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陶灶明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陶灶明器
图片来自中国民俗学网

陶灶明器是其中一种汉代流行的明器。 灶作为生活明器,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反映。汉代随著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在“事死如事生”、重孝和祭灶等思想影响下,汉墓中随葬大量模型明器,陶灶就是其中之一。

西汉早期陶灶呈马蹄形和长方形,灶面多为三釜,呈“品”字形分布,釜灶多为分体制作,然后粘接。西汉中期及中晚期,陶灶形制与西汉早期基本相同,陶釜上半部分多与灶面一次模制而成,下半部分多从内侧按压上去,两眼陶灶数量大增。西汉晚期至新莽时期,灶的形制与中期基本相同,两眼灶较为流行,新出现带足灶,灶面出现模印炊具、食物等图案。东汉时期,以马蹄形灶为主,还有一定数量的长方形、圆形灶,三火眼灶少见,两火眼和单火眼灶较多,单火眼灶尤为流行。东汉中期以后陶灶制作简单粗糙,基本不见纹饰。

背景资料

汉代盛行著“以生事死”的观念,如王充论衡.讥日篇》言:“推生事死,推人事鬼。见生人有饮食,死为鬼当能复饮食,感物思亲,故祭祀也。”[1]由于汉人相信人死后的生活会与在生时一样,为了让死者死后的生活能过得好一点,渐渐出现了模仿人生前所用的日常用品而制作的明器。所谓明器,是指“冥中所用之器也”[2]。明器只供丧葬,不能实用,故又有“人器实,鬼器虚”[3]之言。至于明器的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建筑物交通工具、人型或动物型的公仔、日常用品和有特别意义的摆设。

何谓陶灶明器

此类明器常与陶井、陶仓等明器成组出土[4]西汉早期的陶灶为长方形,灶面中间有一个大灶眼,灶眼上放置了釜等灶具。灶身前壁有门,后设烟囱。到了西汉晚期,灶面面积增大,大灶眼后还增设多一个灶眼,灶面上模印出各种食物及灶事用具,以为例,此灶面上模有叉、菜等物品。及至东汉陶灶明器的设计更为精巧,除了灶眼增加到三至五个,灶的形状已不再只是长方形。此时陶灶的装饰亦更加复杂,上图于2004 年延安市富县羊泉镇出土。泥质红陶,横排双火眼马蹄形。灶面火眼上置小釜,灶面后部置两只小盆,盆内放曲柄勺和直柄瓢,前部倒扣一小耳杯,釜、盆、勺、瓢皆施黄釉。灶尾立一瓶形烟囱,下部施黄釉,上部施绿釉。灶前壁中下部开一长方形中空式火门,火门两侧及前壁上部刻划网格纹带,网格纹带之间刻划菱形回纹。该灶共施釉三种色彩,灶身通体施红釉,前壁网格纹施黑釉,菱形回纹施绿釉。汉代复釉色釉陶已属少见,该灶施红、绿、黑三种釉色,实属罕见。较以前纯粹在灶面上雕刻花纹讲究得多。


参考文献

  1. 见萧登福:《先秦两汉冥界及神仙思想探原》(台北:文津出版社,2001年),页130引王充《论衡.讥日篇》之言。
  2. 见刘渊:〈明器文化初探〉,载于《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第3期(2004年9月),页18引尚秉和之言。
  3. 见刘渊:〈明器文化初探〉,载于《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第3期(2004年9月),页18引《礼记.檀弓》之言。
  4. 见贾文忠:〈汉代陶灶〉,载于《古今农业》第1期(1996年),页码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