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陶灶明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陶灶明器
圖片來自中國民俗學網

陶灶明器是其中一種漢代流行的明器。 灶作為生活明器,是人們社會生活的反映。漢代隨著大土地所有製的發展,在「事死如事生」、重孝和祭灶等思想影響下,漢墓中隨葬大量模型明器,陶灶就是其中之一。

西漢早期陶灶呈馬蹄形和長方形,灶面多為三釜,呈「品」字形分佈,釜灶多為分體製作,然後粘接。西漢中期及中晚期,陶灶形制與西漢早期基本相同,陶釜上半部分多與灶面一次模製而成,下半部分多從內側按壓上去,兩眼陶灶數量大增。西漢晚期至新莽時期,灶的形制與中期基本相同,兩眼灶較為流行,新出現帶足灶,灶面出現模印炊具、食物等圖案。東漢時期,以馬蹄形灶為主,還有一定數量的長方形、圓形灶,三火眼灶少見,兩火眼和單火眼灶較多,單火眼灶尤為流行。東漢中期以後陶灶製作簡單粗糙,基本不見紋飾。

背景資料

漢代盛行著「以生事死」的觀念,如王充論衡.譏日篇》言:「推生事死,推人事鬼。見生人有飲食,死為鬼當能復飲食,感物思親,故祭祀也。」[1]由於漢人相信人死後的生活會與在生時一樣,為了讓死者死後的生活能過得好一點,漸漸出現了模仿人生前所用的日常用品而製作的明器。所謂明器,是指「冥中所用之器也」[2]。明器只供喪葬,不能實用,故又有「人器實,鬼器虛」[3]之言。至於明器的種類繁多,主要可分為建築物交通工具、人型或動物型的公仔、日常用品和有特別意義的擺設。

何謂陶灶明器

此類明器常與陶井、陶倉等明器成組出土[4]西漢早期的陶灶為長方形,灶面中間有一個大灶眼,灶眼上放置了釜等灶具。灶身前壁有門,後設煙囪。到了西漢晚期,灶面面積增大,大灶眼後還增設多一個灶眼,灶面上模印出各種食物及灶事用具,以為例,此灶面上模有叉、菜等物品。及至東漢陶灶明器的設計更為精巧,除了灶眼增加到三至五個,灶的形狀已不再只是長方形。此時陶灶的裝飾亦更加複雜,上圖於2004 年延安市富縣羊泉鎮出土。泥質紅陶,橫排雙火眼馬蹄形。灶面火眼上置小釜,灶面後部置兩隻小盆,盆內放曲柄勺和直柄瓢,前部倒扣一小耳杯,釜、盆、勺、瓢皆施黃釉。灶尾立一瓶形煙囪,下部施黃釉,上部施綠釉。灶前壁中下部開一長方形中空式火門,火門兩側及前壁上部刻劃網格紋帶,網格紋帶之間刻劃菱形回紋。該灶共施釉三種色彩,灶身通體施紅釉,前壁網格紋施黑釉,菱形回紋施綠釉。漢代復釉色釉陶已屬少見,該灶施紅、綠、黑三種釉色,實屬罕見。較以前純粹在灶面上雕刻花紋講究得多。


參考文獻

  1. 見蕭登福:《先秦兩漢冥界及神仙思想探原》(臺北:文津出版社,2001年),頁130引王充《論衡.譏日篇》之言。
  2. 見劉淵:〈明器文化初探〉,載於《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第3期(2004年9月),頁18引尚秉和之言。
  3. 見劉淵:〈明器文化初探〉,載於《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第3期(2004年9月),頁18引《禮記.檀弓》之言。
  4. 見賈文忠:〈漢代陶灶〉,載於《古今農業》第1期(1996年),頁碼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