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马鞭石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马鞭石斛总状花序生于无叶茎的先端,下垂,有花5~8朵,有纤维状附属物,节上有灰黄色叶鞘残留和灰褐色的气生根。全年均可采收,以春末夏初和秋季采者为好,主要治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等。

生长环境

生于岩石或树上。

分布范围

药材产于广西贵州云南

形态特征

茎直立,圆柱形,绿色,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带红紫色,具沟槽,高30~120厘米,粗0.6~1.2厘米。叶薄苹质,长椭圆形,长9~12厘米,宽2~4.5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总状花序生于无叶茎的先端,下垂,有花5~8朵;花金黄色,有香气;萼片长约2.5厘米,宽1.2~1.5厘米;花瓣与萼片等长,但较宽,为1.5~1.7厘米;唇瓣近圆形,长2.5~3厘米,宽2.5~2.8厘米,唇盘卜有1个肾形紫色斑块,两面均有绒毛。花期4~5月。[1]

栽培技术

选盆

通常选用四壁多孔的塑料或陶瓷花盆,用碳根、泥炭藓、树皮块、木炭块等作盆栽材料。根据兰苗的大小,选择不同规格的花盆,但不宜用大盆栽小苗口上述栽好材料在使用前必需在清水中浸泡1天以上备用。盆底要多垫大瓦片或碎砖块,深度至盆底约1/3处,然后将兰苗放于盆中央,并在一旁插一细竹竿以固定兰苗,再填入其他栽培材料,注意根与根之间用材料隔开。

浇水

栽植初期先放在阴凉阴凉并有散射光处,仅向叶面上喷些水,勿向盆内浇水。约10-15天后,待萌发出新根后两移至阴棚下养护。生长季节浇水要干湿相间保持适度干薄饼肥水。生长旺盛期树每天浇水一次,干旱季节和炎夏还需经常在花盆四周地面上喷水,以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并要注意通风良好。冬季休眠期应少浇水。后期空气湿度过小要经常浇水保湿,可用喷雾器以喷雾的形式浇水。

温度

刚移栽的组培苗对水分很敏感,缺水则生长缓慢、干枯、成活率低。而喷雾过多则渍水烂根,温度高、湿度大时还易引发软腐病大规模发生。移栽后一周内(幼苗尚未发新根)空气湿度宜保持在90%左右,一周后,植株开始发新根,空气湿度可保持在70%-80%。种植畦干湿交潜有利于发根长芽。忌强光直射,春秋两季早上可见阳光,冬季可置光照充足处,其他时间置于具有明亮散射光而又通风的地方。越冬温度保持在8-10℃即可。

施肥

由于石斛类为气生根,因此要喷施适宜的叶面肥作为营养液,以供给植株充足的养分,利早发根长芽。叶面肥可以选择硝酸钾、磷酸二氢钾、腐植酸类等,以及进口三元复合肥和稀释的MS培养基等。一般移栽后一周,植株新根发生后开始喷施千分之一的硝酸钾或磷酸二氢钾,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次。长出新芽后每隔10-15天喷3‰的三元复合肥等。生长地贫瘠应注意追肥,第一次在清明前后,以氮肥混合猪牛粪及河泥为主。第二次在立冬前后用花生鼓、菜籽饼、过磷酸钙等加入河泥调匀糊在根部,此外尚可根外追肥。

修枝

石斛生长地的都闭度在60%左右,因此要经常对附生树进行整枝修剪,以免过于荫蔽或郁闭度不够。每年春天前发新整时,结合采收老茎将丛内的枯茎剪除,并除去病茎、弱茎以及病者根,栽种6-8年后视丛蔸生长情况翻蔸重新分枝繁殖。

药用价值

  • 治温热有汗,风热化火,热病伤津,温疟舌苔变黑:鲜石斛三钱,连翘(去心)三钱,天花粉二钱,鲜生地四钱,麦冬(去心)四钱,参叶八分。水煎服。(《时病论》清热保津法)
  • 治中消:鲜石斛五钱,熟石膏四钱,天花粉三钱,南沙参四钱,麦冬二钱,玉竹四钱,山药三钱,茯苓三钱,广皮一钱,半夏一钱五分。甘蔗三两,煎汤代水。(《医醇腆义》祛烦养胃汤)
  • 治眼目昼视精明,暮夜昏暗,视不见物,名曰雀目:石斛、仙灵脾各一两,苍术(米泔浸,切,焙)半两。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空心米饮调服,日再。(《圣济总录》石斛散)

提取马鞭石斛多糖的工艺

石斛的有效成分主要是多糖和生物碱,其中多糖由于具有抗氧化免疫增强和抗肿瘤作用而成为研究热点。马鞭石斛是四川主产的石斛品种之一,资源非常丰富,被2000年版和200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初步研究表明,马鞭石斛中含有丰富的多糖类成分,然而对马鞭石斛多糖的提取工艺及活性研究尚未见报道。本实验旨在热回流提取基础上,结合超声波辅助处理来研究马鞭石斛多糖的提取工艺,并通过对提取条件的优化,筛选最佳工艺,为马鞭石斛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