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超勇级巡洋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超勇级巡洋舰是清朝北洋水师向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订购的无防护巡洋舰,部分工程后来外包给米切尔船厂。本级舰有两艘:超勇舰及扬威舰,造价共65万两白银[1]

两舰实际上还有一艘同级舰,即旧日本海军的筑紫号。原本这艘姊妹舰由同一家公司为智利海军所建造,由于智利海军放弃了这艘军舰,因此由日本买下。三舰虽然作为敌对双方都参加了甲午战争,但清军将超勇号及扬威号当成战列舰,而日军知道本级舰的缺点,只让筑紫号负责支援任务,不把它当战列舰,因此三舰并未直接交战过。

订造经过

1874年牡丹社事件发生后,清政府重新开始重视海军建设。时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借机撮合清政府,向英国采购了一批蚊子船(小吨位炮艇)。此后赫德一直积极致力于参与清朝的海军事务。大约这段时间,乔治·怀特威克·伦道尔根据利萨海战的经验,带头设计了一种小型带撞角的军舰,认为可以战胜更为大型的铁甲舰。时任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主任金登干得到消息后,在1879年6月15日发电报给赫德,称阿姆斯特朗公司新近推出一款先进的无防护巡洋舰,设计排水1200吨、吃水15英尺(4.6米),航速15节(27.8千米每小时),装备两门重25吨、号称可以击穿任何铁甲舰的新式后膛炮,估计造价约9万英镑。由于当时清朝水师仅拥有一些炮舰和蚊子船,该款军舰将可以成为清朝水师的有力战力。5天后金登干再次致信赫德,详细介绍了新设计的性能,并强调清朝财政能力有限,与其购买少量大型昂贵的铁甲舰,还不如购买一批小型廉价的巡洋舰;而且金登干还很乐观地预计铁甲舰很快就会像盔甲一样退出历史。

李鸿章对这一设计非常感兴趣,1879年12月9日,李鸿章正式委托赫德向阿姆斯特朗公司洽谈订购两艘这种新式的撞击巡洋舰。12月11日,李鸿章上奏朝廷,一方面强调清朝尽快装备新巡洋舰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他也并没有完全相信了英方的观点,仍然明确指出,他认为未来海军依然需要铁甲舰进行舰队决战,因此这两艘巡洋舰将仅是规划中的铁甲舰舰队的第一步而已。赫德很重视这一笔订单,视为拓展英国对华影响力的良机,因此嘱咐金登干务必要求承建方实现航速15节的目标;同时提醒金登干,李鸿章很看重舰载鱼雷艇的威力,要求鱼雷艇要能达到17~18节(31.5~33.3千米每小时);此外交付日期应该在1881年春。1879年12月18日,双方正式签订合同[2],两艘巡洋舰总报价16万英镑,低于最初的意向价格。1880年4月17日,中方将首批三分之一的款项汇至中国海关在丽如银行的账户内。经金登干提议,赫德将两舰分别命名为白羊座号和金牛座号,寓意两舰均拥有如羊角般的撞角,并且是由欧洲建造。同年12月27日,李鸿章正式将两舰命名为超勇号和杨威号。

英方在合同谈判期间曾经答应了中方对舰载鱼雷艇的要求。但真正建造时发现,由于本级舰体尺寸所限,无法搭载太大的鱼雷艇;同时因为干舷很低,主炮相比舰体吨位又非常重,因此也很难进行起吊鱼雷艇的作业。对此伦道尔和金登干建议,用装备杆雷的汽艇代替鱼雷艇。由于此时国际形势恶化,俄国从海上进攻渤海湾,亟需军舰的李鸿章只好勉强同意了该设计改动。但因为李鸿章决定采购该款巡洋舰的原因之一就是英方承诺可以搭载鱼雷艇,他对此感到十分愤怒,认为是赫德与厂商合谋的诈骗。这一矛盾导致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日后李鸿章完全撇开英国厂商,也不再让赫德插手军舰采购事宜,在订购定远级铁甲舰和济远级防护巡洋舰时,转向了德国厂商。接连失去大额合同的英方经多方活动、游说,最后才争取到两艘致远级防护巡洋舰的订单。

视频

高砂号防护巡洋舰 相关视频

抄袭还是潮流?中日海军巡洋舰“吉野”和“致远”为何
走向共和:日本买回了吉野号巡洋舰,等待时机跟北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