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Ho-103重机枪

Ho-103重机枪(日语:ホ103 一式十二・七粍固定機関砲;假名:ホ一〇三 いっしきじゅうにぃてんななみりこていきかんほ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日本帝国陆军的航空机关枪[1]

目录

研制

1930年代的日本战机武器口径全为7.7毫米,但是在1939年诺门罕事件中日军了解到7.7毫米子弹对新型战机威力不足。日本帝国陆军航空本部下令研制取代7.7毫米机枪的12.7毫米机炮(日语:試製十二・七粍固定機関砲),日军委托了三间厂商进行研制,枪械代号分别为

Ho-101:八九式重机枪放大口径,由小仓兵工厂研发

Ho-102:SAFAT机枪仿制版本,由陆军名古屋兵工厂研发

Ho-103:勃朗宁M2重机枪仿制版本,由中央工业研发

Ho-104:Ho-101的防御机枪版本

虽然竞争厂商有三种型号,但是SAFAT机枪的研制原型一样是M2重机枪,因此这个竞争实际上是两种设计对决。1940年,陆军审查认为Ho-103较Ho-102优秀,决定采用中央工业方案,1941年Ho-103正式受与“一式机关炮”(一式十二・七粍固定机関炮)的称号;但是中央工业的仿制技术不佳,因此无法比照美国原版左右两侧皆可给弹。日本版本左侧进弹称为“甲炮”,右侧进弹称为“乙炮”。

一式重机枪使用口径相等,装药较少的意大利子弹,威力虽然劣于美国原装版本,但枪身重量亦较为轻盈,适合配备给重量较轻的日军战机上。但最佳射击距离与火力上也较为居劣。

而日本帝国海军以类似架构仿制了三式重机枪,则使用了日本海军在船舰高射机枪上一脉使用的13.2 x 96毫米子弹,火力上逼近美国原版,但是在全军后勤支援上便出现重复投资的不利情形。

弹药

Ho-103使用的弹药主要为五种:一式弋光穿甲弹、一式普通弹、一式曳光弹[2]、Ma-102(烧夷弹)、Ma-103(榴弹),战斗部重量均为36.5克。在弹药配比上,实战主要是弋光穿甲弹、烧夷弹、榴弹三种子弹混搭;一式穿甲曳光弹的威力可在300米外穿透12毫米钢板。

日本购入SAFAT机枪之余,也引进了12.7 x 81mm子弹的生产授权,一并导入了12.7mm榴弹。其它国家的榴弹都在20毫米以上的机炮弹药上才有配备,仅意大利研发出以12.7毫米子弹尺寸的重机枪用榴弹。但意大利原版的引爆机制是机械引信,日本因工业生产精度不足,产制的榴弹常出现提前诱爆,甚至是在枪机中即膛炸。日本在1943年研改出气压引信,又称无击针引信,其设计是在战斗部前端以薄金属披覆,战斗部内预留一段有空洞,在子弹打到目标时金属会受力变形,空洞内的气体压缩,触发点火机制,引爆榴弹。

此后弹药的安全性大增,同时因为简化了引爆结构,产制成本与产能也随之提高,同样原理的设计也被海军导入使用。而重机枪用榴弹配备前线后,也让帝国陆军的战机在对抗轰炸机时不致于事倍功半,尤其对B-24轰炸机这类机体抗损设计容余较低的型号效果显著。

视频

Ho-103重机枪 相关视频

真正的机关枪连射后是这样子
m60轻型机关枪,原来是这样装子弹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