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马公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马公市

图片来自mkcity

马公市清代旧称为“妈宫”、“娘妈宫”或“东西澳”,前二者得名自澎湖天后宫,后者源自清代行政分区名称,前身为“马公镇”,位于澎湖本岛西半部,澎湖县县治所在地,澎湖群岛的政经文化及交通中心,东邻湖西乡,全市面积约有34平方公里,人口约有6.3万人,是澎湖县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区。

1945年将马公街改制澎湖县马公区马公镇,直至1981年因属县治所在地而改制为县辖市[1],使其成为台湾唯一座落于离岛,以及离岛地区的最大都市。

市名缘由

当今澎湖县马公市地名一词源自日治时期的大正九年(1920年),马公地区位于澎湖本岛(大山屿)西部,古称“妈宫屿”或“进屿”,自古便是能遮风避雨的港湾所在。早于明、清朝代的文献,便有“娘宫”、“妈澳”、“妈祖台”、“祖妈宫”、“马祖澳”等等的记载,其中以“妈宫”最为常见。而探究“妈宫”名称的缘由,由于岛上在明朝万历年间便有祭祀妈祖的庙宇(澎湖天后宫),故“妈宫”此一地名的渊源被认为和妈祖海神信仰有所关联,随后也从地方庙宇扩大成当地地名概念。

“妈宫”一名持续沿用至日治时期中期,直到大正九年(1920年)间,台湾总督府的第八任台湾总督田健治郎(任期:1919-1923)推动行政区域改制,原澎湖厅改组成澎湖郡,澎湖郡辖下的“妈宫”便仿其音字形,被简化成“马公”,并沿用迄今。

二战结束治权转为中华民国后,澎湖县马公市的民间一直有复名的声浪,不少人认为“妈宫”之名才有城市历史的延续感,主张从“马公市”复名回“妈宫市”,亦便于子孙追溯故乡的文化渊源。[2]

历史

自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领有澎湖之后[3],妈宫街因濒临港湾,常有军队驻扎,四季皆可停泊船只,商业活动频繁,渐渐发展成热闹的市街,在乾隆朝形成所谓“七街一市”,市街活动多由官府和班兵把持,驻扎澎湖约有七个标营,各自设有庙馆伙房广布于妈宫四周,造成军民杂处的乱象。道光朝之后,地方教育和商业发展渐趋蓬勃、到光绪朝年间,妈宫已发展成“十街二市”的规模。

妈宫城含括的滨港区域,由“东甲”、“南甲”和“北甲”组成,当时合称作“妈宫三甲”[4]。约莫于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妈宫仅有“东甲”(官署区)和“南甲”(港埠区)两个聚落形成。妈宫东甲因与官方政府关系密切,很早便有奉祀玄天上帝、此具备军事色彩的神祇当作聚落的信仰中心(东甲北极殿)。南甲最初的领域则含括妈宫西半部,如火烧坪、澳仔底以及测天岛(小案山)等地,一同集结成神明会的组织;然后在同治三年(1864年)海灵殿落成,确立南甲为一独立祭祀圈或生活圈的态势俨然成形[5];由于海灵殿起建全由民间出资,也成为民间势力崛起的表征。

“北甲”聚落的形成时间稍晚,大约于清领末期才有祭祀“朱府王爷”的神明会组织[6],直到日治时期的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才正式起建北甲的角头庙(北甲北辰宫)。综论妈宫三甲的聚落,约在光绪十三年(1887年),吴宏洛奉旨筑城的时候便已存在。

宗教

教育

大学
高级中等学校
国民中学
国民小学

旅游

参考文献

  1. 〈历史沿革〉. 澎湖县马公市公所. [2019-09-12] (Chinese (Taiwan)). 
  2. 马公市公所. 〈马公市公所于2013年3月11日召开推动‘妈宫复名’筹备会~〉. 澎湖县马公市公所. 2013-03-18 [2019-11-18] (Chinese (Taiwan)). 
  3. 许, 雪姬. 〈清领时期总论〉. 台湾大百科全书. 2010-03-30 (Chinese (Taiwan)). 
  4. 许, 玉河. 〈妈宫三甲与阖澎三大公庙〉.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Chinese (Taiwan)). 
  5. 林, 美容. 〈由祭祀圈到信仰圈-台湾民间社会地域的构成与发展〉. 《历史月刊》. 1988, (9) (Chinese (Taiwan)). 
  6. 郭, 金龙. 〈第十章.澎湖天后宫的交陪庙〉,《开台澎湖天后宫志》. 澎湖县: 开台澎湖天后宫管理委员会. 2006: 345–346. ISBN 9868272300 (Chinese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