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2010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2010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图片来自BRITANNICA

第二十一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英语:the XXI Olympic Winter Games,法语:les XXIes Jeux olympiques d'hiver),于2010年2月12日至28日间在加拿大卑诗省温哥华举行,而部分项目则会于邻近的威士拿举行。此届奥运会是继1976年蒙特利尔夏季奥运会1988年卡加利冬季奥运会后,加拿大第三次举办的奥运会,亦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首次举办的奥运会。

最终,东道主加拿大凭冰球冰壶有舵雪橇等项目反超挪威,以14金7银5铜完成赛事,除了成功登上奖牌榜首位外,也成为了历届冬季奥运中成绩最杰出的主办国,德国美国则排名次位和第三。加拿大同时也是历届冬季奥运中取得最多金牌的国家,打破了前苏联在1976年创下的13金以及挪威在2002年同样创下的13金纪录,另外也一扫1976年蒙特利尔夏季奥运会1988年卡加利冬季奥运会身为东道主却未能夺得金牌的窘境。[1] 温哥华的奥运征程始于 1998 年,当时加拿大奥委会 (COC) 选择温哥华而不是卡尔加里和魁北克作为加拿大申办 2010 年冬季运动会的目标。从技术上讲,该竞标是温哥华与海岸山脉度假小镇惠斯勒之间的合资企业,惠斯勒位于温哥华以北约 70 英里(110 公里)处,是大多数奥运会滑雪和滑水项目的拟议场地。温哥华申办奥运会与伯尔尼、瑞士、平阳、朝鲜和萨尔茨堡的申办者一起入围2002 年 8 月,奥地利。一个月后,伯尔尼在全民投票表明大多数伯尔尼选民不想为奥运会支付费用后撤回了申办。2003年7月2日,国际奥委会最终投票在布拉格举行。首轮抽签中,平阳获得51票,温哥华以40票屈居第二,萨尔茨堡获得16票,萨尔茨堡在第二轮投票中被淘汰,温哥华以56比53获胜,将奥运会带到加拿大第三次(蒙特利尔于 1976 年举办,卡尔加里于 1988 年举办)。


背景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第115次会议
2003年7月2日,在捷克布拉格举行
城市 国家 第一轮 第二轮
温哥华 22x20px 加拿大 40 56
平昌  韩国;zh-hk:南韓 51 53
萨尔茨堡 22x20px 奥地利 16 -

为了争取2010年冬季奥运会的主办权,加拿大有三个城市角逐提名为代表该国的候选城市,分别是魁北克城(角逐2002年主办权的落选城市之一)、卡尔加里(1988年的主办城市)和温哥华。在1998年11月21日举行的第一轮投票中,温哥华-威士拿区获得了26票,魁城获得了25票,而得票最低(21票)的卡尔加里则被淘汰。在同年12月3日举行的第二轮投票中,温哥华以40票比32票击败魁城,成为代表加拿大的候选城市,而温哥华亦开始准备与其他国际城市争取最后的主办权。

经过了发生于冬季奥运的2002年主办权投票中的贿赂丑闻,国际奥委会为下一届投票更改了许多关于投票过程的章程,并于2002年10月24日创立了评审委员会。在为2008年夏季奥运主办权投票之前,参加竞争的主办城市常常会包机邀请奥委会委员到其城市,并随其游览,以及提供当地的礼物。缺乏监督的结果就引起了许多贿选的指责。国际奥委会在舆论压逼下将投票的章程严谨化,把焦点集中在审核主办城市的技术方面是否达到要求。奥委委员将各城市特点作为分析报告,并将意见转上奥委会。主办城市的投票申请于2003年1月提交,审核方面则在2003年5月前结束,并随后提交出结论报告。

温哥华的居民在一个公民投票中被问到如果温哥华成功中标,他们是否愿意接受作为主办城市的居民所需负担的责任。结果显示64%的居民表示接受,是同类型的公民投票第一次获得成功。邻近美国华盛顿州的州议会以及时任州长骆家辉亦通过了一项决议表示支持温哥华的竞选,并将之送交国际奥委会。[2]

国际奥委会于2003年2月公布最后的挑选名单,当中包括温哥华及另外两国的候选城市:韩国平昌奥地利萨尔茨堡。主办权在同年7月2日于捷克布拉格举行的第115届国际奥委会会议中由投票取决。在第一轮投票中,平昌郡取得了最高票数,而得票最低的萨尔茨堡则被淘汰。在第二轮投票中,绝大部分投票给萨尔茨堡的委员都将其选票投给了温哥华,温哥华因此获得了2010年冬季奥运会的主办权。

多伦多曾于2001年代表加拿大角逐2008年夏季奥运的主办权。由于奥运会的主办权通常由各大洲之间轮替,如果多伦多当年成功中标,温哥华几乎肯定没有机会获得2010年冬季奥运的主办权,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当时亦因此拒绝表态支持多伦多的竞选。多伦多最终败于北京

温哥华是历届冬季奥运会主办城市之中的首个沿岸城市(而2014年冬季奥运会的主办城市索契将会是第二个)、冬季平均气温最高的城市(而2014年冬季奥运会的主办城市索契则更高)、以及都会区人口最多的城市。(2006年主办城市都灵的市内人口较温哥华市多,但都会区人口却少于温哥华。)

建程

温哥华在角逐2010年冬季奥运的主办权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如何集资兴建比赛场地。经温哥华奥组委(Vancouver Organizing Committee,VANOC)的协调,兴建场馆所需的资金将由加拿大联邦政府和卑诗省政府各出一半。奥组委后来亦开始接受私营企业和机构所提供的赞助和捐款。这些机构普遍认为主办奥运会将有助巩固温哥华在举办1986年世界博览会时已建立的声望,以及提升本地的基础建设(例如扩建温哥华架空列车系统),所以都踊跃提供资金。

省内基础建设的扩建工程皆是卑诗省政府而非奥组委的范畴。连接列治文市温哥华国际机场和温哥华市中心的捷运线(温哥华架空列车加拿大线)经过3年多的工程,已经于2009年8月17日通车。省政府亦斥资六亿加元扩建连接温哥华和威士拿的海天公路(Sea-to-Sky Highway)以迎合奥运会期间的交通流量。

2010年冬季奥运的运作开支于2004年时预计为大概14亿加元。奥组委首席执行官费尔朗于2006年时则估计运作开支将大概为17亿加元,资金主要来自赞助商和拍卖电视转播权,并且无需由政府拨款。五亿八千万元将用于兴建或翻新比赛场地,而二亿元将用于保安开支。保安服务将主要由加拿大皇家骑警提供。

象征

大会标志

2010年冬季奥运的标志在2005年4月23日公布,是依照因努伊特石堆的形象描绘而成,名为“Ilaanaq”,是因纽特语中朋友的意思。因努伊特石堆广泛分布于加拿大北极圈内,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数个原住民族群所建,让人在缺乏自然地标的雪地上也可认出自己身在何方。另外,标志形象也可以被理解为一名冰球的守门员,反映冰球作为加拿大国粹运动的地位。

奖牌

本届冬奥会的奖牌是由当地的原居民亨特和设计师阿尔贝尔花18个月完成[3]。这届赛事的奖牌最大的特色是呈波浪形设计,象征著主办国的波浪山脉,是在历届夏季奥运会冬季奥运会中的首次。同时,本届冬奥会奖牌设计的另一特色是每面奖牌上的花纹图案亦不一样,也突破了历届奥运会的限制[4]。另外,本届赛事的奖牌是众多届奥运会中最重的一面,约重500至576克。

金牌 银牌 铜牌
正面设计 100px 100px 100px
背面设计 100px 100px 100px

吉祥物

2010年冬季奥运和残奥的吉祥物于2007年11月27日公报,当中魁特奇(Quatchi)和米加(Miga)为冬奥吉祥物,而苏米(Sumi)则是残奥吉祥物。魁特奇是北美大脚野人,而米加是虎鲸柯莫德熊的混合体,苏米则为戴虎鲸帽子的动物保护神。另外,本届冬季奥运有一只非官方的吉祥物,名为Mukmuk,是一种稀有的温哥华岛土拨鼠,它会于比赛场馆以外的地方出现[5][6]

火炬

在奥林匹亚点燃后,圣火传遍了整个希腊,从雅典飞往维多利亚(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接力赛经过了加拿大的每一个省和地区,其中包括 1976 年和 1988 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蒙特利尔和卡尔加里。

2009 年 10 月 30 日,圣火降落在加拿大的维多利亚。两位奥运奖牌获得者卡特里奥娜·勒梅·多安 (Catriona le May Doan) 和西蒙·惠特菲尔德 (Simon Whitfield) 共同完成了接力赛的第一站。

11 月 8 日,火焰空运到达努纳武特地区的阿勒特,这是世界上最北端的永久居住地,距离北极 817 公里。

2010年2月9日,为纪念两国友谊,圣火在华盛顿州(美国)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加拿大)之间的和平弧过境点短暂进入美国。2 月 12 日,在开幕式上,虽然因技术问题阻止了火炬四臂之一升起,但火炬仍然成功点燃了火炬手:Nancy Greene Raine、Wayne Gretzky 和 ​​Steve Nash . 然而,Catriona Le May Doan 在闭幕式期间通过当时正在工作的第四臂单独重新点燃了大锅,从而获得了机会。

参赛国家及地区

2010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共有82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当中开曼群岛哥伦比亚加纳黑山巴基斯坦秘鲁塞尔维亚均是首次参赛,而缺席上届赛事的墨西哥牙买加摩洛哥均再次参赛。欧洲国家卢森堡本派出两位运动员参赛,但由于其中一人赛事受伤,另一代表未能在开幕式前报名,均无缘是届冬季奥运。另外,包括哥斯达黎加肯尼亚马达加斯加泰国美属维尔京群岛以及委内瑞拉等上届的参赛国家也未有派出运动员参与今届的任何赛事。

参考资料

  1. 加国14金写完美句号. 明报加西版. 2010-03-01 [2010-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04). 
  2. Gov. Locke Congratulates Vancouver, B.C., on Winning Bid for 2010 Olympic Winter Games, Highlights Economic Benefits to Washington State. [2008-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2). 
  3. 温哥华冬奥奖牌正式对外公布 奥运史上分量最重. [2010-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7). 
  4. 温哥华冬奥会奖牌发布 设计内涵创史上多项第一. [2010-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8). 
  5. 2010 Vancouver Olympics' mascots inspired by First Nations creatures. CBC Sports. 2007-11-27 [2007-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18). 
  6. 温哥华冬奥会吉祥物亮相 华裔移民参与设计. [200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