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AP1000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AP1000(Advanced Passive PWR的简称)是西屋电气公司依照非能动核安全概念而设计和销售的第三代反应堆核电站方案,毛功率1250MWe,净功率1110MWe。

历史

2006年1月27日,美国核管理委员会(NRC)批准AP1000“设计控制文件”(The Design Control Document,简称DCD)第15版。这是美国核管理委员会(NRC)收到的最终设计批准的第一个第三代反应堆。这意味着,未来的美国建筑商可以在施工开始前申请建设和经营联合许可证,其有效性是有条件的:工厂要按照设计被建造,和每个AP1000应该完全相同。2006年3月8日,美国电力公司UnStart和田纳西河谷管理局(TVA),向NRC申报建造运行联合许可证(COL)。NRC要求报送AP1000的设计资料和与建设项目相关资料,包括:与建造运行许可证相关的AP1000的标准设计资料;详细设计工作中对标准设计的修改;关于标准设计的有关设计控制文件、设计过程、设计方法、设计验收规范等方面的资料;有关检验、试验、分析和验收标准等的资料(ITAAC)。

2006年12月中美签署两国政府《关于在中国合作建设先进压水堆核电项目及相关技术转让的谅解备忘录》[1]及2007年7月中国企业与西屋公司签订AP1000技术转让和依托项目核岛工程合同。2008年中国开始建设AP1000-2005的设计的四个单元。

2007年5月,AP1000的设计通过了European Utility Requirements(EUR)审查,其审查结论是有1%的不符合项(non-compliant),限期在18个月内修正,有8%的项目其实是不可实现的高指标(not accessible at this time)。2007年中,AP1000申报英国监管当局的GDA评审,2011年评审计划到期。

西屋公司继续对AP1000改进设计,向NRC报送了DCD16版(2007年5月26日)、DCD17版(2008年9月22日)、DCD18版(2010年12月1日),但这3个版本并不具有法律效力,2011年6月13日向NRC提交了DCD19版。2011年12月22日NRC正式批准了AP1000的DCD19版。此后,NRC确认DCD19版是唯一有效的版本,用原15版认证证书至2021年2月27日的有效期起止点定为19版的有效期,19版把15版全部覆盖,15版证书被撤销。2011年12月NRC决定对AP1000的ITAAC审批推迟到装料运行之前。2012年2、3月,NRC分别给美国国内的4台机组项目颁发了建造运行联合许可证(COL)。

首台AP1000反应堆正在中国三门县三门核电站建造,其各项关键设备,如主泵,已开发成功,预计将按时发电。

2012年2月9日、3月30日,美国核管理委员会分别批准了南方电力在佐治亚州的Vogtle厂址和南卡罗来那电力与燃气公司在南卡罗来那州的V.C.Summer厂址各两台AP1000机组的建设运营联合许可证(COL))。V.C.Summer的两台机组分别于2013年3月11日和11月4日完成核岛底板混凝土浇注。2017年3月,西屋公司根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申请破产保护。2017年6月10日和7月28日,东芝先后发布声明,宣布与Vogtel及V.C Summer项目业主达成协议,将为两个项目业主分别赔偿36.8亿美元和21.68亿美元。2017年7月31日,分别持有V.C.Summer核电项目55%与45%股份的业主南卡罗来那电力与燃气公司与Santee Cooper各自发布声明,宣布将停止V.CSummer项目两台机组的建设。

为遵从EUR标准,AP1000标准设计作了修改,其中一项是把正常余热排出系统(normal residual heat removal system, RNS)物理上分为两个独立的系统,以改进工厂纵深防御能力。

2015年3月重新启动英国监管当局ONR的GDA第二轮评审。2017年3月30日,AP1000的改进设计通过了英国监管当局的GDA评审。

总体概况

AP1000是西屋公司开发的一种双回路1000 MW的压水反应堆核电机组,其主要特点有:采用非能动的安全系统,安全相关系统和部件大幅减少、具有竞争力的发电成本、60年的设计寿命、数字化仪控室、容量因子高、易于建造(工厂模块制造和现场建造同步进行)等,其设计与性能特点满足用户要求文件(URD)的要求。

世界上首台AP1000核电机组为三门核电站一号机组[2]。内陆核电站和今后新开工建设的核电项目将以AP1000堆型为主。

视频

AP1000 相关视频

AP1000安全系统演示
防城港核电站,每年超过100次核安全演练 避免万万分之一意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