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馨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馨庐公馆始建于1942年6月(民国31年),次年6月建成,为马步芳私邸,取名”馨庐”。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写”馨庐”二字现仍镶砌在大门上部,"馨庐"意思就是用玉石垒起来的房子。因公馆许多建筑的墙面镶有玉石,故人们亦称"馨庐"为“玉石公馆”。公馆由多个院落和不同形式的房舍以及花园组成,各个院落的房舍布置有序,结构严谨.构成了统一和谐的整体。位于公馆南端的花园栽种了名贵的花卉和树木,还有亭榭,著名的“晓泉”也在其内。

公馆主人

马步芳,字子香,生于 1903年,甘肃河州(今临夏市)人,回族,

他在解放前统治青海40多年,号称“西北王”[1]

早年入宁海军官训练团,结业后任宁海巡防军营副、营长等职,

1926年随父马麒投西北军

1928年后,任副旅长、旅长、师长,

1932年 1月兼青海省政府委员,旋又兼青海南部边区警备司令,

1934年起,历任陆军新编第二军军长兼第一 ○○师师长、青海省政府代主席等职。

其间曾派兵 “围剿”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

在阻击红军西路军之后,以活埋、扒心、取胆、割舌等残忍手段杀害了约5600名红军官兵。

犯下了滔天罪行。

抗日战争期间,马步芳任陆军第八十二军军长,参加抗战;

1938年 3月,任青海省政府主席,直至 1949年。1943年任第四十集团军总司令;

1949年 5月代理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积极参加反共内战。

1949年,兵败逃亡香港[2]

1950年,移居埃及,后任台湾驻沙特阿拉伯的 “大使 ”,

1975年 7月在沙特阿拉伯病逝。

文物价值

“馨庐”是青海省最为完整的民居建筑,也是全国唯一一座选用青海地产石来装饰墙面的民居,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浓郁的地方民族文化特色,1986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馨庐”整个院落占地近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共有房屋290间,分别由前院、中院、南院、西一号院、西二号院、西三号院以及后花园等7个独立而又联系的院落组成,院落设计精巧,建筑古朴典雅。

公馆布局

马步芳公馆分为六个院落,第一个是接待男宾的院子,这个院子里有玉石厅,贵宾厅和奇石馆等;第二个院落是正院,马步芳家人居住的地方,这个院子里有马步芳夫妇的寝室,他儿子马继援夫妇俩的寝室还有会见女宾的会客室;第三个院子是女佣和接待女宾住宿的地方,这个地方是个二层楼的一个四合院,一楼是女佣住的,二楼是女宾住的,现在被改为民族展览馆,专门介绍青海的五大少数民族,这个楼被称为"女眷楼";第四个院子是小花园,大厨房和小厨房也在此院;第五个院子是马步芳亲信部队是驻地称为'警卫楼"这个院子里还有古油坊,古水磨;第六个院子是新加的作为游客的用餐场所。

建成时间

“馨庐 ”始建于 1942年 6月,次年竣工。据说,该私邸耗资3000万大洋。公馆之内,许多建筑墙面均镶有玉石,有一个玉石厅,里墙外墙、甚至壁炉都是用玉砌成的,故又称 “玉石公馆 ”。其手笔之大,又恰在抗日战争的艰苦时期,因而被外界广泛非议。不过,马步芳从来就是一个我行我素之人,他人之议,他是从不在意的。不过,马步芳在 “馨庐 ”待的时间不长,西宁解放之时,马步芳的部属曾提议炸毁 “馨庐 ”,马步芳犹豫再三,终不舍。“文革 ”期间,“馨庐 ”被辟为阶级斗争教育的场所,作为反面教材而得已保全。 “馨庐 ”很大,有前院。此处有著名的玉石厅。两边厢房,还摆放着许多整块的玉石。据说,马步芳天生好玉,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穿过两边甬道,就是公馆正院。两边角楼分别是副官楼、参谋楼、警卫楼、机要室以及银库,正院两边则是马步芳居室、他的儿子马继援居室。后院则是女眷楼。

视频

馨庐 相关视频

海派“外婆家”:馨庐丨海派乡村民宿发现之旅
西北王马步芳公馆占地二万九千多平方,国民政府主席题字馨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