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鸭脚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网络 的图片

鸭脚草 学名:Dysphania ambrosioides),又名臭草杀虫芥臭藜藿鉤蟲草鵝腳草狗咬癀鸭脚草

來源為藜科藜屬植物土荊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以全草入藥。播種當年8~9月果實成熟時,割取全草,放通風處陰乾。

中文名:土荆芥

拉丁学名:Dysphania ambrosioides (Linnaeus) Mosyakin & Clemants

别 名:臭草、杀虫芥、鸭脚草、香藜草[1]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中央种子目

科藜科亚 : 科环胚亚科

族:藜族属

形态

原形態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達1米。莖直立,多分枝,

有棱,無毛或有腺毛,揉之有強烈的氣味。單葉互生,具短柄;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具有椭圆形腺体,芳香;茎有棱多分枝;

披针形的叶子,有不整齐的齿,下面有黄色腺点;穗状花序,

花两性或雌性,通常35朵簇生于苞腋;扁球形苞果。

功效

祛風除濕,殺蟲止癢,活血消腫。

主治

鉤蟲病,蛔蟲病,蟯蟲病,頭虱,皮膚濕疹,疥癬,風濕痹痛,

經閉,痛經,口舌生瘡,咽喉腫痛,跌打損傷,蛇蟲咬傷。

分布

分布于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西廣東四川貴州等省區。是分部於热带温带,生长于海拔330米至1,900米的地区,常生于路边、村旁以及河岸,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