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豨薟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豨薟草
豨薟草3.jpg

豨薟草,中藥名。為菊科豨薟草屬植物豨薟Siegesbeckia orientalis L.或腺梗豨薟Siegesbeckia pubescens Makino的乾燥地上部分。具有祛風濕,利關節,解毒的功效。主治風濕痹痛,中風半身不遂風疹濕瘡瘡癰[1]

中文學名 豨薟草 菊科
植物界 豨薟屬
被子植物門 豨薟草、腺梗豨薟、毛梗豨薟
雙子葉植物綱 採集時間 夏季開花前或花期均可採收
桔梗目 毒性 小毒

性味

味苦、辛,性寒。

歸經

歸肝、腎經。[2]

功效

祛風濕,通經絡,清熱解毒。

主治

用於風濕痹痛,筋骨不利,腰膝無力,半身不遂,高血壓病瘧疾,黃疸[註 1],癰腫,瘡毒,風疹濕瘡,蟲獸咬傷。

形態特徵

  1. 腺梗豨薟(毛豨薟):一年生草本高50-130cm。莖直立,常帶紫色,被灰白色長柔毛或腺毛。葉對生,上部葉片較小,橢圓形、卵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長2-4cm,寬0.4-2cm;下部葉片較大,寬卵形或卵狀三角形,長9-14cm,寬4.5-9cm,先端尖,基部楔形,下延成翼柄,邊緣有不規則的鋸齒,兩面均有長柔毛,主脈3出,脈上毛很顯著。秋季開花,頭狀花序多數,在莖頂排成圓錐花序,花序梗細,被密毛和腺毛;總苞片2列,外列5片,長篦形或匙形,長於小花,長1-1.2cm,寬約3mm,內列苞片較短,10-12片,倒卵形,內外列苞片均有腺毛,有粘手感;花雜性黃色,邊花舌狀,1列,長達35mm,雌性,舌片先端3齒裂;中央花管狀,兩性,先端5齒裂,雄蕊5個聚藥,子房下位,柱頭2裂。瘦果具4棱,倒卵形,上部截形較寬,下部漸窄,微彎,長約4mm,黑色,平滑無毛。
  2. 豨薟(感冒草):與上種在外形上類似,其主要區別是植株一般比較小,高多在50cm左右。葉片闊卵狀三角形至披針形,中部的最大,葉片基部常有12對淺裂。春夏開花,頭狀花序下的總苞片條狀匙形,總梗不分枝,集成頂生總狀花序,頂端一枝梗最短,舌狀花稍短,長至2.5mm。瘦果稍膨脹而通常彎曲。

相關配伍

  1. 豨薟草配威靈仙:兩藥皆有祛風濕止痹痛作用。豨薟草善走竄開泄,長於通經活絡;威靈仙辛散而通,長於祛風除濕。二者相須為用,功效更著。適用於風寒濕痹所致筋骨疼痛、四肢麻木等。
  2. 豨薟草配臭梧桐:豨薟草祛風除濕;臭梧桐舒筋活血。二者相配,祛風除濕、活血通絡的功效顯著。適用於風寒濕痹,日久不愈,肢體麻木、腰膝軟痛、骨節疼痛、屈伸不利者。
  3. 豨薟草配當歸:豨薟草祛風濕,強筋骨,化濕熱,解毒;當歸補血活血,舒筋活絡。兩藥相配,祛風與活血並施,解毒與養血兼顧,共奏養血活血,祛風除痹,清熱解毒之功。適用於風寒濕痹,郁久化熱,關節腫痛發熱、屈伸不利等。

臨床應用

視頻

每天一味中藥-豨薟草
特色藥用植物豨薟草

注釋

  1. 「黃疸」:黃疸是常見症狀與體徵,其發生是由於膽紅素代謝障礙而引起血清內膽紅素濃度升高所致。臨床上表現為鞏膜、黏膜、皮膚及其他組織被染成黃色。因鞏膜含有較多的彈性硬蛋白,與膽紅素有較強的親和力,故黃疸患者鞏膜黃染常先於黏膜、皮膚而首先被察覺。當血清總膽紅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黃疸時,稱隱性黃疸或亞臨床黃疸;當血清總膽紅素濃度超過34.2μmol/L時,臨床上即可發現黃疸,也稱為顯性黃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