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比《哪吒2》的六星連珠還難得」,七星連珠真的如此罕見嗎?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比《哪吒2》的六星連珠還難得」,七星連珠真的如此罕見嗎?「77年一遇,比電影《哪吒2》的『六星連珠』還難得……」近日,網絡上出現的一則消息稱,2025年2月28日前後,太陽系將上演罕見的「七星連珠」天象[1]。那麼,七星連珠真的如此罕見嗎?

七星連珠到底是什麼?

七星連珠的定義

通常所說的「七星連珠」,是指在地球上觀測時,太陽系中除地球外的七顆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排列成近似一條直線的天文現象。但這裡的「直線」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筆直排列,而是從地球上看起來它們大致處於同一方向[2];。

在古代,由於科技水平有限,欽天監們主要以肉眼可見的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這五顆行星為主來觀測行星連珠現象。像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天官書》以及清代的《日月合璧五星聯珠圖》,都對行星在天空中聚集的現象有所記載。古人判斷「五星聯珠」或「五星聚」,會以一個張角為前提,即最西邊和最東邊兩顆行星與地球形成的夾角,只有在這個夾角範圍內,才被視為行星連珠。

七星連珠的形成

太陽系八大行星的公轉軌道面與地球公轉軌道面(黃道面)的夾角非常小,幾乎處於同一平面,這就是行星軌道的「共面性」。例如,軌道傾角最大的水星,與黃道面的夾角也只差了7°。在這樣的情況下,從地球上看,這些行星始終在黃道附近運行。

由於各大行星環繞太陽運行的周期不同,水星的公轉周期約為88個地球日,而海王星則長達165個地球年。它們的公轉速度也不一樣,經過漫長時間後,就會在特定時刻運行到太陽的同一側,從地球上看,就出現了視覺上的「七星連珠」現象。不過,這種現象只是一種視覺效果,實際上行星們仍然在各自的軌道上正常運行。

七星連珠真的罕見嗎?

根據天文學家計算,以七星的張角小於30度來統計,從公元1年至3000年,一共發生或將發生共計39次「七星連珠」,其間隔從上百年到三四十年,平均77年出現一次;。科學家稱,在公元前3001年到公元3000年,張角在5度以下的「七星連珠」3次,如果把張角擴大到10度,「七星連珠」有52次。因此,如果不考慮行星之間相對位置的張角大小,來談論「行星連珠」是沒有實際意義的。

而本次2025年2月28日的「七星連珠」,張角達到了117°,像這種條件的「七星連珠」在三五年裡就可能發生一次。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表示,該天象關鍵在於行星之間的間距太大,沒有任何觀賞意義,並且是持續幾個月,不存在任何特殊性。

歷史上的七星連珠觀測

1962年2月5日發生的七星連珠,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和月球大致排列,「七星連珠」還與日全食一同發生。2000年5月5日的七星連珠,七顆天體(含太陽、月球和五大行星)在較小天區聚集,但實際排列跨度仍較大。

2022年6月,是一次比較適合觀測的「七星連珠」的時間,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的位置都更好,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7顆太陽系行星,沿着黃道直線排列。從6月17日到27日,天文愛好者一睹太陽系裡所有主要行星匯聚一堂,月亮也加入進來。6月16日這天,從日心看,包括地球在內八顆行星分布在120度扇形內;從地心角度看,七顆行星分布在90度內,凌晨太陽未出時,都排列在東到南天。

2025年2月28日前後的七星連珠,參與連珠的行星自西向東依次是土星、水星、海王星、金星、天王星、木星和火星,從最西端的土星延伸至最東端的火星,張角為117°,黃昏日落後不久,它們現身於天際,幾乎橫跨大半個天空。肉眼觀測可能只能看到五顆行星,其餘兩顆需藉助天文望遠鏡才能清晰觀測。

總體來看,「七星連珠」是否罕見,取決於所設定的行星排列範圍標準。若以較寬鬆的標準,其並非極為罕見,在一定時間跨度內會多次出現;若採用較為嚴格的標準,如七星張角小於30度,那確實較為難得,平均約77年才出現一次。但無論如何,七星連珠都是一種奇妙的天文現象,吸引着人們對宇宙的好奇與探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