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马公支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马公支厅
平假名 まこうしちょう
原名 马公支厅
罗马拼音  Makōshichō
废除资料
废除理由 日本投降、撤离台湾
废除时间  1945年
废除处理 改制为澎湖县马公区
现所属行政区 澎湖县
废除前地理位置
国家 日本
地域 台湾
都道府县 澎湖厅
管辖 1街 3庄
废除前相关数据
面积 106.0950 km²
人口(数据)
总计 57963人
密度 546人/km²

马公支厅(日语:まこうしちょう Makōshichō)为台湾日治时期的行政区划之一,而该支厅隶属澎湖厅[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中华民国政府改置马公区一段时间,以接收原日治时期之衙署厅舍,并办理该地区之行政工作;马公区也是当时澎湖县两个县辖区之一[2]:35

简介

清朝雍正五年(1737年),清政府设置澎湖厅,以通判为长官[3][注 1],下辖十三澳、八十二社;此亦为清朝首次在澎湖一带建构独立行政建制。日治时期,台湾行政区划经过九次调整,而在1926年高雄州澎湖郡改制成澎湖厅,底下设马公支厅与望安支厅[5][6]。马公支厅办公处设于马公街,而其上级行政区澎湖厅也设于该处[7]

马公支厅管辖马公街、湖西庄白沙庄西屿庄[1][2]:33,辖境总面值106.0950平方公里,其中以马公街的部分最大,占33.9918平方公里,而西屿庄的部分则最少,占18.7148平方公里[8]。澎湖厅之管辖区域之极东为马公支厅湖西庄(今湖西乡良文港,也即为马公支厅之管辖区域之极东[9]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华民国政府接收台湾,将原来的、支厅改为区,每区设“区署”作为县政府之辅助机关,而其名称则大体沿用台湾原有郡或支厅的。澎湖地区方面,战后初设马公区署,接收原日治时期之衙署厅舍(地号:马公865号),并办理马公一带之行政工作,惟为时甚短。[2]:35

历任支厅长

姓名 出身地 备注[6][10]
熊井 才吉 长野县 1926年以前担任澎湖厅警务课长,后兼任支厅长。1927年9月,调任大湖郡守。
道山 保 佐贺县 1928年9月以前担任澎湖厅警务课长,兼任支厅长。1931年8月仍在任。
塙 亥之吉 茨城县 茨城县立太田中学校毕业。1932年8月以前从澎湖厅警务课长调任支厅长。1933年8月以后,调任嘉义警察署长。
水野 启 福井县 日本私立中央大学法律科专门部正科毕业。1934年8月以前任澎湖厅警务课长,兼任支厅长。1936年7月仍在任。
佐野 厚 福冈县 福冈县立中学传习馆毕业,曾任陆军少尉。1936年12月自台南州保安课长调任澎湖厅警务课长,并兼任支厅长。1937年7月仍在任。
村田 安治郎 千叶县 1938年8月自嘉义郡警察课长调任澎湖厅警务课长,并兼任支厅长。1939年12月左右,调任花莲港厅警务课长兼任花莲郡守。
福岛 龟 高知县 望安支厅长(澎湖厅警务课长兼任)调任。1940年7月仍在任。
清原 荣三郎 福冈县 以澎湖厅警务课长身分兼任支厅长。1941年7月仍在任。
野里 秀夫 岩手县 以澎湖厅警务课长身分兼任支厅长。1942年7月仍在任。
西村 元太郎 以澎湖厅警务课长身分兼任支厅长。1944年1月仍在任。

人口

在澎湖厅整体人口中,福建系汉人所占的比例非常高,其中马公支厅有92%,乃是非常高的比例。[11]

1942年,马公支厅的常住人口共有57,963人,人口密度为546人/平方公里,其中马公街的常住人口最多和人口密度最高,常住人口有28,751人,人口密度为846人/平方公里,而常住人口最少的是白沙庄,有8,547人,至于人口密度最低的是湖西庄,人口密度为355人/平方公里。[8]

统计

1942年本籍国籍别常住户口[8]
街庄名 面积
(平方公里)
人口(人) 人口密度
(人/平方公里)
本籍 国籍
台湾 内地 朝鲜 中华民国 其他外国
马公街 33.9918 25,002 3,681 3 65 0 28,751 846
湖西庄 33.3008 11,781 52 0 2 0 11,836 355
白沙庄 20.0875 8,547 43 0 1 0 8,691 433
西屿庄 18.7148 8,623 52 0 10 0 8,685 464
马公支厅 106.0950 54,054 3,828 3 78 0 57,963 546

注释

  1. 台湾府粮捕海防通判光绪十四年(1888年)因分治而改称台南府粮捕海防通判[4];简后聪着《台湾史》时误作“通制”[5]

参考文献

  1. 1.0 1.1 纪俊臣 (编). 行政区划与乡镇市自治问题之研究. 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 2000: 47 [2019-07-07]. ISBN 9789860136159. 
  2. 2.0 2.1 2.2 郑梅淑. 台湾全志:政治志·建置沿革篇.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007 [2019-07-07]. ISBN 9789860102888. 
  3. 林豪. 澎湖厅志 2. [2019-07-09]. 雍正五年,改巡检为通判,统澳一十有三,为屿四十有九,而澎湖遂成海外乐郊,与台湾并称东南保障矣。 
  4. 许雪姬. 北京的辫子:清代台湾的官僚体系. 自立晚报社文化出版部. 1993: 19 [2019-07-09]. ISBN 9789575962357. 
  5. 5.0 5.1 简后聪. 台湾史. 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2: 191 [2019-07-07]. ISBN 9789571125497. 
  6. 6.0 6.1 许雪姬. 台湾历史辞典附录 四版一刷. 远流. 2006-09-25: A186. ISBN 957-01-7431-5. 
  7. 仲摩照久; 叶婉奇; 陈阿昭; 陈静芳. 南台湾风土探勘. 原民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2 [2019-07-07]. 
  8. 8.0 8.1 8.2 台湾总督官房企画部 (编). 昭和17年末 台湾常住户口统计. 台北: 台湾总督官房企画部. 1943. 
  9. 刘道义. 为什么要废省:我国行政区的检讨与调整. 1997: 80 [2019-07-07]. ISBN 9789579721288. 
  10. 刘宁颜; 郑喜夫 (编). 《重修台湾省通志》卷八·职官志(文职表篇、武职表篇)‧第一册.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1993-06-30: 458, 459. ISBN 957-00-2312-0. 
  11. 刘益昌. 5. 台湾全志 3.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004: 212 [2019-07-07]. ISBN 9789860302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