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马可.波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马可.波罗》是一本连环画

连环画,又称连环图画连环图小人书[1]、小书、公仔书等。连环画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艺术,在宋朝印刷术[2]普及后最终成型。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这一形式题材广泛,内容多样,是老少皆宜的一种通俗读物。

广义的连环画可以拓展到文人画的卷轴、庙堂的壁画、民间的花纸年画[3]建筑木雕砖刻。在连环画繁荣的历史时期,人们的娱乐生活相对简单,连环画寓教于乐的方式成为许多青少年乃至成年人重要的读物。由于连环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题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一定的历史时期特色,使其与其他国家漫画作品有着很大的区别,具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内容提要

马可波罗(公元1254年~1324年),出生于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是中世纪著名的大旅行家。他在十七岁时,跟随父亲、叔叔经过两河流域、伊朗高原,来到中国,谒见了元朝皇帝忽必烈。忽必烈对这个才识过人的青年十分器重,委以重任,还多次派他出使海外。这样,在入仕元朝的十七年中,马可的足迹几遍中国,并还到了缅甸、占城、南洋群岛等地。1292年,他奉命护送科克清公主远嫁伊儿汗国,从海道经过锡兰、印度等地抵达了波斯。在重返故乡后不久,他在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战争中,被热那亚的军队俘获。在监狱里,他口述了在东方的见闻,由同狱的鲁思梯谦笔录成书。这本被称作“世界奇书”的《马可.波罗行纪》,最早向欧洲介绍了中国和亚洲的情况,在当时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可.波罗的历史活动,对当时欧洲和中国的文化交流,对后来的世界地理大发现,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连环画历史

中国的连环画可以追溯到汉朝画像石[4]北魏敦煌壁画等,由连续的画幅来描绘故事或人物传记。在马王堆汉墓的漆棺上就有用多幅图连续描绘的“土伯吃蛇”、“羊骑飞鹤”等故事。莫高窟的敦煌壁画中的北魏壁画有《九色鹿本生[5]、《阁肉贸鸽图》等佛本生故事。

连环画是是根据文学作品故事,或取材于现实生活,编成简明的文字脚本,据此绘制多页生动的画幅而成。一般以线描为主,也有彩色等。现代风行的连环画,因为体积小,可以揣进口袋里,所以也叫“口袋书”。也有将电影戏剧等故事用掇影形式编成连环画的。

一流文学大师的文学作品,经一流的美术大师绘制的连环画作品叫连环画的双绝。如《西厢记王叔晖画,《渡江侦察记》顾炳鑫画[6],《鸡毛信刘继卣画,《白毛女华三川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赵宏本钱笑呆画等,这些作品可以流芳传世,就象明代木刻版水浒》,《三国演义》版画一样流芳百世

视频

马可.波罗 相关视频

连环画:记忆中的小人书
时光记忆一本连环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