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高星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高星桥(1881-1949),祖籍江苏南京,后定居天津芦庄子。高星桥打铁世家出身,做过零活,开过火车。[1]

人物生平

二十七八岁时进入井陉矿务局任司磅员,后得到德国人汉纳根的重用,任经理、总经理,并得到德国皇室贵族的封号,还把全中国的铁路事宜委托高星桥主持,这一“殊荣”,轰动中德朝野。1928年,高星桥创办了天津最大的商场——天津劝业场。现天津市辽宁路162号为高星桥旧居。在天津兴建最大的商场——天津劝业场,高星桥的买办生涯已达到了顶峰。1948 年逝世于上海。

情义商人

他是土生土长的中国铁匠,却被封为人人仰羡的德国贵族;他是呼风唤雨的洋买办,却一生长袍马褂;他兴于铁铺,旺于煤矿,却创办了开百货业先河的天津劝业场;他被一些人看作工于心计的商人,又被另一些人认为是有恩必报的君子,正是这种冰火杂糅的品质铸造了他的传奇。

他叫高星桥,中国近代史上不可复制的一个商界样本。高星桥生于铁匠世家,高家素以开办红炉铁铺打制兵器为生,手艺超群,其标志品牌“高记三挺刀”一直是清朝武状元选拔指定用刀。高星桥7岁入天津东门里济生社私塾,但他对“之乎者也”无大兴趣,15岁时考童生落第,遂辞别功名,重回铁铺学艺。

此时,高家掌柜者是老大高文祥,高星桥司职风箱。天资聪颖的他没用几年时间便练就一手凭煤看火绝活,对来自不同煤矿、不同种类煤的性能如数家珍。17岁时,其父、兄因曾为太平天国打造兵器而引杀身之祸。高星桥扛起一家之主重担,走投无路的他转以在河东新货场偷煤为生,那是高星桥一生中最落魄的一段时光,直到经人介绍到河北省井陉煤矿当司磅员,才敲开了他的幸福之门。

进矿之后,高星桥不仅肯干,而且自学了日常德语。一天,井陉煤矿总办汉纳根巡视至此,高星桥的机灵和能够大致明白的德语会话令汉纳根眼前一亮,立刻将其调到账房。

这位被高星桥终身尊为“贵人”的汉纳根非等闲之辈,他不仅是德皇威廉二世的外甥,还以北洋水师顾问身份参加了甲午海战,战至军舰沉没,在海上漂游三昼夜回到北京向慈禧太后请罪。慈禧感其忠勇,非但不加问责反将井陉煤矿开采权交与他。

汉纳根极其相信自己的眼力,对看重之人提拔起来不遗余力。但阻力巨大,那些德国工程师和高管无论如何也不相信高星桥具备这个能力。情急之下,汉纳根安排了一次面试。高星桥被请到德国人的公事房,先用德语做了自我介绍,接着大谈各种煤炭的主要特点和打开销路的要诀,听得德国人频频点头。为了验证高星桥不是纸上谈兵,德国人又把他带到大沽口。高星桥用望远镜扫了一眼轮船上徐徐升起的各色烟雾,一一指出所用煤炭来自哪家煤矿。德国人将信将疑,乘上小汽船靠过去询问,结果分毫不差。从小在铁匠铺拉风箱,被煤烟子熏大的高星桥彻底征服了德国人。

过了德国人这一关,汉纳根又去游说中国总办。总办是后来成为大总统的徐世昌的五弟。当听说汉纳根极力保荐的是一位没有功名的中国人时,竟哑然失笑,但是不久,他见到了高星桥递呈的公文,对其书法大加赞赏,这一关顺利通过。

任命井陉煤矿销售经理,按照规矩,至少要有十万两白银担保。这道门槛,高星桥无力跨越。一天,汉纳根交给高星桥一封信,说:我要去北戴河休假,请把信送交到我岳母德老太太处,如有回信,马上送给我。

“德老太太”即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的夫人。其时,德璀琳已去世,德夫人见信后马上写了回信。高星桥不知回信内容,只是预感他怀揣的是他后半生的希望。他从天津赶到北戴河时,天已全黑,又下起倾盆大雨,但对未来的憧憬支撑着他连夜徒步赶到汉纳根的居所。第二天清晨,汉纳根看完岳母回信后大呼:高先生,我向您道喜!德老太太在德华银行为您担保了十万两银子。高星桥出任井陉煤矿销售部总经理。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夜,汉纳根等德国侨民纷纷表达爱国热情。高星桥对汉纳根爱屋及乌,也认购了几十万两白银的“公债”。出乎意料的是,这一举动给他带来了莫大的“荣誉”。1917年的一天,全体在华北地区的德国侨民聚集天津德国俱乐部,见证了德国驻津总领事将德皇威廉二世的一纸证书颁给高星桥的一幕:德皇赐予高家Von(冯)封号,高星桥一跃而为德国贵族。当时在华德侨,仅汉纳根一人有此封号。

厚礼还在后面,德皇又委托汉纳根送给高星桥一个金属圆桶,里面装着全中国铁路待修计划蓝图,而这张蓝图,已然决定由高星桥付诸实施。

1918年,德国战败后撤侨回国。高星桥亲自将汉纳根送至上海登船,并接管了德华银行、起士林餐厅等德侨在津产业。此后,他投资地产,成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地皮大王”。

1920年,汉纳根重回中国。高星桥将其财产连同经营利润如数交还。在德国人眼里,高星桥成了道义和诚信的化身。

1923年,中国收回井陉煤矿,终结了高星桥的买办生涯。1925年,汉纳根因患食道癌去世。病重时,高星桥到医院探望,汉纳根拉着高的手说:“我的病已无医好可能,我现在手中无钱,丧葬费无着,希望你帮我解决这最后一个困难,用一口水晶棺将我的遗体运回德国。”高星桥一口应允,马上拨付10万两白银存至德华银行的汉纳根夫人账户,了却了这位几十年亦师亦友德国故交的心愿。

人物成就

劝业之父,百货龙头

作为中国百货店中唯一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八十多年来,天津劝业场始终是一座丰碑。它的缔造者高星桥,为这座天津的“城中之城”“市中之市”倾注了大半生心血。

20世纪20年代,天津商业重心逐渐南移,高星桥经过考察,选中法租界21号路的一片空地。当时,这片空地的两边已盖起楼房,北面是1925年落成的兴业银行,南面是1926年落成的惠中饭店,东西两面散落几间低矮平房,中间是天祥叫卖行存货场。

高星桥料定此处必有发展,于是派员到天津卫各条大街调查。调查员分站不同路口,每见走过一个路人,就在口袋里放一粒黄豆。傍晚,调查员回来复命,将黄豆倒出来过数,发现此处人流量最大。高星桥一锤定音,斥资十万四千两白银,从英国先农公司手中购得这块面积五亩二分的地皮。

合同签订后,经法国工部局介绍,高星桥又以白银一万两聘请“永和公司”法国工程师慕乐设计。劝业场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主体五层,转角局部七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七层之上设有塔楼,由两层六角形塔座、两层圆形塔身和穹隆式塔顶组成,塔顶上装有旗杆和兼具装饰功能的避雷针。

按设计图纸初步估算,建设资金至少需百万大洋。以高星桥的财力难以承受。他决定成立股份公司以解资金之急。高星桥费尽周折,自占六成股份,又说服庆亲王载振出资三十万大洋以三股比例成为二股东。载振提议商场命名“天津劝业场”,理由是“劝业”二字顺应当时提倡的“实业救国”潮流,而其经营宗旨又以四字为头各有深意:劝吾胞兴,业精于勤,商务发达,场益增新。“天津劝业场”牌匾由写过末代皇帝溥仪退位诏书的书法家华世奎书写,每字润笔100大洋。

“南有上海大世界,北有天津八大天”,描述的正是劝业场胜景。当时商场里设有以“天”字命名的八座戏院、茶社。天华景戏院常请京剧名角演出,日夜爆满。娱乐业的兴盛,解决了商场开业初期入不敷出的局面,带来了大量客流,店铺租金水涨船高。高星桥又增加了钟表、首饰、文房四宝、古玩字画、花鸟鱼虫等经营种类,后又引进饭馆、旅店等业态,使劝业场成为名副其实的“不夜城”。“娱乐自营、商铺出租”的商业模式使劝业场初具现代大型购物中心的管理特征。

解放战争打响后,屡遭国民党队盘剥惊扰的高星桥决心去上海投奔五妹暂避兵祸。天津解放的消息令高星桥心潮澎湃,他的心底时刻惦记着劝业场这片产业,正巧遇到一个从天津来的商人,就去打听战况。这人信口开河,声称天津解放时,劝业场一片火海。高星桥听后五内俱焚,不久就病逝上海。

视频

高星桥 相关视频

高星桥的歌曲
寻觅城市记忆——天津劝业场与高星桥

参考文献

  1. 地产大王高星桥,新浪博客,2016-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