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八景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八景歌》

作品名稱: 《八景歌》

作品體裁: 詞

創作年代: 宋代

作者: 趙汝鐩

《八景歌》是宋代趙汝鐩的作品之一。

詩詞原文

嗷嗷哀鳴肅肅羽,魂清意爽愛湘楚。 西風作惡陣腳散,斜行千點下煙浦。 飛力已困日且晡,便欲就宿依寒蘆。 大者居中圍以奴,丁寧緩急相驚呼。

晚日放晴雨腳收,楚山千里江吞秋。 上水風生荻花渚,漠漠幅蒲天際浮。 輕雲驟掩目力斷,雲消似過芳洲半。 危檣逐烏惟恐緩,燕子爭飛先到岸。

朝氛吐吞影模糊,嫩日隱見光卷舒。 湘巒滴翠石徑滑,遠近憧憧人趁虛。 天風作意扶霽色,噓拂昏翳半明滅。 槿籬仿佛橘林隔,一竿斜插酒旗揭。

雲擁黃昏朔風急,長空杳杳水拍拍。 六花舞白遍三湘,失卻寒峰翠千盡。 片瓊屑玉響群林,蘆叢蕭瑟聲更清。 凍月開匳俄吐晴,銀宮一色上下明。

西顥沆碭露華白,河漢浩浩浴素魄。 平湖萬頃搖銀光,祗留君山一點碧。 帝子揚靈駕飛龍,鼓瑟來游水精宮。 聲徹桂娥亦斂容,葉下北渚嫋嫋風。

楚天深雲如墨潑,通宵滂沱翻江闊。 寒聲遍撼蒹葭林,要將秋容洗到骨。 杜若洲有鴻雁棲,震凌喧夢時驚疑。 釣翁醉睡卻不知,椿脫纜斷船偷移。

七 西嶺驟暗銷殘暉,芷岸蘭汀堆夕霏。 數聲撞空九天半,知有招提隱翠微。 風助餘音響崖谷,蕭蕭暝港孤舟宿。 禪關棲鳥爭寒木,歸僧疾步穿山麓。

積雨初過湘水滿,夕陽盪金接天遠。 影掛寒罾江步斜,紅殘茅檐沙巷晚。 小艇澤畔收釣緡,鼓枻滄浪歌濯纓。 醉眼西望送沉輪,系纜籬根穿錦鱗。

作者簡介

趙汝鐩(1172-1246),字明翁,號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宋太宗八世孫。寧宗嘉泰二年進士。祖父不倦,官少師;父善堅,戶部尚書,娶忠文公孫女,家世顯赫。理宗紹定二年(1229年)改知郴州,兩次擊退敵賊侵擾,俘獲甚眾。四年(1231年),轉為荊湖南路提點刑獄,又改湖南憲漕,廣南東路轉運使,知安吉州,江東提刑,以刑部郎官召。理宗淳祐五年(1245年),出知溫州,「以勞屬疾」,次年六月辛未卒於任,年七十五歲,積階中大夫,食邑三百戶。八年(1248年)歸葬袁州故里。趙汝鐩作為江湖詩派之一員,有《野谷詩稿》傳世,存詩近三百首,於時頗負盛名。[1]

人物生平

趙汝鐩生於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少而穎悟,嘗從學呂成公,「歸能頌所聞」。寧宗嘉泰二年(1202年)進士及第,官東陽主簿,轉崇陵橋道頓遞官,諸暨主簿,入辛棄疾幕府。後任湖南刑獄司屬官,奉上司李公悅齋之命,率部平定洞庭盜賊,《宿康口漁家》題下「時提兵岳陽彈壓盜賊」可證,未幾功成。知臨川,整頓縣吏,大得民心。又監鎮江府榷貨務,改臨安通判,諸軍審計司軍器監主簿。

理宗紹定二年(1229年)改知郴州,兩次擊退敵賊侵擾,俘獲甚眾。四年(1231年),轉為荊湖南路提點刑獄,又改湖南憲漕,廣南東路轉運使,知安吉州,江東提刑,以刑部郎官召。

理宗淳祐五年(1245年),出知溫州,「以勞屬疾」,次年六月辛未卒於任,年七十五歲,積階中大夫,食邑三百戶。八年(1248年)歸葬袁州故里。

妻羅氏,廬陵(今江西吉安)人,普州太守全材之女,先於趙汝鐩十九年而卒。有子女五人:子崇澭,官從事郎,新喻主簿;崇淧,官承奉郎;崇澢,官通仕郎;二女名姓不詳。

趙汝鐩生性耿介,敢於直言,在辛棄疾幕府中,即能對性情嚴峻的稼軒從容規勸,但總體尚屬溫和,常常舉薦賢人能士。他為人低調,其別墅在城西五里,「亭館樸素」,常閉居不出,「終身無一字半語於郡邑」、「仕於袁州者,或自到罷,不識公面」,劉克莊幼年與其結交,情誼深厚,但「白首始見其詩」,其作風可見一斑。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