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颈静脉切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颈静脉切迹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一个科技名词。

汉字作为一种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符号系统[1],源于日月鸟兽之形,作为中华文明之标志[2],连接中华民族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方正之间充满美感。

名词解释

颈静脉切迹,医学名词,用于探讨胸廓上口倾斜度的年龄变化及其与呼吸功能的相互关系。

胸骨(位于胸前壁正中,长而扁,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剑突3部分)中,胸骨柄上缘中份凹陷,称为颈静脉切迹(jugular notch)。平对第2胸椎下缘。

颈静脉:胸廓上口由胸骨柄上缘、第1肋骨和第1胸椎体组成。胸廓上口呈肾形,向前下倾斜。有人提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胸廓上口的倾斜度增大,即胸骨柄上缘高度逐渐下降〔1~3〕。然而,有关国人胸骨颈静脉切迹的高度尚不清楚。在个体发育和疾病发生发展方面,胸廓的形态学变化可直接。目的 探讨胸廓上口倾斜度的年龄变化及其与呼吸功能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200名大学生和100名小学生的胸骨颈静脉切迹的高度和肺活量进行测定。结果 男女大学生分别与小学生比较,胸骨颈静脉切迹与第7颈椎棘突的连线(JC)和颈静脉切迹的水平线(JL)在胸后壁的垂直距离存在着非常显著性差异。JC和JL在胸后壁的垂直距离与肺活量的关系方面,男女大学生和小学生分别有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结论 随着身体的发育,胸骨上缘高度逐渐下降,胸骨上缘越低,肺活量越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