登陸戰役,是20世紀最大的登陸戰役,也是戰爭史上最有影響的登陸戰役之一。盟軍先後調集了36個師,總兵力達288萬人,其中陸軍有153萬人,相當於20世紀末美國的全部軍隊。從1944年6月6日至7月初,美國、英國、加拿大的百萬軍隊,17萬輛車輛,60萬噸各類補給品,成功地渡過了英吉利海峽。到7月24日,戰爭雙方約有24萬人傷亡、被俘,其中盟軍傷亡12.2萬人,德軍傷亡和被俘11.3萬人。至8月底,盟軍一共消滅或重創德軍40個師,德軍的3名元帥和1名集團軍司令先後被撤職或離職,擊斃和俘虜德軍集團軍司令、軍長、師長等高級將領20人,繳獲和摧毀德軍的各種火炮3000多門,摧毀戰車1000多輛。德軍損失飛機3500架,坦克1.3萬輛,各種車輛2萬輛,人員40萬。諾曼底登陸成功,美英軍隊重返歐洲大陸,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在諾曼底戰役中作戰的盟軍主要由加拿大、英國及美國組成,但在搶灘完成後,基本上自由法國及波蘭也有參與這場戰役,而當中的士兵有來自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希臘、荷蘭挪威等。

諾曼底登陸
[7] 原圖鏈接

進攻諾曼底在登陸的前一天晚上展開,空降兵空降作戰、大規模的空中轟炸。而兩棲登陸戰則在1944年6月6日早上開始。在登陸前,「D-Day」的軍隊主要部署在英格蘭南部沿海地區,尤其在朴茨茅斯。諾曼底戰役持續了超過2個月,最終,盟軍成功建立灘頭堡,並在1944年8月25日,解放巴黎,宣告結束諾曼底戰役。

  • 日期:1944年6月6日-1944年8月25日
  • 地點:法國諾曼底
  • 行動代號:霸王行動
  • 參戰方:美國、英國、加拿大、自由法國、波蘭與納粹德國。
  • 兵力

盟軍:2,876,000(1944年7月25日)

德軍:1,380,000(1944年7月23日)

盟軍準備

為實施這一大規模的戰役,盟軍共集結了多達288萬人的部隊。陸軍共36個師,其中23個步兵師,10個裝甲師,3個空降師,約153萬人。海軍投入作戰的軍艦約5300艘,其中戰鬥艦隻包括13艘戰列艦,47艘巡洋艦,134艘驅逐艦在內約1200艘,登陸艦艇4126艘,還有5000餘艘運輸船。空軍作戰飛機13700架,其中轟炸機5800架,戰鬥機4900架,運輸機滑翔機3000架。為此,盟軍的空襲由轟炸德國的工業區轉變成轟炸德國的交通線(後期根據德國的記載,由於盟軍對德的轟炸,使修建大西洋堡壘的進度一再變慢,甚至有些修建大西洋堡壘的工人被迫去修建鐵路)在D日前夕這些轟炸機又轟炸了海灘的防禦設施,只是由於探路人的失誤使這些轟炸沒起到什麼作用。

諾曼底登陸
[8] 原圖鏈接

地面部隊 編為第21集團軍群(21 Army Group),司令為英國人蒙哥馬利,轄英國第2集團軍(SecondBritish Army)和美國第1集團軍(First U. S. Army) [3] 。 英國第2集團軍: 第6空降師空投到登陸地區的左翼地區,奪取附近的橋樑,以防止德軍的裝甲部隊前往海岸支持。 第3步兵師及第27裝甲旅進攻寶劍海灘。 第50步兵師第8裝甲旅登陸黃金灘頭。 加拿大第3步兵師及加拿大第2裝甲旅登陸朱諾海灘。 美國第1集團軍: 第1步兵師及第29步兵師在奧馬哈灘頭登陸。 遊騎兵部隊負責進攻奧克角。 第4步兵師及第90步兵師在猶他海灘登陸。 第101空降師在猶他海灘後方空降,支持登陸部隊,和82空降師一起阻擋德軍援軍的增援。 第82空降師負責攻擊小鎮聖-梅爾-艾格里斯。

美軍戰鬥機
[9] 原圖鏈接

海軍參與

登陸
[10] 原圖鏈接

海軍編為兩個特種混合艦隊:

1.西部艦隊,主要由美國軍艦組成,共3艘戰列艦,10艘巡洋艦,30艘驅逐艦,280艘其它軍艦,1700多艘登陸艦艇,司令為美國海軍少將柯克,在貝爾法斯特集結,由美國戰術空軍第9航空隊提供空中掩護。下轄3個編隊:U編隊負責運送美軍第4步兵師在猶他灘頭登陸,O編隊負責運送美軍第1步兵師在奧馬哈灘頭登陸,B編隊負責運送美軍第29步兵師在奧馬哈灘頭登陸。

2.東部艦隊,主要由英國軍艦組成,共3艘戰列艦,13艘巡洋艦,30艘驅逐艦,302艘其它軍艦,2426艘登陸艦艇,司令為英國海軍少將維安,在格里諾克集結,由英國戰術空軍第2航空隊提供空中掩護。下轄4個編隊:G編隊負責運送英國第50步兵師在黃金灘頭登陸,J編隊負責運送加拿大第3步兵師在朱諾灘頭登陸,S編隊負責運送英國第3步兵師在寶劍灘頭登陸,L編隊負責運送第二梯隊英國第7裝甲師在黃金灘頭登陸。

海軍還以7艘戰列艦,2艘淺水炮艦,24艘巡洋艦,74艘驅逐艦組成五個艦炮火力支持大隊,為五個灘頭提供艦炮火力支持。

德軍情況

1944年5月,德軍在東線蘇聯戰場有179個師和5個旅,約占德軍總兵力的65%。在西線的法國、比利時、荷蘭,只有歸西線總司令陸軍元帥龍德施泰特指揮的59個師,其中33個海防師,15個步兵師,8個裝甲師,2個傘兵師。即使再加上由希特勒親自指揮的戰略預備隊2個裝甲師,總共才60個師,約76萬人。西線司令部所屬的58個師,編為兩個集團軍群,共四個集團軍。B集團軍群由陸軍元帥隆美爾指揮,駐守法國北部,共39個師是西線德軍的主力。下轄第15集團軍,司令是薩爾穆特上將,駐加萊,擁有包括14個海防師,4個步兵師,5個裝甲師在內共23個師;第7集團軍,司令是多爾曼上將,駐布列塔尼半島,擁有包括8個海防師,5個步兵師,1個裝甲師在內共14個師。G集團軍群,由布拉斯科維茲上將指揮,駐守法國盧瓦河以西地區,共有19個師。下轄第1集團軍,司令為謝瓦萊里中將,駐比利時,共10個師;第19集團軍,司令為松德施泰因中將,駐法國南部,共9個師。

西線德軍裝甲部隊總共有10個裝甲師和3個重型坦克營,其中6個裝甲師是由希特勒親自指揮的,而且德軍統帥部認為坦克不適宜於在海灘使用,所以部署在海灘附近地區的裝甲部隊僅有駐卡昂的第21裝甲師,只有127輛四號坦克和40輛III型自行坦克突擊炮。

海軍兵力為驅逐艦5艘,潛艇52艘,遠洋掃雷艦16艘,巡邏艦116艘,掃雷艇309艘,魚雷艇34艘,炮艇42艘,總共才561艘中小軍艦,實力非常弱小。

空軍為第3航空隊,作戰飛機約450架,其中戰鬥機160架。與盟軍作戰飛機數目相比,處於1∶30的絕對劣勢。在諾曼底地區守軍為第7集團軍所屬的6個師又3個團,其中3個海防師,戰鬥力較弱;2個步兵師,1個裝甲師,戰鬥力稍強;3個團是2個獨立步兵團和1個傘兵團,總兵力約9萬人。防禦工事也比較薄弱,只構築了若干鋼筋混凝土的獨立支撐點,大部分工事都是野戰工事,縱深也只設置了少量防空降障礙物。1944年3月德軍部署在法國的裝甲部隊只有一個滿員的裝甲師,即第21裝甲師。希特勒1944年4月判斷諾曼底將是盟軍的登陸地點,要求加派兵力,隆美爾根據這一指示,將原駐聖洛的第352步兵師調到諾曼底,正是這個新調來的精銳師給在"奧馬哈"灘頭的美軍帶來滅頂之災。

德軍沿海岸線設置了重重反坦克障礙
[11] 原圖鏈接

德國為抗擊盟軍的登陸,早在1941年12月起就開始構築沿海永久性防禦工事。

1942年7月20日,希特勒下令從挪威北部至西班牙海岸構築由1.5萬個堅固支撐點組成的防線,也就是所謂的大西洋壁壘,希特勒要求在1943年5月1日之前完成,實際上直到1944年5月,除加萊地區外,在960公里廣闊海岸線上,只修築了少數相距遙遠的零星支撐點,在塞納-馬恩省河以東地區完成了68%,塞納-馬恩省河以西地區僅完成了18%。海岸 炮兵方面,德軍部署在法國西部沿海地區的大口徑火炮主要有:格里角地區有4門280毫米和3門381毫米岸炮、維梅納地區有3門305毫米岸炮、桑卡特西部地區有3門406毫米岸炮。而由於盟軍情報機關的卓越努力,使德軍最高統帥部認為挪威將是盟軍優先奪取的地區,反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挪威沿海修建了350座可部署88毫米到381毫米火炮的炮台。此外,德國還有一項優先建設的工程是海峽群島設防工程,至1944年共建成11座配備38門210毫米至305毫米火炮的炮台,這一工程在戰略上毫無意義,只是浪費了大量寶貴的人力物力。

因此被德國宣傳部門大肆渲染的大西洋壁壘,實際只是徒有虛名而已。倒是隆美爾元帥就任B集團軍群司令後,非常重視對沿海地區的防禦建設,親自率領特派代表團實地視察了從丹麥、荷蘭、法國的沿海防禦情況,並特別要求前沿防禦要前推至海中,從高潮線開始,在深海中布設水雷,在淺海中設置障礙物,這些斜插入海的木樁被盟軍稱為「隆美爾蘆筍」,海灘上則是鋸齒狀的混凝土角錐、坦克陷阱,其間還布設大量地雷,在能俯視海灘的制高點構築隱蔽火力點,海灘後面的開闊地區,則布設了大量防機降的木樁,布置這些爆炸物和障礙物,工程浩大,直到盟軍發起登陸時,僅僅完成了一部分,即使這樣也給盟軍登陸造成了不小損失。

空降概括

在諾曼底登陸中,盟軍空降兵的任務是在登陸灘頭兩側距海岸10至15千米的淺近縱深空降,阻止敵預備隊的增援,並從側後攻擊德軍海岸防禦陣地,配合海上登陸。由於在最初的1~2天裡,盟軍只登陸6~8個步兵師,只有在建立起可供裝甲師展開的大登陸場後,才將裝甲師投入作戰。如果在裝甲部隊上陸前德軍突破了登陸部隊的防線,將會給登陸帶來滅頂之災。所以空降兵的行動在登陸初期對於登陸勝利是至關重要的。 英國第1空降師是最早投入戰鬥行動(湯加行動)的部隊。早在午夜00:16,他們就被空投到登陸地區的左翼地區,他們的目標是奪取佩加索斯橋(Pegasus Bridge)附近的橋樑,以防止德軍的裝甲部隊前往海岸支持。傘兵們迅速占領了這些橋樑並成功地控制了他們,直到那天稍後的登陸的突擊隊員趕來。此行動的目標還包括奪取在梅爾維勒的地堡。雖然地堡沒有被摧毀,但是在戰鬥過後,地堡中除了6人以外,其餘全部傷亡。 相比之下,美軍第82和第101空降師就沒那麼幸運了。由於沒有經驗的領航員和地面情況複雜,再加上敵軍炮火的攔截,部隊被散落在各處。有些傘兵很不幸地降落在了海中或內陸中那些被德軍故意淹沒的低洼地區,很多人由於裝備沉重,而被淹死在僅及膝深的水中。在24小時後,101師只集合起約3000人。但是,從整體戰略上來看,盟軍可以說是因禍得福。傘兵們被投放在整個諾曼底,使德軍陷入一片混亂。傘兵們各自為戰,分散了德軍的兵力,取得了不小的戰果。並且他們使德軍指揮官大大高估了傘兵的人數,調動了更多不必要的軍力,從很大程度上分散了海灘登陸場的壓力。很多人在D日後的很多天仍在敵後獨自戰鬥。82師在6日早上占領了聖-梅爾-艾格里斯,這個小鎮也就成了整個法國第一個被解放的城鎮。

空降概括
[12] 原圖鏈接

儘管盟軍的空降存在不少問題,但仍取得了很大成功,說明艾森豪威爾的觀點是正確的。盟軍的空降,在登陸的最初時間裡奪取了至關重要的交通樞紐、橋樑、海灘通路,摧毀了德軍的炮兵陣地,破壞了德軍防禦的穩定性,牽制了德軍的預備隊,使德軍處於被動局面。為登陸的勝利創造了條件。

寶劍沙灘

寶劍海灘(Sword Beach)緊鄰奧恩河口(Orne)的兀斯特罕港(Ouistreham),是「大君主作戰」(Operation Overlord)五個搶灘地中,最東邊的一個海灘,而法國北部的航運中心康城(Caen),便位于海灘南邊9英里處。從寶劍灘東邊登陸的英軍部隊在搶灘後,很快地便擊潰德軍輕裝步兵的火力,並於午後與先前空降內陸的傘兵部隊會合。但從寶劍灘西邊登陸的英軍,則遭到德軍第21師坦克部隊的頑強抵抗,無法順利與從朱諾海灘(Juno Beach)登陸的加拿大部隊會師。雙方一直激戰至黃昏後,盟軍才成功擊退德軍的裝甲部隊。當天登陸的29000名英軍中,傷亡人數僅有630人。

朱諾海灘

朱諾海灘由加拿大第1軍第3步兵師負責攻占。而海灘德軍兵力為一個團。該團主要由俄羅斯人和波斯人組成,士氣相當低落,戰鬥力也較差。不過加軍的作戰並非一帆風順,惡劣的天氣和錯誤的導航使登陸不得不推遲二十分鐘進行,也就是說必須在漲潮時登陸。比較怪異的是加軍在登陸時損失並不大,可是登陸艇在卸下人員返航時卻有很多因觸雷被炸沉,某營的損失率甚至高達80%。由於正處漲潮,很多士兵下水後因裝備過重而溺死。上陸後又遭德軍火力壓制。幸虧海軍的火力支援相當及時到位才沒有釀成奧馬哈海灘的慘劇。在朱諾海灘損失最為慘重並非加軍,而是負責打通和寶劍海灘聯絡的英軍部隊。英軍乘坐的木殼登陸艇相當脆弱,很多士兵在登陸艇受損後不得不跳海逃生,以致溺死者甚多。盟軍在朱諾海灘共損失2000餘人,比奧馬哈海灘稍少。參與朱諾海灘登陸戰的的官兵共21400名,傷亡人數則為1200人。

黃金海灘

負責攻占黃金海灘的是英軍第30軍第50師,第二梯隊是英軍第7裝甲師。這也是在五個海灘登陸的唯一一個裝甲師。該師曾遠征非洲,打敗了隆美爾,作戰經驗豐富。由於登陸時間較晚,英軍的火力準備非常充足,德軍的幾個主要火力點在登陸前就被艦炮摧毀。英軍的水陸坦克被登陸艦直接送上海灘,避免重蹈美軍在奧馬哈的損失。在艦炮和坦克的掩護下,步兵推進非常順利。相對主力部隊,負責貝辛港(位於奧馬哈海灘和黃金海灘的結合部,又是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初期唯一一個可控制的港口)的英軍第四十七登陸襲擊隊比較不順。由於在登陸時損失了所有的通訊設備,該部隊與主力失去了聯繫,又遭到德軍的猛烈抵抗,受困海灘達八小時。好不容易到達貝辛港後又因敵情不明不敢貿然攻擊,只能在德軍的眼皮底下潛 伏起來過夜。直到第二天繳獲了德軍的通訊設備後才聯繫上了主力部隊,在火力支援下攻占了貝辛港。盟軍在黃金海灘損失了約1500名士兵。

奧馬哈海灘

maha Beach)是諾曼底登陸戰役中戰鬥最為激烈的海灘。盟軍在奧馬哈灘頭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僅陣亡者就達2500人,因此又稱"血腥奧馬哈"。電影《拯救大兵瑞恩》中開始那一段經典的戰爭場面就取材自奧馬哈海灘。

奧馬哈海灘全長6.4公里,海岸多為30幾米高的峭壁,地形易守難攻。這裡的登陸作戰任務由美軍第九軍承擔。盟軍由於情報有誤,認為這裡的德軍守備部隊只有一個團的兵力,還多是後備役人員,沒有裝甲車輛,戰鬥力很差。而實際上隆美爾在3月將德軍精銳的352步兵師全部調往諾曼底,而352師的一個主力團就駐守在奧馬哈灘頭。可惜直到登陸部隊出發後盟軍情報機關才找到352師的下落。

美軍第1步兵師登陸奧馬哈海灘
[13] 原圖鏈接

登陸當天天氣狀況極端惡劣,盟軍在登陸前就因風浪過大損失了10艘登陸艇和300餘名官兵。在登陸艇上的官兵多為暈船和濕冷所苦,還沒到達作戰地點就基本精疲力盡了。登陸作戰開始後也非常不順,海灘西段預備的32輛水陸坦克中有27輛剛一下海就因風浪過大而沉沒,倖存的5輛坦克中還有2輛很快被德軍炮火炸毀。由於潮汐影響和秩序混亂,登陸的美軍士兵很多都搞不清方向和集合點,大批士兵擠在灘頭任憑德軍炮火攻擊。整整兩個小時的時間裡美軍沒有一名士兵在西段衝上海灘,在東段也僅僅占領了9米寬的一段海灘,登陸行動幾乎完全失敗。

然而美國海軍為奧馬哈海灘帶來了轉機。由于海灘登陸部隊長時間沒有任何聯絡傳來,海軍指揮官意識到奧馬哈海灘上的形勢可能已經極為嚴峻,於是17艘驅逐艦不顧觸雷、擱淺和被155mm海岸炮炸翻的危險,前進至距海灘僅730米處,在近距離為登陸美軍進行火力支援。而美軍的敢死隊此時也爬上了霍克海角,結果發現所謂155mm海岸炮居然是電線杆偽裝的。沒了後顧之憂的海軍肆無忌憚地向德軍據點傾瀉炮彈,先前被堵在海灘上的美軍也在精銳部隊第一師的帶領下開始衝鋒。中午時分登陸部隊第二梯隊提前登陸。而在空軍的指引下,美國海軍的戰列艦和巡洋艦也開始對岸射擊,德軍的防禦至此基本崩潰。

天黑時美軍正式登陸成功,第五軍軍部上岸並開設了指揮所。軍長傑羅少將上陸後立刻發電報給布萊德利:"感謝上帝締造了美國海軍。"

猶他海灘

猶他海灘(Utah Beach)位於卡倫坦(Carentan)灣的西側,是一處寬約3英里、被覆着低矮沙丘的沙灘。盟軍實際登陸的地點,雖然比預定地往東偏了一英里,不過還好德軍在登陸點部署的兵力並不多。攻擊行動展開後,僅僅三小時內,盟軍部隊就跨越了灘頭,掌控了沿海的公路;當天中午之前,登陸部隊便與五小時前空降於敵後的空降部隊碰頭;而到了當天午夜,盟軍不但已成功達成此次登陸預訂的作戰目標,更向內陸推進了四英里。在所有登陸作戰中,猶他灘登陸是傷亡人數最少的一場戰役,23000名官兵中,僅有197名傷亡人員。

戰爭結果

美國:29,000人陣亡, 101,600人受傷或失蹤;

英國:11,000人陣亡, 54,000 人受傷或失蹤;

加拿大:5,000人陣亡, 13,000 人受傷或失蹤;

法國:12,200平民死亡或失蹤

德國:23,019人陣亡, 67,060人受傷,198,616人失蹤或被俘。[2]

盟軍將領

總司令

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Dwight David Eisenhower),美

國第34任總統(1953年-1961年在任)。

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
[14] 原圖鏈接

1890年,艾森豪威爾出生於美國德克薩斯州丹尼森的一個基督徒家庭。1915年畢業於西點軍校,畢業時在班上排在第61名,只得到軍士長的軍銜。後在得克薩斯州聖安東尼第19步兵師服役,少尉軍銜。 [4]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擔任盟軍在歐洲的最高指揮官,1944年至1945年裡負責計劃和執行監督進攻維希法國和納粹德國的行動。1948年2月退役,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至1953年(但從1950年起一直缺席而擔任北約司令)。1952年作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參加競選總統獲勝,成為美國第34任總統,1956年再次競選獲勝,蟬聯總統。1969年3月28日在華盛頓因心臟病逝世。







副司令

阿瑟·威廉·特德
[15]

阿瑟·威廉·特德(Arthur William Tedder,1890年—

1967年),英國皇家空軍元帥。1914年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隨英國遠征軍赴法國作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特德留在皇家空軍(1918年成為獨立軍種)服役,為皇家空軍的建設和發展效力。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曾任中東皇家空軍司令、北非戰區空軍司令、地中海戰區空軍司令和盟國遠征軍最高司令部最高副司令。






參謀長

沃爾特·比德爾·史密斯
[16]

沃爾特·比德爾·史密斯(Walter Bedell Smith,1895年-1961年) 二戰時是艾森豪威爾的參謀長,後來是美國中央情報局長,陸軍上將。生於印第安納州印第安納波利斯。1918年在法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1932年畢業於本寧堡步校。1935年和1937年先後畢業於美國陸軍指揮與參謀學院、陸軍軍事學院。1942年任歐洲戰場美國陸軍參謀長,參加北非戰役,並任北非盟軍參謀長。1946年任駐蘇聯大使,1949年任第一集團軍司令。1950年任美國中央情報局長。1954年退休。






陸地指揮官

伯納德·勞·蒙哥馬利
[17]

伯納德·勞·蒙哥馬利,英國陸軍元帥、軍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期間,是盟軍最傑出的將領之一。以成功掩護敦刻爾克大撤退而聞名於世,由他所指揮過著名的阿拉曼戰役西西里登陸、諾曼底登陸,為其軍事生涯的三大傑作。








海軍指揮官

伯特倫·拉姆齊海軍上將
[18]

伯特倫·拉姆齊海軍上將(Admiral Bertram Ramsay)(1883-1945)英國海軍將領。1898年參加海軍,後歷經各種戰鬥勤務和參謀工作,1938年退休,領海軍中將銜。1939年8月應召重新服役,出任多佛爾港司令至1942年4月。任內指揮敦刻爾克撤退的發電機行動以及不列顛之戰的海峽防衛戰鬥。 1942-1943年協助計劃和實施盟軍在北非和西西里島的登陸作戰。 1944年任實施霸王行動的盟國遠征軍海軍司令,領海軍上將銜,負責海上輸送和保障任務。1945年1月在執行任務中因飛機失事殉職。







空軍指揮官

特拉福德·利·馬洛里
[19]

1942 年11 月接替威廉·肖爾托·道格拉斯出任英國 戰鬥機司令部總司令,隨即晉升空軍上將。1943 年末任盟國遠征軍空軍司令,指揮戰術空軍保證諾曼底登陸的霸王行動準備和實施中的制空權。他在登陸準備期間把英國戰鬥機的控制力提高到敵機難以飛進飛行圈的程度。所以在開始登陸那天,登陸兵力沒有受到德國空軍的干擾。利·馬洛里進行登陸作戰所指揮的英美空軍共有9000架飛機,把德國空軍完全壓制住,轟炸了德軍公路和鐵路運輸線,使德軍後備增援部隊的機動性大大減少。他的這種做法,儘管受到信奉戰略轟炸派的強烈反對,但直接促成了對登陸150英里以內鐵路中心進行轟炸的策略。1944 年11 月調任東南亞盟國空軍總司令,偕同夫人赴任途中,因飛機失事而於12月14日在格萊諾布爾遇難。






美第一集團軍

奧馬爾·納爾遜·布萊德雷
[20]

奧馬爾·納爾遜·布萊德雷(Omar Bradley),美國著 名軍事家、統帥,陸軍五星上將(195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在北非戰場和歐洲戰場的主要指揮官。他是最後一位辭世的五星上將,同時也是第一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







德軍將領

西線總司令

格爾德·馮·倫德施泰特
[21]

格爾德·馮·倫德施泰特(Karl Rudolf Gerd von Rundstedt ,1875年—1953年),納粹德國的陸軍元帥。1892年畢業于格羅斯利希菲爾德高級軍校,派駐到卡塞爾步兵團任職。1900年出任步兵團中尉副官。1907年從軍事學校畢業後,升任步兵團上尉連長。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初任預備第22師參謀官,繼任喀爾巴阡山某軍首席少校參謀官,一戰結束時任西線第15軍參謀長。一戰後,歷任騎兵第3師參謀長、第2集團軍參謀長、騎兵第2師師長、步兵3師師長、第3軍區司令。1932年10月晉升為步兵上將,擔任第1集團軍司令。1940年7月19日晉升為德國陸軍元帥。他是納粹政權軍官中資歷最老的軍事指揮官之一,一生對政治都缺乏興趣和了解。






B集團軍

埃爾溫·約翰尼斯·尤根·隆美爾
[22]

埃爾溫·約翰尼斯·尤根·隆美爾(德語:Erwin Rommel),納粹德國的陸軍元帥,著名的軍事家、戰術家、理論家,綽號"沙漠之狐,帝國之鷹"。與曼施坦因、古德里安被後人並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








第七集團軍

弗雷德里希·多爾曼
[23]

弗雷德里希·多爾曼(Friedrich DOLLMANN,1882-1944.6.28),1914年,多爾曼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留在國防軍中任職。1936年,多爾曼升任第九防區司令。後任第7集團軍上將司令。1940年4月,多爾曼指揮該7集團軍入侵法國。後留在法國執行占領任務,仍任第7集團軍司令。1940年7月19日,多爾曼晉升為大將。1944年,多爾曼負責對布列塔尼和諾曼底的防禦(第7集團軍)。1944年6月5日,多爾曼離開司令部前去進行圖上演習,這時盟軍發動了進攻。他的部隊首當其衝。1944年6月28日,凌晨,多爾曼因希特勒就瑟堡的過早丟失責備過他,他擔心受過懲罰,於當日上午10時服毒自殺。






西線總司令

奧托·莫里茨·瓦爾特·莫德爾
[24]

奧托·莫里茨·瓦爾特·莫德爾(Otto Moritz Walter Model,1891年1月24日-1945年4月21日),德國陸軍元帥。戰爭結束,莫德爾已是上尉,繼續在陸軍中服務,曾擔任步兵第二團團長。1935年被任命為陸軍參謀本部技術司司長。他當時的長官曼斯坦因將軍誇他是群人中的強者,並喻之為"鯉魚池中的梭魚"。









戰後分析

獲勝原因

戰後墓地
[25]

諾曼底登陸戰役是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戰役,是戰略性的戰役,為開闢歐洲的第二戰場奠定了基礎,對加速法西斯德國的崩潰以及戰後歐洲局勢,都起了重要作用。盟軍登陸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成功組織了戰略欺騙,使得德軍統帥部判斷錯誤,不僅保障了登陸作戰的突然性,還保證了戰役順利進行,對整個戰役具有重大影響。盟軍通過海空軍的卓有成效的佯動,成功運用了雙重特工、電子干擾,以及在英國東南部地區偽裝部隊及船隻的集結等一系列措施,再加上嚴格的保密措施,使德軍統帥部在很長時間裡對盟軍登陸地點、時間都作出了錯誤判斷,甚至在盟軍諾曼底登陸後仍認為是牽制性的佯攻,這就導致了德軍在西線的大部分兵力、兵器被浪費在加萊地區,而在諾曼底則因兵力單薄無法抵禦盟軍的登陸。

二、掌握絕對制空、制海權。這是登陸成功的重要原因。盟軍投入作戰的飛機達13700架,軍艦9000艘,是德國飛機、軍艦的數十倍。在登陸前空軍對德國空軍基地、航空工業及新武器研製基地等目標進行了大規模轟炸,嚴重削弱了德國的戰爭潛力。盟軍並憑藉絕對優勢海空軍,保障了登陸部隊在航渡中的安全。在登陸前後,盟國空軍對戰區範圍內的交通線進行了嚴密的空中封鎖,使德軍為數不多的增援部隊也無法及時成建制投入反擊。在登陸部隊突擊上陸的關鍵時刻,海空軍更是給予了極為有力的火力支援,尤其在奧馬哈海灘,完全依靠海空軍火力支援才取得了成功。

三、充足的物資準備和周密的偵察保障。盟軍為確保登陸成功,進行了長達近一年的準備,而且參戰部隊多,裝備全,登陸前盟軍作戰物資和裝備器材的準備十分充足。在登陸後,也保障了不間斷的後期補給。尤其是創造性的人工港和海底輸油管線,更是在保障部隊和物資的順利上陸中發揮了巨大作用。而在偵察保障中,一面作為戰略欺騙對加萊地區組織了偵察,一面對諾曼底地區進行了大量水文、氣象、地質偵察,為選擇具體登陸時間和登陸地點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數據。還通過空中偵察基本獲得了諾曼底地區的德軍兵力部署、防禦設施等情況,為戰役的實施起了重要作用。

四、逼真的戰前訓練。由於登陸作戰是一種極為複雜的作戰樣式,盟軍在登陸前對參戰部隊的組織和行動進行了反覆多次近似實戰的模擬演練,以使部隊儘快掌握相關的作戰技能,提高了部隊戰鬥力。戰後參戰人員對戰前訓練特別是湯普森的訓練基地給予了高度評價。

五、惡劣天氣的影響。天氣是登陸作戰中關鍵因素之一。由於惡劣天氣的影響,盟軍不僅將登陸時間由1944年6月5日推遲到6月6日,而且在空降作戰、海上航渡、火力準備等過程中都受到不小困難。但也正是惡劣天氣使德軍喪失了必要的警惕,增加了登陸的突然性。

儘管盟軍登陸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在戰鬥中也暴露不少問題。如雖掌握絕對海空優勢,又在敵兵力薄弱的次要防禦方向登陸,卻因組織指揮不得力,部隊攻擊力不夠銳利,使得建立登陸場的速度太慢,平均每日僅1.8--2.7公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戰役進程。又如偵察工作還不夠及時周密,特別是未能迅速查明德軍精銳的第352步兵師的去向,使得在奧馬哈海灘登陸的美軍遭到頑強抵抗,蒙受巨大的人員傷亡。再如空軍兵力使用不當,造成了兵力兵器的嚴重浪費。在6月6日登陸前的航空火力準備中,出動2500架次重轟炸機,投彈1萬噸,這種從高空轟炸小型、點狀的海岸防禦工事,效果很不理想。在7月7日對卡昂的轟炸中,對面積約3.5平方公里地區集中投彈達2500噸,如此猛烈的轟炸所造成的大片廢墟瓦礫甚至嚴重阻礙己方地面部隊的推進。

德失利原因

諾曼底登陸
[26]

在戰略上,兵力因受到多方牽制而不得不分散。德國在1944年6月的兵力部署是在蘇聯為179個師又5個旅,在北歐的挪威瑞典為13個師,在意大利為21個師,南斯拉夫為25個師,希臘為12個師,匈牙利為4個師。而在大西洋沿岸的法國、比利時、荷蘭共60個師,約占其總兵力的18%,在這60個師中,部署在加萊有23個師,在盟軍登陸的諾曼底僅為6個師又3個團,約占其總兵力的2%。雖然德軍在盟軍登陸後陸續由各地調集了21個師進行增援,但由於盟國空軍的空中封鎖,這些援兵大都不成建制的零星投入作戰,無法組織起有力的反擊。而在同一時期里,盟軍在43天中從諾曼底上陸共9個軍39個師約165萬人,(在39個師中從國別上是美國20個師,英國14個師,加拿大3個師,自由法國和波蘭各1個師;從種類上是24個步兵師,11個裝甲師,4個空降師),物資約66萬噸,坦克約4000輛,各種機動車輛約20萬輛。在戰術上,指揮不統一,德軍戰役司令無權指揮海軍和空軍,也就無法組織起有效的三軍協同抗登陸。即便在陸軍中,也沒有統一的抗登陸方針,西線德軍總司令龍德施泰特與B集團軍群司令隆美爾存在嚴重分歧,前者主張將主力配置在戰役縱深,以堅決的反擊來抗擊登陸;後者主張憑藉堅固的海灘防禦工事,殲敵於灘頭。這一分歧,導致了德軍在法國的4個裝甲師既未配置在戰役縱深,也未部署在沿海地區,嚴重削弱了德軍本已不強的防禦力量,再加上德軍戰略預備隊裝甲師的指揮權又在德軍統帥部,而且命令由於盟軍的電子干擾和空襲,上傳下達也不暢通,錯過了最佳的反擊時機。 海空力量過於薄弱,實力太過相差懸殊。作為抗登陸的重要力量,德軍海空軍實在太弱,其空軍既要在廣闊的蘇德戰場上作戰,又要對付盟軍對德國本土的戰略轟炸,能用於諾曼底的航空兵力少得可憐,德軍竭盡全力從各地抽調飛機,也不過區區400架,要迎戰盟軍的13000架,相差三十倍之多!怎有取勝的可能?德國空軍在6月6日後的一周里出動1683架次,可以說是傾其所有,卻僅及盟軍一次直接航空火力準備所出動的2500架次的67%,只相當於盟軍一周總出動架次的6%,根本起不了多大作用,只能進行一些騷擾性的空襲,只不過顯示一下德國空軍還在戰鬥罷了。

諾曼底登陸
[27]

海軍方面,德國海軍的發展本來就不平衡,只注重發展潛艇,忽視大型水面艦艇,再經過幾年戰爭的消耗,到1944年6月,德國海軍大型水面艦艇所剩無幾,只能以潛艇和小型艦艇進行抗登陸。6月6日後,德軍先後出動41艘潛艇,但在盟國強大反潛兵力阻截下,損失了6艘潛艇,只有13艘潛艇進入英吉利海峽,取得擊沉坦克登陸艦、護衛艦、驅逐艦各一艘的戰績。德軍小型艦艇也多次出動,以損失2艘驅逐艦、1艘掃雷艦、9艘魚雷艇、1艘巡邏艇;被擊傷5艘魚雷艇、2艘掃雷艇的代價,擊沉盟軍1艘驅逐艦、5艘坦克登陸艦、3艘人員登陸艇、5艘運輸船。儘管德國海空軍竭盡全力,但實在是實力相差太懸殊,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戰後影響

諾曼底登陸的勝利,宣告了盟軍在歐洲大陸第二戰場的開闢,意味着納粹德國陷入兩面作戰,減輕了蘇軍的壓力,協同蘇軍有力地攻克柏林,迫使法西斯德國提前無條件投降。美軍從而把主力投入太平洋對日全力作戰,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戰後評價

美國史學家薩姆爾·紐蘭德:「從日軍偷襲珍珠港到巴黎陷落、從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到攻克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沒有任何一次戰鬥的意義能夠諾曼底登陸相媲美。」[1]

2004年6月6日,美國總統布什,英國首相布萊爾,法國總統希拉克以及俄羅斯總統普京參加了紀念諾曼底登陸勝利60周年慶祝儀式

艾森豪威爾在諾曼底登陸後說:「毫無疑問,諾曼底戰場是戰爭領域所曾出現過的最大屠宰場之一,那兒一帶的通道、公路和田野上,到處塞滿了毀棄的武器裝備以及人和牲畜的屍體,甚至要通過這個地區也極為困難。我所見到的那幅景象,只有但丁能夠加以描述。一口氣走上幾百碼,而腳步全是踩在死人和腐爛的屍體上……」

紀念活動

官方

2014年5月6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發言人稱,普京不排除下個月前往法國,參加諾曼底登陸70周年紀念日活動。發言人佩斯科夫說,正在研究該行程,"毫無疑問"沒有排除。包括美國總統奧巴馬與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等在內的西方政要,預計將參加此次紀念活動。

英國老兵

2014年6月6日,一名年近九旬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老兵前一天從英國南部一座養老院"出逃",前往法國參加紀念諾曼底登陸70周年活動。

伯納德·喬丹現年89歲,英國海軍退役軍官,5日佩戴獎章並用雨衣遮擋,從位於英格蘭地區薩塞克斯郡霍夫鎮的"松樹養老院"溜走,隨後和一些老兵一同搭乘長途汽車前往法國諾曼底參加"D日"紀念活動。

參考資料

  1. 諾曼底登陸-二戰歷史. 欄目故事. [2019-04-16]. 
  2. 真實的諾曼底登陸戰,比電影慘烈10倍不止!. 搜狐網. [2018-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