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钱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钱镠

钱镠
出生 852年3月10日
国籍 中國---五代十国
别名 钱婆留、吴越钱王
职业 越王、吴王、吴越王、吴越国王
知名于 割据两浙、建立吴越国
知名作品 《巡衣锦军制还乡歌》等

钱镠(liú)(852年-932年),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

钱镠在唐末跟随董昌保护乡里,抵御乱军,累迁至镇海军节度使,后因董昌叛唐称帝,受诏讨平董昌,再加镇东军节度使。他逐渐占据以杭州为首的两浙十三州 ,先后被中原王朝(唐朝、后梁、后唐)封为越王、吴王、吴越王、吴越国王。钱镠因吴越国地域狭小,三面强敌环绕,只得始终依靠中原王朝,尊其为正朔,不断遣使进贡以求庇护。他在位四十一年,庙号太祖,谥号武肃王,葬于钱王陵。

钱镠在位期间,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经济繁荣,渔盐桑蚕之利甲于江南;文士荟萃,人才济济,文艺也著称于世。他曾征用民工,修建钱塘江捍海石塘,由是“钱塘富庶盛于东南”。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闸,以时蓄洪,不畏旱涝,并建立水网圩区的维修制度,由是田塘众多,土地膏腴,有“近泽知田美”之语。还鼓励扩大垦田,由是“境内无弃田”,岁熟丰稔。 两浙百姓都称其为“海龙王”。

基本信息

本 名 钱镠 别 称 钱婆留、吴越钱王
字 号 字具美(巨美) 所处时代 五代十国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杭州临安
出生时间 852年3月10日 去世时间 932年5月06日
主要作品 《巡衣锦军制还乡歌》等 主要成就 割据两浙、建立吴越国
封 号 越王、吴王、吴越王 庙 号 太祖
谥 号 武肃王 国 籍 中国
生 肖

人物生平

早期事迹

唐朝大中六年二月十六日(852年3月10日),钱镠生于杭州临安县石镜乡大官山(现称功臣山)下的临水里钱坞垅。相传他出生时突现红光,且相貌奇丑,父亲钱宽认为不祥,欲弃于屋后井中,但因祖母怜惜,方得保全性命,因而取乳名“婆留”(“阿婆留其命”之义)。而这口井后来也被称为“婆留井”。

钱镠自幼学武,擅长射箭、舞槊,对图谶、纬书也有所涉猎,成年后以贩卖私盐为生。

跟随董昌

乾符二年(875年),浙西狼山镇遏使王郢拥兵作乱,石镜都镇将董昌招募乡勇平叛。钱镠时年二十四岁,应募投军,被董昌任命为偏将,随军平定王郢之乱。

乾符五年(878年),宣州(今安徽宣城)、歙州(今安徽黄山)一带群盗蜂起,有朱直管曹师雄王知新等数股势力,都聚兵劫掠。钱镠率军一一讨平,因功被授予石镜镇衙内知兵马使、镇海军右职。

乾符六年(879年),黄巢起义军劫掠浙东,进犯临安。钱镠分析形势,采用伏击与虚张声势等战术,以少胜多,击败起义军先头部队,而后又设下疑兵计,使得黄巢不敢进攻杭州。淮南节度使高骈听闻,对钱镠称赞不已。

广明元年(880年),董昌聚集杭州各县乡兵,组建八都兵(即临安县石镜都、余杭县清平都、于潜县于潜都、盐官县盐官都、新城县武安都、唐山县唐山都、富阳县富春都、龙泉县龙泉都),并以钱镠为石镜都副将。不久,高骈召董昌、钱镠前往广陵,并对诸将称赞钱镠,认为他将来的成就必能超越自己。后来,董昌见高骈没有平定起义军的想法,便辞返杭州。高骈表奏董昌为杭州刺史,钱镠为都知兵马使、太子宾客。

攻入越州

中和二年(882年),越州观察使刘汉宏与董昌矛盾激化,命其弟刘汉宥与都虞候辛约进驻西陵(今浙江萧山西北),欲吞并杭州。钱镠率八都兵渡过钱塘江,偷袭刘汉宥,火焚其营寨。刘汉宏又命部将黄珪何肃屯兵诸暨、萧山,而后亲自率军督战,但都被钱镠击溃。何肃、辛约战死,刘汉宏扮作屠夫逃回越州(今浙江绍兴)。

中和四年(884年),唐僖宗以宦官焦居璠为杭越通和使,命董昌与刘汉宏罢兵和解。二人都不肯奉诏,仍继续交战。刘汉宏命朱褒、韩公玫、施坚实等率水军屯驻望海(今浙江镇海)。

光启二年(886年),董昌命钱镠进攻越州,表示自己占据浙东后会将杭州授于钱镠。钱镠遂率军出平水,开山路五百里,直趋曹娥埭(今绍兴东南约四十余里),收降浙东将领鲍君福。他屡破浙东军,进屯丰山,而后攻破越州。刘汉宏败走台州(今浙江临海),被台州刺史杜雄生擒献于钱镠,最终被斩于会稽。董昌占据浙东,遂自称“知浙东军府事”,移镇越州,将杭州让于钱镠。

占据浙西

光启三年(887年),董昌被正式任命为越州观察使,钱镠则为左卫大将军、杭州刺史。不久,浙江西道、淮南道先后发生兵变。镇海节度使周宝被部属刘浩、薛朗驱逐,逃到常州,治下的苏州也被六合镇将徐约攻取。淮南节度使高骈则被部将毕师铎囚禁。钱镠命成及、杜棱攻破常州,将周宝接到杭州,但周宝不久便因病而死。杜棱又攻取润州(镇海军治所,今江苏镇江),逐走刘浩,俘获薛朗。

文德元年(888年),钱镠处死薛朗,以祭奠周宝,而后命从弟钱銶击破徐约,被唐昭宗任命为杭州防御使。与此同时,庐州刺史杨行密也起兵攻入淮南道,在淮南、浙西一带与孙儒、钱镠进行混战。经过数年混战,杨行密终于杀死孙儒,占据了淮南道,还夺取了浙江西道的润州、常州。苏州则被钱镠占据。 此外,钱镠还收编了孙儒部分残部,组建武勇都,提高了属下军队的战斗力。

景福元年(892年),唐昭宗在越州设置威胜军,任命董昌为威胜军节度使、陇西郡王;又在杭州设置武胜军,以钱镠为武胜军都团练使。 此时,钱镠占据浙西数州之地,任用杜棱阮结顾全武沈崧皮光业林鼎罗隐等文武人才,势力逐渐壮大。

景福二年(893年),钱镠升任苏杭观察使,并征发二十万民夫以及十三都(原杭州八都再加紫溪、保城、龙通、三泉、三镇)军士,修筑杭州罗城。 不久,唐昭宗又拜钱镠为镇海军节度使、润州刺史,承认了他对浙江西道的统治权。乾宁元年(894年),钱镠又获赐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宰相荣衔,成为使相。

讨平董昌

乾宁二年(895年),董昌在越州自立为帝,建立大越罗平国,改元顺天,并任命钱镠为两浙都指挥使。钱镠致信劝谏道:“与其关起门来当皇帝,与九族、百姓同受涂炭,不如当一个节度使,能得终身富贵!”董昌不听。钱镠率三千兵马前往越州,亲自面见董昌,再次劝说。董昌只得向朝廷请罪。 同年五月,唐昭宗削除董昌官爵,又封钱镠为浙江东道招讨使、彭城郡王,令其讨伐董昌。董昌命部将陈郁、崔温屯兵于香严、石侯,并向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求救。

乾宁三年(896年),杨行密派部将安仁义援救董昌。钱镠命顾全武进攻越州,斩杀崔温,击败徐珣、汤臼、袁邠等将。不久,顾全武攻破越州,俘获董昌。董昌在押赴杭州途中,于西小江投江自杀。同年十月,唐昭宗改威胜军为镇东军,任命钱镠为镇海、镇东两镇节度使,又加检校太尉、中书令,赐铁券,恕其九死。

乾宁四年(897年),钱镠前往越州,正式接受镇东军节度使的任命,而后返回杭州,以越州为东府。从此,钱镠基本控制了两浙,形成割据势力。光化元年(898年),钱镠将镇海军治所由润州(一直被杨行密占据)迁到杭州,并加检校太师。唐昭宗还将他的画像挂在凌烟阁上,并改其乡里为广义乡勋贵里、衣锦城。

徐许之乱

钱镠在平定了两浙内部的敌对势力后,基本停止了大规模的征讨。但由于三面受敌,仍经历了多次边境保卫战,主要对手就是淮南节度使杨行密。

天复二年(902年),钱镠进封越王。不久,武勇都左右指挥使徐绾、许再思趁钱镠出巡衣锦城,起兵叛乱,攻打杭州内城。钱镠偷偷潜入杭州,派马绰王荣杜建徽等人分别防守各城门,又命顾全武前往东府备变,以防叛军占据越州。顾全武则担心叛军会向淮南求援,建议钱镠与杨行密联姻。钱镠遂让第六子钱传璙随顾全武前往广陵(今江苏扬州),向杨行密求婚。而徐绾果然向淮南将领田頵(时任宣州节度使)求救。

顾全武到广陵后,游说杨行密道:“若使田頵得志,必为大王心腹之患。大王若召回田頵,钱王愿以儿子钱传璙为质,并与您联姻。”杨行密遂将女儿嫁给钱传璙,命田頵回军。田頵只得带着徐绾、许再思返回宣州,但却将钱镠的儿子钱传瓘留为质子,又索要二十万缗犒军钱。

天复三年(903年),田頵起兵反叛,结果被杨行密镇压。徐绾被淮南军俘虏,随即被杨行密装入槛车,送交钱镠。钱镠命将徐绾处死。

天佑元年

(904年),钱镠上表朝廷,求封吴越王,却被朝廷拒绝,后因朱温斡旋,被改封为吴王。 他建立功臣堂,将五百名宾佐将校之名刻于碑上,以纪其功。

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朱温篡唐称帝,建立梁朝(后梁),并封钱镠为吴越王,兼任淮南节度使。钱镠不愿错过这个做孙权的机会,不听属下官员“拒梁命”的建议,接受了梁朝册封。

开平二年(908年),朱温又加封钱镠为守中书令,将其故乡临安县改为安国县。开平三年(909年),钱镠又加守太保。乾化元年(911年),钱镠加守尚书令,兼任淮南、宣润等道四面行营都统,并于衣锦军建立生祠。乾化二年(912年),郢王朱友圭弑父篡位,尊钱镠为尚父。

贞明元年(915年),均王朱友贞发动政变,夺取帝位。贞明二年(916年),钱镠派安抚判官皮光业入贡中原,被加封为诸道兵马元帅。 贞明三年(917年),朱友贞又加钱镠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准其设立元帅府,辟置官属。贞明四年(918年),淮南节度使杨隆演派军夺取虔州(今江西赣州),阻断了吴越北上中原的陆路交通。钱镠只得改由海路入贡京师。

尊崇中原

龙德元年(921年),钱镠又获赐殊礼,可“诏书不名”。 此时,西川(前蜀)、淮南(南吴)、岭南(南汉)、福建(闽国)等地统治者先后建国称帝,都劝钱镠据吴越称帝。钱镠笑道:“这些人自己坐在炉炭中,还想把我也拉到上面。”钱镠虽然拒绝了他们的劝说,但各国君主仍然都像对父兄一样对待他。

龙德三年(923年),钱镠被册封为吴越国王,正式建立吴越国。他改府署为朝廷,设置丞相、侍郎等百官,一切礼制皆按照皇帝的规格。 不久,晋王李存勖灭亡后梁,建立后唐,改元同光。钱镠又遣使进贡,并求取玉册。郭崇韬等大臣都极力反对,认为只有皇帝才可以用玉册。但李存勖最终还是赐予钱镠玉册、金印。新罗、渤海等海外诸国皆接受钱镠册封,尊其为君长。

同光四年(926年),李存勖在兵变中遇害,李嗣源即位。中原局势混乱,朝廷诏命难以到达吴越。钱镠遂改元宝正。

关于钱镠改元一事,因后人尊奉中原正朔,对此颇有讳言。 而洪迈所著《容斋四笔》则称,钱镠在宝正年号之前,还曾改元天宝、宝大。

晚年生活

天成四年(929年),浙江省博物馆藏《武肃王像轴》浙江省博物馆藏《武肃王像轴》唐供奉官乌昭遇韩玫出使吴越国。韩玫与乌昭遇不睦,回国后称:“乌昭遇面见钱镠,称臣拜舞,称其为殿下,并私下向钱镠透露国事。”枢密使安重诲与钱镠有旧怨,于是上奏朝廷,将乌昭遇斩首,并削除钱镠官爵,勒命其以太师之职致仕。钱镠命儿子钱元瓘等人上表诉冤,但朝廷都未予理会。

长兴二年(931年),安重诲因罪被诛,其中一条重要罪名便是“绝钱镠”。 李嗣源重新任命钱镠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尚父、吴越国王,并命监门上将军张篯前往杭州谕旨,称昔日命他致仕乃是安重诲矫诏。

长兴三年(932年),钱镠病重,召集臣下托付后事,他道:“我的儿子们大多愚蠢懦弱,只怕难以担当大任。我死后,请你们从中择贤而立。”臣下都推举钱元瓘。钱镠于是立钱元瓘为继承人。不久,钱镠去世,终年八十一岁。朝廷得知后,废朝七日,赐谥号武肃,并命工部侍郎杨凝式为其作神道碑文。

应顺元年(934年),钱镠被葬于安国县衣锦乡茅山之原,后又建庙于越州。

为政举措

钱鏐在内政建设上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修筑海塘和疏浚内湖上。

开平四年(910年),钱镠动员大批劳力,修筑钱塘江沿岸捍海石塘,用木桩把装满石块的巨大石笼固定在江边,形成坚固的海堤,保护了江边农田不再受潮水侵蚀。并且由于石塘具有蓄水作用,使得江边农田得获灌溉之利。

钱镠命兵卒民夫以“大竹破之为笼,长数十丈,中实巨石;取名大木长数丈,植之横为塘”;“内又以土填之,外用木立于水际,去岸二九尺,立九木,作六重”,称为“混柱”,奠基作成石塘。“筑塘以石,自吴越始”。这条捍海古塘,从六和塔筑到艮山门,长三十三万八千五百九十三丈,外加土塘,内筑石堤,费时两个多月,耗资十万九千四百四十缗,近一亿一千钱。

此外,钱镠设撩湖军,开浚钱塘湖,得其游览、灌溉两利,又引湖水为涌金池,与运河相通。钱镠还在太湖地区设“撩水军”四部、七八千人,专门负责浚湖、筑堤、疏浚河浦,使得苏州、嘉兴、长洲等地得享灌溉之利。

家训传世

唐昭宗赐钱鏐以金书铁券
《钱氏家训》

钱镠治国有略,修身治家也十分谨严,又两度订立治家“八训”、“十训”。“十训”即钱鏐临终前向子孙们提出的十条要求,遗训中虽然包含一些封建思想,但是大部分是饱含人生智慧的。“武肃王遗训”代代相传,世世因循,一直激励着钱氏后人。遗嘱称: 要尔等心存忠孝,爱兵恤民。

凡中国之君,虽易异姓、宜善事之。

要度德量力而识事务,如遇真君主,宜速归附。圣人云顺天者存。又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免动干戈,即所以爱民。如违吾语,立见消亡。依我训言,世代可受光荣。

余理政钱唐,五十馀年如一日,孜孜兀兀,视万姓三军并是一家之体。

戒听妇言而伤骨肉。古云:妻妾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衣服破犹可新,手足断难再续。

婚姻须择阀阅之家,不可图色美而与下贱人结褵,以致污辱门风。

多设养济院收养无告四民,添设育婴堂,稽察乳媪,勿致阳奉阴违,凌虐幼孩。

吴越境内绸绵,皆余教人广种桑麻。斗米十人,亦余教人开辟荒田。凡此一丝一粒,皆民人汗积辛勤,才得岁岁丰盈。汝等莫爱财无厌征收,毋图安乐逸豫,毋恃势力而作威。毋得罪于群臣百姓。

吾家世代居衣锦之城郭,守高祖之松楸,今日兴隆,化家为国,子孙后代莫轻弃吾祖先。

吾立名之后,在子孙绍续家风,宣明礼教,此长享富贵之法也。倘有子孙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便是坏我家风,须当呜鼓而攻。

遵循钱镠的遗训,后世诸王始终贡奉中原王朝,末世钱弘俶顺应时势“纳土归宋”,使国家“不被干戈”实现和平统一。钱镠父子开创吴越国,连续三代五主均受中朝封为国王,成为王族。钱氏后人秉承祖训,绍续家风,绵延文脉,造就了吴越钱氏一门世代家风谨严,人才兴盛的传奇。这个家族始终一脉书香绵延,代有人才涌现。宋朝皇帝称 “忠孝盛大唯钱氏一族”。清乾隆帝也感佩其家族教子有道,在南巡时御赐“清芬世守”匾额。到了近代更是人才“井喷”。文坛硕儒、科技巨擘云集,海内外“院士”子弟数以百计,因而吴越钱氏家族被公认为“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

钱氏家规由“武肃王八训”、“武肃王遗训”和《钱氏家训》三部分组成。“武肃王八训”是武肃王钱镠于乾化二年(公元912年)正月亲自订立。家训以晋代以来大族衰亡为鉴,“上承祖祢之泽,下广子孙之传”,体现了“金书铁券”的免死牌下的严格家教。钱镠辞世前又作十条“遗训”晓谕子孙。而现在半白半文版《钱氏家训》,是清末举人钱文选采辑整理过的,与“武肃王八训”、“武肃王遗训”一起收录在1925年出版的《钱氏家乘》中。《钱氏家训》是一部饱含修身处世智慧的治家宝典。《家训》分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个篇章,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是钱氏家族的珍贵历史遗产,也是钱氏家族人才辈出的传家宝。

个人作品

钱鏐书法作品
钱鏐书法作品
钱鏐书法作品

诗作

《巡衣锦军制还乡歌》

《没了期歌》

《青史楼引宾从同登》

《石镜山》

《筑塘》

《九日同群僚登高》

《功臣堂》

《西园产芝》

《造寺保民》

《秋景》

《上元夜次序平江南》

《罗汉寺偶题》

《和高僧惠韵》

《百花亭题梅二首》

《和太师蕴让韵》

《题罗隐壁》

《隐岳洞》

文章

《全唐文》收录有钱镠的奏疏、表记等文章十五篇:《赐童頵拜西扇都岩将诰》、《谢铁券表》、《钟廷翰摄安吉主簿牒》、《授张 蕴江阴令牒》、《刘仁规等改补节度散子将牒》、《大宗谱序》、《钱氏九州庙碑记》、《罗城记》、《天柱观记》、《镇东军墙隍神庙记》、《开舜井得重华石记》、《新建风山灵德王庙记》、《真圣观碑》、《建广润龙王庙碑》、《投龙文》。

书法

钱镠晚年习书法,擅长隶书,传世书迹有《题钱明观桥记》、《慈云岭题名》、《墨帖》等。

相关视频

1、“不睡龙”钱鏐

“不睡龙”钱鏐

2、笋干老鸭煲与吴越王钱镠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