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豨莶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豨莶草
豨莶草3.jpg

豨莶草,中药名。为菊科豨莶草属植物豨莶Siegesbeckia orientalis L.或腺梗豨莶Siegesbeckia pubescens Makino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祛风湿,利关节,解毒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风疹湿疮疮痈[1]

中文学名 豨莶草 菊科
植物界 豨莶属
被子植物门 豨莶草、腺梗豨莶、毛梗豨莶
双子叶植物纲 采集时间 夏季开花前或花期均可采收
桔梗目 毒性 小毒

性味

味苦、辛,性寒。

归经

归肝、肾经。[2]

功效

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

主治

用于风湿痹痛,筋骨不利,腰膝无力,半身不遂,高血压病疟疾,黄疸[註 1],痈肿,疮毒,风疹湿疮,虫兽咬伤。

形态特征

  1. 腺梗豨莶(毛豨莶):一年生草本高50-130cm。茎直立,常带紫色,被灰白色长柔毛或腺毛。叶对生,上部叶片较小,椭圆形、卵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2-4cm,宽0.4-2cm;下部叶片较大,宽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长9-14cm,宽4.5-9cm,先端尖,基部楔形,下延成翼柄,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两面均有长柔毛,主脉3出,脉上毛很显著。秋季开花,头状花序多数,在茎顶排成圆锥花序,花序梗细,被密毛和腺毛;总苞片2列,外列5片,长篦形或匙形,长于小花,长1-1.2cm,宽约3mm,内列苞片较短,10-12片,倒卵形,内外列苞片均有腺毛,有粘手感;花杂性黄色,边花舌状,1列,长达35mm,雌性,舌片先端3齿裂;中央花管状,两性,先端5齿裂,雄蕊5个聚药,子房下位,柱头2裂。瘦果具4棱,倒卵形,上部截形较宽,下部渐窄,微弯,长约4mm,黑色,平滑无毛。
  2. 豨莶(感冒草):与上种在外形上类似,其主要区别是植株一般比较小,高多在50cm左右。叶片阔卵状三角形至披针形,中部的最大,叶片基部常有12对浅裂。春夏开花,头状花序下的总苞片条状匙形,总梗不分枝,集成顶生总状花序,顶端一枝梗最短,舌状花稍短,长至2.5mm。瘦果稍膨胀而通常弯曲。

相关配伍

  1. 豨莶草配威灵仙:两药皆有祛风湿止痹痛作用。豨莶草善走窜开泄,长于通经活络;威灵仙辛散而通,长于祛风除湿。二者相须为用,功效更著。适用于风寒湿痹所致筋骨疼痛、四肢麻木等。
  2. 豨莶草配臭梧桐:豨莶草祛风除湿;臭梧桐舒筋活血。二者相配,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的功效显著。适用于风寒湿痹,日久不愈,肢体麻木、腰膝软痛、骨节疼痛、屈伸不利者。
  3. 豨莶草配当归:豨莶草祛风湿,强筋骨,化湿热,解毒;当归补血活血,舒筋活络。两药相配,祛风与活血并施,解毒与养血兼顾,共奏养血活血,祛风除痹,清热解毒之功。适用于风寒湿痹,郁久化热,关节肿痛发热、屈伸不利等。

临床应用

视频

每天一味中药-豨莶草
特色药用植物豨莶草

注释

  1. “黄疸”:黄疸是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患者巩膜黄染常先于黏膜、皮肤而首先被察觉。当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黄疸时,称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也称为显性黄疸。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