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赤眉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赤眉军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称: 赤眉军

首领人: 樊崇

根据地: 泰山山区一带

主要组成: 农民

赤眉军,中国古代著名的农民起义军之一。

赤眉军于天凤5年(公元18年)在莒(今山东莒县)起事,首领为琅琊人樊崇,以泰山山区一带为根据地,与政府军对抗。几年之间发展到数万人,其中主要由农民组成,大多不识字,因此以口头传令为主。组织包括地位最高的三老、其次有从事、卒史等名称,大多延用汉朝乡官的名称。

随著赤眉军的发展,在地皇3年(22年)王莽派出其子王匡、廉丹率约十万军队进攻赤眉军,惨遭挫败,赤眉军发展到十万人以上,势力扩及青州徐州兖州豫州各地。

23年,更始皇帝刘玄已即位并攻入长安,赤眉军先是愿意降于更始,但双方随即再度开战,25年赤眉军兵分两路,由樊崇和徐宣分别率领,进攻关中,并拥立汉宗室刘盆子为帝,徐宣任丞相,樊崇因为识字,任御史大夫。同时更始军内部产生内争,将领王匡投奔赤眉军,随即赤眉军攻入长安,杀死刘玄。

赤眉军入长安时,因常年的战乱已导致当地残破,赤眉军只能四处找寻粮食,随后被刘秀派将领冯异击败,遇大雪损失惨重,赤眉军遂决定离开关中,27年在崤底(今河南渑池县礼庄寨)再被冯异打败,樊崇投降,最后被杀。[1]

经过

莒州起义

樊崇,琅琊灵门人(今莒之北境),出身贫寒家庭,是个朴实、勇敢的农民。他身高力大,见义勇为,好打抱不平,穷苦农民都很喜欢他,愿和他一起共事。

莒州本是有古老文化传统的地方,但也是统治阶级剥削压迫农民最残酷的地方,特别到了西汉末年,封建社会矛盾激化,不但被剥削阶级压迫得无法生活下去,连剥削阶级也不能维持他的统治了。王莽篡汉复古"改制″的失败,使严重的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土地兼并的趋势继续发展,压在人民身上的徭役和赋税负担比以前更加沉重。同时统治阶级滥用刑罚,使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樊崇在家乡活不下去,就到莒州雇给人家扎活,想以此摆脱饥饿。但王莽新朝的官吏在莒州更加残酷地向农民勒粮逼税。扎活的樊崇为了活下去,就伙同一起的穷人和一些年轻力壮的农民,于公元18年(新莽天凤五年),在莒州起义。这是继海曲(日照)吕母起义之后,又一次在莒州举起了义旗。

号称赤眉

琅笽郡人樊崇起兵于莒,有众百余人,转战到太山,自号三老。这时青、徐二州闹大饥荒,盗贼蜂起,强盗们认为樊崇勇猛,都归附于他,一年之间扩大到万余人。樊崇同郡人逄安,东海郡人徐宣、谢禄杨音,也各起兵,合起来达数万人,都引兵归樊崇。一起回攻莒县,攻不下,转掠到姑幕县,因而击王莽探汤侯田况,大胜,杀万余人,于是北入青州,所过之地都进行虏掠。回到太山,驻扎南城县,起初,樊崇等因穷困而为盗寇,没有攻城略地的打算。后来队伍渐渐扩大,就互相约定:杀人者处死,伤人者偿创伤。以言辞为约束,没有文书、旌旗、编制、号令。其中职位最高的号为三老,其次为从事,再次为卒吏,一般的泛称为"巨人"。王莽遣平均公廉丹、太师王匡发动进攻。樊崇等准备迎战,但耽心自己部下与王莽兵混淆不清,于是令自己部下都把眉毛涂红以相识别,从此号称赤眉。

纪律严明

赤眉军纪律严明。史书上称"乃相与为约: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其中最尊者号三老,次从事,次卒吏",相互间称"巨人"。赤眉军以泰山作根据地,在青、徐二州间来回打击官府,抢粮救灾。各地均有富翁,存粮如山。周围百姓,因连年干旱和蝗虫灾害,草根树皮都吃不上,饥饿的人民四处流离,死者无数。樊崇看到面黄肌瘦的老百姓和沿途饿死的民众,伤心流泪,他下令起义军:所到之处打击贪官污吏,抢粮救灾。当地刺吏、郡守不能治,逃之夭夭。

发展壮大

公元21年(地皇二年),王莽派大将景尚率领一队官兵来剿樊崇领导的起义大军。赤眉军和官军大战一年多,打了大胜仗,把景尚杀死。王莽大怒,又派遣太师王匡、更始将军廉丹率十万大军赶来镇压赤眉军。赤眉军作战勇敢,又深得百姓拥护,在成昌(今山东东平县)大战一场,樊崇一枪刺中了王匡的大腿,王匡慌忙夺路逃命,廉丹被赤眉军首领之一董宪杀死,官军溃败。经过这场大战,赤眉军更加壮大了,发展成十多万人的武装。

昆阳之战

公元23年,地主阶级反王莽的武装集团立刘玄做汉帝,号称更始帝。

更始政权建立后,派王凤、王常、刘秀等率兵攻占昆阳(今河南叶县)、定陵(今河南舞阳东北)、郾县(今河南郾城)等地,又派刘演率兵进攻宛城。王莽发州郡兵四十三万,号称百万,由王邑、王寻率领,企图一举消灭绿林军。莽军南出颍川,前锋约十万人进围昆阳。王凤、王常率义军八九千人坚守昆阳,以待援兵。刘秀、李轶等轻骑突围,从郾、定陵等地召集一万余义军星夜驰援。进抵昆阳时,刘秀率死士三千人从城西突袭王邑、王寻的中军大营,杀王寻。昆阳守军也乘机出击,内外夹攻,莽军大溃,王邑与残部数千人逃归洛阳。

新莽灭亡

莽军主力被歼后,各地纷纷起兵,诛杀新莽官吏,用汉年号,以待更始诏命。新市、平林诸将看到刘演、刘秀的声名日盛,劝刘玄除掉了刘演。绿林军随即兵分两路:一路由王匡率领攻洛阳,一路由申屠建、李松率领攻武关。更始元年(公元23年)九月,绿林军在各种反莽力量的配合下,顺利攻取长安。王莽逃至渐台,被商人杜吴砍死,从而结束了新莽政权的统治。十月,刘玄北都洛阳,次年又移都长安。

拥立建世

刘盆子生于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卒年不详,陕西郑县(今陕西华县)人。据清《纲鉴易知录》载:刘盆子本为西汉式侯,更始政权大司马刘萌之子。称帝前在赤眉军中主管放牛,称"牛吏"。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六月由赤眉军拥立为帝,史称"建世皇帝"。刘盆子被拥立为帝,比更始帝刘玄更充满偶然性。

公元21年,王莽派大将军景尚镇压赤眉军,第二年年初就被赤眉军打败,景尚被杀。王莽又派更始将军廉丹,太师王匡(与绿林军王匡同名)率十几万大军在无盐(今山东东平)与赤眉军决战,王莽军大败,死伤过半,王匡逃跑,廉丹等20多名将尉被杀。无盐大捷后,赤眉军在黄河南北纵横弛骋,队伍扩大到数十万人。

公元23年,绿林北路军攻克洛阳,更始帝由宛城迁都洛阳后,赤眉军首领亲自去洛阳表示愿意与更始政权合作。但更始帝采取冷漠应付的态度,只封樊崇等20几人为列侯,无权无禄。樊崇等人愤然离开回到赤眉军营地,自此绿林、赤眉两军分裂。第二年冬,赤眉军拥兵30万,分两路向西进攻长安,要取代更始政权。当赤眉军走到华阴县时,他们考虑:已接近都城长安,而我们还没有一个称号,就是打败更始皇帝,天下的百姓也会把我们当作一帮匪徒,不会承认我们。我们也应该拥立一个姓刘的皇族,以伸张正义为名,名正言顺的讨伐刘玄。于是,他们就在军中找到了一个15岁的牛官刘盆子,拥立他为"上将军"(樊崇等人认为古代皇帝带兵打仗,称上将军,那么上将军就是皇帝)。刚找到刘盆子时,他还是牧童装束,披散着头发,光着双脚,衣不遮体,紧张的面赤流汗,见到他平时敬畏的大将军向他叩头时,吓得他几乎要哭出来。随后,在樊崇的安排下,建立了"建世政权",并宣布,徐宣为丞相;樊崇为御史大夫;逄安为左大司马;谢禄为右大司马。

当赤眉军向东撤出关中时,被刘秀的大军堵截在崤山谷底(今河南渑池,洛宁两县之间的崤山),赤眉军死伤过半,余部东退到今河南宜阳,但又陷入刘秀的重重包围之中。饥寒交迫、疲惫不堪的赤眉军走投无路。于是派刘恭觐见刘秀,请求投降,刘恭对刘秀说:"刘盆子率百万部众,归降陛下,陛下怎么对待我们?"刘秀回答说:"饶你们不死呀"。第二天,刘盆子和丞相徐宣以下的官员,袒胸露背到刘秀军营投降,献出了西汉王朝的传国玉玺和绶带,建世政权灭亡。

这时的赤眉军尚有10几万人,兵甲器械堆放在宜阳城西,高与山齐。刘秀下令宜阳县令供应他们饮食,第三天又把他们集合起来,排列在洛水岸边,让其首领观看,并对樊崇等人说:"是不是对投降后悔了?放你们回军营,指挥你们的军队,和我决个胜负,我不想强迫你们服气"。徐宣等人向刘秀叩头说:"如果能够归降,如同脱离虎口,投入母亲的怀抱,的确高兴欣喜,哪有什么怨恨呢"。刘秀不无快意,但又不无蔑视地徐宣说:"你算是钝刀中的快刀,庸人中的能人了"。刘秀把樊崇等赤眉军将领及妻子安排在洛阳居住,分给了他们田宅。不久,刘秀给樊崇加了个谋反的罪名,把他杀了。

刘秀怜悯建世帝刘盆子的遭遇,让他在叔父的赵王(刘秀称帝后,封他的叔父刘良为赵王)府中当了个郎官(管理车马、门户并内充侍卫的小官)

后来刘盆子因病失明,光武帝便赐予他荥阳一带的均输官地,开设商铺,使他终身收取那里的赋税。

诛灭更始

公元24年初,刘玄从洛阳迁都长安,纪律严明。但刘玄进入长安后,大封宗室,生活日益腐化,日夜与妇人在后庭饮宴。起义军将领和刘玄等旧贵族的矛盾也尖锐起来。刘玄杀死起义军将领申屠建、陈牧、成丹等人。王匡、张卯等不满,率军反抗,但被刘玄击败,他们便率军投奔了赤眉军。这时,赤眉军已在东方发展成一支强大的军队。

刘玄初都洛阳时,樊崇曾想与绿林军联合,他亲率二十余人到洛阳,表示愿受更始政权指挥,但刘玄很冷淡,仅给以空头列侯官爵。樊崇等不满,返回赤眉军中,分军两路向中原进击。

刘玄见刘秀声威日盛,对他产生疑忌,于是遣使者立其为萧王,令他罢兵率领部下将士回长安,又派遣苗曾为幽州牧,韦顺为上谷太守,蔡充为渔阳太守,企图瓦解刘秀在河北的势力。当时刘秀居住于邯郸宫温明殿,耿弇到床前说道:"今更始失政,君臣淫乱,诸将在京畿之内擅作威福,王公贵戚们在京都纵横暴虐。天子之命,出不了城门,下面的州牧郡守,动不动就被迁徙更换,百姓不知所从,士民莫敢自安。虏掠财物,劫掠妇女,怀有金玉的大富显贵,没有能生还的。平民百姓捶胸顿足,反而更加思念王莽。又有铜马、赤眉军,拥众数十百万,更始不能剿灭。更始的失败为期不远。您首举义旗于南阳,破百万之军;今平定河北,据有天府之地。以大义讨伐,发出号令,群起响应,天下只要传檄就可平定。天下是最为重要的,不可让外姓人得到。听说有使者从西方来,要你罢兵,千万别听。今官吏士卒死亡的多,我愿回幽州去,增发精兵,以成大计。"

公元25年9月,赤眉军攻入长安,推翻了更始政权,建世帝入住长乐宫。以后几天,赤眉军在长安城中大肆抢劫,长安百姓不知哪个军队是百姓的军队,也不知应该归顺何人,所以赤眉军得不到人民的支持。而这时,关中的地主豪强隐藏粮食,聚众反抗,与赤眉军为敌,致使长安城中粮食奇缺,对于这些,赤眉军束手无策。

公元26年春,长安粮绝,赤眉军不得不向西转移寻找出路,但又遭到在天水自立为王的"西州上将军"隗嚣和风雪的阻击,只好返回长安。但这时的长安已被刘秀的大将军邓禹占领,经过激战,赤眉军打败了邓禹,9月重新占领长安。而这一年,关中大旱,豪族又坚壁清野,赤眉军无法解决粮食问题,12月不得不引兵向东撤退。

兵败长安

赤眉军入长安,得到人民的热烈拥护,却遇到关中豪强地主富商的破坏与顽抗。他们组织武装,隐藏粮食,制造混乱。赤眉军被迫退出长安,转移于安定、北地(今甘肃固原、怀县)一带,又遇大雪,并遭到拥兵割据的隗嚣地主武装的袭击,再折回长安。而此时的长安,已是"城郭皆空,白骨蔽野",赤眉军只得出关东归。

再说刘秀到河北以后,就释放囚徒,废除王莽苛政,恢复汉朝官制,地主武装纷纷前来归附。势力渐渐壮大,在黄河以北站稳了脚跟。

当时,河北地区的铜马、青犊等部农民起义军尚有百万之众。刘秀采取避实击虚的战略,首先对分散在冀州、兖州一带(今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交界地区)的农民起义军进行残酷镇压。势力强大后,又打败力量较强的铜马、青犊等农民军。然后用诱降手段收编了一些零散的农民军。这样,黄河以北的地盘都为刘秀所有。接着,刘秀又趁赤眉军出兵西进之机,两路出击,扩充势力,一路自河北南下,夺取原赤眉军的地盘;一路从河北往西,进攻并州(今山西省)。两路军所指之处,攻无不克,捷报频传,势力进一步扩大,中原之地尽为刘秀所占。

刘秀得势,一些割据势力纷纷归附。在功臣诸将的拥戴下,刘秀于公元25年六月在鄗城(今河北高邑)正式即位称帝,年号建武,国号仍称汉,表示重建被王莽篡夺了的汉朝。后来又定都洛阳。

最终失败

东汉政权建立以后,面临的大敌之一是赤眉军的建世政权。当刘秀派吴汉围攻洛阳时,赤眉军也已攻入更始政权的都城长安,更始帝刘玄出逃在外。

此时刘秀虽然据有河北,但在广大的东方和南方,农民起义军余部和地方割据势力仍为数众多,更始政权在这些地区也有很强的势力。和这些形形色色的武装力量相比,刘秀只不过才占据了巴掌大的一块地方,其实力也不足以与号称百万之众的赤眉军展开最后决战。基于这一情形,刘秀在赤眉军攻入长安的同时,没有立即同赤眉军发生大规模的正面冲突,而是立即发布诏书,封刘玄为 淮阳王 ,并声称 吏人敢有贼害者,罪同大逆。这样,刘秀便将原来倾向于刘玄更始政权的地主豪强势力,争取到自己一边来了,也为赤眉军进入长安后制造了重重困难。果然,长安周围的地主武装都对赤眉军的建世政权采取不合作态度, 往往聚为营保,各坚守不下,甚至图谋劫出更始皇帝刘玄。另一方面,刘秀还派邓禹率领二万精兵尾随赤眉军入河东郡,伺机入关。刘秀在完成了这些工作之后,便集中主要力量用来在长安以东构筑防线。刘秀派吴汉等人率军扫平了河北地区檀乡、五校、青犊、富平、获索等农民军;同时,遣岑彭、景丹等人向洛阳以南的河南、荆州地区推进,更始政权任命的淮阳太守暴汜、宛王刘赐、邓王王常等纷纷投降,豫西地区的众多小股农民武装也先后被削平。这样,在赤眉军据有长安的一段时间内,刘秀已完成占领从河北地区经洛阳向南到河南、荆州地区以及豫西地区一线的重大战略部署,加上原来已派邓禹占领河东,不但堵住了赤眉军东归的道路,而且形成了对长安的大半个包围圈。

此时,赤眉军在长安城中并没有充分利用占领首都的优势,稳定秩序,继续扩大战果,而是贪恋京师,论功行赏不休。纪律也松弛下来,甚至发展到 烧宫室市里,宗庙园陵皆发掘。由于赤眉军百万之众固守几经战乱的长安孤城,仅四个月后,建世政权便陷入了军粮严重匮乏的地步。为筹集粮草,赤眉军放弃长安,引兵向西,取道南山、鄠县,转向西北的安定、北地一带。在那里,赤眉军虽然打败了更始将军严春,终因天寒地冻,加之遇到陇西豪强隗嚣的阻击,战斗力大为削弱,只好返回长安。此时,三辅地区经过连年战乱,已是 城郭皆空,白骨蔽野 了。建武二年(公元26年),只剩下二十余万人的赤眉军只好离开长安,出华阴,准备向东方转移。建武三年闰正月,赤眉军行至渑池崤底时,遭刘秀部将冯异伏击,大败而逃。

接着,赤眉军南下宜阳(河南洛宁),陷入刘秀设下的包围圈中。饥寒交迫的赤眉军卒突遇伏兵,又逢大雨,措手不及,被刘秀全歼。

三月,刘秀军占领长安。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