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青藏铁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青藏铁路

中文名称 :青藏铁路

外文名称 :The Qinghai-Tibet Railway

别        名 :天路

所属地区 :青海,西藏

地理位置 :青藏

气候条件 :高原山地气候

著名景点 : 风火山隧道,昆仑山隧道
                      唐古拉车站,唐古拉山脉火车站

所属地区 :青海,西藏

青藏铁路北起青海省西宁市,南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千米(西宁至格尔木约846公里已于1984年建成)。从西宁途径格尔木市,过南山口后,上青藏高原腹地,途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镇,翻越唐古拉山进入西藏自治区,再经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线路走向与青藏公路基本并行。该铁路的建成,成为我国继京沪、京广、京九、焦柳等铁路之后的又一条南北走向的干线。被誉为天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冻土上路程最长的高原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2013年9月入选"全球百年工程",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1]。 青藏铁路的修建,结束了西藏自治区不通铁路的历史,进一步改善青藏高原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西藏资源开发和经济快速发展。对加强内地与西藏的联系,开发西藏的旅游资源,促进藏族与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增进民族团结,造福沿线人民,将发挥重要作用。

2016年9月12日,历时七年,总投资12.98亿元的青藏铁路无缝钢轨换铺工程完成,全线1956公里青藏铁路实现了"千里青藏一根轨",列车的平顺性和安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

修建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进入新世纪之际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国家“十五”四大标志性工程之一,居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之首。

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被称为"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其中除南水北调工程外,其他三项属于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

建设历史

早在1920年由孙中山发表的《实业计划》中,就已经有通往西藏的高原铁路建设计划,并提出了兰州至西藏、成都至西藏、于田至西藏等方案,但当时中国的国力、技术,均不具备建设高原铁路的条件。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就计划修建一条到西藏的铁路,其政治、军事、经济的重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1954年起,随着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滇藏公路陆续建成,通往西藏的铁路建设也随之开始计划。1955年,中国铁道部就派铁道兵、铁路专家等工程人员进行勘查。勘察结果表明,青藏线(青海至西藏)方案比其他滇藏(云南至西藏)、川藏(四川至西藏)、新藏(新疆至西藏)、甘藏(甘肃至西藏)等线路为易,原因是青藏线的路线长度最短,沿线建筑环境较其他路线好,除了地势较平缓、桥隧比例较低外,投资额也因此为几个方案中最低的。同年,经由青海省进入西藏的方案正式敲定,青藏铁路建设工程局成立。 1958年9月,青藏铁路一期工程(青海省西宁至格尔木)段开工建设,同时展开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大规模全面勘测。然而由于当时工程技术水平和经费所限,又受大跃进的失败影响,国家财政亦处于困难阶段,1961年3月,青藏铁路建设工程被迫暂停。

1973年毛泽东会见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时说:“青藏铁路修不通,我睡不着觉。”青藏铁路建设再次上马,并获周恩来邓小平直接批示。1974年1700名工程技术人员再到青海进行研究,同时6.2万名铁道兵到青海省开始“青藏铁路一期工程建设大会战”,但由于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国力匮乏,建设进度缓慢。文化大革命完结后,1979年,全长845公里的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到格尔木段)修通,1984年正式通车营运。但二期工程因冻土、高原缺氧等困难,于1978年再次停工,此后20年一直无法开工。而青藏铁路西宁到格尔木段成为中国第一段开通的高原铁路,沿线大部分位于海拔3000米以上,自通车以后一直是货物进出西藏的重要通道。

1994年7月19日,在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明确提出:“抓紧做好进藏铁路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随后铁道部再次进行进藏铁路的选线论证工作,最后依然选定青藏铁路的方案 1999年,随着西部大开发展开,进藏的铁路重新受到注意。

2000年5月,总投资7.4亿元的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扩能改造工程动工。2000年11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对建设青藏铁路作了重要批示:“修建青藏铁路是十分必要的,对发展交通、旅游、促进西藏地区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是非常有利的。我们应该下决心尽快开工修建。这是我们进入新世纪应该作出的一个大决策。”。同年12月,铁道部及国家计委正式向国务院上报青藏铁路项目建议书。2001年2月8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表示,中国已经有一定的经济和科技实力,而且对高原冻土已有可行的解决方案,青藏铁路建设条件已经成熟。2001年3月,青藏铁路建设项目正式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2001年6月29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在格尔木南山口——青藏铁路二期工程起点,宣布正式开始修建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3万多名建设人员进驻高原,总投资330.9亿元人民币,青藏铁路的建设资金全部由国家出资,其中75%是国家财政部支付,另外25%资金使用铁路建设基金。青藏线其中一个重点工程——风火山隧道,2001年10月开工,2002年10月贯通,2003年9月竣工。2005年10月12日,全长1142公里的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完成,同时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同年10月15日,青藏铁路全线铺通庆祝大会在拉萨站举行。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当天同时在拉萨及格尔木两地举行了“青藏铁路通车庆祝大会”,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参加通车仪式并为首列进藏列车——青1次剪彩[2]

2005年格尔木至拉萨段尚未开通之时,在西宁至格尔木的部分路段(约474公里)就进行了病害整治和增建第二线的建设;2007年9月6日,西宁至格尔木段的其余356公里路段也开始扩能改造工程,增建第二线并进行电气化改造,总投资105.57亿元人民币,计划2012年9月30日前完成。 建成以后,西宁至格尔木段全线834公里将成为Ⅰ级双线电气化铁路,旅客列车运行速度最高达160公里/小时,年货运能力达5000万吨。至2008年12月24日,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二线中的关键路段——连湖至浩鲁格段双线开通。

2007年,青藏铁路西格段开始进行复线建设。

2010年起,青藏铁路换轨工程正式启动。

201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西格段复线建设完工并实现电气化运营。

2016年9月12日,青藏铁路换轨工程正式完工,全线1956公里青藏铁路实现了“千里青藏一根轨”,列车的平顺性和安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6]同年3月1日,青藏铁路格拉段扩能改造工程于正式开工建设,工程项目包括新增13个车站,延长8处既有站到发线有效长度,对拉萨西站货场进行升级改造。

2017年9月18日,青藏铁路格拉段扩能改造工程进入全线建设阶段。

2018年8月30日,青藏铁路格拉段扩能改造主体工程顺利完工。

技术难题

青藏线大部分线路处于高海拔地区和"生命禁区",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着三大世界铁路建设难题:千里多年冻土的地质构造、高寒缺氧的环境和脆弱的生态。

千里冻土

西藏自治区的安多县是一个重要的地理分界点,由此往北上溯550公里,是青藏高原的连续多年冻土地带。青藏铁路穿过冻土区有 550 公里,真正的较深的冻土地段近 400 公里。

冻土在冻结状态下体积膨胀,到夏季则冻土融化体积缩小。在这两种现象的反复作用下,道路或房屋的基底就会出现破裂或者塌陷。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日照强烈、地质构造运动频繁,其多年冻土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举世无双。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最初提出修建青藏铁路。当时成立了冻土大队,奔赴高原研究冻土问题,这其实也就是现在中国科学院寒旱所的前身。那时对冻土的认识还非常浅,也没有什么新方法、新技术。青藏公路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只是采用了将路基加高到一定的合理高度,以减少路面热扰动对冻土层的影响这一最简单的方法。--虽然后来青藏铁路工程上马一波三折,但中国科研者对青藏高原冻土的研究却没有停止过,建设之前有中科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研究基地。

世界上在冻土区修筑铁路已有近百年历史,但因难度大,很多问题尚未解决。在俄罗斯,20世纪70年代建成的第二条西伯利亚铁路1994年调查的线路病害率达27.5%,运营近百年的第一条西伯利亚铁路1996年调查的线路病害率为45%。在我国,青藏公路1990年调查的病害率为31.7%,东北地区多年冻土区铁路病害率达40%。

青藏铁路要穿越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不连续多年冻土区82公里,其中平均地温高于-1.0℃的多年冻土区275公里,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区221公里,高温高含冰重叠路段约134公里。在这一地区施工,至少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方面,全球变暖带来的气温升高,会使冻土消融,另一方面,人类工程活动会改变冻土相对稳定的水热环境,使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水分减小,导致植被死亡等,将涉及更大面积的冻土消融。青藏铁路成败的关键在路基,路基成败的关键在冻土,冻土的关键问题在融沉。这是冻土研究专家的共识。

为了攻克冻土难题,自青藏铁路开工建设以来,铁道部高度重视青藏铁路冻土攻关难题,先后安排了上亿元科研经费用于冻土研究,并组织多家科研院校的专家,对青藏铁路五大冻土工程实验段展开科研攻关,获得了大量科研数据和科研成果。青藏铁路冻土攻关借鉴了青藏公路、青藏输油管道、兰西拉光缆等大型工程的冻土施工经验,并探讨和借鉴了俄罗斯加拿大和北欧等国的冻土研究成果。中国科学家采取了以桥代路、片石通风路基、通风管路基(主动降温)、碎石和片石护坡、热棒、保温板、综合防排水体系等措施,冻土攻关取得重大进展,青藏铁路的冻土研究基地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冻土研究基地[3]

高原病

青藏铁路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占全线85%左右,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大部分地区空气含氧量只有内地的50%-60%。高寒缺氧,风沙肆虐,紫外线强,自然疫源多,被称为人类生存极限的"禁区"。

为了战胜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保障铁路建设者的生命健康。铁道部、卫生部在中国工程建设史上第一次联合下文,对医疗卫生保障专门作出详细规定,并投入近2亿元,在全线建立医疗卫生保障点。建立健全了三级医疗保障机构。铁路沿线共设立医疗机构115个,配备医务人员600多名,职工生病在半小时内即可得到有效治疗。对职工进行定期体检,安排职工到低海拔地区轮休。青藏铁路在关注建设者的生命健康方面也创造出了许多新纪录。青藏铁路开工以来,累计接诊病人45.3万多人次,治疗脑水肿427例,肺水肿841例,无一例死亡,创造了高原医学史上的奇迹。

青藏铁路沿线的所有重点施工段,基本配有高压氧仓等先进设备,有效地解决了建设者缺氧困难。青藏铁路也是民工待遇最高的铁路工程项目之一,铁路部门投巨资对民工管理实行三统一:"统一生活、统一居住、统一饮食";第一次规定民工日最低工资,对民工实行免费医疗保障。

著名的风火山隧道,开始施工时工人吃不消,后来请专家来,在当地建立供氧站,山洞里采用弥漫式供氧(达到海拔3千多米那种氧气程度),外面还有吸氧吧以恢复体力(达到低海拔那种氧气程度),最终克服问题[4]

生态环保

青藏铁路穿越了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地处世界"第三极",生态环境敏感而脆弱。对此,青藏铁路从设计、施工建设到运营维护,始终秉持"环保先行"理念,如为保障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铁路全线建立了33个野生动物专用通道;为保护湿地,在高寒地带建成世界上首个人造湿地;为保护沿线景观,实现地面和列车的"污物零排放";为改善沿线生态环境,打造出一条千里"绿色长廊"。这些独具特色的环保设计和建设运营理念,也使青藏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环保铁路"。

为了保护高原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湖水、珍稀的野生动物,国家环保总局、国土资源部、铁道部在铁路开工前,组成联合专家组对沿线生态环保工作深入调研,制定了具体的环保措施,并专项预算10多亿元用于生态环保工程。青藏铁路建设全程监控,仅环保投入就达20多亿元,占工程总投资的8%,是中国政府环保投入最多的铁路建设项目,并在全国工程建设中首次引进环保监理,首次与地方环保部门签订环境保护责任书;在铁路建设史上首次提出"创质量环保双优"的目标;首次为野生动物开辟迁徙通道,位于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清水河特大桥,就是青藏铁路专门为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迁徙而建设的。

在自然保护区内,铁路线路遵循"能绕避就绕避"的原则进行规划。施工场地、便道、砂石料场都经过反复踏勘,尽量避免破坏植被。对植被难以生长的地段,施工时采用逐段移植;对自然条件稍好的地段,则进行人工培植草皮。

青藏铁路经过可可西里和羌塘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保护野生动物,铁路沿线修建了25处野生动物迁徙通道。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的电子监测证实,大批藏羚羊通过铁路沿线的野生动物通道自由迁徙。环保总局等部门的调查表明,青藏铁路开工建设以来,沿线冻土、植被、湿地环境、自然景观、江河水质等,得到了有效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未受明显影响[5]

世界之最

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最高的火车站,最高的的铺架基地,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最高的高原冻土隧道,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桥,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高原冻土铁路最高时速,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 。

技术记录

青藏铁路建设的过程中,创造的西藏公路运输史上的多项纪录。

一、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铁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达960千米,最高点为海拔5072米。

二、青藏铁路也是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穿越戈壁荒漠、沼泽湿地和雪山草原,全线总里程达1142千米。

三、青藏铁路还是世界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铁路穿越多年连续冻土里程达550公里。

四、海拔5068米的唐古拉山车站,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车站。

晨曦中的布达拉宫广场大道

晨曦中的布达拉宫广场大道

五、海拔4905米的风火山隧道,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

六、全长1686米的昆仑山隧道,是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

七、海拔4704米的安多铺架基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铺架基地。

八、全长11.7千米的清水河特大桥,是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桥。

九、建成后的青藏铁路冻土地段时速将达到100千米,非冻土地段达到120千米,这是火车在世界高原冻土铁路上的最高时速。

后续建设

铁路建成后,将投资人民币数百亿元,以拉萨为中心向外辐射兴建三条支线:拉萨至林芝(之后通向云南的大理)、拉萨至日喀则、日喀则至中印边界的亚东的支线,争取在十年内全部建成通车。

此外,敦煌铁路与青藏铁路的对接(即敦格铁路)已纳入日程。

青藏铁路的沿途站点

南山口、甘隆、小南川、玉珠峰、不冻泉、楚玛尔河、纳赤台、五道梁、秀水河、沱沱河、通天河、雁石坪、布强格、唐古拉山、安多、错那湖、那曲,当雄、羊八井等,最后进入拉萨市。

运营情况

运营历程

2006年7月1日起,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分别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兰州西宁至拉萨的青藏铁路线旅游观光列车。

2010年6月18日,青藏铁路列车运营速度达100千米/小时; 同年7月1日起,上海至拉萨以及拉萨至上海客车将从隔日开行变成每天一趟。

2014年12月10日,中国铁路进行运行图的年度大调整。上海铁路局将上海至拉萨的T164/5、T166/3次改为直达列车Z164/5、Z166/3次。

2015年3月20日零时起,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提速至140千米/小时运行。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规划运输能力为每日开行客车20对,年货运量5000万吨,提速前客车运行速度120km/h。

截至2017年兰渝铁路开通后,可通过乘坐客运列车经由青藏铁路直达拉萨站车站有:北京西、广州长沙武昌郑州太原石家庄北、郴州、中卫、上海、苏州无锡南京、蚌埠、徐州西安成都广元、南充北、重庆北、兰州、西宁、德令哈、格尔木、沱沱河、安多、那曲、当雄等共计28个车站。

客货流量

截至2009年7月1日,青藏铁路已安全运营3年,共计运送旅客830多万人次,货物6221万吨。

截至2010年6月18日,青藏铁路共运送旅客2700多万人,货物1.2亿吨。

2009年“十一”黄金周,青藏铁路共发送旅客17.5万人次,其中2009年10月7日发送旅客19065人次。

2011年,青藏铁路全年旅客发送量650多万人,同比增长9%;货物发送量3800多万吨,同比增长8%。

截至2012年5月8日,青藏铁路累计运送旅客4900多万人,客运量年均增长率10.3%。

2015年铁路暑运,青藏铁路旅客发送量201万人,同比增加80.7万人,增幅达67%

2016年铁路春运,青藏铁路发送旅客达17.2万人次。

2017年铁路暑运,青藏铁路累计旅客发送量378.7万人次;货运发送量554万吨。

2018年铁路暑运,青藏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86.2万人次。

战略意义

经济促进

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对改变青藏高原贫困落后面貌,增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

促进青海与西藏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有利于促进西藏在工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优化西藏的产业结构,实现中国地区经济的平衡、协调发展;有利于西藏矿产资源的开发,发挥资源优势;有利于降低进出西藏货物的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西藏的对外开放,加强与其他地区及国外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有利于西藏市场机制的发育和人们市场意识的增强,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西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有利于促进中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一步巩固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有利于中国边疆的稳定和国防的加强;有利于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体现和国家政权的巩固。

在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开通以前,西藏自治区是中国唯一不通铁路的省级行政区。

交通运输设施的落后,已经严重制约了这一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之成为中国主要的贫困地区之一。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运往西藏的物资大幅度增加,西藏原有的以青藏公路为主体的运输通道无论从运能、运量上,还是从运输的快捷、方便上,都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建设青藏铁路,是克服的交通"瓶颈",加快青海、西藏两省区经济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的客观需要,修建青藏铁路已是势在必行。

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建成运营以来,已成为开发青海柴达木盆地及推动青、藏两省区经济发展的主要交通线路。它促进了青海钾肥厂、锡铁山铅锌矿、青海铝厂、青海油田、格尔木炼油厂、茫崖石棉矿和龙羊峡、李家峡两座大型水电站等一大批大中型项目的建设和发展,为青海460万各族人民脱贫致富和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西藏的开发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进藏物资的85%以上都要通过格尔木来转运。续建青藏铁路,将极大地提高综合运输能力,从根本上改善两省区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

建设青藏铁路,将完善路网布局,并一举实现西藏自治区的立体化交通。从路网布局看,西藏是一片空白,不仅如此,西藏与青海、青海与新疆均无铁路相连,青藏铁路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是沟通西藏、青海与内地联系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通道,也是西部腹地路网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今后建设区内路网的骨干铁路。同时,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将形成铁路、公路和航空的立体化交通,彻底解决"进藏难"、"出藏难"的问题。

建设青藏铁路,对青、藏两省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使其优势资源得以更充分发展。同时,无论是国家巨额的投资,还是建设铁路所需的大量人力、物力,都将直接拉动青海、西藏两省区的经济发展,并促进其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实现"跳跃式"的发展。

建设青藏铁路,还是开发青海、西藏两省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促进两省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青藏铁路沿线的旅游资源是世界独一无二的,1991年至1998年,进藏旅游的客运量增长率平均高达18.7%,而且仍在高速增长之中,但落后的交通状况已严重制约了旅游的进一步发展。铁路的修建,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促进青海、西藏两省区的旅游事业飞速发展,使之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有可能成为两省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6]

建设青藏铁路,更是改变西藏不合理的能源结构,从根本上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长远需要。青藏铁路开通后,75%的进出藏物资将由铁路承担,从而改变以往公路运输运距长、运费高、损耗大的缺点。发挥青藏铁路的作用,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物流中心。加紧研究青藏铁路通车运营后给西藏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带来的深刻影响,用全新的思路谋划发展,最大限度地挖掘青藏铁路的巨大发展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青藏铁路的强大辐射作用,使青藏铁路更好地为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造福西藏各族群众,努力将那曲物流中心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物流中心。西藏有丰富的旅游、矿产、水利等资源,青藏铁路的建成和通车,便利了游客进藏和西藏的资源开发,对于扩大旅游创汇、资源开发利用有重大的意义。

所以修建铁路首要的目的就是要为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个强大的运力支持,同时这一条铁路建设也可以进一步增加内地和西藏紧密的联系和交流,增强民族团结,保卫国土安全。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开通,西藏自治区预计第二年的进藏游客将突破300万人次,结果2007年接待游客大出所料地突破了400万人次,比2006年增加了15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48亿元,比2006年增长73.3%、占到全区GDP的14%左右。人流的增加使得2011年西藏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4.9%,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青藏铁路使得区域成本差异逐渐缩小、投资回报率上升,激发了当地民间资本、内地企业以及国外财团的投资热情,2011年全区吸引民间投资84.5亿元,比2010年增长29.2%,极大优化了西藏的投资结构。

边陲稳定

青藏在中国的地理位置,它处于中国的西南边陲,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接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各国中,印度对于青藏铁路的关心超乎寻常。青藏铁路的建成运行"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军事机动及后勤供给能力", "它可以使中国政府每年向西藏运送500万吨物资,也可以在一个月内运送多达12个陆军步兵师"。青藏铁路将极大地增强中国对印度的军事进攻能力,便于中方运输中程导弹等。青藏铁路的建成使得西藏与中国内地的联系更紧密,由此而产生的连锁反应很可能是尼泊尔和孟加拉国"进一步向中国靠拢",整个南亚次大陆的地缘战略形势届时都将受到深刻影响。

青藏铁路正式通车对尼泊尔人来说也非常重要。 青藏铁路通车可以使中国内地主要城市与尼泊尔贸易的陆路运输时间从12至18天缩短到一周以内。尼泊尔政府最盼望的,是青藏铁路未来能通到尼泊尔。青藏铁路的通车,尤其将推动尼泊尔落后的北部山区的经济发展,未来尼政府可能会在这些地区设立边贸特区,使其变成尼经济起飞的一个增长点。 青藏铁路将帮助尼泊尔更独立自主地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上[7]。 建设青藏铁路,也是加强国内其他广大地区与西藏联系,促进藏族与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团结的需要。修建进藏铁路,从政治、军事上看是十分必要的,从发展旅游、促进西藏地区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看也是非常有利的。江泽民指出,建成后运行初期可能要给一些补贴,但从长远观点看拿出这些钱是完全值得的。他说,"无论从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国防安全,还是从促进民族团结,更有力地打击达赖集团的民族分裂主义活动考虑,我们都应该下决心尽快开工修建进藏铁路"。

事故意外

2006年8月1日,一名77岁高龄的香港旅客乘坐拉萨开往西宁的N918次途中,因高原反应引发心脏病而死亡。

2006年8月29日13时,重庆至拉萨T223次旅客列车行至错那湖站时餐车脱线,导致其它列车晚点,有4000多人受影响。至18时,青藏铁路恢复正常行车。

2008年1月30日10时,受南方恶劣天气影响,乘坐28日由广州发往拉萨的T265次列车的旅客,晚点50多个小时才到达拉萨,并连带取消了于1月30日早上10时开往广州方向的T266次列车发车时间,由于时正春运,受影响旅客约400人,其中138人被安排于2月1日的列车回乡。

2012年6月7日9时12分,57907次列车运行至青藏铁路青海境内德令哈地区连湖至欧龙山间下行线K582+740米处时,撞向正在铁路线上作业的3名在职职工,造成其中2人当场死亡,1人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

2013年10月23日晚上,一列备用车因溜逸,至格尔木东站近K806+890米处,与7581次列车相撞,造成1死50多人伤。

社会评价

青藏铁路被列为“十五”四大标志性工程之一,名列西部大开发12项重点工程之首。中国国外媒体评价青藏铁路“是有史以来最困难的铁路工程项目”,“它将成为世界上最壮观的铁路之一”。(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青藏铁路推动西藏进入铁路时代,密切了西藏与中国内地的时空联系,拉动了青藏带的经济发展,被人们称为发展路、团结路、幸福路。(中国西藏网)

世界纪录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最高点位在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口,号称是离天堂最近的铁路。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火车站—唐古拉站,海拔5068.63米。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风火山隧道,海拔4905米,全长1338米。

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昆仑山隧道,海拔4648米,全长1686米。

世界上建在冻土地段上最长的铁路桥—清水河大桥,全长11.7公里。

视频

青藏铁路相关的视频

青藏铁路通车十周年纪念宣传片


S04E22高原天路:青藏铁路的修建
风土人情:青藏铁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