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呀鶻行》唐朝·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呀鶻行》唐朝·杜甫

《呀鶻行》唐朝·杜甫
圖片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1]

詩詞原文

病鶻孤飛俗眼丑,每夜江邊宿衰柳。

清秋落日已側身,過雁歸鴉錯回首。

緊腦雄姿迷所向,疏翮稀毛不可狀。

強神迷復皂雕前,俊才早在蒼鷹上。

風濤颯颯寒山陰,熊羆欲蟄龍蛇深。

念爾此時有一擲,失聲濺血非其心。

《呀鶻行》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呀鶻行》是一首寫病鶻的詩,作者杜甫以病鶻為喻,寫出了自己的孤獨與失意。

詩中描繪了病鶻飛行時的情景,它孤獨地翱翔於天空,被塵世間醜陋景象所困擾。每當夜幕降臨時,病鶻就以衰落的柳樹作為棲身之所。

詩人將描繪的焦點轉向了秋日的落日,病鶻在秋日的陽光下已經變得有些側身飛行,仿佛它忘記了要去追逐南飛的大雁,反而誤以為是鴉雀歸巢。

然而,詩人接着描述了病鶻的形態。病鶻雖然精神旺盛,腦袋晃動時桀驁不讓,但翅膀鬆散稀疏,身上的羽毛也已變得無法辨識。它曾經的威武雄壯與華麗才華已經迷失在以前那隻黑色的老鷹之中。

接下來的詩句表達了作者對風浪、山影和冬季的逼近,以及動物世界中的龍虎蛇熊的變化。他想到自己,認為自己此時也處在重重困境之中,感到寂寞與失意。作者念及此境,意猶未盡,情緒激盪,難以追求理想,表達出內心的痛苦和無奈。

總體而言,《呀鶻行》以病鶻為寄託,折射出杜甫自己的境遇和情感體驗。通過詩中的景象描寫和抒發,呈現出病鶻的孤獨和深情,也折射出杜甫的孤寂和失意,深化了詩的內涵和意義。

參考文獻