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高雄市旗山区旗山国民小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高雄市旗山区旗山国民小学

中华民国台湾)文化资产

图片来自高雄市旗山区公所

基本资料

等级    直辖市定古迹

公告日期  2000年5月31日

登录类别  市立国民小学

地理位置  高雄市旗山区华中街44号

创办年代  1898年

高雄市旗山区旗山国民小学,该校建于日治时期的校舍与大礼堂于2000年5月31日公告为古迹[1]。位于台湾高雄市旗山区,其历史可追溯至于1898年设置的“蕃薯藔公学校[2]”。[3]

历史背景

  • 蕃薯藔公学校设置于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首任校长为万羽三次郎,于1910年代改筑校舍[4]。后来在大正 十一年(1922年)4月改称“旗山第一公学校”,到了昭和六年(1931年)又改为“旗山第一国民学校”,昭和十六年(1941年)再改为“旗山国民学校”[4]。高次大战后,于民国五十七年(1968年)8月因实施九年国民义务教育而改为“高雄县旗山镇旗山国民小学”[4],后因行政区划改制而成为高雄市旗山区旗山国民小学。
  • 创校时其学区分为蕃薯藔溪州沟坪旗尾山杉林甲仙埔田藔古亭坑观音亭九区,涵盖21个街庄[4]。之后随著学生增加,陆续成立中埔分教室、田寮分校、六龟里分校、甲仙埔分校、沟坪分校、溪州分教室、圆潭子分教场,此外在改实施国民学校制度后,“蕃薯藔寻常高等小学校”(今旗山区鼓山国小)在昭和十九年(1944年)实施国民义务教育后改为“旗山国民学校鼓山分校”,而战后在民国四十五年(1956年)又成立了旗峰分校[4]

资产简介

北栋教室

  • 北栋教室建于大正三年(1914年),最初只有建今东侧一楼三间教室[4]。两年后在这三间教室的基础上继续增建,至大正八年(1919年)完成走廊屋顶后,今日校舍的东半部已经完工,但西半侧仍为一层建筑[4]。而约在昭和十四年到昭和十八年(1939年-1943年)期间,西半侧才改建为与东半侧相同的砖造建筑[5],之后因应学生人数的增加,曾在战后1952年-1959年左右在一字形校舍两翼增建教室[4]
  • 校舍入口的门廊开有圆拱,上为阳台,而一楼的走廊则石制拱型走廊,二楼部分则是平拱廊[2]。2000年指定为古迹后,校方一度因考量安全因素而欲将老旧建筑改建,在该年9月4日请求解除古迹指定,但在经过评鉴后仍维持古迹指定[4]。之后经过紧急抢修之后,校舍在与大礼堂在2007年5月7日动工[6]已于2008年修复完成[5]。而在修复完成之后,校舍于2009年4月30日成为高雄县第四座英语村使用[7]

大礼堂

  • 大礼堂建于昭和九年(1934年)12月5日,为加强砖造、钢屋架建筑[4],其正立面有仿罗马风格的山墙,开有双连拱窗,而建筑侧面则开有九个拱形窗[2]。昭和十年(1935年)落成后,大礼堂成为该校与附近居民聚会的重要场所[4]。而在大礼堂内的舞台后方设有奉安所,以木门与舞台区隔[4]
  • 二次大战后,大礼堂在民国七十六年(1987年)5月扩建舞台;七年后(1994年)将屋顶铺面换成钢浪板,后方增建两层楼教室[4]
  • 大礼堂在2003年11月紧急整修后[4],在2008年修复完成[8]

参考文献

  1. 旗山国小.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2. 2.0 2.1 2.2 《高雄县文化资产手册-古迹、历史建筑、遗址及自然地景》. 高雄县冈山镇: 高雄县政府文化局. 2006年12月: 50页. ISBN 978-986-00-7930-2. 
  3. 高雄市旗山区旗山国民小学,school.kh.edu.
  4.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财团法人成大研究发展基金会. 《高雄县县定古迹旗山国小修复工程工作报告书》. 高雄县政府文化局. 2006: 1–1-1–6页. ISBN 978-986-01-6487-9. 
  5. 5.0 5.1 校舍前导览牌
  6. 阮正霖. 〈旗山国小古迹教室 下周动工维修〉. 《联合报》. 2007-05-02 (Chinese (Taiwan)). 
  7. 颜福江. 〈第四座英语村 旗山村开张〉. 《联合报》. 2009-05-01 (Chinese (Taiwan)). 
  8. 礼堂前导览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