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邓文仪」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37: 行 37:
 
 邓文仪<ref>[http://news.southcn.com/hktwma/zhuanti/hp/hero/200406170785.htm http://news.southcn.com/hktwma/zhuanti/hp/hero/200406170785.htm]南方网.2004-06-17[引用日期2012-010-7]]</ref>(1905年12月18日—1998年7月13日),湖南醴陵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
 
 邓文仪<ref>[http://news.southcn.com/hktwma/zhuanti/hp/hero/200406170785.htm http://news.southcn.com/hktwma/zhuanti/hp/hero/200406170785.htm]南方网.2004-06-17[引用日期2012-010-7]]</ref>(1905年12月18日—1998年7月13日),湖南醴陵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
  
*1928年后任蒋介石侍从秘书;抗战期间,任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训练团政治部主任和政治总教官,成都中央军校政治部中将主任兼军校特别党部书记长,第三战区政治部主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党务委员;
+
*1928年后任[[ 蒋介石]] 侍从秘书;抗战期间,任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训练团政治部主任和政治总教官,[[ 成都]] 中央军校政治部中将主任兼军校特别党部书记长,第三战区政治部主任,[[ 国民党]]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党务委员;
  
*1949年到台湾后,任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行政院”]]内务部政务次长等职;晚年积极筹建台湾[[“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并担任会长,主张和平统一中国;
+
*1949年到[[ 台湾]] 后,任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行政院”]]内务部政务次长等职;晚年积极筹建台湾[[“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并担任会长,主张和平统一中国;
  
*1990年曾秘密回到祖国大陆,与[[邓小平、徐向前、江泽民]]亲切会面,
+
*1990年曾秘密回到祖国大陆,与[[[[邓小平]] [[ 徐向前]] [[ 江泽民]]]]亲切会面,  
 +
 +
[[File:邓文仪16.jpg|缩略图|左|40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8691489438&di=b68ecc1fbbea2db9af5e18977bea5a48&imgtype=0&src=http%3A%2F%2Fwww.southcn.com%2Fnews%2Fhktwma%2Fzhuanti%2Fhp%2Fhero%2F200406170785_415640.jpg 原图链接][http://news.southcn.com/hktwma/zhuanti/hp/hero/200406170785.htm  图片来源于南方网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邓文仪]]]<ref>[http://news.southcn.com/hktwma/zhuanti/hp/hero/200406170785.htm (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邓文仪)], 南方网.2004-06-17[引用日期2012-010-7]</ref>
  
*1998年在美国去世,享年93岁。
+
==== 人物简介 ==== 
  
人物简介编辑
+
[[ 邓文仪]] (黄埔军校) <ref>[http://news.southcn.com/hktwma/zhuanti/hp/hero/200406170785.htm S (黄埔军校) 第一期学生邓文仪], 南方网.2004-06-17[引用日期2012-010-7]</ref> (1905年—1998年),原国民党中央常委,台湾中国文化学院教授;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905年生于醴陵县农村家庭;1923年上初中四年级时报名参加广东政府军政部长程潜创办的教导营学兵连,投笔从戎,技身国民革命。
邓文仪
+
 
邓文仪(黄埔军校)
+
1924年初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一队学习,在开学典礼上聆听了[[ 孙中山]] 的训示,加入了中国[[ 国民党]] ,参加了到韶关随侍[[ 孙中山]] 的勤务工作;1924年底提前毕业,随同黄埔军校教导团参加东征讨伐叛军陈炯明的战斗,曾负伤;1925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邓文仪 (黄埔军校) [1]
+
 
 (1905年—1998年),原国民党中央常委,台湾中国文化学院教授;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905年生于醴陵县农村家庭;1923年上初中四年级时报名参加广东政府军政部长程潜创办的教导营学兵连,投笔从戎,技身国民革命。
+
1927 年1月回国参加[[ 北伐军]] ,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师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代主任,授少将;1928年任总司令部侍从参谋;1931年起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秘书8年,参加发起"新生活运动",曾获宝鼎勋章;1931年冬,在[[ 蒋介石]] 授意下,国民党特务组织复兴社成立,他又是复兴社[[ 十三太保]] 之一;1932年后,他积极参加[[ 蒋介石]] 发动的“剿共”战争,曾主编《“剿匪”文献》。
1924年初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一队学习,在开学典礼上聆听了孙中山的训示,加入了中国国民党,参加了到韶关随侍孙中山的勤务工作;1924年底提前毕业,随同黄埔军校教导团参加东征讨伐叛军陈炯明的战斗,曾负伤;1925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7 年1月回国参加北伐军,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师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代主任,授少将;1928年任总司令部侍从参谋;1931年起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秘书8年,参加发起"新生活运动",曾获宝鼎勋章;1931年冬,在蒋介石授意下,国民党特务组织复兴社成立,他又是复兴社十三太保之一;1932年后,他积极参加蒋介石发动的“剿共”战争,曾主编《“剿匪”文献》。
+
 
1935年被派赴莫斯科,任中国驻苏联大使馆首席武官;1936年任三民主义力行社书记,参与处理西安事变;1938年调任成都陆军军官学校政治部主任兼委员长成都行辕政治部主任,授中将,主持训练3万名军官和学员;1941年调任第三战区政治部主任。
+
1935年被派赴[[ 莫斯科]] ,任中国驻[[ 苏联]] 大使馆首席武官;1936年任三民主义力行社书记,参与处理[[ 西安]] 事变;1938年调任[[ 成都]] 陆军军官学校政治部主任兼委员长[[ 成都]] 行辕政治部主任,授中将,主持训练3万名军官和学员;1941年调任第三战区政治部主任。
1944年
+
 
邓文仪
+
1944年 [[ 邓文仪]] 任国民党青年军政治部设计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945年任军委会政治部第一厅厅长,两度赴[[ 新疆]] 视察;1946年任[[ 中华民国]] 国防部新闻局局长;1947年任国防部政工局局长兼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委员、中央常委;1949年8月初,作为国防部政工局局长,曾奉[[ 蒋介石]] 之命到[[ 湖南]] 长沙劝阻陈明仁将军起义,未果,匆匆飞离[[ 长沙]] ;后去[[ 台湾]] <ref>[http://www.library.hn.cn/hxrw/xdrw/xjlwrs/dwy.htm  邓文仪资料 )], 湖南图书馆</ref>
邓文仪 [1]
+
 
任国民党青年军政治部设计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945年任军委会政治部第一厅厅长,两度赴新疆视察;1946年任中华民国国防部新闻局局长;1947年任国防部政工局局长兼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委员、中央常委;1949年8月初,作为国防部政工局局长,曾奉蒋介石之命到湖南长沙劝阻陈明仁将军起义,未果,匆匆飞离长沙;后去台湾。 [2]  
+
1950年,任台湾国民党省党部主任委员
1950年,任台湾国民党省党部主任委员 。1951 年任"革命实践研究院"副主任、代主任 。1952 年起任"行政院内政部"政务次长6年,负责实施台湾土地改革及地方自治;1957年任"行政院"退役官兵就业辅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9年起任国防研究院讲师10年;后任中国文化学院教授;曾获香港世界大学颁赠文学名誉博士。
+
 
 晚年深研道教,获选台湾中国道教总会理事长;著有《游踪万里》、《台湾游记》、《农村访问记》、《耕者有其田记实》、《黄埔精神》、《冒险犯难记 》、 《从军报国记》、《民族复兴记》、《青年、战争、革命》、《政治工作的经验与教训|》等文稿。
+
1951 年任"革命实践研究院"副主任、代主任
1998年7月13日在美国去世,享年93岁。 [3]
+
 
  人物 平编辑
+
1952 年起任"行政院内政部"政务次长6年,负责实施台湾土地改革及地方自治;1957年任"行政院"退役官兵就业辅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9年起任国防研究院讲师10年;后任中国文化学院教授;曾获[[ 香港]] 世界大学颁赠文学名誉博士。
  早年经历
+
 
邓文仪
+
 晚年深研[[ 道教]] ,获选[[ 台湾]][[ 中国]] 道教总会理事长;著有《游踪万里》、《台湾游记》、《农村访问记》、《耕者有其田记实》、《黄埔精神》、《冒险犯难记《从军报国记》、《民族复兴记》、《青年、战争、革命》、《政治工作的经验与教训|》等文稿。  
邓文仪
+
 
邓文仪
+
=== 早年 涯 ===
,1905 年12月18日生于湖南醴陵,其祖父是摆卖衣服地摊的,父亲是湖南醴陵的一家糖果杂货店的店主。当他还是个小学生时,便深受他的校长王英兆的影响,王是一个保定军事学校的毕业生:他使这个年轻的学生一头栽入了游侠剑客和盗匪的传统小说与史诗之中。王先生每星期两晚上要给学生们讲《水浒》的故事,描述和分析书中的人物及其个性,他们的武艺、社会背景和“绿林好汉”的正义行为。于是,在校长的影响下,邓和他的同学们逐渐地把《三国演义》、《七侠五义》、《七剑十三侠》、《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平西》、《岳飞传》,及《班超平中亚》等里面的人物视为自己的榜样。
+
   
 于是,小业主之子邓文仪,与中国许多受武侠小说吸引的青少年一样,怀着一种浪漫的决心长大——就像毛泽东那样,他决心做一个见义勇为、扶济贫弱、默默无闻、救国救民、任劳任怨、不为财色所动的正人“君子”,一个现代的“游侠”。他读中学时所碰到的经济困难更增强了他的这种决心。那时,他家没钱支付他在校的食宿。邓两次得徒步跋涉60里路回家,乞求父母给钱付费。但无论邓如何痛哭流涕,他母亲最终只能凑起一块钱来,于是他不得不学会赌博来攒够钱供自己上学。这只能加强他对“绿林好汉”们的敬仰和对小说里拜把兄弟“杀富济贫”的尊重。邓由于受到他们的启发,拒绝结婚,而且在中学毕业的前夕,进入程潜在广州的军事学校,“参加了革命”。一入校他便听说了黄埔军校,于是他成功地通过了黄埔学校的入学考试。
+
[[ 邓文仪]]1905 年12月18日生于[[ 湖南醴陵]] ,其祖父是摆卖衣服地摊的,父亲是[[ 湖南]] 醴陵的一家糖果杂货店的店主。
 军旅 生涯
+
 
1925年
+
当他还是个小学生时,便深受他的校长王英兆的影响,王是一个[[ 保定]] 军事学校的毕业生:他使这个年轻的学生一头栽入了游侠剑客和盗匪的传统小说与史诗之中。
邓文仪 在中央 军校 留影(抗战 间)
+
 
邓文仪 在中央军校留影(抗战期间) [1]
+
王先生每星期两晚上要给学生们讲《水浒》的故事,描述和分析书中的人物及其个性,他们的武艺、社会背景和“绿林好汉”的正义行为。
10月,黄埔军校毕业后邓文仪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3月,他随共产国际代表团回中国,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时,他投靠了蒋介石,并受到重用。历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代理主任及国民党军队师、军政治部主任等职 。1928 年—1934年任蒋介石侍从秘书 。1931 年冬在蒋介石授意下,国民党特务组织复兴社成立,他又是复兴社十三太保之一 。1932 年后,他积极参加蒋介石发动的“剿共”战争,曾主编《“剿匪”文献》。
+
 
1935年任中国驻苏联大使馆首席武官,在莫斯科工作一段时间后,于同年秋回国述职 。12 月初,蒋介石命他迅速返回莫斯科,说有要事让他承办,嘱他不可延误。邓文仪奉办的“要事”,就是陈立夫向蒋介石提出的与中共接洽一事 。1936 年任“三民主义力行社”书记。
+
于是,在校长的影响下,邓和他的同学们逐渐地把《三国演义》、《七侠五义》、《七剑十三侠》、《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平西》、《岳飞传》,及《班超平中亚》等里面的人物视为自己的榜样。
 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任军事委员会政训处(处长贺衷寒)宣传委员会主任委员,同年任武昌青干训练团上校总教官,1938年调任成都陆军军官学校政治部少将主任兼委员长成都行辕政治部主任,1939年4月4日叙任陆军少将,1941年6月调升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政治部中将主任,1944年兼任青年军政治部设计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945年7月调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张治中)第一厅中将厅长。
+
 
1946年任国防部(部长白崇禧)新闻局中将局长,1947年改任国防部政工局局长,旋兼任新闻发言人,期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委员及中央常委。1948年9月22日晋任陆军中将。
+
 于是,小业主之子[[ 邓文仪]] ,与[[ 中国]] 许多受武侠小说吸引的青少年一样,怀着一种浪漫的决心长大——就像[[ 毛泽东]] 那样,他决心做一个见义勇为、扶济贫弱、默默无闻、救国救民、任劳任怨、不为财色所动的正人“君子”,一个现代的“游侠”。
1949年2月,邓文仪在上海发表《和平与战争的发展》的书面谈话,提出所谓四项意见:一、政府要和,二、中共要战,三、北平局部和平成了骗局,四、备战以言和,能战方能和,不惜牺牲一切,与共党周旋到底。
+
 
 台湾 岁月
+
他读中学时所碰到的经济困难更增强了他的这种决心。
1949年
+
 
徐向前( )会见邓文仪(右2) 郑洞国等
+
那时,他家没钱支付他在校的食宿。[[ 文仪]] 两次得徒步跋涉60里路回家,乞求父母给钱付费。但无论邓如何痛哭流涕,他母亲最终只能凑起一块钱来,于是他不得不学会赌博来攒够钱供自己上学。这只能加强他对“绿林好汉”们的敬仰和对小说里拜把兄弟“杀富济贫”的尊重。[[ 文仪]] 由于受到他们的启发,拒绝结婚,而且在中学毕业的前夕,进入程潜在[[ 广州]] 的军事学校,“参加了革命”。一入校他便听说了黄埔军校,于是他成功地通过了黄埔学校的入学考试。
徐向前(中)会见邓文仪(右2)、郑洞国等 [4]
+
 
底去台湾,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委员、中 央常务委员;1950年任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次年任“革命实践研究院”副主任、代理主任。
+
==== 军旅 时期 ====
1952年任“行政院内部部”政务次长,负责实施台湾“土地改革”及“地方自治”,1957年任“行政院退役官兵就业辅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9年任“国防研究院”讲座,后任“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化学院教授,期间曾被授予世界文化大学文学荣誉博士。
+
 
  历史会面
+
1925年[[ 邓文仪]] <ref>[http://news.southcn.com/hktwma/zhuanti/hp/hero/200406170785.htm  S(黄埔 军校 )第一 学生 邓文仪], 南方网.2004-06-17[ 引用日期2012-010-7]</ref>  10月,黄埔军校毕业后[[ 邓文仪]] 被派往[[ 苏联]][[ 莫斯科]] 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3月,他随共产国际代表团回[[ 中国]] [[ 蒋介石]] 发动四·一二政变时,他投靠了[[ 蒋介石]] ,并受到重用。
1990年
+
 
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 邓文
+
历任[[ 黄埔军校]] 政治部副主任、代理主任及[[ 国民党]] 军队师、军政治部主任等职
  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邓文仪
+
 
春节,徐向前、聂荣臻 位元帅发表谈话指出:“和平奋斗,统一祖国,是 黄埔 师生历史使命”,“深切期望 海峡 两岸和旅居海外师生,焕发爱 、革命精神, 心戮力,为按照 一国 两制构想实现祖 统一大业 尽职责;由于祖国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和党中央领导的关注,终于打破了台湾的“不接触、不来往、不谈判”的三不政策。
+
1928 年—1934年任[[ 蒋介石]] 侍从秘书
邓文仪先生由台北第一次秘密来到北京,并受到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同学邓小平同志在人民大会堂内历史性的首次接见,此外,邓文仪还亲切会见了昔日的黄埔军校一期同学徐向前元帅以及侯镜如、郑洞国。
+
 
1991年4月10日,中共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主席,接见了再次回到大陆的邓文仪先生及其所率领的"黄埔四海同心会谒陵访问团",江泽民热诚希望海峡两岸黄埔同学共同努力,为早日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
1931 年冬在[[ 蒋介石]] 授意下,国民党特务组织复兴社成立,他又是复兴社十三太保之一
  人物轶事编辑
+
 
  蒋氏红人
+
1932 年后,他积极参加[[ 蒋介石]] 发动的“剿共”战争,曾主编《“剿匪”文献》。
邓文仪是黄埔军校一期的所谓蒋介石的“十三太保”之一,曾是蒋介石的红人。早在30年代蒋在江西“剿共”时期,邓即任蒋的主任侍从副官,任何要人想和蒋见面都要事前通过他不可,其权势之大,炙手可热。 介石的侍卫张毓中也说:“当时的邓文仪先生,宠信之专,权势之高,少有出其右者,我常在机场、车站和重要场合中,看到党政军要员见到他,无不毕恭毕敬,行礼问候。”
+
 
 据特务处干部李邦勋回忆说:“原邓文仪掌握的南昌行营调查课,也是蒋介石的特务组织之一,在1934年前同徐恩曾掌握的特工总部(中统前身)和戴笠掌握的特务处是鼎足而立,分道扬镳进行反共反人民罪恶活动的,其分支机构亦遍布全国各都市。因为1934年7月南昌飞机场飞机被火焚毁,蒋介石以邓文仪不能彻查据实报告,认为对他不忠,即于同年8月撤掉他的调查课课长职务,交由戴笠接替。”
+
1935年任[[ 中国]] [[ 苏联]] 大使馆首席武官,在[[ 莫斯科]] 工作一段时间后,于同年秋回国述职
张毓中则说:“据我们所知,领袖在秘密地准备对日抵抗,正设法增强军力,尤其是空军军力,故命曾在德国留学深造、受德国统帅兴登堡将军所推崇的徐培根先生出任航空署长,凡重要航空事宜,因怕日人知悉,对我不利,都采伪装或掩护手法,以避日人耳目。 这次起火,事出蹊跷,领袖怀疑是日本间谍收买汉奸,纵火烧毁,以致损失惨重,严重的影响了我空军战力。谁知调查课调查的结果是意外失火,并无人为因素。领袖不信,命再认真彻查,结果仍如前查,领袖始终怀疑不信,就另命戴先生复查。戴先生果真不愧为特种工作奇才,竟于短期内查出失火真相,找到人证物证,证明是人为纵火,拘捕了有关人犯。领袖极为震怒,扣押了徐署长和邓课长议处,并发表戴先生兼调查课长。”失掉南昌行营调查科并被监禁,对于邓文仪来讲,并不是灾难。不久被放出来,派任国民政府驻苏联大使馆武馆,1936年回国,并被选为复兴社书记。
+
 
  渐失宠信
+
12 月初,[[ 蒋介石]] 命他迅速返回[[ 莫斯科]] ,说有要事让他承办,嘱他不可延误。[[ 邓文仪]] 奉办的“要事”,就是陈立夫向[[ 蒋介石]] 提出的与中共接洽一事
 然而,1936年西安事变后,蒋对邓则视若仇敌,不但不愿见他,就是有人提邓之名,蒋也会大发脾气。
+
 
 因为,在西安事变中,一些蒋的亲信怕被扣于西安的蒋投降,使政局发生变化,便主张炸平西安,牺牲蒋介石,另推何应钦为领袖,而邓文仪即是其主谋者之一,待蒋被释放回南京后,宋美龄向蒋言明此内幕;平时恨邓之人,也对邓落井下石。至此,蒋就把邓当成眼中钉了。
+
1936 年任“三民主义力行社”书记。
邓失去蒋的信任后如丧家之犬,东奔西窜,毫无办法。他的心腹朋友贺衷寒、袁守谦、萧赞育等也爱莫能助,不敢在蒋面前为他说情。
+
 
 抗战期
+
 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任军事委员会政训处(处长[[ 贺衷寒]] )宣传委员会主任委员,同年任[[ 武昌]] 青干训练团上校总教官,1938年调任[[ 成都]] 陆军军官学校政治部少将主任兼委员长[[ 成都]] 行辕政治部主任,1939年4月4日叙任陆军少将,1941年6月调升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政治部中将主任,1944年兼任青年军政治部设计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945年7月调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张治中)第一厅中将厅长。
卢沟桥事变后,政训处成立了抗敌宣传委员会,聘请100多名委员,其中也有如郭沫若、叶浅予等民主进步人士。此会是社会组织,不是由蒋官方任命委员,而是由政训处处长聘请,所以贺衷寒得以指定邓为主任委员。
+
 
1937年冬,抗敌宣传委员会迁至武昌美术专科学校后,很快便在无形中解散了。此时,国民党政府又在武昌成立了一个训练团,招收一批青年和干部受训,故须任命一上校政治总教官。对这一清苦的职务,多人不愿赴任,惟邓毛遂自荐,到处奔走托人找关系,一心想当总教官。一天,我问他,你去担任训练团的总教官,恐怕不太适宜吧?邓说,只有这种起码的工作,我在老头子(即蒋介石)方面也许才能通得过。我如今和别人不同,只要有事做,总不愁将来没办法。后来,蒋知道了邓的任命很有些不快,好在朋友们替他说情,说他愿意痛改前非,戴罪立功,蒋也就没说什么。
+
1946年任国防部(部长[[ 白崇禧]] )新闻局中将局长,1947年改任国防部政工局局长,旋兼任新闻发言人,期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委员及中央常委。1948年9月22日晋任陆军中将。
邓在训练团任上校总教官,只穿军服,见了将军们就得行礼。团政治部主任孙伯骞原是邓的部下,如今邓要向孙“立正”、“报告”。同事们见后,在背后都笑话他。由于邓的忍气吞声,守规矩,既勤快又无架子,再加上有贺衷寒等人的暗中支持,大家对邓的印象逐渐好起来。
+
 
1938年,经贺等人的举荐,邓任中央军校政治部主任。蒋未加反对。邓上任后,招揽了不少名流学者;编辑出版了《黄埔周刊》、《黄埔季刊》、《黄埔丛刊》,自以为又可以为所欲为了。岂不知蒋对他余恨未了,在一次活动中故意让他当众出丑:同年秋,中央军校十五期第一总队在成都举行毕业典礼后,蒋亲自主持,蒋在大操场边走边巡视,邓也跟在后边。蒋骤然回头对邓说:“你处处跟着我走,是否觉得漂亮些?我不愿意看到你这副嘴脸,你给我滚下去!”当时邓在全校师生和众多来宾面前受到如此奇耻大辱,真是无地自容,待典礼一完便立即气冲冲地跑回家去了。
+
1949年2月,[[ 邓文仪]] [[ 上海]] 发表《和平与战争的发展》的书面谈话,提出所谓四项意见:一、政府要和,二、中共要战,三、北平局部和平成了骗局,四、备战以言和,能战方能和,不惜牺牲一切,与共党周旋到底。
邓的家在成都少城三条巷,妻子李白坚正因难产住院(几天后就去世了),邓因要陪蒋参加典礼而未与妻子见面,却未料到蒋给他当头一棒。邓意外受辱,恼羞成怒,回家后痛哭流涕,决心用“军人魂”剑自杀。恰巧当晚军校教官袁觐贤邀我去看他,见此情形,百般劝说:校长不是别人,他对你爱极恨深,总有一天会回心转意的。邓气愤地高声说,我连王八都不如,还做什么人!他呻吟了很久,气也逐渐消了。次日,邓照常到校办公,一点牢骚也没有。
+
*1998年7月13日在美国去世,享年93岁。 <ref>[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HPZZ199805012.htm 黄埔军校同学会电唁邓文仪学长逝世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2012-010-7]]</ref>
+
=== 台湾 生涯 ===
 +
 
 +
1949年  底去[[台湾]],当选为国民党 央委员 央常务委员;1950年任国民党[[ 台湾]] 省党部主任委员,次年任“革命实践研究院”副主任、代理主任。
 +
 
 +
1952年任“行政院内部部”政务次长,负责实施[[ 台湾]] “土地改革”及“地方自治”,1957年任“行政院退役官兵就业辅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9年任“国防研究院”讲座,后任“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化学院教授,期间曾被授予世界文化大学文学荣誉博士。
 +
   
 +
[[File: 邓文 仪17.jpg|缩略图|左|40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8692679144&di=d36bd59a51ec9137bcfbe93594d5a229&imgtype=0&src=http%3A%2F%2Fp1.img.cctvpic.com%2Fphotoworkspace%2Fcontentimg%2F2018%2F03%2F12%2F2018031209184974321.jpg 原图链接][http://www.xmtv.cn/2018/03/12/VIDEx5p7orzkLfA5wO2XSS3g180312.shtml  图片来源于厦门广电网《 岸秘密档案》 黄埔 同学跨越 海峡 的第一次握手左起:侯镜如、徐向前、邓文仪、郑洞 ]]]
 +
 
 +
''' 学会面'''
 +
 
 +
1990年春节,[[徐向前]]、[[聂荣臻]]两位元帅发表谈话指出:“和平奋斗,统 ,是黄埔师生历史使命”,“深切期望海峡两岸和旅居海外师生,焕发爱 、革命精神 同心戮力,为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恪 尽职责;由于祖国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和党中央领导的关注,终于打破了[[ 台湾]] 的“不接触、不来往、不谈判”的三不政策。
 +
 
 +
[[ 邓文仪]] 先生由[[ 台北]] 第一次秘密来到[[ 北京]] ,并受到在[[ 莫斯科]] 中山大学同学[[ 邓小平]] 同志在人民大会堂内历史性的首次接见,此外,[[ 邓文仪]] 还亲切会见了昔日的黄埔军校一期同学[[ 徐向前]] 元帅以及[[ 侯镜如]] [[ 郑洞国]]
 +
 
 +
1991年4月10日,中共第三代领导人[[ 江泽民]] 主席,接见了再次回到[[ 大陆]] [[ 邓文仪]] 先生及其所率领的"黄埔四海同心会谒陵访问团",[[ 江泽民]] 热诚希望海峡两岸黄埔同学共同努力,为早日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
   
 +
=== 宠信时期 ===
 +
 
 +
[[ 邓文仪]] 是黄埔军校一期的所谓[[ 蒋介石]] 的“十三太保”之一,曾是[[ 蒋介石]] 的红人。
 +
 
 +
早在30年代[[ 介石]] [[ 江西]] “剿共”时期,[[ 文仪]] 即任[[ 介石]] 的主任侍从副官,任何要人想和[[ 介石]] 见面都要事前通过他不可,其权势之大,炙手可热。
 +
 
 +
[[蒋 介石]] 的侍卫[[ 张毓中]] 也说:“当时的[[ 邓文仪]] 先生,宠信之专,权势之高,少有出其右者,我常在机场、车站和重要场合中,看到党政军要员见到他,无不毕恭毕敬,行礼问候。”
 +
 
 +
 据特务处干部[[ 李邦勋]] 回忆说:“原[[ 邓文仪]] 掌握的[[ 南昌]] 行营调查课,也是[[ 蒋介石]] 的特务组织之一,在1934年前同[[ 徐恩曾]] 掌握的特工总部(中统前身)和[[ 戴笠]] 掌握的特务处是鼎足而立,分道扬镳进行反共反人民罪恶活动的,其分支机构亦遍布全国各都市。
 +
 +
因为1934年7月[[ 南昌]] 飞机场飞机被火焚毁,[[ 蒋介石]] [[ 邓文仪]] 不能彻查据实报告,认为对他不忠,即于同年8月撤掉他的调查课课长职务,交由[[ 戴笠]] 接替。”
 +
 
 +
[[ 张毓中]] 则说:“据我们所知,领袖在秘密地准备对[[ 本]] 抵抗,正设法增强军力,尤其是空军军力,故命曾在[[ 德国]] 留学深造、受[[ 德国]] 统帅兴登堡将军所推崇的[[ 徐培根]] 先生出任航空署长,凡重要航空事宜,因怕[[ 本]] 人知悉,对我不利,都采伪装或掩护手法,以避[[ 本]] 人耳目。
 +
 
 +
这次起火,事出蹊跷,领袖怀疑是[[ 日本]] 间谍收买汉奸,纵火烧毁,以致损失惨重,严重的影响了我空军战力。
 +
 
 +
谁知调查课调查的结果是意外失火,并无人为因素。
 +
 
 +
领袖不信,命再认真彻查,结果仍如前查,领袖始终怀疑不信,就另命[[ 笠]] 先生复查。[[ 笠]] 先生果真不愧为特种工作奇才,竟于短期内查出失火真相,找到人证物证,证明是人为纵火,拘捕了有关人犯。
 +
 
 +
领袖极为震怒,扣押了[[ 徐署长]] [[ 邓课长]] 议处,并发表[[ 笠]] 先生兼调查课长。”失掉[[ 南昌]] 行营调查科并被监禁,对于[[ 邓文仪]] 来讲,并不是灾难。不久被放出来,派任国民政府驻[[ 苏联]] 大使馆武馆,1936年回国,并被选为复兴社书记。
 +
 
 +
==== 视若仇敌 ====
 +
 
 +
 然而,1936年[[ 西安]] 事变后,[[ 介石]] [[ 文仪]]  则视若仇敌,不但不愿见他,就是有人提[[ 文仪]] 之名,[[ 介石]] 也会大发脾气。
 +
 
 +
 因为,在[[ 西安事]] 变中,一些[[ 介石]] 的亲信怕被扣于[[ 西安]] [[ 介石]] 投降,使政局发生变化,便主张炸平[[ 西安]] ,牺牲[[ 蒋介石]] ,另推[[ 何应钦]] 为领袖,而[[ 邓文仪]] 即是其主谋者之一,待[[ 介石]] 被释放回[[ 南京]] 后,[[ 宋美龄]] [[ 介石]] 言明此内幕;平时恨[[ 文仪]] 之人,也对[[ 文仪]] 落井下石。
 +
 
 +
至此,[[ 介石]] 就把邓当成眼中钉了。
 +
 
 +
[[ 文仪]] 失去 [[ 介石]] 的信任后如丧家之犬,东奔西窜,毫无办法。他的心腹朋友[[ 贺衷寒]] [[ 袁守谦]] [[ 萧赞育]] 等也爱莫能助,不敢在[[ 介石]] 面前为他说情。
 +
 
 +
=== 抗战 ===
 +
 
 +
[[ 卢沟桥]] 事变后,政训处成立了抗敌宣传委员会,聘请100多名委员,其中也有如[[ 郭沫若]] [[ 叶浅予]] 等民主进步人士。此会是社会组织,不是由[[ 介石]] 官方任命委员,而是由政训处处长聘请,所以[[ 贺衷寒]] 得以指定[[ 文仪]] 为主任委员。
 +
 
 +
1937年冬,抗敌宣传委员会迁至[[ 武昌]] 美术专科学校后,很快便在无形中解散了。
 +
 
 +
此时,国民党政府又在[[ 武昌]] 成立了一个训练团,招收一批青年和干部受训,故须任命一上校政治总教官。
 +
 
 +
对这一清苦的职务,多人不愿赴任,惟[[ 文仪]] 毛遂自荐,到处奔走托人找关系,一心想当总教官。
 +
 
 +
一天,我问他,你去担任训练团的总教官,恐怕不太适宜吧?[[ 文仪]] 说,只有这种起码的工作,我在老头子(即[[ 蒋介石]] )方面也许才能通得过。我如今和别人不同,只要有事做,总不愁将来没办法。后来,[[ 介石]] 知道了[[ 文仪]] 的任命很有些不快,好在朋友们替他说情,说他愿意痛改前非,戴罪立功,[[ 介石]] 也就没说什么。
 +
 
 +
[[ 文仪]] 在训练团任上校总教官,只穿军服,见了将军们就得行礼。团政治部主任[[ 孙伯骞]] 原是[[ 文仪]] 的部下,如今[[ 文仪]] 要向孙“立正”、“报告”。同事们见后,在背后都笑话他。由于[[ 文仪]] 的忍气吞声,守规矩,既勤快又无架子,再加上有[[ 贺衷寒]] 等人的暗中支持,大家对[[ 文仪]] 的印象逐渐好起来。
 +
 
 +
1938年,经贺等人的举荐,[[ 文仪]] 任中央军校政治部主任。[[ 介石]] 未加反对。[[ 文仪]] 上任后,招揽了不少名流学者;编辑出版了《黄埔周刊》、《黄埔季刊》、《黄埔丛刊》,自以为又可以为所欲为了。
 +
 
 +
岂不知[[ 介石]] 对他余恨未了,在一次活动中故意让他当众出丑:同年秋,中央军校十五期第一总队在[[ 成都]] 举行毕业典礼后,[[ 介石]] 亲自主持,[[ 介石]] 在大操场边走边巡视,邓也跟在后边。蒋 介石 骤然回头对邓说:“你处处跟着我走,是否觉得漂亮些?我不愿意看到你这副嘴脸,你给我滚下去!”当时邓在全校师生和众多来宾面前受到如此奇耻大辱,真是无地自容,待典礼一完便立即气冲冲地跑回家去了。
 +
 
 +
[[ 文仪]] 的家在[[ 成都]] 少城三条巷,妻子李白坚正因难产住院(几天后就去世了),[[ 文仪]] 因要陪[[ 介石]] 参加典礼而未与妻子见面,却未料到[[ 介石]] 给他当头一棒。[[ 文仪]] 意外受辱,恼羞成怒,回家后痛哭流涕,决心用“军人魂”剑自杀。
 +
 
 +
恰巧当晚军校教官[[ 袁觐贤]] 邀我去看他,见此情形,百般劝说:校长不是别人,他对你爱极恨深,总有一天会回心转意的。[[ 文仪]] 气愤地高声说,我连王八都不如,还做什么人!他呻吟了很久,气也逐渐消了。次日,[[ 文仪]] 照常到校办公,一点牢骚也没有。
 +
 
 +
1998年7月13日在美国去世,享年93岁。 <ref>[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HPZZ199805012.htm   黄埔军校同学会电唁邓文仪学长逝世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2012-010-7]]</ref>
 +
 
 +
==视频==
 +
 
 +
====== 邓文仪将军(蒋介石秘书)谈习练洗髓功心得感受 ======
 +
 
 +
{{#iDisplay:z0393wbb6rj |680|380|qq}}
  
 
== 参考资料 ==
 
== 参考资料 ==
 +
 +
{{Reflist}}
 +
 +
[[Category:  军政人物]] [[Category:国民党]]

於 2019年5月24日 (五) 15:48 的修訂

鄧文儀
圖片來源於騰訊網]]
出生 1905年12月18日
國籍 中國
別名 字雪冰
職業 原國民黨行政院內政部政務次長
知名作品 《遊蹤萬里》
《黃埔精神》
《從軍報國記》

人物簡介

中文名 :鄧文儀

別 名: 字雪冰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湖南省醴陵東鄉白兔潭(今浦口)

出生日期 :1905年12月18日

逝世日期 :1998年7月13日

職 業: 原國民黨行政院內政部政務次長

畢業院校 :黃埔軍校

信 仰 :三民主義

代表作品 :《遊蹤萬里》《黃埔精神》《從軍報國記》《民族復興記》

人物生涯

鄧文儀[1](1905年12月18日—1998年7月13日),湖南醴陵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

  • 1928年後任蔣介石侍從秘書;抗戰期間,任軍事委員會戰時工作訓練團政治部主任和政治總教官,成都中央軍校政治部中將主任兼軍校特別黨部書記長,第三戰區政治部主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央黨務委員;

[2]

人物簡介

鄧文儀(黃埔軍校) [3](1905年—1998年),原國民黨中央常委,台灣中國文化學院教授;湖南省醴陵縣(今醴陵市)人,1905年生於醴陵縣農村家庭;1923年上初中四年級時報名參加廣東政府軍政部長程潛創辦的教導營學兵連,投筆從戎,技身國民革命。

1924年初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一隊學習,在開學典禮上聆聽了孫中山的訓示,加入了中國國民黨,參加了到韶關隨侍孫中山的勤務工作;1924年底提前畢業,隨同黃埔軍校教導團參加東征討伐叛軍陳炯明的戰鬥,曾負傷;1925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

1927年1月回國參加北伐軍,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師政治部主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代主任,授少將;1928年任總司令部侍從參謀;1931年起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秘書8年,參加發起"新生活運動",曾獲寶鼎勳章;1931年冬,在蔣介石授意下,國民黨特務組織復興社成立,他又是復興社十三太保之一;1932年後,他積極參加蔣介石發動的「剿共」戰爭,曾主編《「剿匪」文獻》。

1935年被派赴莫斯科,任中國駐蘇聯大使館首席武官;1936年任三民主義力行社書記,參與處理西安事變;1938年調任成都陸軍軍官學校政治部主任兼委員長成都行轅政治部主任,授中將,主持訓練3萬名軍官和學員;1941年調任第三戰區政治部主任。

1944年 鄧文儀任國民黨青年軍政治部設計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1945年任軍委會政治部第一廳廳長,兩度赴新疆視察;1946年任中華民國國防部新聞局局長;1947年任國防部政工局局長兼國防部新聞發言人,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委員、中央常委;1949年8月初,作為國防部政工局局長,曾奉蔣介石之命到湖南長沙勸阻陳明仁將軍起義,未果,匆匆飛離長沙;後去台灣[4]

1950年,任台灣國民黨省黨部主任委員。

1951年任"革命實踐研究院"副主任、代主任。

1952年起任"行政院內政部"政務次長6年,負責實施台灣土地改革及地方自治;1957年任"行政院"退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59年起任國防研究院講師10年;後任中國文化學院教授;曾獲香港世界大學頒贈文學名譽博士。

晚年深研道教,獲選台灣中國道教總會理事長;著有《遊蹤萬里》、《台灣遊記》、《農村訪問記》、《耕者有其田記實》、《黃埔精神》、《冒險犯難記《從軍報國記》、《民族復興記》、《青年、戰爭、革命》、《政治工作的經驗與教訓|》等文稿。

早年生涯

鄧文儀1905年12月18日生於湖南醴陵,其祖父是擺賣衣服地攤的,父親是湖南醴陵的一家糖果雜貨店的店主。

當他還是個小學生時,便深受他的校長王英兆的影響,王是一個保定軍事學校的畢業生:他使這個年輕的學生一頭栽入了遊俠劍客和盜匪的傳統小說與史詩之中。

王先生每星期兩晚上要給學生們講《水滸》的故事,描述和分析書中的人物及其個性,他們的武藝、社會背景和「綠林好漢」的正義行為。

於是,在校長的影響下,鄧和他的同學們逐漸地把《三國演義》、《七俠五義》、《七劍十三俠》、《薛仁貴征東》、《薛丁山平西》、《岳飛傳》,及《班超平中亞》等裡面的人物視為自己的榜樣。

於是,小業主之子鄧文儀,與中國許多受武俠小說吸引的青少年一樣,懷着一種浪漫的決心長大——就像毛澤東那樣,他決心做一個見義勇為、扶濟貧弱、默默無聞、救國救民、任勞任怨、不為財色所動的正人「君子」,一個現代的「遊俠」。

他讀中學時所碰到的經濟困難更增強了他的這種決心。

那時,他家沒錢支付他在校的食宿。鄧文儀兩次得徒步跋涉60里路回家,乞求父母給錢付費。但無論鄧如何痛哭流涕,他母親最終只能湊起一塊錢來,於是他不得不學會賭博來攢夠錢供自己上學。這只能加強他對「綠林好漢」們的敬仰和對小說里拜把兄弟「殺富濟貧」的尊重。鄧文儀由於受到他們的啟發,拒絕結婚,而且在中學畢業的前夕,進入程潛在廣州的軍事學校,「參加了革命」。一入校他便聽說了黃埔軍校,於是他成功地通過了黃埔學校的入學考試。

軍旅時期

1925年鄧文儀 [5] 10月,黃埔軍校畢業後鄧文儀被派往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7年3月,他隨共產國際代表團回中國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時,他投靠了蔣介石,並受到重用。

歷任黃埔軍校政治部副主任、代理主任及國民黨軍隊師、軍政治部主任等職。

1928年—1934年任蔣介石侍從秘書。

1931年冬在蔣介石授意下,國民黨特務組織復興社成立,他又是復興社十三太保之一。

1932年後,他積極參加蔣介石發動的「剿共」戰爭,曾主編《「剿匪」文獻》。

1935年任中國蘇聯大使館首席武官,在莫斯科工作一段時間後,於同年秋回國述職。

12月初,蔣介石命他迅速返回莫斯科,說有要事讓他承辦,囑他不可延誤。鄧文儀奉辦的「要事」,就是陳立夫向蔣介石提出的與中共接洽一事。

1936年任「三民主義力行社」書記。

抗日戰爭期間,1937年任軍事委員會政訓處(處長賀衷寒)宣傳委員會主任委員,同年任武昌青干訓練團上校總教官,1938年調任成都陸軍軍官學校政治部少將主任兼委員長成都行轅政治部主任,1939年4月4日敘任陸軍少將,1941年6月調升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政治部中將主任,1944年兼任青年軍政治部設計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1945年7月調任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部長張治中)第一廳中將廳長。

1946年任國防部(部長白崇禧)新聞局中將局長,1947年改任國防部政工局局長,旋兼任新聞發言人,期間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委員及中央常委。1948年9月22日晉任陸軍中將。

1949年2月,鄧文儀上海發表《和平與戰爭的發展》的書面談話,提出所謂四項意見:一、政府要和,二、中共要戰,三、北平局部和平成了騙局,四、備戰以言和,能戰方能和,不惜犧牲一切,與共黨周旋到底。

台灣生涯

1949年 底去台灣,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委員、中央常務委員;1950年任國民黨台灣省黨部主任委員,次年任「革命實踐研究院」副主任、代理主任。

1952年任「行政院內部部」政務次長,負責實施台灣「土地改革」及「地方自治」,1957年任「行政院退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59年任「國防研究院」講座,後任「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委員、中國文化學院教授,期間曾被授予世界文化大學文學榮譽博士。

同學會面

1990年春節,徐向前聶榮臻兩位元帥發表談話指出:「和平奮鬥,統一祖國,是黃埔師生歷史使命」,「深切期望海峽兩岸和旅居海外師生,煥發愛國、革命精神,同心戮力,為按照一國兩制構想實現祖國統一大業,恪盡職責;由於祖國蓬勃發展的大好形勢和黨中央領導的關注,終於打破了台灣的「不接觸、不來往、不談判」的三不政策。

鄧文儀先生由台北第一次秘密來到北京,並受到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同學鄧小平同志在人民大會堂內歷史性的首次接見,此外,鄧文儀還親切會見了昔日的黃埔軍校一期同學徐向前元帥以及侯鏡如鄭洞國

1991年4月10日,中共第三代領導人江澤民主席,接見了再次回到大陸鄧文儀先生及其所率領的"黃埔四海同心會謁陵訪問團",江澤民熱誠希望海峽兩岸黃埔同學共同努力,為早日實現和平統一中國作出應有的貢獻。

寵信時期

鄧文儀是黃埔軍校一期的所謂蔣介石的「十三太保」之一,曾是蔣介石的紅人。

早在30年代蔣介石江西「剿共」時期,鄧文儀即任蔣介石的主任侍從副官,任何要人想和蔣介石見面都要事前通過他不可,其權勢之大,炙手可熱。

蔣介石的侍衛張毓中也說:「當時的鄧文儀先生,寵信之專,權勢之高,少有出其右者,我常在機場、車站和重要場合中,看到黨政軍要員見到他,無不畢恭畢敬,行禮問候。」

據特務處幹部李邦勛回憶說:「原鄧文儀掌握的南昌行營調查課,也是蔣介石的特務組織之一,在1934年前同徐恩曾掌握的特工總部(中統前身)和戴笠掌握的特務處是鼎足而立,分道揚鑣進行反共反人民罪惡活動的,其分支機構亦遍布全國各都市。

因為1934年7月南昌飛機場飛機被火焚毀,蔣介石鄧文儀不能徹查據實報告,認為對他不忠,即於同年8月撤掉他的調查課課長職務,交由戴笠接替。」

張毓中則說:「據我們所知,領袖在秘密地準備對日本抵抗,正設法增強軍力,尤其是空軍軍力,故命曾在德國留學深造、受德國統帥興登堡將軍所推崇的徐培根先生出任航空署長,凡重要航空事宜,因怕日本人知悉,對我不利,都采偽裝或掩護手法,以避日本人耳目。

而這次起火,事出蹊蹺,領袖懷疑是日本間諜收買漢奸,縱火燒毀,以致損失慘重,嚴重的影響了我空軍戰力。

誰知調查課調查的結果是意外失火,並無人為因素。

領袖不信,命再認真徹查,結果仍如前查,領袖始終懷疑不信,就另命戴笠先生複查。戴笠先生果真不愧為特種工作奇才,竟於短期內查出失火真相,找到人證物證,證明是人為縱火,拘捕了有關人犯。

領袖極為震怒,扣押了徐署長鄧課長議處,並發表戴笠先生兼調查課長。」失掉南昌行營調查科並被監禁,對於鄧文儀來講,並不是災難。不久被放出來,派任國民政府駐蘇聯大使館武館,1936年回國,並被選為復興社書記。

視若仇敵

然而,1936年西安事變後,蔣介石鄧文儀 則視若仇敵,不但不願見他,就是有人提鄧文儀之名,蔣介石也會大發脾氣。

因為,在西安事變中,一些蔣介石的親信怕被扣於西安蔣介石投降,使政局發生變化,便主張炸平西安,犧牲蔣介石,另推何應欽為領袖,而鄧文儀即是其主謀者之一,待蔣介石被釋放回南京後,宋美齡蔣介石言明此內幕;平時恨鄧文儀之人,也對鄧文儀落井下石。

至此,蔣介石就把鄧當成眼中釘了。

鄧文儀失去 蔣介石的信任後如喪家之犬,東奔西竄,毫無辦法。他的心腹朋友賀衷寒袁守謙蕭贊育等也愛莫能助,不敢在蔣介石面前為他說情。

抗戰時期

盧溝橋事變後,政訓處成立了抗敵宣傳委員會,聘請100多名委員,其中也有如郭沫若葉淺予等民主進步人士。此會是社會組織,不是由蔣介石官方任命委員,而是由政訓處處長聘請,所以賀衷寒得以指定鄧文儀為主任委員。

1937年冬,抗敵宣傳委員會遷至武昌美術專科學校後,很快便在無形中解散了。

此時,國民黨政府又在武昌成立了一個訓練團,招收一批青年和幹部受訓,故須任命一上校政治總教官。

對這一清苦的職務,多人不願赴任,惟鄧文儀毛遂自薦,到處奔走托人找關係,一心想當總教官。

一天,我問他,你去擔任訓練團的總教官,恐怕不太適宜吧?鄧文儀說,只有這種起碼的工作,我在老頭子(即蔣介石)方面也許才能通得過。我如今和別人不同,只要有事做,總不愁將來沒辦法。後來,蔣介石知道了鄧文儀的任命很有些不快,好在朋友們替他說情,說他願意痛改前非,戴罪立功,蔣介石也就沒說什麼。

鄧文儀在訓練團任上校總教官,只穿軍服,見了將軍們就得行禮。團政治部主任孫伯騫原是鄧文儀的部下,如今鄧文儀要向孫「立正」、「報告」。同事們見後,在背後都笑話他。由於鄧文儀的忍氣吞聲,守規矩,既勤快又無架子,再加上有賀衷寒等人的暗中支持,大家對鄧文儀的印象逐漸好起來。

1938年,經賀等人的舉薦,鄧文儀任中央軍校政治部主任。蔣介石未加反對。鄧文儀上任後,招攬了不少名流學者;編輯出版了《黃埔周刊》、《黃埔季刊》、《黃埔叢刊》,自以為又可以為所欲為了。

豈不知蔣介石對他余恨未了,在一次活動中故意讓他當眾出醜:同年秋,中央軍校十五期第一總隊在成都舉行畢業典禮後,蔣介石親自主持,蔣介石在大操場邊走邊巡視,鄧也跟在後邊。蔣介石驟然回頭對鄧說:「你處處跟着我走,是否覺得漂亮些?我不願意看到你這副嘴臉,你給我滾下去!」當時鄧在全校師生和眾多來賓面前受到如此奇恥大辱,真是無地自容,待典禮一完便立即氣沖沖地跑回家去了。

鄧文儀的家在成都少城三條巷,妻子李白堅正因難產住院(幾天後就去世了),鄧文儀因要陪蔣介石參加典禮而未與妻子見面,卻未料到蔣介石給他當頭一棒。鄧文儀意外受辱,惱羞成怒,回家後痛哭流涕,決心用「軍人魂」劍自殺。

恰巧當晚軍校教官袁覲賢邀我去看他,見此情形,百般勸說:校長不是別人,他對你愛極恨深,總有一天會回心轉意的。鄧文儀氣憤地高聲說,我連王八都不如,還做什麼人!他呻吟了很久,氣也逐漸消了。次日,鄧文儀照常到校辦公,一點牢騷也沒有。

1998年7月13日在美國去世,享年93歲。 [6]

視頻

鄧文儀將軍(蔣介石秘書)談習練洗髓功心得感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