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韩少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韩少云
出生 1931年
河北省山海关八里堡
逝世 2003年7月20日
国籍 中国
别名 “王守贞”
职业 评剧代表性人物
知名作品 《红楼梦》

韩少云,(1931年一2003年7月20日),原名王守贞。中国评剧代表人物,演员。

人物介绍

韩少云(1931年—2003年7月20日),河北秦皇岛人,生于河北省山海关八里堡,后定居河北省玉田县。原名王守贞。评剧演员,工旦角。1940年,开始向继父学戏。13岁时,拜评剧演员刘子西为师。14岁时,以艺名韩少云参加演出。1946年,开始挑梁演戏。1950年夏,调至东北唐山评剧院。1952年10月,携剧目《小女婿》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凭借该剧获得了演员一等奖 。1953年,携剧目《小二黑结婚》参加东北区戏剧、音乐、舞蹈汇演,获得了优秀表演奖 。1959年,排演了剧目《人面桃花》。1963年,排演了剧目《杜鹃山》,凭借该剧获得了沈阳市戏剧汇演优秀表演奖 。1966年,排演了剧目《更高目标》。1978年,在沈阳市举行的表演赛中获荣誉奖。1979年,在沈阳市举行的表演赛中获荣誉奖。1981年,排演了剧目《》。1989年,韩少云从沈阳市评剧院退休。 2003年7月20日凌晨7时15分,韩少云因心脏病突发,医治无效,在沈阳逝世,终年72岁 。韩少云所扮演角色达到了形似与神似的统一,为评剧表现现实生活和扩大表演题材提供了可贵的经验,被誉为“韩派” 。

演艺经历

1952年,排演《小女婿》,扮演香草,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荣获演员一等奖。

1953年,排演《小二黑结婚》,出版两张唱片,参加东北区戏剧、音乐、舞蹈汇演荣获优秀表演奖,同年,出席全国青年知识分子大会,并在大会上发言。

1954年,参加中央慰问团,在福建前线演出《小女婿》,时间达4个多月;同年排演《梁山伯与祝英台》,扮演祝英台。

1956年,排演《红楼梦》,扮演黛玉。合作者:菊桂舫、碧莲玉;同年排演《杨三姐告状》,扮演杨三姐。

1957年,排演《西施》,扮演西施。[1] 1958年,排演《刘介梅》,扮演刘妻。

1959年,排演《人面桃花》,扮演杜宜春;同年排演《雷雨》,扮演四凤,合作者:花淑兰。

1960年,排演《洪湖赤卫队》,扮演韩英,合作者:花淑兰,筱俊亭。

1961年,排演《金沙江畔》,扮演金秀,合作者:筱俊亭、张金秋;同年9月25日,拜金开芳为师,学习《朱买臣休妻》。

1962年,出席全国青联大会,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重排《小女婿》、《红楼梦》。

1963年,排演《珠花记》;同年排演《杜鹃山》,扮演贺湘。合作者:赵荣鸣、菊桂芳。此剧演出后引起轰动,韩少云、赵荣鸣荣获优秀表演奖。

1964年,排演《友谊之歌》,扮演赵阳芳。合作者:筱俊亭、赵荣鸣。此剧在唱腔革新上迈出可喜一步。同年排演《红嫂》,扮演红嫂,合作者:王德福、赵荣鸣;同年还排演《江姐》,扮演江姐,合作者:筱俊亭。[2] 1965年,排《椰林儿女》、《游乡》,以轻骑兵形式演出;同年排演《红灯记》,扮演铁梅。合作者:筱俊亭。

1966年,排演《更高目标》,参加沈阳市中小型现代戏汇演。1970年,去辽中县潘家堡公社潘家堡大队插队。

1972年春,调辽中县宣传队,搞文艺辅导工作;同年夏,调沈阳评剧团,参加《龙江颂》剧组,做唱腔创作,辅导青年演员和舞台工作。

1973年,排演《海岛女兵》,扮演女兵。

1975年,排演《红霞万朵》,扮演三婶。

1976年,重排《洪湖赤卫队》,合作者:筱俊亭。

1977年夏,排演《雪梅遇》,连演12场。

1979年,排演《凤还巢》,扮演程雪娥。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出席全国文代会。

1981年,排演《家》,扮演瑞珏,合作者:欧阳菊笙、张金秋、王玉华等。参加全省戏曲调演获得成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用立体声录制评《家》;同年,《人面桃花》被拍成电视片,合作者:陈桂秋。

1983年,重排《人面桃花》,再演杜宜春。合作者:艳铭杰、王少岩。同年,《家》唱片出版,还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1984年,出席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

2003年7月20日凌晨7时15分,中国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韩派"创始人韩少云,因心脏病突发,医治无效,在沈阳逝世,终年72岁。抢救无效。

人物写真

个人荣誉

韩少云先生一生致力于评剧艺术,她融合了评剧初期刚劲酣畅和新唱腔的柔媚洒脱,唱腔优美、音域广阔、刚柔并济,独具一格的创立了评剧的新派别--"韩派",成为评剧艺术中全国公认、深受戏迷欢迎的流派之一。韩少云这一生不为名、不为利、不图虚荣、只为艺术,不计门派,精心育人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戏剧人才。她教的学生遍及全国各地,杨晓彦、胡桂秋、冯玉萍、周丹、宋丽、杨小彦、刘虹等,这些艺术界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都出自韩少云的调教。指导。宋丽在沈阳评剧院时虽然曾拜韩少云为师,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并获得过戏剧梅花奖,但自从调到中国评剧院后,由于受环境的影响或其它原因,改学白派。

新中国成立以来,她先后出席了全国第二次青代会、第九次团代会、第四届青联委员会、第五次妇代会、第四次文代会和第四次剧代会。曾任沈阳市政府委员、市政协常委、省政协委员,省人大代表、省妇联执委,市青联副主席,全国青联委员会委员,全国六届人大代表和全国第七届人大代表、省剧协副主席、市剧协副主席。1992年起终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沈阳评剧院艺术顾问、沈阳文学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沈阳市荣誉文艺家、辽宁《不老松》画会的顾问。此外,韩少云还投资开设了具有文化品味的云阳酒家,并兼任董事长职务。为中共党员。1992年起终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她先后出席了全国第二次青代会、第九次团代会、第四届青联委员会、第五次妇代会、第四次文代会和第四次剧代会。1952年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演员一等奖。

韩少云晚年来一直在政府创办的老年大学中学习国画,并在纪念从艺六十年时举办了个人画展。韩少云最擅画梅花,她笔下的梅花枝干虬逸、劲蕊吐芳,正如她丰盈美丽的艺术生涯。

她为人随和善良真诚,与许多艺术家深交,如小白玉霜 、新凤霞 、李炳淑秦怡袁雪芬徐玉兰王文娟尹桂芳常香玉、沈佩华,歌唱家王玉珍郭兰英等。她是中国评剧事业中永远的丰碑;留下了丰厚的艺术财富和精神财富。

人物评价

塑造了无数鲜活的舞台艺术形象。她炉火纯青的技艺、无比高尚的艺德,在人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她是一位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就在韩少云的艺术大之巅峰的时候,"文革"开始了。她在《红霞万朵》中饰演的一个次要角色因为她高超的表演技巧得到了观众更大的关注,因此被指控为违反了"三突出"原则,韩少云遭到了严厉的批判;1970年,全家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韩少云被禁止唱戏,即便如此,韩少云也没有放弃她深爱的评剧艺术。韩少云先生生前所在的沈阳评剧院李长武院长说,韩少云老师是评剧艺术的大师级人物,她创造了无数个鲜活的舞台艺术形象,她这一生桃李满园,为中国的评剧界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韩少云唱腔有三绝:"字清、腔顿、板正",加上甜美的音色、清晰的吐字和别具特色"娇"嫩颚音,演唱的"疙瘩腔"别具一格。表演和唱腔浑然一体,形成了总体的艺术风格,被称之为"韩派"。

视频

韩少云演唱的评剧选段!

评剧电影《杜鹃山》选段“见乌豆”韩少云

參考來源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